佛弟子文库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八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八

嘉兴路大中祥符禅寺住持华亭念常集

宋 雷氏曰(宋朝祖宗真仁英神哲徽及少百六十六。靖康北迁)。

(一 庚申) 太祖玄朗(姓赵。王火德。都于汴。初名光胤。宣祖次子。生于洛阳。雄武端[悫-一+土]识度豁如。周祖以为东西班首。世祖命掌亲军迁殿前都点检。恭帝命征河东。晚驻陈桥驿。军情忽变。众拥立之。正月四日受禅。丙子十月崩于万岁殿。葬永昌陵。寿五十)改建隆○辽应曆十年。

(二) 是年十二月。诏于杨州城下战地。造寺赐额建隆赐田四顷。命僧道晖主之。初周废佛寺三万三百所。毁镇州大悲像铸钱。世宗亲秉钺洞其膺。不四年疽溃于膺。帝偕太宗目击其事。因问神僧麻衣。天下何时定。麻曰。甲子方大定。仍对以三武废教之祸。帝深然之。及即位屡建佛寺。岁度八千僧(出欧阳外传疏)。

(辛酉) 诏诞圣节。京师及天下命僧。升座祝寿为准。

(壬戌) 诏每年试童行通莲经七轴者。给祠部牒披剃。

荆高继冲(字成和融之子。立一年降宋)○南唐李煜立。

(癸亥) 改乾德○慕容延钊伐荆降。封冲武宁军节度。

(甲子 六一) 诏王全斌等伐蜀。乙丑降于宋。

(丙寅) 东汉继恩(其父薛钊刘旻爱其贤。以女妻之。生恩。钊卒后。适何氏生元。何氏夫妇卒。承钧无子。旻以二子命钧养之。定王钧薨。恩绍位。九月为侯覇荣杀之)。

继元(姓何氏。亦承钧养子。恩之同母弟。郭无为侯覇荣迎立之。改年广运。一十三年)。

(丁卯) 三月五星聚奎○大教东被九百年矣。

(戊辰) 改开宝○辽景宗讳明记立(更名贤。世宗子。自年保宁。治十五年)。

(己巳) 二月十六长春节诏(四海僧上表入殿庭。试三学十余条。全通者赐紫衣。号曰手表僧。宰辅亲王监司刺史各荐所知。唯西街所荐。是日入内殿。门下牒谓之帘前师号。仍赐紫衣)。

(辛未) 诏成都造金银字佛经各一藏(初戊辰九月廿七勅兵部侍郎刘熙古监造。是年六月十一日勅再造金字经一藏)。

(壬申) 诏凋佛经一藏(计一十三万板○封南汉银恩赦侯○又遣陶穀下宋齐丘)。

(三) 天台山德韶国师示寂。师处州龙泉陈氏。母夜梦白光触体。因而有娠。及诞尤多奇异。年十五有梵僧。勉令出家。十七依本州龙归寺落发。十八纳戒于信州开元。后梁开平中游方。诣投子山见大同禅师。发心之始也。次谒龙牙疎山。各有机缘。历五十四员知识皆不契。后之临川。谒净惠益公。一见深器之。师以遍参但随众而已。益上堂。僧问。如何是曹源一滴水。益云。是曹源一滴水。师于座侧豁然大悟。平生疑滞涣若氷释。遂以所悟闻于益。益曰。汝向后当为国王师。致祖道光大。吾不如也。自是诸方异唱古今玄键。与之决择不留微迹寻游天台。观智者顗禅师遗迹若旧。复与智者同姓。时谓后身焉。初止白沙。吴越忠懿王以国王子刺台州。嚮师之名。延请问道。师谓之曰。他日为覇主无忘佛恩。后汉乾祐元年王嗣位。遣使迎之。申弟子礼。有传天台教义寂者。屡恳于师曰。智者之教年祀浸远虑多散落。今新罗国其本甚备。自非和尚慈力。其孰能致之乎。师于是闻于忠懿王。王遣使及齎师书往彼缮写备足而回。迄今盛行于江南。师于般若开堂说法。十二会语具传灯。甞有偈示众曰。通玄峯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开宝辛未华顶四峯忽摧声震若雷。师曰。吾非久矣。明年六月大星殒于峯顶。林木变白。师乃示寂于莲华峯。参问如常。二十八日集众言别。跏趺而逝。寿八十二。腊六十五。

(癸酉) 后周恭帝崇训卒。

(四) 汝州风穴禅师示寂。讳延沼。伪唐乾宁三年十二月。生于余杭刘氏。少魁垒有英气。于书无所不观。然无经世意。父兄强之仕。一至京师即东归。从开元寺智恭律师。剃发受具。游讲肆。玩法华玄义。修止观定慧。宿师争下之。弃去游名山。谒越州镜清怤禅师。机语不契。北游襄沔间寓止华严。时僧守廓者。自南院顒公所来。华严升座曰。若是临济德山高亭大愚鸟窠船子下儿孙。不用如何若何便请单刀直入。廓出众便喝。华严亦喝。廓又喝。华严亦喝。廓礼拜起。指以顾众曰。这老汉一场败缺。喝一喝归众。穴心奇之。因结为友。遂默悟三玄旨要。叹曰。临济用处如是耶。廓使更见南院。问曰。入门须辩主。端的请师分。南院左拊其膝。穴便喝。院右拊其膝。穴亦喝。院曰。左边一拍且止。右边一拍作麽生。穴云。瞎。院反取主杖。穴笑云。有枷瞎棒。倒夺打和尚去。南院倚主杖曰。今日被黄面浙子钝置。穴云。大似持钵不得诈言不饥。院曰。子到此间乎。曰。是何言欤。院曰。好问汝。曰亦不可放过。便礼拜。南院喜赐之坐。问所与游者何人。对曰。襄州与廓侍者同夏。院曰。亲见作家。穴于是俯就弟子之列。从容承禀日闻智证。南院曰。汝乘愿力来荷大法。非偶然也。问曰。女闻临济将终时语不。曰闻。曰。临济云。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渠平生如师子。见即杀人。及其将死何故屈膝妥尾如此。对曰。密付将终全主即灭。又问。三圣如何亦无语乎。曰亲承入室之真子。不同门外之游人。院颔之。又问。四种料简语料简何法。对曰。凡语不滞凡情即堕圣解。学者大病。先圣哀之为施方便。如楔出楔。曰如何是夺人不夺境。曰新出红炉金禅子。簉破阇黎銕面门。又问。如何是夺境不夺人。曰刍草乍分头脑裂。乱云初绽影犹存。又问。如何是人境俱夺。曰蹑足进前须急急。促鞭当鞅莫迟迟。又问。如何是人境俱不夺。曰常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香。又问曰。临济有三句。当日有问。如何是第一句。济云。三要印开朱点窄。未容拟议主宾存。穴随声便喝。又曰。如何是第二句。济云。妙解岂容无着问。沤和争赴截流机。穴云。未问已前错。又问曰。如何是第三句。济曰。但看棚头弄傀儡。抽牵全藉里头人。穴云。明破即不堪。于是南院以为可以支临济。幸不孤负兴化先师所以付託之意。穴依止六年。乃辞去。后唐长兴二年至汝水。见草屋数椽依山如逃亡人家。问田父此何所。田父曰。古风穴寺世以律居。僧物故。又岁饥众弃之而去。余佛像鼓锺耳。穴云。我居之可乎。田父曰可。穴入留止。日乞村落。夜然松脂。单丁者七年。檀信为新之成丛林。伪晋天福二年。州牧闻其风尽礼致之。上元日开法嗣南院。伪汉乾祐二年。牧移宇郢州。穴又避寇往依之。牧馆于郡斋。寇平汝州有宋太师者。施第为宝坊。号新寺。迎穴居焉。法席冠天下。学者自远而至。升座曰。先师曰。欲得亲切莫将问来问会麽。问在答处。答在问处。虽然如是。有时问不在答处答不在问处。女若拟议。老僧在女脚跟底。大凡参学眼目。直须临机大用现前。勿自拘于小节。设使言前荐得。犹为滞壳迷封。句下精通。未免触途狂见。应是向来依他作解。明昧两岐与女一切扫却。直教箇箇如师子儿吒呀地。对众证据。哮吼一声壁立千仞。谁敢正眼。覻覻着着即瞎却渠眼。又曰。若立一尘。家国兴盛。野老颦頞。不立一尘。家国丧亡。野老安贴。于此明得阇黎无分。全是老僧于此不明。老僧即是阇阇黎黎。与老僧无别。亦能悟却天下人。亦能瞎却天下人。欲识阇黎麽。拊其左膝曰。这里是。欲识老僧麽。拊其右膝曰。遮里是。于时莫有善其机者。伪周广顺元年。赐寺名广惠。二十有二年以宋开宝六年癸酉八月旦。登座说偈曰。道在乘时须济物。远方来慕自腾腾他年有叟情相似。日日香烟夜夜灯。至十五日跏趺而化。前一日手书别檀越。阅世七十有八。坐五十有九夏。有得法上首住汝州首山念禅师。

