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防治禅病

净慧法师  2018/01/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何防治禅病

人身四大所成,生老病死人人难免。人的一生就是被老病死困扰着。特别是病,不分男女老少、贫富贵贱,一律平等,人人都会有病。修习禅定,往往比一般不修禅定的人会少许多病,也会增加某些由于修禅定而导致的各种毛病。所以在禅书上都讲到如何防治禅病的问题。

禅病一般分为三大类,就是由四大不调所导致的病,由五脏不调所导致的病,也有五根不调所导致的病。四大之病、五脏之病、五根之病,在这里都是指的在坐禅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疾病现象。在禅修过程中所产生的这三大类的疾病,往往和身体健康不良所导致的疾病有所区别。

一般由于健康状态不良所导致的伤风、感冒、头疼、发烧,或者其它的五脏之病,往往能够使人卧床不起。而修禅过程中由诸多方面导致的疾病只是在身体上有种种不良的反应,使人不得安心修道,一般还不会导致卧床不起。

首先看一看四大所成之病有些什么症状。在这一次的交流过程中,一再强调人的身体最主要的是四大元素:地、水、火、风。这四大元素能够在身体内部和平共处,协调一致,人的身体就会非常健康。一旦四大失调,就会产生种种疾病。

佛经上讲到,四大不调所产生的疾病种类繁多。概而言之,地大不调会导致一百种疾病的发生;水、火、风同样如此。四大不调就会引起四百种疾病,加上地水火风四大各有一病,这就成了四百四病,即言保持四大调和的重要性。

在修禅过程中,如果地大不调,地大的成分超过水火风三大,就表现为身体的沉重。身体欠佳之时可以观察检验,看是地大失调,还是水大失调?

地大失调表现为沉重,水大失调表现为浮肿,火大失调表现为内心烦躁、口干舌枯,风大失调表现为身体虚悬、头重脚轻。在修禅的时候,如果坐的时间太长,饮水不够,活动不够,可能会导致地大失调;如果行走的时间过长,又会引起风大与火大的增盛,使身体发热、头目虚悬。所以行坐要调和得当。

禅堂里几百年的规矩,行香、坐香、茶水、点心,按时按量地提供,是为了保证各位修行人调节四大,使四大在身体内部能够平衡运动。四大能够在身体内部平衡运动了,我们就坐得住,就能安心修道。

因此,要防治四大所成之病,重要的就是要在一行一坐当中安排好时间。坐的时间不能过长,行的时间也不能过长。还由于年龄的关系,年轻人多走一会儿没有关系,年老人多坐一会儿没有关系,这都要自己在修行的过程中善自体会,善自把握。

同时,随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热量。热量主要是指的食物。坐禅不能吃得太饱,所谓不饥不饱。如果坐禅坐了一两个小时,喝一杯水,吃一片饼干,补充了水分,补充了热量,对于坐禅很有帮助。不过,不要起贪心。特别是吃点心,点到即可,不能吃得太多。

吃得太多了,因为点心一般是干燥的食物,容易吸收体内的水分,体内的水分被点心吸收得过多,又会引起地水之间的不协调,坐下来同样不能安心。

同时,坐香休息时吃多了,又会妨碍正餐的进食。正餐不能进食,坐一会儿肚子又饿。所以既要保证正餐的定时定量,又要在休息期间补充适当的热量和水分,这样就能够保证四大调和、四大轻安,有利于做功夫。

其次讲讲五脏之病。五脏者,心、肝、脾、肺、肾。此处所讲的五脏之病,与上面所讲四大之病一样,仅仅局限于坐禅这项活动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病况,不包括在五脏在生理上的病变。

五脏的病,在坐禅过程中,直接与五官有关系。五脏是体内的各种器官和功能,人们不能仔细认真地去觉察,或者需要通过医生检查把脉,所以不容易知道五脏有什么病。

但是在坐禅的过程中,五脏与五官相联系,就容易知道五官有什么反应是五脏当中的哪一部分出了问题。

比如说,心脏如果水分不够,或者跳动不均,会直接反映到口里来,就会感觉到口干、苦涩,那就是心脏方面有病。因为心脏主口,或者说口由心脏来主管。

如果肺部有什么不调和,就是反映在鼻子上。因为鼻由肺主。流清鼻涕、鼻涕特别多、鼻子阻塞,这都是由于肺部不调和所引起的。

肝与眼睛相联系,眼由肝主。眼睛发涩,或者泪水多,或者不清楚,这都是肝的问题反映到眼睛上来了。

脾主舌。舌根由脾来主管。舌根与口本来是相联系,但是禅书上是把口与舌分开。舌根乏味,不思饮食,进食时感觉到没有味道,那就是脾不健康的反映。

肾主耳。耳鸣,坐下来耳朵嗡嗡发叫,有各种声响,这是肾虚的表现。耳由肾主。

五官有什么毛病,进而要向内看,向五脏看。五脏不调,所以五官就有反应。五脏不调的病是从什么地方产生的呢?还是与四大不调有关。

不管五官或者五根有什么不健康的反应,都与地水火风分不开。调和四大,才能保证身体健康,五脏功能协调运作,五根能够清新明朗、轻安明净。

佛教把人体的组成部分归纳为最简单的四大要素,这不管是从病理的分析来说,还是从注意健康来说,都比较容易把握。

地水火风在人体上的反映既敏感又明显。地以坚为性,是沉重坚硬的;水以湿为性,是湿润流动的;火以暖为性,是提供热量的;风以动为性,表现为身体的运动行走、呼吸等。

这些都非常容易感觉,容易判断。身体有这些不同的感觉,我们就知道怎么样来调整身体。是该补充热量?是该补充水分?是该进食?是该休息?很容易找到要害。

第三是五根之病。五根即眼、耳、鼻、舌、身。其病相与五脏对五官所产生的现象大体相同。禅书上只是为了比较细致地观察坐禅时身体上的种种变化,便于调身时容易把握,所以又分为五根之病。实际上五根的病在讲五脏之病已经都包括在内了。

