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离四相修一切善法即得菩提

黄念祖老居士  2014/08/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离四相修一切善法即得菩提

离四相修一切善法即得菩提,成就佛果。佛乃离相修善之果,所以不可以色相得见如来。经中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所以不可以色见声求。这里一位蔡居士认为这四句还不圆满,她很有智慧。这是鸠摩罗什翻译简化了,原来是八句。好几位古德,以及玄奘大师翻译的底下还有四句,玄奘大师的全偈为:“若以色观我,以音声寻我,彼生履邪思,不能当见我,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

后四句指出,应观导师的法身,法身即是佛的法性。(即佛真性,又称佛性,或自性。法性所适用的范围最广。)如来的妙体即是法身佛的真性(法性)。但法身不可以世智来见,所以说法性不可见。也不可以“识”知。故玄奘大师云“法性非所识”。不可见又不可识“故彼不能了”。佛身只是众生不能见不能知,但绝不是断灭顽空。打个比方,有的物质有磁性,它产生磁场,有极大的作用。例如电动机、发电机,种种设备都是利用磁场的作用。但是磁场看得见吗?摸得着吗?连世间的磁性都不可见,何况法性,当然更是不可见。只是有,法性是有而不可见。法体,如来法身的法体,用我们的思惟不能了知。

也就是说法性、真如、实相、般若种种,是如来的法身理体,众生的知见,是达不到的。所以说不可思议。不可议,就是你说不出来,不是你的语言可以表达的。不可思,是你想不到的,不是你脑子里所能想得到的。只有在离开这个思才可知。在妄想之中,你想去见,去知这个法体,就等于你坐在这个椅子上,自己想举起这个椅子,是不成的。你只有离开这个椅子,才能拿起这个椅子。“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遍一切,就是导师的法身遍一切处,遍一切空间。但法性不是你的妄心所能认识的,猜测的。大家在这地方千万要小心。

所以色见声求,不能见如来。法身如来在众生的情见之中不可能认识到,知道,看到。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些相。《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所见一切相都是虚妄的,眼前所见本来没有,只是由于动相所生。

再举一个真实的例子,倓虚老人在香港刚刚圆寂,这件事是他亲口对我说的。有位董子明居士,原是吴佩孚将军的顾问。吴佩孚下野后,他就到青岛湛山寺当教员。湛山寺是倓虚老人创建的,董居士在湛山寺给佛学班的学僧讲国文,改文章。除了上课改卷子之外,他就是用功,把门锁起来闭关自修。他与当时在湛山寺讲戒的弘一大师相知,只是这两个人彼此间才谈谈话。一天正在用功的时候,念得很虔诚。动了一念,他想到大殿拜佛。这一念一动之后,人就在大殿中拜佛了。拜了佛之后,他想我正在用功,我回我的房间用功吧。走回到自己房间,门都关锁着,进不去。别人走过来,他就说:“师兄请你给我开开门,我进去。”那人说:“你叫我开门,你怎么出来的?门都锁着,你怎么出来的!”于是这件事就这么传出来了,轰动湛山寺。

大家听明白没有,人是怎么出来的。我在北京听到了,我认为这事很重要,是对我们学佛人一个很好的资料,是一个近代的实证啊。我问夏老师是否知道这件事,夏师说:“确有其事。”这个董居士就是夏师的外甥。后来倓虚法师由东北经过北京到香港去,我当时是广播电台台长,我请他在电台播音,我亲自招待他。我们谈得很愉快。我就问他,我说:长老啊,你在湛山寺,当时有一个人从锁闭的关房中出来到大殿,你知道不知道这回事?他说:怎么不知道,当时我就是方丈。倓虚法师自己著作里写了这个事情。