(甲戌) 诏曹彬等征南唐○辽改乾亨。

(乙亥) 曹彬擒南唐主李煜归。封违命侯。国除。

(五) 杭州慧日永明智觉禅师示寂。讳延寿。余杭人。姓王氏。总角之岁归心佛乘。既冠不茹荤日唯一食。持法华。七行俱下。才六旬悉能诵之。感群羊跪听。年二十八为华亭镇将。属翠岩永明大师。迁止龙册寺大阐玄化。时吴越文穆王知师慕道。乃从其志放令出家。礼翠岩为师。执劳供众。都亡身宰。衣不缯缕。食无重味。野蔬衣檽以遣朝夕。寻往天台天柱峯。九旬习定。有鸟类尺[宴*鸟]。巢于衣褶中。既谒韶国师。一见深器之。密授玄旨。仍谓师曰。汝与元帅有缘。他日大兴佛寺。初住明州雪窦山。学侣臻凑。师上堂曰。雪窦这里。迅瀑千寻不停纤粟。奇岩万仞无立足处。汝等诸人向什麽处进步。时有僧问。雪窦一径如何履践。师云。步步寒花结。言言彻底氷。建隆元年。忠懿王请住灵隐山新寺。为第一世。明年复请住永明大道场。为第二世。众盈二千。僧问。如何是永明旨。师曰。更添香着。曰谢。师指示曰。且喜没交涉。师有偈曰。欲识永明旨。门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风来波浪起。居永明十五年。度弟子千七百人。开宝七年入天台山。度戒万余人。常与七众受菩萨戒。夜施鬼神食。朝放诸生类。六时散花行道余力念。法花经一万三千部。着宗镜录一百卷。诗偈赋咏凡千万言。高丽国王览师言教。遣使齎书叙弟子礼。奉金缕袈裟紫晶数珠金澡灌等。彼国僧三十六人。亲承印记归国。各化一方。开宝八年乙亥十二月二十六日辰时。焚香告众跏趺而逝。寿七十二。腊四十二。明年建塔于大慈山焉。宋太宗赐额。曰寿宁禅院云。

(六) 天下大元帅吴越国王钱俶。製宗镜录序文曰。详夫域中之教三。正君臣。亲父子。厚人伦。儒吾之师也。寂兮寥兮。视听无得。自微妙升虚无。以止乎乘风驭景。君得之则善建不拔。人得之则延贶无穷。道儒之师也。四谛十二因缘。三明八解脱。时习不忘日修以得。一登果地。永达真常。释道之宗也。惟此三教并自心修。心镜录者。智觉禅师所撰也。总乎百卷。包尽微言。我佛金口所宣。盈乎海藏。盖亦提携后学。师之智慧辩才。演畅万法明了一心。禅际河游惠间云布。数而称大。莫能尽纪。聊为小序以颂宣行云尔。

(七) 宋左朝请郎尚书礼部员外郎护军杨杰。撰宗镜录后序云。诸佛真语以心为宗。众生信道以宗为鉴。众生界即诸佛界。因迷而为众生。诸佛心是众生心。因悟而成诸佛。心如明鉴万像历然。佛与众生其犹影像。涅槃生死俱是强名。鉴体寂而常照。鉴光照而常寂。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国初吴越永明智觉寿禅师。证最上乘。了第一义。洞究教典深达禅宗。禀奉律仪广行利益。因读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乃製斯录。于无疑中起疑。无问中设问。为不请友真大导师。掷龙宫之宝。均施群生。彻祖门之关。普容来者。举目而视。有欲皆充。信手而拈。有疾皆愈。荡涤邪见指归妙源。所谓举一心为宗。照万法为鉴矣。若人以佛为鉴。则知戒定慧为诸善之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如来。由此而出。一切善类莫不信受。若以众生为鉴。则知贪嗔痴为诸恶之宗。修罗傍生地狱鬼趣。由此而出。一切恶类莫不畏惮。善恶虽异其宗则同。返鉴其心。则知灵明湛寂广大融通。无为无住无修无证。无尘可染。无垢可磨。为一切诸法之宗矣。初吴越忠懿王字之秘于教藏。至元丰中。皇弟魏端献王。镂板分施名蓝。四方学者罕遇其本。元祐六夏。游东都法云道场。始见钱唐新本。尤为精详。乃吴人徐思恭请法涌禅师。同永乐法真二三耆宿。遍取诸录。用三乘典籍贤圣教语。校读成就以广流布。其益甚博。法涌知予喜阅是录。因请为序。

(八 丙子) 太宗炅(初名匡义。宣第三子。初太祖陈桥之变。谏兄令军不得剽虏。生灵获安。至道三年三月崩于万岁殿。葬永熙陵。寿五十九)改太平兴国○(诏僧尼复试经科)。

○吴越忠懿王钱俶以国宾宋○(是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既)。

(九 戊寅) 帝製新译三藏圣教序。赐天竺三藏法师天息灾文曰。大矣哉。我佛之教也。化道群迷阐扬宗性。广博宏辩。英彦莫能究其旨。精微妙说。庸愚岂可度其源。义理幽玄真空莫测。包括万象譬喻无垠。总法网之纪纲。演无际之正教。拔四生之苦海。译三藏之秘言。天地变化乎阴阳。日月盈亏乎寒暑。大则说诸善恶。细则比于河沙。含识万端弗可尽述。若窥像法如影随形。离六情以长存。历千劫而可久。须弥内藏于芥子。如来坦荡于无边。达磨西来传法东土。宣扬妙理顺从指归。彼岸菩提爱河生灭。用行于五浊恶趣。拯溺于三业途中。经垂世之无穷。道无私而永泰。雪山贝叶。若银台之耀目。岁月烟萝。起香界之自远。巍巍罕测杳杳难名。所以道资十圣德被三贤。至道启乎乾元。众妙生乎太易。综繁形类窍凿昏冥。绝彼是非开兹蒙昧。有西域法师天息灾等。常持四忍早悟三空。翻贝叶之真诠。续人天之圣教。芳猷重启偶运当时。润五声于文章。畅四始于风律。堂堂容止穆穆辉华。旷劫而昏垫重明。玄门昭显。轨范而宏光妙法。净界腾音。利益有情。俱登觉岸。无所障碍。救诸疲羸。冥昧慈悲。汗漫物表。柔愎贪很。启迪昏愚。演小乘则声闻合其仪。论大乘则正觉立其性。含灵悟而蒙福。藏教缺而重兴幻化迷途火宅深喻。虽设其教不知者多。善念生而福量潜臻。恶业兴而胜缘皆坠。调御四众积行十方。澍华雨于金轮。护洹河于玉阙。有顶之风不可坏。无际之水不能漂。澄寂湛然。圆明清洁之智慧。性空无染。实相解脱之因缘。可以离烦恼于心田。可以得清凉于宇宙。朕惭非博学释典微闲。岂堪叙文以示来者。如縻萤爝火不足比于皎日。将微蠡量海。岂能穷于深渊者哉。

