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法温暖千千万万个家庭

2014/04/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法温暖千千万万个家庭

学佛不是口头禅,学佛是实实在在的实践。常言道:“家和万事兴”。人人都想有一个和睦的家庭,然而,不起风波不吵嘴的家庭又有几多呢?

我爱读名人的传记,读了《孔子的故事》、《马克思传》、《列宁传》、《毛泽东传》、《林肯传》、《周恩来传》……伟人们的风范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我甚至潜意识中也想当个伟人。不知不觉中,我染上了一种好指挥人、不顾及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气。这给我的家庭带来了很多的不愉快。

我过去经常教育子女可以向父母提意见,主张家庭平等,结果人人个性都很强。有时谁也说服不了谁,反而出现很多争论和吵闹。爱人在部队工作多年,养成了一种军人作风,到地方工作还是直性子脾气,我也是个直性子脾气,两人直对直。有了儿女再也没有婚前相敬如宾的礼貌,彼此倾出的话更加率真,有时直言伤人,难免争论、发火、怄气,有时觉得真不如出家当尼姑清静。我时常有挣脱家庭的想法,觉得女人要想干自己的事业就不应该有家庭。其实这是偏见。有了家庭,若处理得好,就是动力。若处理不好,就是负担,就是烦恼的根源。

学佛以后,我那根深蒂固的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慢慢地得到了一些改变。读了一些经典后,我开始学会包容,在家庭中不再固执己见,而是求同存异。我发现自己和丈夫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都喜欢读书。我从寺院流通处请回去的书,他比我看得还快。这样我们有了互相沟通的基础。

佛家的“忍”、“包容”、“放下”、“断烦恼”、“六和敬”等思想观念启迪了我的心智,让我明白了在家庭生活中如何断烦恼及处理好夫妻关系。有时丈夫为一件小事发脾气, 我不象从前那样发火,而是心平气和地告诉他没必要发那么大的脾气,或开个小玩笑,来点小幽默,逗他笑了。这样,家庭气氛就融洽多了。我过去一听到不顺耳的话就火冒三丈,怒目金刚般地发脾气。学佛之后,现在对什么事都看淡了,觉得发脾气是非常可笑的。遇事 不急不躁,见到丈夫发脾气,为避免冲突,我就常常赶快到另一间房子去看书,或者干脆到街上买菜转一圈,让他孤掌难鸣,无处发火,气自然就消了。等我从街上回来,他已变成了一个无事人了。两人相对一笑,无怨无恨。久而久之,丈夫的火暴脾气改了许多。

学佛贵在反省。我以前总习惯于把目光盯着别人,凡不如意之事,总在别人身上找原因。其实,生活中的许多冲突都跟自己的习气毛病有关。有一次丈夫对我说:“你为什么总是以命令的口气对我说话?”我平心静气地认真地检讨一下自己,发现自己的言行确实象个指挥官似的,不是命令他干这就是命令他干那。学佛以后,这个毛病我改了不少。

有一次,他深情地对我说:“你现在怎么这么好了,学佛后真是洗心革面了,变得慈悲了。”这样,我学佛他不但不反对,反而支持我,从不干预我学佛的活动。星期天我要去佛协听讲经,他就为我做好饭,还催我别去晚了。听完课,他又做好饭等我。我真正体会到学佛是一件明智的选择,它为我的家庭生活带来了和谐。

家庭中,与双方父母关系一般来说比较难处理。我对双方老人一是尊敬,二是自己有什么好处想着父母。所以,双方老人对我都很慈爱。妈妈生前常帮我带孩子做家务,而我很少做家务。她老人家常跟亲戚朋友说我是最孝顺的女儿。我回家时,舅舅和乡亲们都说我是孝顺闺女 。妈妈八十而终,走得很安祥。学佛之后,再回忆这一段生活,我发现我做得很不够,真是惭愧。妈妈把饭做好了,我有时还嫌妈妈做的饭不好吃。每遇到这种情况,妈妈并不生我的气,反而慈祥地叹口气,无可奈何地说:“你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哇!”

老人现在离我而去 ,想到我欠母亲很多的情,此生再没有机会相报了,我心里很痛疚。我思念慈母,想到父母对我的慈爱之诸般细节,我常常就忍不住流泪。婆母对我象亲生女儿一样,她常教导我:“ 过日子不要吵架,即便生活贫穷也要过个穷乐和。”她和公公夫妻几十年,从没红过脸。我深知婆母宽忍的心量。她曾是多年的劳动模范。在外,她勤勤恳恳地工作,回到家任劳任怨,从不抱怨,也不表功摆架子。她总是默默地做事。她的敬业精神和对家庭的操劳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婆母和母亲都很贤淑勤劳。她们为我树立了榜样。在生活中学佛,首先就要象她们一样,尽职尽责,做一个勤劳奉献的人,做一个宽容仁爱的人。

