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何为四大皆空

圣辉法师  2013/10/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何为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_abnuta)的意译,也叫“四界”,具体指的是地、水、火、风。印度古代认为这四种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元素,故名之为四大。

佛教所称四大,除含有上述意义外,主要指的是坚、湿、暖、动四种性能。就是说:地的属性是坚;水的属性是湿;火的属性是暖;风的属性是动。这四种属性具有形成有形有相的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的功能,所以可以叫性能。

又由于四种属性是从功能上来意识到它的存在、无形象去认识它,因此佛教称这四种属性为“能造四大”。而由四种属性所表现的有形有质,可以通过视觉去见到的地、水、火、风为“所造四大”。

尽管佛教认为有两种四大,然而“能造四大”仅仅是性能,是不可以肉眼见到的,而“所造四大”有形有质,是可以通过视觉来直接认识的,故一般提四大只是指“所造四大”,即地、水、火,风四种元素。

佛教认为世界上一切存在的东西,外而山河国土,内而身体形骸,既不是类如造物主上帝所创造出来的,也不是无因无故而忽然产生出来的,而是四大和合所形成的。四种元素能产生世界,所以称“大”。

四大和合形成世界,可又怎么说“皆空”呢?佛教说世界是四大组成的,而在这个世界上又以我们“人”为主体,因此还是以人为对象来谈这个问题吧。

谁都知道,人的身体乃是物质,不过人是有思想的,所以人就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综合体。可除开思想单从身体的组织来说:皮肉筋骨属于地大;精血口沫属于水大;体温暖气属于火大;呼吸运动属于风大。

佛教认为,四大和合而身生,分散而身灭,成坏无常,虚幻不实。正是基于人的身体是四大的组成物,四大最终分离而消散,所以人就根本没有一个真实的本体存在。

试看,死时此身溃烂无存,骨肉归地,湿性归水,暖气归火,呼吸归风,此时身在哪里!因此佛教的经典《圆觉经》云:“我今此身,四大和合……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所以说:“四大皆空。”

同时,佛教之所谓“空”并不是说待人死后四大分裂才说它是空,而是在未死时,也是四大假合,也是空的。

例如身体里的水分只要在强烈的阳光下照晒,就会挥发成汗水,汗水如再蒸发成水蒸气即再也看不见汗水的影子了。故四大不调时,火旺,人体则发烧,水旺,人体则畏寒……。可见四大亦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所以时时在变。而人的细胞每一秒钟都在不停地新陈代谢,按佛教的说法,即每一个人时时都在脱胎换骨。正由于四大只是暂时的聚合,并不是真实不变的实体,所以说:“四大皆空”。

依此类推,宇宙万物没有一件不是四大暂时聚合生成的,所以也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四大合则生,四大散则灭,哪有创造万物的“神”,哪有被创造的“万物”呢!所以说“四大皆空”。

而佛教所以说“四大皆空”目的即是旨在建立“无我”的教义。

一谈到“我”,人们往往将这个血肉之躯称之为我,而这个血肉之躯又只不过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暂时的集合体。根据佛教的理解,真正的我并不存在。血肉之躯不过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的结合罢了,而且四大调合,互相转化,每一秒钟都在变化,究竟是前一秒的四大是我呢?还是后一秒的四大是我呢?所以从自称为我的身体中根本找不到我的影子,故说“无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不要向鬼神外仙请教

因为我们本师已经入涅槃了,把三藏十二部教典留在世间...

佛菩萨圣诞的纪念日

诸佛菩萨圣诞纪念日(农历) 弥勒菩萨圣诞 正月初一日...

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大家有念《心经》,有许多人都会背诵,但是,看来仍有...

大乘的空观与小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这个地方,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空观。几乎所有的调伏烦...

【推荐】星云大师《现代青年应有的人生观》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我所要讲的是现代青年应...

回向给众生,众生能得到利益吗

回施众生得益疑 回向布施给众生,众生真实能得到利益吗...

念佛一法,约有四种

【念佛一法,约有四种。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

慧律法师《举弊救偏》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导师也。梵语阿弥陀...

打坐的姿势与方法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

在家菩萨戒的戒条

六重戒、二十八轻戒(亦称在家菩萨戒,凡受菩萨戒,须...

天台八教丨别教

别教是化法四教中的第三教,主要的教化对象是三界外的...

【佛教词典】牛齝比丘

亦名:憍梵波提、牛迹 子题:齝 济缘记·释受戒篇:“...

【佛教词典】宿所作福有五相果胜利

【宿所作福有五相果胜利】 p1024 瑜伽九十九卷二十一页...

圣严法师《不要以感性来修行》

害人的感性就是有心欺骗他人,蓄意使人上当,或者自己...

菩萨为什么还有变易生死

问: 菩萨为什么还有变易生死? 净界法师答: 一个加...

为何每天勤修却进步不大

对自己没有要求,或不希求未来的果德,只是完成眼前的...

审察自心的真与伪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

这才是真正的苦行

战胜烦恼困苦最胜行。我们修忍辱度又是能够战胜我们烦...

善求与恶求

有一段时期,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当...

透过无分别智远离五种过失

哪五种过失是透过无分别智可以次第远离的? 一、远离外...

六道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因立下要度尽六道中生死流转众生的大愿,故而...

药师法门为末法必修法门

一、药师法门以读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念...

生活就是修行

一天,有一位女士来找秀峰禅师,埋怨工作得很辛苦,上...

净土法门修行的第一关

又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圣所弗窥测,况我信外...

有什么方法可以在念佛时不溜号呢

问: 拜佛和念佛的时候思绪很乱,不能集中精神,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