(己卯) 北汉降封彭城公○止僧科。

(十) 沙门赞宁随钱王归明。姓高氏。其先渤海人。唐天祐中。生于吴兴之德清金鹅别墅。出家杭之祥符。习南山律着述毗尼。时人谓之律虎。文学日茂声望日隆。武肃诸王公族咸慕重之。署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宗文。兴国三年。太宗闻其名。召对滋福殿。延问弥日。改赐通惠。诏修大宋高僧传三十卷。及诏撰三教圣贤事迹一百卷。初补左街讲经首座。知西京教门事。咸平初加右街僧录。又着内典集一百五十卷。外学集四十九卷。内翰王禹称作文集序。极其赞美云。至道二年示寂。葬龙井坞焉。

(十一 壬午) 舒州柯萼。遇异僧于万岁山。以杖指松根。使萼钁之。得瑞石篆文。谶圣朝国祚无疆。萼进石于京师。诏藏秘府○他日大士宝志降现禁中。帝亲闻绪言。致祭锺山。赐号道林真觉菩萨○是年诏立译经传法院于东京。如唐故事。宰辅为译经润文。设官分职西天中印土惹烂陀罗国密林寺天息灾与法天施护译经。帝制前序。诏普度天下童行为僧。不限有司常制。自即位至是。凡度一十七万余人。

(十二) 是年五月窜秦王廷美。降涪陵县公。安置房州。上甞以传国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耶。廷美所以得罪。则普为之也。卢多逊在朝握权。常短赵普。普恶之。遂入觐观变。奏多逊谓陛下万年之后。当以天下与魏王。魏王当还秦王。陛下不当立太子。俱坐大逆。免死放归田里。咸以为冤。秦王即太祖少子德芳也。上遂南迁二王。寻杀之。忽一日赵普见空有火一团。一羔羊转运其上。拜曰。普之罪也。须臾光灭。遂得疾。命方士祷疾。见烟焰中有朱牌金字书云。魏王廷。美士谢曰。普言非其罪也。有答之曰。杜大后遗言。丞相写誓书。藏之金柜石室。而首发多逊之狱。致主上杀一弟一姪。安可谓之无罪。俄而普薨。

(癸未) 辽圣宗名隆绪。即位改统和。

(甲申) 改雍熙○勅修泗洲塔○(十月诏隐士陈抟赐希夷先生。寻请归华山)。

(乙酉) 二月诏禁增置寺观。

(十三 丁亥) 益州青城香林院澄远禅师示寂。师生西川汉州绵竹县上官氏。法嗣云门偃禅师。初住西川导江县迎祥寺天王院。时谓水精宫僧问。美味醍醐因甚变成毒药。曰导江纸。问见色便见心时如何。曰适来什麽处去来。问心镜俱亡时如何。曰开眼坐睡。师复住香林。僧问。北斗里藏身意旨如何。曰月似弯弓少雨多风。问如何是室内一灯。曰三人证龟成鳖。问如何是衲衣下事。曰腊月火烧山。问大众云集请师施设。曰三不待两。问如何是学人时中事。曰恰恰如何是玄。曰今日来明日去。问如何是玄中玄。曰长连床上(余如传灯)。

(戊子) 改端拱○(赐西夏李继俸姓名赵保忠银夏绥寮密五州使)。

(庚寅) 改淳化(诏撰三教圣贤事迹。参政苏易简编次。赞宁僧统道士韩德纯预焉)。

(十四 辛卯) 南安岩尊者示寂。师讳自严。生郑氏。泉州同安人也。年十一弃家。依建兴卧像寺僧契缘为童子。十七为大僧。游方至庐陵。谒西峯耆宿云豁。豁乃清凉智明禅师高弟云门嫡孙也。太宗甞诏至阙。馆于北御园舍中。习定久之。恳之还山。公依止五年。密契心法。辞去渡怀仁江。有蛟每为行人害。公为说偈诫之而蛟辄去。过黄杨峡。渴欲饮。会溪涸。公以杖擿之而水得。父老来聚观。合爪以为神。公遯去。武平黄石岩多蛇虎。公止住而蛇虎可使令。四远闻之大惊。争敬事之。民以雨暘男女祷者。随其欲应念而获。家画其像饮食必祭。隣寺僧死。公不知法当告官。便自焚之。吏追捕。坐庭中问状。不答索纸作偈曰。云外野僧死。云外野僧烧。二法无差互。菩提路不遥。而字画险劲如擘窠大篆。吏大怒。以为狂旦慢己。去僧伽黎曝日中。既得释因以布帽其首。而衣以白服。公根所说法听者疑信半。因不语者六年。岩寺当输布而民岁代输之。公不忍折简。置布吏中祈免。吏张晔欧阳程者。相顾怒甚。追至问状。不答。以为妖火所着帽明鲜。又索纸作偈曰。一切慈忍力。皆吾心所生。王官若拘束。佛法不流行。自是时亦语。去游南康槃古山。先是西竺波利尊者经始谶曰。却后当有白衣菩萨来兴此山。公住三年而成丛林。异迹甚着。如本传所属。状以闻。诏佳之。宰相王钦若大参赵安仁已下皆献诗。公未甞视。置承尘上而已。淳化辛卯正月初六日。集众曰。吾此日生。今正是时。遂右脇卧而化。阅世八十有二。坐六十有五夏。諡曰定光圆应禅师。

(十五) 首山念禅师。莱州人。生狄氏。幼弃家得度于南禅寺。为人简重有精识。行头陀行日诵法华。丛林畏敬之。目以为念法华。至风穴随众作止。无所参扣。然终疑教外有别传之法不言也。风穴每念。大仰有谶。临济一宗至风而止。惧当之。熟视座下堪任法道。无如念者。一日升座曰。世尊以青莲目顾迦叶。正当是时。且道箇什麽。若言不说说。又成埋没先圣。语未卒念便下去。侍者进曰。念法华无所言而去何也。穴曰。渠会也。明日念与真上座俱诣方丈。穴问真曰。如何是世尊不说说。真曰。鹁鸠树上鸣。穴云。汝作许多痴福何用。乃顾念曰。如何。师曰。动容扬古路。不堕峭然机。穴谓真曰。何不看渠语。又一日升座顾视大众。念便下去。穴即归方丈。自是声名重诸方。首山在汝州城外荒远处。而念居之终身焉。登其门者皆丛林精练衲子。念必勘验之。留者才二十余辈。天下称法席之冠。必指首山。甞问僧。不从人荐得的事。试道看。僧便喝。曰好好相借问。恶发作麽僧又喝念曰。今日。放过即不可。僧拟议。念喝之。甞谓众曰。佛法无多子。只是汝辈自信不及。若能自信。千圣出头来无柰汝何。何故为向汝面前无开口处。只为汝自信不及向外驰求。所以到这里。假如便是释迦佛。也与汝三十棒。然虽如是。初机后学。凭箇什麽道理。且问汝辈。还得与麽也未。良久云。若得与麽方名了事。甞作纲宗偈曰。咄哉拙郎君。巧妙无人识。打破凤林关。穿靴水上立。咄哉巧女儿。撺梭不解织。看他斗鸡人。水牛也不识。淳化三年十二月初四日。留僧过岁。作偈曰。吾今年迈六十七。老病相依且过日。今朝记取明年事。明年记着今年日。至次年十二月初四日。升座。辞众曰。诸子谩波波。过却几恒河。观音指弥勒。文殊不柰何。良久曰。白银世界金色身。情与无情共一真。明暗尽时都不照。日轮午后示全身。日午后泊然而化。塔于首山。嫡嗣汾阳。昭禅师(余如本传)。

