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享清福最难

南怀瑾  2012/10/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走出世间是清净,走入世间是红尘。红尘滚滚,这个世界上,都市中,都是红尘。人世间为什么叫做红尘呢?唐朝的首都在西安,交通工具是马车,北方的红土扬起来,半空看见是红颜色的灰尘,所以称为红尘滚滚。现在汽车是排的黑烟,爬到观音山顶上看台北,是黑尘滚滚。

红尘里的人生,就是功名富贵,普通叫做享洪福。对皇帝用的“洪福齐天”因为“洪”字不好意思写,就写个“鸿”字。其实“鸿福”这个字不大好,虽然文学境界不错,但有骂人的味道!因为“鸿”像飞鸟一样飞掉了,那还有什么福啊!这个同音字用的不好,一般人不察觉就用下去了。

清净的福叫做清福,人生鸿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却不然,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人到了晚年,本来可以享这个清福了,但多数人反而觉得痛苦,因为一旦无事可管,他就活不下去了。有许多老朋友到了享清福的时侯,他硬是享死了,他害怕那个寂寞,什么事都没有了,怎么活啊!所以我常告诉青年同学们,一个人先要养成会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这才会看到鸿福是厌烦的。佛经上说,一个学佛的人,你首先观察他有没有发起厌离心,也就是说厌烦世间的鸿福,对鸿福有厌离心,才是走向学佛之路。

说到这里,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明朝有一个人,每天半夜跪在庭院烧香拜天。这是中国的宗教──拜天,反正佛在天上,神、关公、观世音、耶稣、穆罕默德都在天上。管它西天、东天、南天、北天,都是天,所以他拜天,最划得来,只要一支香,每一个都拜到了。这人拜了三十年,非常诚恳,有一夜感动了一位天神,站在他前面,一身发亮放光。还好,他没有吓倒,这个天神说:你天天夜里拜天,很诚恳,你要求什么快讲,我马上要走。这个人想了一会儿,说:我什么都不求,只想一辈子有饭吃,有衣服穿,不会穷,多几个钱可以一辈子游山玩水,没有病痛,无疾而终。这个天人听了说:哎唷,你求的这个,此乃上界神仙之福;你求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要官做的大,财发的多,都可以答应你,但是上界神仙之清福,我没法子给你。

要说一个人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有钱用,世界上好地方都逛遍,谁做得到?

地位高了,忙得连听金刚经都没有时间,他那里有这个清福呢?所以,清福最难。由此看来,涅槃翻译成寂灭,虽然包含了清福的道理,但是在表面上看来,一般人不大容易接受。

实际上涅槃是个境界,就是涅槃经里提出来的“常乐我净”的境界。也就是说,你找到了这个地方,永远不生不灭,就是心经上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常乐,永远如此,是一个极乐的世界。那才是“我”,我们生命真正的“我”,不是我们这个几十年肉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会变去的我,那个真我才算净土,也就是涅槃的境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南怀瑾文章列表

佛前供一朵花,弥勒菩萨都说不尽他的福德

我们先讲个故事,在藏经中,有一个印度人,捡了一朵花...

珍惜自己的人生与福报

做回人不容易。因为在六道轮回当中,我们看到,猪马牛...

金钱的拖累

从前,印度有个婆罗门,他的家中生了一个男孩,长得英...

警惕无常,行善修福

《佛说无常经》云:「假使妙高山,劫尽皆坏散;大海深...

圣印法师:求福报

诚然,从表面上看,有的人有学问有气质,却没有人赏识...

行善才能得福报

一位风水名师,为人看坟断宅非常准确,经过调理的宅墓...

【推荐】临终十念生天福

佛陀与五百比丘,曾有一段时间止住于古印度毘舍离城外...

培养我们的善根让它成熟

咱们怎么看待咱们自己?每位道友都可以观一观。怎么看...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菩萨十八重戒之盗三宝物

《优婆塞戒经》:若优婆塞(夷),受持戒已,受招提僧...

让青少年超越烦恼

青少年朋友们,经常听到你们呐喊着:一大堆的烦心事,...

般若与人生佛教

般若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具大智慧,第二是有大悲心,第...

把福报留在法界将来好修行

要修行,不要求世俗样样都要。很多人念经,做功德很多...

【佛教词典】伽耶山顶经

(经名)有二经:一秦罗什译之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一卷...

【佛教词典】灭摈羯磨

亦名:治灭摈法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一、出过明举...

平常心是道

从心禅师在年轻时曾经到河南参见南泉禅师。当时南泉禅...

什么是真正的平静呢

为了找到平静,我们已下定决心成为佛教中的比丘和沙弥...

薄地凡夫如何能感通上佛中之王

我们这样染污于三惑的薄地凡夫,怎么能够顿然地感通上...

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

净界法师:闻法仪轨

(第一讲) 监院法师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

随缘度化、无我、法布施

信佛,种福田了生死,这叫自了。三宝弟子,信佛,不仅...

持大悲咒一万余遍后的感应

我虽然刚学佛就背下大悲咒,但大概是13年末14年初才开...

得遇善师令我们免受沉沦之苦

过去世尊与众多弟子都是靠着双脚,一步一步迈向弘法之...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禅观与净土,它的重点就是把大乘的禅观跟净土的念佛做...

平衡膳食,辩证用膳

平衡膳食,辩证用膳是中国传统营养学理论的精髓,在膳...

身虽不出家,但心要出家

出家里面还有四种形态,一般我们会讲:出家出家,就是...

圣严法师《智慧的花串》

1.心大量大,容人成人者必能成己。 2.也许那些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