所以这个事很能破我们的执着。你心中没有离妄之前,墙壁都是障碍。你心中能有一念离妄,当下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何处是墙壁。所以这一切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不是说没有这些相,而是看到这些相不分别、不执着。自己不因见相而起心动念,就合于“若见诸相非相”。这四句经文中,“凡所有相”是假谛,“皆是虚妄”是空谛,“若见诸相非相”是中谛,无相而相,相而无相,(从无相的理体显现事相,是无相而相。虽有种种事相,万象森罗,可是论其实无一物,故说相而无相。)真俗双融,事理无碍,所以是中道第一义谛。从容中道即是如来。所以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这又可以举一个古代的公案。释迦牟尼佛因为生下来母亲就死了,为报母亲的恩,所以成佛之后就上忉利天给母亲说法。世尊上天后,大家很想念,就用旃檀木造了佛像。这是世间有佛像的开始。等到佛说法圆满从忉利天回来,大家都去迎接。中间有一位比丘尼,她想到如按正规,她只能排在比丘队伍后面,前面的人很多,见佛的时间较晚,于是她就变化成一位转轮圣王,她就排到前面第一位了。佛从天降下,她头一个见到佛。可是佛一见就呵斥说:为什么你越轨跑到大僧前面来了?(大僧是比丘,比丘尼是二僧,不能排到大僧前头。)她说:我思念如来,想先见如来。

佛说:你没有先看见我,是须菩提先看见我。实际上须菩提没来,须菩提在山中静坐,他知道今天佛回来,先动了一念,是不是要去接呢?继而想到,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佛既没有来去,又何必接送呢?因此他就安然不动。这个没有来接的人,佛说是他先看见佛了,排在第一。肉眼亲见的比丘尼,倒没有见到佛。就因为这个比丘尼犯的是色见声求啊。须菩提了达如来本无来去,所以先见佛。

我们如果体会这个道理,很多教义都可以融会。可以突破很多框框和束缚。所以经中说:“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着相就是众生,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要离四相,首先从我相入手。世间俗人的哲学: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相十分牢固,这样的人就不好办了。所以破四相,首先破我。无我,四相就全瓦解了。所以经中又说:“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可见破四相先从破我起。我们不但不要自私自利,就是我的爱好,我的见解,我的什么什么,只要上面有“我”字,“我的”,都是我相。都应首先破除。这就是《金刚经》给我们的极宝贵的启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黄念祖老居士文章列表

阿含经故事:时刻不染着

有一次,尊者阿难随佛陀来到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

金刚经的功德利益作用与十大威力

一、金刚经中佛于其城中,次第乞已,佛教导我们对一切...

【推荐】舍不得儿女,误了她一生的大事

一、肝癌病苦,拼命念佛,水肿消掉 另外一位病人。昨天...

圣严法师《时时怀抱感恩的心》

在自我修链的过程中,当我们达到自我肯定、自我成长之...

委曲求全算不算无我

我有一个朋友,某天受到家人一致地指责,他为了顾全家...

以无我的智慧观察正报身心

就着我们正报的身心来观察,在正报的身心当中,先观察...

何必再为过去唏嘘不已

生活的河流日夜不息,岁月也在一刻不停地向前奔驰。步...

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

空有双照,悲智双运成就菩提心。 前面的业果叫作有相行...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在各种境界中修福种福

在顺境中应怎么办? 我们遇到顺境,应当这么想:我家...

【推荐】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

古代出家当和尚的10个条件

很多影视剧里都有这么一个桥段,古人犯了法或杀了人,...

宏海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一) 各位同修,各位道友,今天因缘殊胜,又在我们《...

【佛教词典】离二边分别止

(术语)三止之一。不执有无迷悟等之二边而离于差别也...

【佛教词典】天宫

(界名)梵语曰泥缚补罗Devapura,天人之宫殿也。圆觉...

不净观颂

死想第一 (人死时心脏和呼吸均告停止,其状可畏) 有...

认输不是自甘消沉

认输,就是正视现实,实事求是,不抱任何偏见地正确地...

转变嫉妒心的方法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一种自己很难发现的习气嫉妒心。嫉妒...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导师也。梵语阿弥陀...

再问你一遍,到此作甚?

我们中国大乘佛教,说起来佛弟子有几千万甚至上亿,可...

苦也有五种功德

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和一切的科技发明,其实都在解决人...

先超越妄想,才有办法放下主宰

一个有志气的修行人,一定追求临终的感应道交。临终的...

千信则千生,万信则万生

不论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要想成就,都要从信字开始...

庐山东林寺帮扶困难寺院公告

经常住会议研究决定,本寺院拟帮助100所因疫情影响的中...

圣严法师《人的三世因果观》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此乃说...

蔡哀侯一念邪淫,为自己召来大祸

蔡哀侯是春秋时代的诸侯,名叫献舞,为人好色轻浮,娶...

星云大师马年谈马

数周前,当星云大师计划要为二0一四年写一句新年祝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