(十六 乙未) 改至道御制秘藏佺等○六月限僧尼额。

(戊戌) 真宗恒(太宗第三子。初名德昌。又改元侃。以轩辕为圣祖。目曰昊天玉皇上帝。追封孔子曰至圣文宣王。寿五十五崩于延庆殿)改年咸平。

(十七) 帝製继圣教序。赐天竺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法贤。其辞曰。高明肇分。三辰方乃序其始。厚载初定。万彙于以发乎端。清浊之体既彰。善恶之源是显。然后以文物立其教。以正典化其俗。利益之功同归于理。于是乎像法来于西国。真谛流于中夏。洞贯千古。真实之理无以穷。囊括九围。玄妙之门莫能究。言乎妄想则五蕴皆空。现乃真容则一毫圆满。广大之教岂能继述者哉。伏覩太宗皇帝法性周圆仁慈普布。化蛮貊则万邦辐凑。跻烝民于仁寿之乡。崇教法则四海云从。惠苍生于富庶之域。见尊经之浩汗。设方便以救沉沦。知法界之恢宏。行精进而摄懈怠。乃择其邃宇校彼真文。命天竺之高僧。译贝多之佛语。象管翻成于金字。珠编复置于琅[王*函]。龙宫之圣藻惟新。鹫岭之苾刍仰叹。繇是三乘共贯四谛同圆。尽苦空真正之言。显秘密研精之义。赞相相乎实相。论空空乎尽空。华严之理合轨辙。金仙之教同规矩。朕缵嗣丕构。恭临宝图。常翼翼以抚兆民。每兢兢而守先训。以至释典犹未精详源其幽深。曷能探测。有译经西域僧法贤。奏章恳切致意专勤。以先皇帝大阐真风高传佛日。兴前王之坠典。振觉路之颓纲。欲旌天造之功庸。用广圣文之述作。请予製序继圣教焉。自圣考上仙追号罔极。息政事之外。何暇经心。今已禫除。思臻微奥。虽幼承慈训。柰夙乏通才。焉穷乎法海之津涯。莫造乎空门之阃域。略敷大意以徇舆情。蹄涔不足拟浴日之波。尺箠岂能量昊天之影。聊述短序以纪圣功者焉。

(十八 甲辰) 改景德○东吴僧道源。续开平以来宗师机缘。统集宝林圣胄等传。为传灯录三十卷。诣阙进呈。帝览之嘉赏。勅翰林杨亿等刊正。并撰序颁行天下。

(戊申) 改大中祥符○(六月天书降太山○十月东封)。

(十九 己酉) 诏诸路置天庆观○(先是。杨砺充襄王府记室舍。梦至一大殿上。真人服王者衣冠秉圭南向。前有桉置籍录人姓名。砺见已名居上。因请示休咎。真人指一人曰。此来和天尊。异日为汝主也。砺问之。天尊笑曰此去四十年。汝功成。余名亦显。砺而志之。及充襄王府记室。参军追而语诸人曰。吾今见襄王仪貌。即来和天尊也。上即位。后多好神仙道家之术焉)。

(癸丑) 辽改开泰。复号大契丹。

(甲寅) 天竺三藏施法护(译佛吉祥等经二百余卷。参政赵安仁等润文)。

(乙卯) 诏道释藏经互相毁者删去。枢密王钦若以化胡经乃古圣遗迹不可削○又诏王钦若。详定罗天醮仪一十卷。颁行。

(丁巳) 改天禧○禁民弃父母而为僧道。

(己未) 帝于九月大会道释(于大安殿。凡万三千余人。先是建斋醮。上亲临。赐以银药大钱)。

(壬戌) 改乾兴。二月上崩○辽改年太平。

(二十) 杭州孤山智圆法师卒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生钱唐徐氏。父母令入空门。八岁受具。二十一闻奉先源清师传天台三观之旨。问辩凡二年而清殁。遂居西湖孤山学者归之如市。与处士林和靖为隣友。王钦若出抚钱唐。慈云遣使邀师同迓之。圆笑谓使者曰。钱唐境上且驻却一僧。圆早瘿瘵疾故又号病夫。讲道吟哦未甞倦。预戒门人曰。吾殁后。毋厚葬以罪我。母建塔以诬我。毋谒有位求铭以虚美我。宜以陶器二合而瘗之。立石志名字年月而已。及亡门人如所戒。斸所居岩以藏之。不屋而坛。时乾兴元年二月十七也。寿四十有七。后十五年积雨山颓。门人开视陶器。肉身不坏。爪发俱长。脣微开露齿若珂贝。乃更袭新衣屑众香散其上而重瘗之。崇宁三年赐諡法惠大师。其所撰述。般若经遗教经疏各二卷。瑞应经不思议法门经无量义经普贤行法经弥陀经等疏。及四十二章经注各一卷。首楞严经疏十卷。又撰阐义钞三卷(释请观音疏)。索隐记四卷(释光明句)。刊正记(释观经疏)。表微记一卷(释光明玄)。垂裕记十卷(释净名略疏)。发源机要记二卷(释涅槃玄)。百非钞一卷(释涅槃疏金刚身品百非之义)。三德指归二十卷(译涅槃疏)。显性录四卷(释金[铠-豆+十])。摭华钞二卷(释圭峯兰盆疏)。西资钞一卷(释自造弥陀疏)。诒谋钞一卷(释自造心经疏)。谷响钞五卷(释自造楞严疏)。折重钞一卷(释自造文殊般若疏大论有云折重令轻)。正义一卷(释十不二门)。闲居编五十一卷(杂着诗文)。皆假道适情为法行化之傍赞云。

◎(癸亥) 仁宗禛(真宗第六子。遗旨即位。上得皇子已晚。始生日夜啼不止。有道人能止啼。召入则曰。莫叫莫叫何似当初莫笑。啼即止。盖真宗甞龥上帝祈嗣问群仙。谁当往者。皆不答。独赤脚大仙一笑。遂降为孠。在宫中好赤脚。其验也。十三即位刘太后垂帘同听政。大治四十二年。寿五十四。葬永昭陵)。

改天圣元年○行崇天曆。

(二十一 甲子 八一) 是年汾阳善昭禅师示寂。生俞氏。太原人也。器识沉邃不缘饰。有大志。于一切文字。不由师训自然通晓。年十四父母俱丧。孤苦厌世相。薙发受具杖策游方。所至少留。不喜观览。或讥其不韵。昭叹曰。是何言之陋哉。从上先德行脚。正以圣心未通驰求决择尔。不缘山水也。师历诸方见老宿七十一人。皆妙得其家风。尤喜论曹洞。石门彻禅师者。盖其派之魁奇者。昭作五位偈示之曰。五位参寻切要知。纤毫才动即差违。金刚透匣谁能晓。唯有那吒第一机。举目便令三界静。振铃还使九天归。正中妙挟通回互。拟议锋鋩失却威。彻拊掌称善。然终疑临济儿孙别有奇处。最后至首山。问百丈卷席意旨如何。曰龙袖拂开全体现。昭曰。师意如何。曰象王行处绝狐踪。于是大悟言下。拜起而曰。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摝始应知。有问者曰。见何道理便尔自肯。曰正是我放身命处。服勤甚久。辞去游湘衡间。长沙太守张公茂宗。以四名刹请昭择之而居。昭笑一夕遯去。北抵襄沔寓止白马。太守刘公昌言闻之造谒。以见晚为叹。时洞山谷隐皆虚席。密议归昭。太守请择之。昭以手揶揄曰。我长行粥饭僧。传佛心宗非细职也。前后八请坚卧不起。淳化四年首山殁。西河道俗千余人协心削牍遣沙门契聪迎请。住持汾州太平寺太子院。昭闭关高枕。聪排闼而入让之曰。佛法大事。静退小节。风穴惧应谶。忧宗旨坠灭。幸而有先师。先师已弃世。汝有力荷担如来大法者。今何时而欲安眠哉昭矍起握聪手曰。非公不闻此语。趋办严吾行矣。既至宴坐一榻足不越阃者三十年。天下道俗慕仰不敢名。同曰汾州。并汾地苦寒。昭罢夜参。有梵僧振锡而至。谓昭曰。会中有大士六人。奈何不说法。言讫升空而去。昭密记以偈曰。胡僧金锡光。请法到汾阳。六人成大器。劝请为敷扬。时楚圆守芝号上首。丛林知名。龙德府尹。李侯与昭有旧。虚承天致之。使三反不赴。使者受罚。复至曰。必欲得师俱往。不然有死而已。昭笑曰。老病业已不出院。借往当先后之何必俱耶。使曰。师诺则先后唯所择。昭令馔设且俶装曰。吾先行矣。停箸而化。阅世七十有八。坐六十五夏。

