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加法中成长 在减法中成熟

2013/06/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加法中成长 在减法中成熟

许多人快到生命终结的时候,为什么总是懊悔虚度了一生,总是假设如果再给他一次生命,他将如何如何?觉得自己不该失去很多,觉得人生还有潜力,只是加法做得不够。可生命是一次单程不归的旅程,没有后悔药!

那么人生的“加法”是什么呢?是追求知识、成功、富贵、名利?生活仿佛是一个容器,人们总想放很多东西进去来丰富自己的人生,这并没有错,关键是要放什么进去,要怎么放。记得有一篇叫《生命中的大石头》的文章,讲了一个如何管理时间的小测验:先把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放进广口瓶,直到再也放不下。其实,还可以放砾石来填满石块的间隙:还可以倒沙子来填充砾石的间隙:甚至还可以把水倒进玻璃瓶……

可见时间是挤出来的,而人的潜力也是挖掘出来的,所以人生需要加法。只要你努力,不自满,不自卑,给自己定个高一点的目标,跳起来就能完成。信仰、学识、技能、事业,都是生命中的大石头,趁着年轻力壮,早早地放进自己的瓶里,然后再从容地去享受去游玩去消遣。如果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那么想装大石头就晚了。只能“老大徒伤悲”了。

但仔细想想,如果一辈子只是拼命地做“加法”,有了金钱,又要美女:有了豪宅,又要名车;有了地位,还要名声。生怕自己的东西比别人少,没完没了。岂能不累?结果可能生活失调,精神崩溃,并不幸福。

读过一篇随笔《生活的篓子》,很受启发:一个生活沉重的人去见智者,智者给他个篓子背在肩上,要他走一步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等那人走到终点时,已累得趴下。智者说,这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沉重的道理。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而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往自己的篓子里放东西的过程。如果有了,就想更多,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只做加法就很悲哀。明智的选择就是做“减法”人生了。远离名利、看淡成败、安于淡泊就是减法。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知足、节制、感恩、惜福、避祸,说的就是人生需要减法。

张良当年历尽艰辛帮刘邦夺天下,功高盖世,可他却毅然辞官不做,归隐山林,享受淡泊的人生乐趣,得以安度晚年。而韩信也是战功赫赫,但他对人生的期望值很高,拼搏于官场,最终却丢了性命。可见减法使人消灾。

生命是一道算术题,人的一生不过3万个日子,活一天就会减少一天。功名和财富却随时间推移做着加法。可是有一天当这两条曲线交叉时,生命的显示屏上就会出现零,零乘以任何数都等于零,再多的也都带不走。这就是生命的算术公式,残酷而真实。

人生的加法,给我们加入智慧的光芒,加人品格的力量,加人财富的积累,加入亲情的温馨,使人生更加丰盈。而人生的减法,为我们减去多余的物质,减去奢侈的欲望,减去心灵的负担,减去环境的纷扰,合理安排人生的进退取舍,使人生更健康。

因此,加法是一种成长,减法是一种成熟。

它们是生命中的两个轮子,不可或缺。一个是孔子孟子“兼济天下”的历史使命和社会担当,一个是庄子老子“顺乎自然”的内在修养和自我完善。加法减法并用,两个轮子齐转,生命之旅才会风光无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人生中需要放下的八样东西

1、放下压力 (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心灵的...

人可以有霉运,但不可有霉相

美国从事个性分析的专家罗伯特菲力浦有一次在办公室接...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

《八大人觉经》上有句话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为什...

福德不具,万事不顺

很多人到寺院求财运,求官运,求平安烧了一辈子香,求...

日日增上解脱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最大的无奈,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合理地舍弃,才能得到更珍贵的

有一只狐狸,看到围墙里有一株葡萄树,枝上结满了诱人...

人生不会总倒霉

人皆可圣。你们一再称我是经营之圣,我决不是什么圣,...

人生是自己的,不用活给别人看

有些人身体健康,工作稳定,家庭和谐,却总是满心烦恼...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净土宗人要往生,一定要做好人生的收尾

净土宗的人要往生,一定要把人生好好地收尾。我绝对不...

省庵大师《四念处颂》略解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阐述一心二门心真如门和心...

素食男的六大好处

一、爱心指数高 素食男的爱心指数是超五星级的。一个...

什么样的菩萨有资格称作「乐行惠施」

云何菩萨乐行惠施?若诸菩萨于一切施都无欲乐。 什么样...

【佛教词典】味

【味】 p0809   瑜伽三卷十六页云:可以舌尝,屡招疾...

【佛教词典】湛海

(1629~1716)日本真言宗僧。伊势(三重县)人,俗姓...

佛为父亲担棺

古印度舍夷国(迦毗罗卫国)国王,也就是佛陀的生父净...

【推荐】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第一章 佛教的特色 第一 佛是人而不是神 遍看全世界各...

现阶段你还无法度仙界冥界的众生

问: 我是一个虔诚信佛已皈依没受戒的俗家弟子。我的家...

学《法华经》生生世世都受益

丙一、莲华二义: 一、出水义,出离污泥浊水故。 二、...

出家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和出家的条件

问: 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在何处?若要出家,应...

啰嗦唠叨对孩子成长有没有影响呢

问: 师父,我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为了关心孩子,平时...

情重是堕三恶道之因

佛在楞严经中指出六道轮回中的众生:纯想即飞(生天)...

转五浊为五清

蕅益大师曾经有个感慨,就是这五浊正好要把它转换成五...

不是它障碍你,是你自己障碍自己

们知道一个人生的真理,就是生命当中但除迷情,不除其...

阎王也喜欢别人拍马屁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们是今生才有生命,那就简单多了,...

平常起烦恼忘了佛号,临终也自然会忘了

我们刚开始建立佛号时,是在没有烦恼时建立佛号,你不...

星云大师《佛教的圆满世界》

第一篇 涅槃寂静 壹前言 长久以来,佛教有许多深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