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平衡膳食,辩证用膳

2014/0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平衡膳食,辩证用膳

“平衡膳食,辩证用膳”是中国传统营养学理论的精髓,在膳食结构上强调平衡,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食物间的互补,坚持“杂食者,美食也;广食者,营养也”这一食物来源多样性的原则,倡导和实践“食疗”。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是营养膳食学的丰厚财富。

一、平衡膳食与辩证用膳

1、平衡膳食

所谓平衡膳食,就是强调由多种天然食物组成的膳食,可提供人体基本的营养需要,在支持正常发育,保持合适体重,预防营养不良的同时,减少与营养过剩相关疾病的发生。

2、辩证用膳

所谓辩证用膳,即指膳食应结合四时气候、环境做出适当的调整。如在阳气生发的春季,特别是少雪、气候异常时,饮食应清淡,不宜过食油腻动火之物,应搭配鸭梨、荸荠、橘子、甘蔗等果品,常食绿豆汤、绿豆芽等,取其清淡、甘凉,以免内热蓄积。

夏季暑热、暑湿,出汗较多,人易贪食生冷,易伤脾胃。因此暑季宜食甘寒、利湿、清暑、少油之品,如西瓜、冬瓜、白兰瓜等瓜果。盛夏季节,平素常服参、茸、附子等温补之品的人也应暂停。

秋季和冬季饮食也要适应季节的气候特征,患病时食物选择也须考虑四时气候。

二、食物的四性、五味和归经

1、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性

《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中医认为,能治疗热症的药物,大多性寒或性凉,能治疗寒症的药物则大多性温或性热。同样的道理,热性或温性食物,适宜患寒症或阳气不足之人;寒性或凉性食品,适宜有热症或阳气旺盛者。前者忌吃有寒凉性食品,后者忌吃温热性食物。温热性食物能够温补、散寒、壮阳,寒凉性食品则能够清热泻火、滋阴生津。不懂得食物之性,就很难明白饮食宜忌。

此外,食性还要与四时气候相适应,就是说,寒凉季节要少吃寒凉性食品,炎热季节要少吃温热性食物,饮食宜忌要随四季气温而变化。总之,食性如药性,饮食宜忌要根据食物的食性,结合身体素质、疾病性质、四时气温变化灵活掌握,合理选择。

2、食物的辛、甘、酸、苦、咸五味

辛味:宣散,能行气、通血脉,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提高淀粉酶的活性,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可祛风寒、通经络。外感风寒者宜食用辛辣的生姜、葱白、紫苏等;对因寒凝气滞而致的胃痛、腹痛、痛经,宜吃辣椒、茴香、砂仁、桂皮等行气、散寒、止痛等。

甘味:有补益强壮的作用,能消除肌肉紧张,但吃甜食过多易发胖,是心血管疾病和动脉硬化的诱因。

酸味:收敛、固涩,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增强肝脏功能,提高钙、磷的吸收率。但过于嗜酸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苦味:清泄,如苦瓜味苦、性寒,佐餐可收到清热、明目、解毒、泻火之效,适宜中暑、目赤、疮疡、疖肿者食用。茶叶苦甘而凉,有清泄之功,清利头目、除烦止渴、消食化痰。

咸味:软坚散结、润下,如海带有软坚化痰的作用。

3、食物对机体功能的作用——归经理论

食物归经依据经络理论而来,即要针对性地选择食物,“五味入口,各有所归”,中医五行中的五色、五味与五脏六腑相对应:“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这也反映了五味学说与食物归经理论的联系。例如:

肺虚咳嗽:中医往往建议病人吃些百合、山药、白果、银耳等,因为皆入肺经,能养肺、补肺、润肺。

肾虚腰痛、腰酸:则常劝其食栗子、核桃、芝麻、山药、桑葚、枸杞子、杜仲,因为它们入肾经,可补肾壮腰,这就是食物归经理论的实际应用。

但因人体心、脾、肾各脏腑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上述不同食物也可以辩证使用。如寒性食物,虽同样有清热功能,但适应范围不同,或偏于清肝热,或偏于清肺热,各有所专。同为补益之物,也有补肺、补脾、补肾等不同。同为清热泻火的食物,有的清肺热、有的清心火、有的清肝热。如梨、香蕉、柿子、桑椹、芹菜、莲心、猕猴桃均为寒凉食物,而梨、柿子偏于清肺热;香蕉偏于清大肠热;桑椹偏于清肝虚之热;芹菜则偏于清肝火;莲心偏于清心热;猕猴桃偏于清肾虚膀胱热;原因就在于各种食物归经不同。

同为有补益功能的食物,如龙眼肉、柏子仁、小麦则入心经补心,养心安神,心悸失眠者宜之;山药、扁豆、糯米、粳米、大枣入脾胃经,健脾养胃,故脾虚便溏者宜之。食物同药物一样,也有一味食物可归两经或三经。如山药归肺、脾和肾经;桑椹归肝和肾经;莲子入心、脾、肾三经等。