(二十二 丙寅) 天圣四年赐天台教部入藏。天竺寺思悟侍者。焚躯为报国恩。悟钱唐人。初慈云式公欲以智者教卷求入藏。文穆王公将闻之朝。悟曰。非常事也。小子将助之矣。乃绘大悲像咒以誓曰。事集焚躯报国。会公薨。悟诵咒益精。是年得旨克遂初志(式为赞刻石焉)。

(二十三 丁卯) 大阳禅师。名警玄。祥符中。避国讳易称警延。江夏张氏子。其先盖金陵人。仲父为沙门。号智通。住持崇孝。延往依以为师。十九为大僧。听圆觉了义经。问讲者。何名圆觉。曰圆以圆融有漏为义。觉以觉尽无余为义也。延曰。空诸有无何名圆觉。讲者叹曰。是儿齿少而识卓如此。我所有何足以益之。政如以秽食置宝器。其可哉。通知之使令游方。初谒鼎州梁山观公。问如何是无相道场。观指壁间观音像曰。此是吴处士画。延拟进语。观急索曰。这箇是有相。如何是无相底。于是悟旨于言下。拜起而侍。观曰。何不道取一句子延曰。道即不辞。恐上纸墨。观笑曰他日此语上碑去在。延献偈曰。我昔初机学道迷。万水千山觅见知。明今辩古终难会直说无心转更疑。蒙师指出秦时镜。照见父母未生时。如今觉了何所得。夜放乌鸡带雪飞。观称洞上之宗可倚矣。延亦自负。侪辈莫敢攀奉。一时声价籍甚。观殁。辞塔出山。至大阳谒坚禅师。坚欣然让法席使主之。延受之。咸平庚子岁也。示众曰。廓然去。肯重去。无所得心去。平常心去离彼我心去。然后方可。所以古德道。牵牛向溪东。放不免纳官家徭税。牵牛向溪西。放不免纳官家徭税。不如随分纳些些。渠总不妨。免致劳扰。作麽生是随分纳些些底道理。但截断两头有无诸法。凡圣情尽体露真常。事理不二即如如佛。若能如此者。法法无依平等大道万有不系。随处转辘辘地更有何事。延神观奇伟有威重。日常一食。自以付受之重。足不越限。脇不至席。五十年。年八十。坐六十一夏。叹无可以继其法者。以洞上旨诀。寄叶县省公之子法远。使为求法器传续之。天圣五年七月十六日陞座辞众又三日以偈寄侍郎王曙曰。吾年八十五。修因至于此。问我归何处。顶相终难覩。停笔而化。

(二十四 戊辰) 四明延庆法智卒。后于元丰三年冬。其法孙继忠状其行。请文于宋清献公赵抃撰行业碑。其略曰。师名知礼。字约言。金姓。世为明州人。梵相奇伟性恬而器闳。初父母祷佛求息。梦神僧携一童遗曰。此佛子罗睺罗也。既生以名焉毁齿出家。十五落发受具。二十从本郡宝云通师。传天台教观。始三日。首座谓曰。法界次第若当奉持。礼曰。何谓法界。座曰。大总相法门圆融无碍者是也。曰既圆融无碍。何得有次第耶。座无语。几一月自讲心经。人皆属听而惊。谓教法之有赖矣。居三年代通讲。销义益阐所学。出住承天继迁延庆。道法大炽学徒如林。日本国师遗徒持二十问来询法要。礼答之咸臻其妙真宗久闻师名。遣中使至寺。命修忏法。厚有赐予。岁大旱。师焉遵式等修光明为祷。而雨大洽。所製指要妙宗二钞观音品别行金光明诸记大悲忏仪。行于世。翰林学士杨亿驸马李遵勗。荐以紫衣师号。后于岁旦结光明忏。七日为顺寂之期至五日趺坐而逝。实天圣六年正月五日也。享寿六十有九。僧夏五十有四(云云)。

(二十五 庚午) 长水法师子璿。嘉禾人。初依洪敏师学楞严。至动静之相了然不生有省。闻琅瑘惠觉道重当世。趋至其门。值其上堂致问曰。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觉亢声云。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师豁然大悟。觉谓之曰。汝宗不振久矣。宜励志扶持以报佛恩。师如教。后住长水。众几一千。以贤首宗旨述楞严经疏十卷。行于世。

(壬申) 改明道 ○辽宗真立。号兴宗改景福。

(二十六) 天竺慈云法师遵式卒。字知白。叶氏。台州宁海人。母王氏梦嚥明珠而生。稍长不乐随兄为贾。潜往东掖山出家。年二十往禅林受具。明年习律学于守初。式继入国清普贤像前。烬一指誓传天台之教。雍熙初来谒四明。北面受业。未几智解秀出。智者讳日。然顶终朝誓力。行四三昧。淳化初。众请居宝云。讲未甞歇。灵异之迹具于本传。明道元年十月十八日示疾。不用医药。唯说法勉徒十日令请弥陀像以证其终。至夜奄然坐逝。生寿六十九。夏五十。明年仲春四日。徒众奉遐榻葬于寺东月桂峯下。

(癸酉) ○放度天下三帐僧尼○辽改重熙。

(甲戌) 改景祐○六月诏毁无额寺院。

(丙子) ○诏选五十人童子习梵学。

(二十七) 帝製天圣广灯录序。赐护国将军节度使驸马都尉李遵勗。其辞曰。唯大雄之阐教也。以清净为宗。慈悲救世。解烦恼之苦缚。启方便之化门。安住雪山始阶于西域。飞行漠殿遂通于东旦。彼土得道何可胜言。此方承流于是乎在。虽阴魔有以侮伐或示神通。而帝释常加护持无亏实相。自法眼授记鞠多印心。佛衣不传。逮六祖而顿悟。牛头析派。续千灯而罔穷。繇斯慧炬益繁法云滋阴。旁行梵学转译华音。扣寂禅关指迷觉路。了达者至乎离念。超登者于以忘筌。为无所不通之明。处不可思议之首。历代圣帝明王。且有为之信向者矣。我太祖之乘籙也。王法延乎住世。我太宗之握纪也。妙供满于诸天。真宗皇帝。密契菩提之心。深研善逝之旨。能仁之化一雨普沾。外护之心二缨喜舍。朕嗣景祚子毓群黎。将以驱富寿之民。居常奉调御之本。丕冐基搆。虽祇席于萝图。导引津粮。每钦惟于竺[叠*毛]。兹乃遵前王之道也。其可忽诸。天圣广灯录者。护国将军节度使驸马都尉李遵勗之所编次也。遵勗承荣外馆受律斋坛。靡恃贵而骄矜。颇澡心于夷旷。竭积顺之志素。趋求福之本因。洒六根之情尘。别三乘之归趣。蹟其祖录广彼宗风。采开士之迅机。集丛林之雅对。粗裨于理咸属之篇。甞贡绀编来闻扆座。且有勤请求锡叙文。朕既嘉乃诚。重违其意。载念薄伽之旨。谅有庇于生灵。近戚之家。又不婴于我慢。良可嘉。尚因赐之。题岂徒然哉。亦王者溥济万物之源也。其录三十卷。

(丁丑) 时景祐三年四月赐序。秋七月(有星数百西南流至壁东。其光烛地。黑气长丈余。出毕宿下○冬十二月京师定襄代并忻等州地震。代并坏民庐舍而忻尤甚。压死万九千余。人民皆露处。自此或地震裂泉涌火出如黑沙状连年不止宋史)。

