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修行会使人消极吗

大安法师  2017/10/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修行会使人消极吗

现在很多人对净土法门并不是太了解,看到净业行人,念佛求往生,认为这很消极,殊不知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具有着普度众生的胸怀,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正面效应。

佛法不离世间法,净业行人日常行为奉行净业三福,念佛持戒,端身正意,独作众善,敦伦尽分,可得人天福报,乃至圆成佛果。而由此建立的道德本位价值,亦是普世价值,自然地在净化社会,庄严国土。

同时净业行人又以出世的超越意向,关注着这个世界的改善。由于他们建立起了依靠佛力横超三界,往生净土,圆成佛果的信念,所以能够在积极自利利他的同时,又生活得安乐自在。这就好比我们出差到外地,先安排好了住宿的地方,办事到再晚也会很安心,安心了事情就会办得更好,更有效率。

世出世间不出心性,自古迄今,大凡在世间建功立业不朽者,多来自于具有超越意向的心性的开发。例如中国远古的黄帝,他既有经邦治世的韬略,又有退隐观心的修行。黄帝在修行过程中,曾梦游华胥国,他所描述的华胥国之情景与西方极乐世界相类,很不可思议(参见《列子》)。杨仁山居士说这个华胥国略似西方极乐世界。可见,超越意向与现实事业之间的必要张力是有正面效应的。

净土法门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生存与发展下来,也得于中国自古以来所具有的开发心性的隐逸文化传统。隐逸文化在魏晋时期形成高峰,隐士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而净土法门最先就是由东林十八高贤这些隐士们接纳与实践的。所以,净土法门在庐山东林寺,由慧远大师引领白莲社一百二十三位隐逸清高之士,专修念佛三昧,矢志净土,由此成为中国净土宗的发祥地,亦非偶然。

隐逸的超越意向无论对个体还是对一个民族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易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向外拓展的阳刚与向内收敛的阴柔之整合,才能使人活出品味、开发潜能、成办道业。无论是经商、从政还是从事其他职业,如果有一种出世精神,便不致陷于贪恋执著而自寻束缚与苦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无适无莫,无不逍遥。

现实中许多人活得很累,活得很拘谨,就在于他们只有现实的一面,没有超越的一面。净土法门是能够给人超越的一面的。所以以出世的胸怀从事入世的事业,可以把世间和出世间的利益融会贯通,二者如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里内蕴着人生深刻的智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佛弟子们都会问的27个问题

1、问:家人不支持,反对我学佛怎么办? 师答:那是你...

妙莲老和尚念佛亲见的不思议境界

1997年,我和一诚老和尚等八个师父到台湾去传戒,妙莲...

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问: 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答: 所谓的感应,...

莲宗二祖善导大师画传

一、年少出家,广学经论 善导大师(公元613681年),诞...

星云大师体验最深的一次佛七

星云大师十五岁受戒时,因为烧戒疤的戒师烧得太深,把...

真角虎——「宏禅赞净」的八位宗师

其后诸宗师,皆明垂言教,偏赞此法。如长芦赜,天衣怀...

凡夫念佛十疑

《弥陀疏钞》中,莲池大师指出凡夫念佛十疑,不如借此...

幸得人身,幸闻净土法门

我们造什么业,就一定要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又叫业报,这...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破除执空和执有

真谛和俗谛是佛在讲经说法的时候常常从两个层面阐释的...

省庵大师谈做善事与念佛的关系

与茅静远居士书 前三月下旬返自四明,过访居士,适遇他...

净土法门的难信与仰信

净土法门就由于这样的至简至易、至顿至圆,又是从佛的...

大安法师:文化人学佛的通病

文化人学佛,大多好乐研究教理,总想从经卷中得大总持...

【佛教词典】俗智

(术语)凡俗浅近之智,又知俗谛之智。又有漏杂染之智...

【佛教词典】于心意识一切秘密善巧菩萨

【于心意识一切秘密善巧菩萨】 p0755   瑜伽七十六卷...

信愿具足者,则万修万人去

如来知诸众生唯仗自力了脱之难,故于一切法门之外,特...

劫盗分财喻

昔日印度经常发生洪灾,各地民不聊生,有些人为了养家...

修心养性二十四要

第一要 [看破世事] 世事若还看不破,身沉苦海怎能出。...

星云大师《可怕的神通》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有一种侥幸的心理,总希望有意外的...

称佛名号相应为要

称彼如来名者,谓称无碍光如来名也。如彼如来光明智相...

供品、佛像、四大天王的含义

寺庙不是用诚心换利益的市场,而是用诚心求真知的学校...

心一定下来,那个舒服是难以言表的

现在讲讲念佛的感受。今天有居士来找我,她说她在念佛...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诵经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诵经。好比一个道场,必须天天要有...

我为什么选择念佛法门

末学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生于河南的一个小乡村,二〇一...

骄傲的猴子

在一座深山里,有一群猴子,相处得非常和睦,好像大家...

业是怎么来的?造完后又跑哪里去

我们讲因果同时,借缘显现。从因果转变的角度,佛教是...

图说鸡蛋的真相——鸡蛋为何不能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