总而言之,这三个方面的疾病,以调和四大为主。能够使四大调和,坐禅时的各种疾病,一是可以防,二是可以治,所以叫防治禅病。各位一定要注意,这里所说的是禅病,不是一般的疾病。和一般的疾病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搅和在一起。如果把一般的疾病与坐禅的疾病搅和在一起,往往两个方面都不能妥善防治。

人生是苦,修行的目的是要解脱人生的痛苦。在解脱痛苦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调和四大,又会在痛苦上产生更多的痛苦。修行一方面是要精进不懈,一方面又要注意身体所能承受的程度。有的人身体好,承受能力强一点;有的人身体差,承受能力也差。如何调和四大?如何防治禅病?都要根据各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环境而定。作为我们出家人,要调和四大相对来讲比较容易。因为出家人的生活有规律,饮食也比较单一,没有太多油腻的食物,没有太多刺激性的食物。有一点刺激性的食物,顶多不过是吃一点辣椒而已。在家人就不同了。当然,有许多信仰虔诚的居士完全素食,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对于那些不吃素的人来讲,要调和四大有一定的难度。进食的时间不能准时,进食的品种经常变换,进食的场合也不稳定,而且食量有时多有时少。有这诸多原因,要想调和四大,保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相对来讲要难一些。所以提倡素食,提倡过一种简单的生活,提倡过一种清净的生活,不仅仅是有利于修道,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病从口入。一切的疾病,大多数是从食物中来。特别是现在,科技发达,农药化肥品种繁多,一切农作物的种子都在退化。功能在退化,生长的能力在退化,离开了化肥农药就没有办法生产蔬菜、粮食、瓜果。因此,对于究竟选择什么食物要慎之又慎。

再说到动物,那就更可怕了。听说现在鸡、猪等肉类食品,化学的成分特别严重。过去一只鸡要长一年或者六七个月的时间,现在一只鸡从孵出来到能生蛋只要三个月时间,而且还特别肥大。那是怎样导致的呢?就是因为喂鸡的食料中有激素,有添加剂,使鸡可以超常地生长,可以超常规地投放到市场满足大家的需要。看起来这是做了一件好事,实际上是做了一件大大的坏事。一切的事情如果违反了自然规律,一定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我们人类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太多太严重!人类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有各种各样地问题,那就是自然在报复我们,这个苦果还不知道要吃到哪一天为止。阿弥陀佛!(2007年2月2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见闻的一则念佛感应故事

当我执笔写此文时,心中涌起无限的惭愧,我应该向诸佛...

有自知之明,回避玄妙之谈,老实念佛

他方世界的菩萨,都尚且渴望往生极乐净土,何况我们这...

舌头的妙用

广慧元琏禅师初学道的时候,依止在真觉禅师的座下参禅...

到禅堂里来,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发心

唐朝有一位在家修行非常了不起的居士,叫庞蕴。庞蕴有...

禅诗三百首

1、无相偈六祖惠能大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

印光大师:临终病苦释疑

念佛的人到了临终的时候,若有重大病苦发现,切切不要...

人体生病的四个原因

药师法门里面说:疾病的症状是非常复杂的,千变万化的...

参禅人在修行中会出现的种种境界

真实用功办道的人,首先要明了佛法的道理,尤其是参禅...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一切的仪规、念诵,都是为摄心而设

问: 老和尚慈悲!禅宗寺院做早课和晚课的时候,拿出相...

禅在当下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叫禅在当下。要讲这个题目,首先我想...

修行时要先「调五事」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环境作保证,如安定的社会和清净的道...

《心经》与生活禅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心经》与生活禅。既然是讲...

【佛教词典】妙真如性

(术语)真如为万法之实性,诸相不可得,故曰妙。楞严...

【佛教词典】达磨门下四神足

指道副、尼总持、道育、慧可四人。据景德传灯录卷三菩...

帝释桓因修忍辱

过去,天人和阿修罗们常常为了争夺酒色而征战,这天,...

佛教不是宿命论,而是创造命运

释曰:上句标下句释,谓诸圣人,名正性定聚。造五无间...

莲池大师为什么一生崇尚念佛,又勤勤恳恳劝人看教

看莲池大师的一个说法。他说予就是莲池大师自称,他说...

证严法师《净因三要》

净因第一要 一.孝养父母 孝养父母为百行之先 世间之孝...

七事得梵天福报

培福、种福不仅是世俗人的希望,即使是修行人也必须时...

高僧的眼泪

有一位中年才出家的高僧,住在离家很远的山上的寺院,...

烧香拜佛不是行善事

记得五年前,我讲法让提问题的时候,有一位居士不停地...

佛教中「卍」字由来

卍字是在佛像及佛教文物中常见的符号,读作万或室利靺...

学佛有什么好呢

不少信众和我说起,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不少的误解。有的...

马祖道一的棒喝脚踢

棒喝令开悟 从书中记载,我们可以想见马祖一定是身体伟...

学佛切勿执理废事

佛在《阿弥陀经》中告诉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

拜占察忏得清净,地藏菩萨会特殊护念

【若人曾有出世善基摄心猛利者。我于尔时随所应度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