(戊寅) 改宝元○元昊是年十二月僭号大夏改年大庆。

(己卯) 秋八月禁以金箔饰佛像。

(庚辰) 康定○西夏入寇。

(辛巳) 庆曆○春二月京师雨药。

(二十八) 春正月初五。慈明楚圆禅师示寂。出金州清湘李氏。少为书生。年二十二依城南湘山隐静寺得度。母有贤行。使之游方。公连眉秀目颀然丰硕。然忽绳墨。所至为老宿所呵。以为少丛林。公柴崖而笑曰。龙象蹴踏非驴所堪。甞槖骨董箱。以竹杖荷之。游襄沔间。与守芝谷泉俱结伴入洛中。闻汾阳道望为天下冠。决志亲依。时朝廷方问罪河东。潞泽皆屯重兵。多劝其无行。公不顾渡大河登太行。易服类厮养。窜名火队中。露眠草宿。至龙州。遂造汾阳。昭公壮之。经二年未许入室。公诣昭揣其志。必骂诟使令者或毁诋诸方。及有所训皆流俗鄙事。一夕诉曰。自至法席已再夏。不蒙指示。唯增世俗尘劳念。岁月飘忽己事不明。失出家之利。语未卒。昭公热视骂曰。是恶知识敢裨贩我。举杖逐之。拟伸救。昭公掩其口。公大悟曰。乃知临济道出常情。服役七年辞去。依唐明嵩公。及往见大年杨内翰。又见李都尉。问答具本传。后移住兴化。沐浴辞众跏趺而逝。阅世五十有四。坐夏三十有二。

(癸未) 十一月五星出东方司天监言注中国大安(河北雨赤雪)。

(二十九 甲申) ○元昊十二月诏册昊为夏国主。更名囊宵。

(丙戌) 杨岐方会禅师顺寂。生冷氏。袁州宜春人也。少警敏滑稽谈剧有味。及冠不喜从事笔砚。窜名商税掌课最。坐不职当罚。宵遁去。游筠州九峯。恍然如昔经行处。眷不忍去。遂落发为大僧。阅经闻法。心融神会。能痛自折节依参老宿。慈明住南原。辅之安乐勤苦。及迁道吾石霜。会自请领监院事。非慈明之意。众论揵然称善。挟楮衾入典金谷。时时憃语摩怫慈明。诸方得以为当。慈明饭罢必山行。禅者问道多失所在。会阚其出未远。即挝鼓集众。明遽还数曰。少丛林莫而陞座。何从得此规绳会徐对曰。汾阳晚参也。何为非规绳乎。慈明无如之何。今丛林三八念诵罢犹参者此其原也。辞之还九峯萍实道俗请住杨岐。时九峯长老勤公不知会。惊曰。会监寺亦能禅乎。会受帖。问答罢乃曰。更有问话者麽。试出来相见。杨岐今日性命在汝诸人手里。一任横拕倒拽。为什麽如此。大丈夫儿须是对众决择。莫背地里似水底按胡卢相似。当众勘验看。有麽。若无杨岐失利。下座。勤把住曰。今日且得箇同参。曰同参底事作麽生。勤曰。杨岐牵犁九峯拽把。曰正当与麽时。杨岐在前。九峯在前。勤无语托开曰。将谓同参。元来不是。自是名闻诸方。示众曰。不见一法是大过患。拈主丈云。穿过释迦老子鼻孔。作麽生道得脱身一句向水不洗水处。道将一句来。良久曰。向道莫行山下路。果闻猨叫断肠声。庆曆六年移住潭州云盖。以临济正脉付守端。

(戊子) 文潞公破具州王郎。以不杀而增寿九十三位极人臣之上矣。

(三十) 言法华者。莫知其所从来。初见之于景德寺七俱胝院。梵相奇古直视不瞬。口吻衮衮不可识。相传言诵法华经。故以为名。时独无从。多行市里。褰裳而趋。或举手书空伫立良久。从屠沽游。饮啖无所择。道俗咸目为狂僧。丞相吕许公问佛法大意。答曰。本来无一物。一味总成真。僧问。世有佛否。对曰。寺里文殊有。问师凡耶圣耶。举手曰。我不在此住。至和三年。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谏官范镇首发大义。乞择宗室之贤者使摄储贰以待皇嗣之生。退居藩服。不然典宿卫尹京邑以係天下之望。并州通判司马光亦以为言。凡三上疏一留中。二行中书。上夜焚香默祷曰。翌日化成殿具斋虔请法华大士。俯临无却。清旦上道衣凝立以待。俄驰奏言。法华自右掖门径趋将至寝殿。侍卫呵止不可。上笑曰。朕请而来也。有顷至。辄升御榻跏趺而坐。受供讫将去。上曰。朕以储嗣未立。大臣咸以为言。侵寻晚莫嗣息有无。法华其一决之。师索笔引纸连书曰。十三十三。凡数十行。掷笔无他语。皆莫测其意。其后英宗登极。乃濮安懿王第十三子。方验前言也。嘉祐戊戌十一月二十三日。将化。谓人曰。我从无量劫来。成就逝多国土分身揭化今南归矣。语毕右脇而寂。

(三十一 己丑) 皇祐○九月侬智高乱于广五年狄青平之○李觏。字泰伯。旴江人。时称大儒。甞着潜书力于排佛。明教嵩公。携所着辅教编谒之辩明。觏方留意读佛书。乃喟然曰。吾辈议论尚未及一卷般若心经。佛教岂易知耶。心经乃唐太宗诏三藏玄奘所译。才五十四句。二百六十七字耳。泰伯所言非其自肯。安能尔哉。苑文正公以表荐于帝。甞就门下除一官。复差充太学说书。未几是年卒。

(三十二) 浮山法远禅师迁化。郑圃田人也。出于王氏。年十九游并州。见三交嵩公求出世法。嵩曰。汝当剃发堕三宝数。乃可授法。远曰。法有僧俗乎。嵩曰。与其为俗。曷若为僧。僧则能续佛寿命故也。于是断发受具。谒汾阳昭公。又谒汝海省公。皆受记莂。天禧中游襄汉隋郢。至大阳机语与明安延公相契。延叹曰。吾老矣。洞上一宗遂竟无人耶。以平生所着直裰皮履示之。远曰。当为持此衣履。求人付之如何。延许之曰。他日果得人出吾偈。为证偈曰。杨广山前草。凭君待价焞。异苗蕃茂处。深密固灵根。其尾云。得法者潜众十年。方可阐扬。远拜受辞去。依滁之琅瑘觉公。应舒之太平兴国寺请说法。为省公之孠。次住姑胥天平。又住浮山。既老退休于会圣岩。远玉骨插额目光外射。状如王孙。凛然可畏。初欧阳文忠公。闻远奇逸造其室。未有以异之。与客棊。远坐其旁。欧收局。请远因棊说法。乃鸣鼓升座曰。若论此事如两家着棊相似。何谓也。敌手知音当机不让若是缀五饶三。又通一路。始得有一般底。只解闭门作活。不会夺角衡关。硬节与虎口齐彰。局破后徒劳逴斡。所以道。肥边易得瘦肚难求。思行则往往失粘。心麁而时时头撞。休夸国手谩说神仙。赢局输筹即不问。且道黑白未分时一着落在什麽处。良久曰。从前十九路。迷悟几多人。文忠加叹久之。远偈语妙密。诸方服其工。作三交嵩公赞曰。黄金打作鍮石筋。白玉碾成象牙梳。千手大悲拈不动。无言童子暗嗟吁。又作明安玄公赞曰。黑狗烂银蹄。白象崑崙骑。于斯二无碍。木马火中嘶。殁时已七十余。雅自称柴石野人(余如本传)。

