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分辨魔障与业障

成观法师  2014/04/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分辨魔障与业障

魔障与业障,如何分辨呢?

第一、如果某些异常状况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说不出究竟什么原因,即使能真正说出原因,也都是穿凿附会。譬如:于修行时,忽然得一场大病,而且是急性病须看急诊;但说也奇怪,等到了医院,医生一检查,却又查不到任何病状,而说你没事,休息一阵子就好;这就是魔障。这是指身体上的病,至于心理上的病是指:事先没有什么征兆,就忽然大怒起来,暴跳如雷,令你因太激动而无法修行,诸如此类无原因可寻、离奇异常之事,令人废修道业,都叫做魔障。倘若生气的现象和生气的原因很正常可解,而且比较理性且温和,但在事情发生后也会障碍修行,那就是业障而不是魔障。有人因有某些特殊业障,会感得某些特殊烦恼因缘来令他自己生气、嫉妒、或疑谤佛法等,这就是业障;业障皆是无始以来自己所造之业而致。但魔障就不是这样。以生病来说,魔障是忽然得病;如果会好,不用看医生也不用吃药它就好了,因为魔已经达成他要打扰、打断你修行的目的。而且若是魔障病,医生也看不出是什么毛病,他会说你根本就没病,不管是照X光、验血、验尿、断层扫描也好,也都找不出毛病,最后医生只好跟你说没病,讲你回去。

第二、魔障多是没来由的,说不出什么原因,行者多不自觉又不能自己。当情况发生时,你无法掌控自己而起大瞋、大喜、甚至大悲。但这个大悲不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悲,这是指忽然之间感到极其悲伤而涕泗滂沱,不知其中道理的人,还以为自己修行的境界很好、对法生大感动。这也是魔相之一。

第三、魔障多来势猛烈。

第四、魔障震撼力很强。往往连其余威及副作用也都很大。

第五、若不修行便安然无事,一开始修行就出毛病。这很明显地,摆明的就是不让你修行;这就是魔障,但有时也是业障所致。

刚才讲的是魔障,现在来谈业障。

如何是业障?业障的症状又是如何?

一、业障极重之人,常全身是病,几乎从头到脚都有问题,若如此,便是过去世的业太重所致。

二、业障与魔障有个共同点,即是医生检查不出病因。而其相异之处为:以业障来说,医生虽检查无病,但他实有病,只是世间的医学,不论中西医,都无法检查出来而已,这便是业障病。至于魔障病,则是医生检查结果是无病,而实际上亦无病。然而,虽说无病,却现有病,且极其受苦。如此一来,常很可能被别人误解成装病,而不容易受人谅解。

三、昏沉。业障重则常多昏沉,顺顺无生气。

四、掉举。业障重之人学佛之后,很不容易平静下来,而且常易兴奋,不能自己。

五、散乱。业障重者:心很容易散乱,不易集中精神。例如修数息法,从一数到十,他都很难作到,也许偶而能一、两次达成!其实数息法从一数到十,我们每人从小就会了,且又不用思考、亦不须逻辑推理、也无善恶之分辨,可说是最简单不过,然而当盘腿静坐时,许多人就是数不来。这就是因为无明业障,障住了本心之明的缘故,好像被一团大雾笼罩住了,故每次数着数着,就如在大雾中迷失一般而忘失了。

六、失念。业障重则心容易失去正念。

七、妄想。业障重之人:心容易有妄念,胡思乱想。这是比较轻的业障。

再进一步讲业障和魔障的区别所在:

一、业障是内在的业因,魔障是外来的。然究其实,皆是里应外合。正因你心里有毛病,如有内奸,于是才里应外合而成其魔事。

二、魔障是由业障而生起的,故业障实是魔障之因:基本上来说,如果没有业障,也就不会有魔障。

三、因魔障而起之事件比较大且猛烈;因业障所生者则强度较小。

四、魔障是医生查不出病症而实在也是没有病,但是你自已却觉得有病,这是一种假病真受苦。而业障则是医生说你没病,但实在是有病,这是一种真病真受苦。

五、业障通常只是自己个人遭破坏,但魔障则会因你而连他人也会遭到破坏,乃至于令自他皆沦为魔之眷属、或为魔所使、为魔所用。一旦进一步而天魔入心,就会牵累一大票人,无数的人都随之而成魔子魔孙。

一般而言,小修行之人所遭受的是业障,大修行的人方遭魔障。所以一般人发生魔障的情况较少,大都是业障较多。因为没有几分道力或修行的人,还用不着魔来坏你,你自己的业障就足够把你自己障得死死的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土易往,但秽土难离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但古德说,净土易往而无人。无人去...

地藏菩萨能灭众生一切重罪

【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 地藏菩萨...

业障很重,但不妨碍往生

比如你的命运要生绝症,生命要终结,那你忽然在这个时...

梦参老和尚:哪一个法门忏悔业障快?

问:要忏悔业障的话,不知是持咒快?灭定业真言快?金...

神通抵不过业力

唐朝代宗大历年间,有一位隐士叫李源,原先是位贵族子...

业障会因为你拜忏而提前现前

你拜头一天,没离开;拜第二天,最多七天,这些灾难都...

【推荐】被人轻贱的前因后果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

定业能不能转?有这样一个比喻

过去咱们说,定业不可转。说你那个人命已经定了,你转...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修不净观,累积往生的力量

我们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一下,为什么要修不净观...

法清法师:佛教为什么要叫人修忍辱

问: 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可佛家却叫人修忍辱,为...

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笑

我们在修学菩萨道的过程当中,我们第一个工作就是要发...

微笑地面对生活

虽然,人生有很多苦难。人来到世间,就已经是一出悲剧...

【佛教词典】爱缘取

谓彼初生。说名为爱。爱增盛位。转名为取。此复如何。...

【佛教词典】律海

(譬喻)戒律广大,譬如海也。行事钞上一之三曰:夫律...

造了五逆重罪和诽谤正法,还能往生吗

问曰,无量寿经言,愿往生者,皆得往生,唯除五逆诽谤...

何为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

我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

【原文】 有修净土忏法者,一僧谓曰:经不云乎?若欲忏...

幸遇大乘诸经,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

原文: 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若非宿有因缘,佛经...

心中有春天,所见所闻无不是春意盎然

笔者有一位从事社工的学生,最近生活得非常充实。原来...

诵持楞严神咒的功德、方法与注意事项

有云:咒心即佛心。持诵咒心即诵佛心,与佛心相接,受...

贤善长者妇堕饿鬼缘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尊者...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

第一天 万缘放下单提佛号 今天是佛七第一天,要和大...

戒律与生活

一、在家戒以五戒为根本 说到佛教戒律,主要有两种:...

【推荐】印光大师对持咒的六点开示

一、持咒不需知道咒语的意思,只需至诚恳切 持咒以不知...

净土门中,以愿为最

净土门中,以愿为最。凡有愿者,终必能满,如郁头蓝弗...

念地藏经的功德,一点都不会丧失

佛就跟普广菩萨说:你若见有人读这个《地藏经》,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