做了母亲以后,我也和别的母亲一样爱对子女唠叨。因为从小允许他们反驳父母的意见,主张家庭成员平等。所以,子女常常反驳我。这样,争论时也难免发脾气。学佛以后,我常常向他们讲佛经上的话,自以为懂得很多,叨叨地讲个不休。女儿有一次对我说:“你说那么多。累不累?唠叨多了,起逆反心理,你懂不懂!佛家讲的是随缘教化,你点到为止吧!”女儿的这番话倒真的使我开了窍。我终于明白了,弘法不是靠你去硬灌;而是要随缘,不光是说,还要自己努力地去做,用行动来教化他们。

孩子不是三岁两岁,他们长大了,领悟力比我强得多。我向他们做了自我批评,忏悔了自己学佛的骄慢心,肯定了她讲的正确。她也鼓励我学佛。有一次,单位分新房,可连旧房都没给我,心中很憋气。女儿见我生气的样子就说:“你还是佛家呢!咱家住的房子比别人也不差,你们单位新盖的房是比咱们家的房好,还有比你们单位更好的房呢!还有大宫殿、洋别墅,你生气去吧!”这一番话真的把我的贪心给点出来啦!听了这话,我感悟到大凡生气和烦恼都是自己有贪心,这贪心不正是佛家要破除的无明吗?

家庭生活虽说有许多烦恼,但只要我们有一颗向道心,它也同样可以成为我们磨炼心性、趣证佛法的道场。佛法一旦在家庭生活中落实下来,我们就会从中得到真实受用。柏林禅寺方丈净慧大和尚提倡“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我想这是促我自觉承担家务的主要动力。过去我在家里至尊至上,自以为干事业为主,把家务琐事推给别人做。现在我才明白家庭中的每件琐事都可以成为我们觉悟奉献的机境。认认真真地专于一境地做好每一件事,这就是觉悟、奉献的表现。能这样去做,生活就会主动多了,不切合实际的妄念也会少很多,干起家务既轻松又愉快,虽然累了些,却能体味到奉献的快乐。

佛法拯救了我的家,也温暖了我的家。世间有千千万万的家庭正在组成,也有千千万万的家庭正在破裂。我想每个做丈夫的、做妻子的如果都能学点佛法,也许这世间将会少很多烦恼,将会少很多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

愿佛法温暖天下千千万万个家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

问: 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有效得去妄念? ...

「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说法从何而来

人们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不登三宝殿说法从何而...

凡夫念佛十疑

《弥陀疏钞》中,莲池大师指出凡夫念佛十疑,不如借此...

显光老和尚:略述天台宗六即佛义

余四十年前,在苏州胥门外小日晖硚放生池(灵岩山下院...

念珠的由来

佛陀驻锡在灵鹫山说法的时候,附近有一个弱小的国家,...

大安法师:不能打骂破戒的出家人

在家居士首先要恭敬僧宝。尤其在佛灭度之后,佛宝法宝...

佛像如何开光才灵

你要礼佛前,一定先要发愿。第一个愿发菩提心,要成佛...

信佛的人为何要供养佛像

其次一个问题,我们信佛的人,家庭里面为什么要供佛?...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对治我们诳诈之心

诳是以不实的言词来欺诳他人,以方便造作种种的事情,...

我们的生命大都是历史不断的重演

佛陀说我们的生命就像是一个无止尽的水流,它不是一个...

11种情况下的人最好别吃辣

1、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人不宜吃辣椒,慢性气管...

化解嗔心的方法

以前曾简单地讲过贪、嗔、痴的嗔;嗔的害处是何其的多...

【佛教词典】不如法

(术语)如法之正理谓之如法,不如者谓之不如法。维摩...

【佛教词典】随法行补特伽罗

【随法行补特伽罗】 p1371 瑜伽二十六卷四页云:云何随...

味精能挽劫运说

饮食于人,关系甚大。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故曰食为民...

有时候求佛菩萨为什么不灵

我们有时候向佛菩萨祈祷,有时候灵验有时候不灵验,菩...

10种心理暗示 找回最简单的快乐

忙碌的生活中,幸福往往和我们擦肩而过。转换一下思维...

快乐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方向

从前看童话书,有许多是关于王子和公主的故事。这种故...

证严法师:在生命的白纸上

△ 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 有...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问: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方海权答: 因为结善缘好...

千金买名,万金买誉

凯琳在逛纽约最大的百货公司梅西百货时,在入口处有一...

断疑生信修善法

问: 近来遇到朋友圈发来的各种为重症患者募捐的信息,...

信愿持名,如何强化信愿

问: 信愿持名,如何强化信愿?法门无量誓愿学和一门...

体悟病的价值

人食五谷杂粮焉有不生病之理?人病了,经过医治之后,...

《普劝戒杀吃素挽回劫运说》白话大意

印光大师原文: 甚矣,世人习为残忍,事事以杀生为礼...

人生就是要有个好心情

人生的话就是要有个好心情。你有个好的心情,一切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