(三十三 庚寅) 皇祐二年正月。诏大觉怀琏禅师住东都净因。本漳州陈氏子。嗣泐潭澄公。甞燕坐室中。见金蛇从地而出。须臾隐去。识者赞为吉徵。师甞于庐山圆通掌记室。初仁宗闻圆通讷公名。诏住净因。讷称目疾不能奉诏。有旨令举自代。遂举师。先是仁庙阅投子语。至僧问如何是露地白牛投子连叱。乃有省製释典颂十四章。其首篇曰。若问主人公。真寂合太空。三头并六臂。臈月正春风。寻以赐琏。琏和曰。若问主人公。澄澄类碧空。云雷时鼓动。天地尽和风。既进经乙夜之览。宣赐龙脑钵。琏谢恩罢捧钵曰。吾法以坏色。以瓦铁食。此钵非法。遂焚之。中使回奏。皇情大悦。久之奏颂乞归山曰。六载皇都唱道机。两曾金殿奉天威。青山隐去欣何得。满箧唯将御颂归。上和曰。佛祖明明了上机。上机全得始全威。青山般若如如体。御颂收将什处归。再进颂谢曰。中使宣传出禁闱。再令臣住此禅扉。青山未许藏千拙。白发将何补万机。霄露息辉方湛湛。林泉情味苦依依。尧仁况是如天阔。应任孤云自在飞。至治平中复上疏丐归山。献偈曰。千簇云山万壑流。归心终老此峯头。余生愿祝无疆寿。一炷清香满石楼。英庙付以札子曰。大觉禅师怀琏受先帝圣眷累锡宸章。屡贡欵诚乞归林下。今从所请。俾遂闲心凡。经过小可菴院随性住持。或十方禅林不得逼抑坚请琏。携之东归鲜。有知者苏翰林轼知杭州。以书问之曰。承要作宸奎阁碑。谨已撰成。衰朽废学不知堪上石不。见参寥说。禅师出京日。英庙赐手诏。其略云。任性住持。不知果有不切请录示全文。欲添入此一节。琏终藏不出。逮委顺后。获于箧笥。其不暴曜若此。

(辛卯) 世尊示灭二千年矣。

(三十四 壬辰) 雪窦显禅师。字隐之。太平兴国五年四月八日生于遂州李氏。幼精锐。读书知要。下笔敏速。然雅志丘壑。父母不能夺。依益州普安院仁铣为师落发受具。出蜀浮沉荆渚间。历年甞典宾大阳。与客论赵州宗旨。客曰。法眼禅师甞邂逅觉铁觜于金陵。觉赵州侍者也。号称明眼。问曰。赵州柏树子因缘记得不。觉曰。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法眼曰。真狮子窟中来。觉公言无此语。而法眼肯之。其旨安在。显曰。宗门抑扬那有规辙乎。时有苦行名韩大伯者。貌寒[病-丙+(吣-口)]侍其旁辄匿笑去。客退显数之曰。我偶客语。尔乃敢。慢笑。笑何事。对曰。笑知客智眼未正择法不明。显曰。岂有说乎。对以偈曰。一兔横身当古道。苍鹰才见便生擒。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显阴异之。结以为友。北游至复州北塔。祚公香林之嫡孠云门之孙也。祚远皆蜀人。知见高莫能觏其机。显俊迈。祚爱之。遂留五年。尽得其道。显与学士曾公会厚善。相值淮南。问显。何之。曰将造钱唐绝西兴登台雁。曾曰。灵隐天下胜处。珊禅师吾故人。以书荐显。显至灵隐。三年陆沉众中。俄曾公奉使浙西访显于灵隐。无识之者。堂僧千余人使吏检床曆。物色求之。乃至。曾问向所附书。显袖纳之。曰公意勤。然行脚人非督邮也(一曰然行脚人于世无求敢希荐达)曾公大笑。珊公以是奇之。吴中翠峯虚席举。显出世开法日顾视大众曰。若论本分相见。不必高陞此座。乃以手指曰。诸人随山僧手看无量佛土一时现前。各各子细观瞻。其或涯涘未分。不免拕泥带水。于是登座。又环顾大众曰。人天普集。合发明何事岂可互分宾主驰骋问答。便当宗乘去。广大门风威德自在。辉腾今古把定乾坤。千圣只言自知。五乘莫能建立。所以声前悟旨。犹迷顾鉴之端。言下知归。尚昧识情之表。诸人要识真实相为麽。但得上无攀仰。下绝己躬。自然常光现前。箇箇壁立千仞。还辩明得也无。未辩辩取。未明明取。既辩明得。便能截生死流踞佛祖位。妙圆超悟正在此时。堪报不报之恩。以助无为之化。后迁明之雪窦。宗风大振。天下龙蟠凤逸。衲子争集。号云门中兴。甞经行植杖。众衲绕之忽问曰。有问云门。树凋叶落时如何。曰体露金风。云门答者僧耶。为解说耶。有宗上座曰。待老汉有悟处即说。显孰视惊曰。非韩大伯乎。曰老汉瞥地也。于是令挝鼓众集显曰。今日雪窦宗上座。乃是昔年大阳韩大伯具大知见。晦迹韬光。欲得发扬宗风。幸愿特升此座。宗遂陞座。僧问。剑未出匣时如何。曰神光射斗牛。问出匣后如何。曰千兵易得一将难求。僧退。宗乃曰。宝剑未出匣。神光射斗牛。千兵虽易得。一将实难求。便下座。一众大惊。师敷扬宗旨。妙语遍丛林。皇祐四年六月十日沐浴罢。整衣侧卧而化。阅世七十二。坐五十夏。建塔山中。得法上首。天衣义怀禅师。

(甲午) 改至和○封孔愿衍圣公。

(三十五) 华严道隆禅师。不知何许人。至和初游京师客景德寺。日纵观都市。归甞二鼓。谨门者呵之不悛。一夕还不得入。卧于门之下。仁宗梦至景德寺门见龙蟠地。惊觉中夜遣中使往视之。乃一僧孰睡已再鼾。撼之惊矍。问名字归奏。上问。名道隆。乃喜曰。吉徵也。明日召至遍殿问宗旨。隆奏对详允。上大悦。有旨舘于大相国烧朱院。王公贵人争先愿见。隆未盥漱户外之屦满矣。上以偈句相酬唱络绎于道。或入对留宿禁中。礼遇特厚。赐号应制明悟禅师。隆少时事石门彻公。亲授洞山旨诀。后谒广慧琏公。慧方欲剃发。使隆将櫈子来。广慧曰。道者我有櫈子诗听取。诗曰。放下便平隐。后因叙陈在石门所悟公桉。慧曰。石门所示如百味珍羞。只是饱人不得。后来有炷香。不欲两头三绪为伊烧却。故为琏之嗣。隆为人宽厚不矜伐。以真慈普敬行心。殁时年八十余。盛暑安坐。七日手足柔和。全身建塔于寺之东(广如本传)。

(乙未) ○辽洪基道宗立。兴宗子也。改年清宁(治四十六年)。

(丙申) 嘉祐元年。

(三十六) 五年正月元日。达观昙頴禅师迁化。生钱唐丘氏。年十三依龙兴寺为大僧神情秀特。于书无所不观。为词章多出尘语。十八九游京师。时欧阳文忠公在场屋。頴识之游相乐也。初谒大阳明安禅师。问洞上特设偏正君臣。意明何事。安曰。父母未生时事。又问。如何体会。安曰。夜半正明天晓不露。頴罔然弃去。至石门谒聪禅师。理明安之语曰。师意如何。聪曰。大阳不道不是。但口门窄。满口说未尽。老僧则不与麽。頴曰。如何是父母未生事。聪曰。粪墼子。又问。如何是夜半正明天晓不露。聪曰。牡丹丛下睡猫儿。頴愈疑骇日扣之。竟无得益。自奋曰。吾要以死究之。不解终不出山。聪一日见普请。问曰。今日运薪乎。頴曰。然运薪。聪曰云门甞问。人搬柴柴搬人。如何会。頴不能对。聪因植杖于座笑曰。此事如人学书。点画可傚者工。不者拙。何故如此。未忘法耳。如有法执。故自为断续。当笔忘手手忘心乃可也。頴于是默契其旨。良久曰。如石头曰。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既曰契理。何谓非悟。聪曰女以此句为药语为病语。頴曰。是药语。聪呵曰。女乃以病为药。又可哉。頴曰。事如函得盖理如箭直锋。妙宁有加者。而犹以为病。兹实未谕。聪曰。借其妙至走。亦止明事理而已。祖师意旨知识所不能到。矧事理乎。故世尊曰。理障碍正知见。事障能续生死。頴恍如梦觉曰。如何受用。聪曰。语不离窠臼。安能出盖缠。頴叹曰。才涉唇吻便落意思。皆是死门终非活路。辞去过京师。寓止驸马都尉李端愿之园。日夕问道。一时公卿多就见闻其议论。随机开悟李公问曰。地狱毕竟是有是无。答曰。诸佛向无中说有。眼见空花。太尉向有中觅无。手[搘-日+且]水月。堪笑眼前见牢狱不避。心外见天堂欲生。殊不知忻怖在心善恶成境太尉但了自心。自然无惑。曰心如何了。答曰。善恶都莫思量。又问。不思量后心归何所。頴曰。且请太尉归宅。頴东游初住舒州香鑪峯。移住润州因圣太平之隐静明之雪窦。又迁金山龙游寺。嘉祐四年除夕。遣侍者持书别杨州刁景纯学士曰。明旦当行。不暇相见。厚自爱。景纯开书乃惊曰。当奈何。复书决别而已。中夜侯吏报。扬州驰书船将及岸。頴欣然遣挝鼓陞座。叙出世本末谢裨赞丛林者。劝修勿怠。曰吾化当以贤监寺次补下座读景纯书毕。大众拥步上方文。頴跏趺挥令各远立。良久乃化。阅世七十有二。夏五十有三。