综上所述,四气、五味、归经等理论是中医传统营养学突出的特点,也是饮食宜忌的依据。正是这种辩证科学的不同于近代营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的饮食宜忌观点,体现了中医传统营养学极强的实用性。

三、“凡膳皆药”——药补不如食补

食物与天然药物一样,来源于大自然,同时也能治疗疾病。很多食物被当作药物广泛使用,如大枣、莲子、芡实、山药、白扁豆、山楂、桑椹、梨、生姜、葱白、桂皮等。也有不少中药被用作食品,如枸杞子、首乌粉、薏苡仁、金银花、西洋参等。古代医家常把食物的功用与药物等同,古人还将食品的食疗功效比喻为中药名方。清代医家张璐在《本经逢原》一书中将西瓜比作清热名方“白虎汤”。清代名医王孟英说:“甘蔗榨浆,名为天生复脉汤”,将甘蔗汁比做益气滋阴的“复脉汤”。梨甘寒生津,润燥止渴,《随息居饮食谱》称“绞汁服,名天生甘露饮”等。

1、“养生当论食补”

《儒门事亲》指出“养生当论食补”。“滋补养生膳”,就是根据人体健康状况,用蔬菜、谷物等各种食物补充和调节营养平衡,利用食物具有的药效调整人体健康状况。中国古代就提出了“以食代药”的主张,“药补不如食补”的名言。在运用“食补”的过程中,对“后天之本”的脾胃功能十分重视,尤重保养脾胃之气,如服桂枝汤后要喝热粥;白虎汤中用粳米,均在于保养胃气。

2、像形药食——“以形补形”的科学内涵

中医素有食物“以形补形”的理论。核桃仁形似脑,故补脑;豆类形似肾与睾丸,故补肾;中国杏仁形似心脏,故补心;百合形似肺,故补肺。芡实形似乳房,故对妇女有补益作用。中医认为核桃和芝麻有“补五脏,益气力,强筋骨,健脑髓”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这两种食物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如亚油酸、亚麻酸等,可提高脑功能。核桃含有的维生素、卵磷脂对治疗失眠,松弛脑神经紧张,消除大脑疲劳效果很好。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中医自古以来遵循的天然食物“以形补形”的理论有一定的道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素食者是奇怪之人还是聪明之人

一个素食者,在你心目中,是奇怪之人还是聪明之人呢!...

治愈「少白头」的三款食疗粥

中医采用食疗补益肝肾、养血乌发的方法,结合性志调节...

人体内的毒素来源于何处

1、蛋白质产生的毒素 蛋白质摄入过量,不仅会造成肝肾...

常吃山药的益处多

自古以来,山药一直被视为物美价廉的补品。虽然貌不惊...

放下身心才能养身

近几年来,时常有人登门或来信,来电要我谈谈养身之道...

【推荐】吃得不得法,素食不一定能带来好处

素食并不必然成为健康饮食。吃素同样有营养平衡问题,...

如何去消除病苦

如何去消病苦?病其实是三类病,佛陀说三类病。 一个是...

养生贵在七个按时

1、按时休息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感觉累了才去休息,其...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不知念佛真意思,念到弥勒下生也不中用

念佛,三岁孩童也能也会;若论究竟有没有功夫,就大有...

有情众生的生命为什么会相续

安立此相,略有三种:一者,安立自相;二者,安立因相...

为什么出家人不能礼敬白衣

在佛教中,出家为僧,除了个人的修证解脱、播种解脱种...

【推荐】一念攀缘心到底是怎么生起的

佛陀先征问阿难尊者当下这一念攀缘心到底是怎么生起的...

【佛教词典】牛头旃檀

梵语 go?īrsa-candana。檀香木之一,乃旃檀中之最具香...

【佛教词典】病导师

(术语)凡师之化导,反增众生之病,谓之病导师。止观...

发愿为先——愿立则道业可成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资粮:信、愿、行。信的内容:信...

佛教经典的三藏十二部分类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是根据三藏的内容分成十二类。 第一个...

奶奶病重念佛痊愈的经历

从我记事开始,奶奶就信佛。记得那时候每隔一段时间,...

印光大师与谛闲大师的莲友缘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1861~1940)和谛闲大师(1858~19...

时常日久揩磨,渐渐明通心地

祖师曾教导我们:时常日久揩磨,渐渐明通心地。我们总...

古人用功不肯刹那离开工夫,故能当下悟道

有人问赵州:云何是大道?州云:平常心是道。又问:我...

念佛人为何还会遭遇车祸

近日,有位初学佛的贾居士讲述了一件事。最初带领贾居...

看到莲华跟佛出现在空中,该怎么办

问: 请教老和尚一个修行上的问题,遇到了境界。如果有...

止中带观,观中有止

修止观,先修止。 系缘守境止: 系心鼻端脐间,我人心...

善良,让人生的机遇不曾错过他

圣保罗国际影业公司计划筹拍一部情感电影《中央车站》...

父母是世间最胜福田(经典节录)

《分别善恶报应经》(节录): 复云何业获报多病。有...

【佛学漫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