(己亥) ○欧阳修宋祁。修唐书成○修又撰五代史七十四卷。将旧唐史所载释道之事。并皆删去。惜哉。

(庚子) ○六月丞相曾公亮进新修唐书二百五十卷。

(三十七) 天衣义怀禅师。生陈氏。温州乐清人。世以渔为业。母梦星陨于屋除而光照户。遂娠。及生尤多奇。儿稚坐父船尾。渔得鱼付怀。怀不忍串之。私投江中。父怒笞诟。甘甜之(不以介意。长游京师。依景德寺试经得度)时有言法华者。不测人也。行市中拊怀背曰临济德山去。初谒金銮善禅师不契。后谒叶县省公。又不契东游洞庭翠峯。怀当营炊自汲涧折檐悟旨。显公印可以为奇。辞去久无耗。有僧自淮上来曰。怀出世铁佛矣。显使诵提唱之语。譬如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显激赏以为类己。先使慰抚之。乃敢通门人之礼。诸方服其精识。自铁佛至天衣。五迁法席。皆荒凉处。怀至必幻出楼观。晚以疾居池州杉山菴。弟子智才住杭之佛日。迎归家侍剂药。才如姑胥未还。怀促其归至门。而怀已别众。才问。卯塔已毕。如何是毕竟事怀坚拳示之。遂倒卧推枕而化。世寿七十二坐四十六夏。葬佛日山。崇宁中勅諡振宗大师。

(三十八 癸辰) 三月廿八日帝崩○欧阳文忠公昔官洛中。一日游嵩山。却去僕吏放意而往。至一山寺。入门修竹满轩。公休于殿陛。旁有老僧。阅经自若。与语不甚愿答。公心异之。曰道人住山久如。曰甚久也。又问。诵何经。曰法华经。公曰。古之高僧临生死之际。类皆谈笑脱去。何道致之耶。对曰。定慧力耳。又问。今乃寂寥无有何哉。老僧笑曰。古之人念念在定慧。临终安得乱。今之人念念在散乱。临终安得定。文忠大惊。不自知膝之屈也。谢希深甞作文记其事。林间。

(三十九) 比京天钵寺重元禅师。出青州千乘县孙氏。法嗣天衣。文潞公彦博出相镇魏府。请住本寺。是夏别公示寂。茶毗烟到成舍利。公执瓶祷之。烟入。舍利填瓶。公乃竭志内典焉。

(四十 甲辰) 改治平。英宗署(太祖孙濮安懿王名让之子。初名宗实。仁宗无子。立为皇子。赐名曙。韩琦司马光定策立之。三十三岁即位。三十七岁崩在位四年)。

(四十一) 云峯文悦禅师南昌人。生于徐氏。七岁剃发于龙兴寺。短小粹美。有精识。年十九策杖游江淮。至筠州大愚。见屋老僧残荒凉如传舍。芝自提笠。日走市井。暮归闭关。高枕悦无留意焉。欲装包发去。将行而雨雨止。芝陞座。曰大家相聚喫茎虀。唤作一茎虀入地狱如箭射。下座。无他语。悦大骇。夜造丈室。芝曰。来何所求。曰求佛心法。芝曰。法轮不转食轮先转。后生趁有色力。何不为众乞食。我忍饥不暇。暇为女说法乎。悦不违。即请行。及还移住西山翠岩。悦又往依之。夜诣丈室。芝曰。又欲求佛心法乎。女不念乍住屋壁疎漏。又寒雪。我日夜望女来为众营炭。我忍寒不能。能为女说法乎。悦又不敢违。入城化炭还。时维那缺。悦夜造丈室。芝曰。佛法不怕烂却堂司一职今以烦女。悦不得语而出。明日鸣犍椎坚请。悦有难色。拜起欲弃去。业已勤劳久因中止。然恨芝不去心。地坐后架。架下东破桶。盆自架而堕。忽开悟。顿见芝从前用处。走搭伽梨上寝堂。芝迎笑曰。维那且喜大事了毕。悦再拜汗下。不及吐一词而去。服勤八年而芝殁。东游三吴。所至丛林改观。雪窦显禅师尤敬畏之。每集众茶横。设特榻示礼异之。南昌移文请住翠峯。又迁云峯嘉祐七年七月八日陞座。辞众说偈曰。住世六十六年。为僧五十九夏。禅流若问旨归。鼻孔大头向下。遂泊然而化。阇维得五色舍利。塔于禹溪之北(余如传灯)。

(丙午) (三月彗现西方。庚申晨见于室。本大如月。长七尺许。丁巳昏见于昴。如太白。长丈有五尺。壬午孛于毕。如月。至五日。没次年正月上崩于福宁殿矣)。

(四十二 丁未) 诏民间私造寺院屋宇及三十间者。可赐额曰寿圣悉存之。

大教东被一千年矣。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八

 

上篇:佛祖历代通载

下篇:释氏稽古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史传部目录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

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 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译...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序 垂拱四年三月十五日,仰上...

金刚经持验记

念经仪式 若有人受持金刚经者。先须净手焚香开卷。至...

三国遗事

校订三国遗事叙 三国遗事。继金氏史记而作。收录新罗...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尔时,...

修行本起经

修行本起经卷上 后汉西域三藏竺大力共康孟详译 现变品...

佛说解夏经

佛说解夏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

大乘同性经

大乘同性经卷上(亦名一切佛行入智毗卢遮那藏说经) 周...

【注音版】佛临涅槃记法住经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

海印三昧论

海印三昧论一卷(并序)依大方广佛华严经 明皛所述 若夫...

云栖净土汇语

云栖净土汇语 开示 水陆会中普示持名念佛三昧 窃惟净...

增壹阿含经

增壹阿含经序 晋沙门释道安撰 《四阿含》义同。《中阿...

佛说十八泥犁经

佛说十八泥犁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言:「人生...

想要长相庄严,就要多诵大悲咒

诵大悲神咒功德不可思议。那天有人问师父一个问题,说...

放下的气度:秤锤法师出家的启示

以前虚云老和尚讲个故事,那是明朝云南的事情。 有一...

愚痴者只看外表

很久以前,一位年轻的修行者,在前往舍卫城化缘的途中...

真正的慈悲是没有分别心的

从前,一个名字叫长安的人住在印度的一个小村落中,长...

为解脱而行布施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布施,应当是为了得解...

一瓣心香供耆德:记圆拙老和尚二三事

【故事一:一生的积蓄全部用于印经】 圆拙法师身上的钱...

外在的火是惹不起的,只能离开

问: 佛陀在火宅喻中并没有提出消灭火的方法,而是要我...

参禅悟道要真见自性

你们到禅堂里来是干什么的呢?为了开悟的嘛,为了找本...

知足

维斯努神对一个信徒无休止的祈求感到厌烦了,有一天便...

出家人的至孝之道

出家人以孝达道 佛教最初传入中土,社会大众便自中国传...

为什么要让他控制我的情绪

著名作家欧亨利和一个朋友去超市里买饼干,欧亨利礼貌...

业障清除的表现

修行两件事情不能等,一是清净业障,二是广结善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