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

蔡礼旭老师  2015/1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说到,君子有三件是很敬畏的事。『畏』就是恐惧,不敢违背。第一是敬畏『天命』。这个「天命」也是自然的规律,就是因果报应的真相。这个教诲在经典当中都有提到,比方《尚书》讲的,「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而且人深刻去体会天命这个自然法则,他会细到任何一件事都有因果,任何一个念头都有因果,他就懂得敬畏了。可以具体举一些例子,让人去体会。像宋朝卫仲达先生,他起个念头为全国百姓著想,他这个善的力量超过了他一辈子的恶行。那人知道了,怎么会不慎重自己的念头?

另外古代有一个李生,他要去考进士,结果遇到客栈的老板。客栈老板说:他作梦有人说到明天会有今年一个考上进士的官人,会来你这里住,你好好接待他。结果他到的时候,这老板非常的殷勤,他也很纳闷,怎么对他这么好?就告诉他,他今年会考上。他很高兴,终於这么多年的苦读有结果了。但是当天晚上就想著,我考上进士,要当大官,我这个太太是还很贫穷、不发达前娶的,又嫌妻子不够美丽,看不上自己的妻子,就动了这个念头,想说考上以后要换太太。

结果后来他去考试,这个客栈的老板又梦到人家告诉他,这个考生还没考上就想著换太太,这一念把他的福报折掉了,他考不上了。果然回来的时候没考上。老板告诉这个读书人,这个读书人羞愧到也不敢住了,就走了。所以一念就把自己这么大的福给折掉,因为对不起自己的糟糠之妻,太太跟自己同甘共苦,一富贵了就想要换掉,这是薄福之人。这是「畏天命」。所以当老师跟当父母的,教导孩子敬畏因果报应是非常重要,他才不敢做恶。我们要多读一点故事才好,随时可以藉一些机缘引导他,决定不可以起恶念,更不能做恶的行为。

『畏大人』是敬畏有德,或者是处在高位的人。第三是『畏圣人之言』,敬畏圣人的教诲。而有德之人,或者是处高位的人,以至於是圣人的教诲,一定都是跟天命、跟因果报应这些教诲是相应的。一个人不敬畏有德的人、高位的人,他就会愈来愈傲慢、嚣张了。所以君子这个三畏,「畏天命,畏大人」,他尊重国家的领导人,以至於配合国家领导人把老百姓教化好,接著敬畏圣人的教诲,他终身不敢忘记圣人给他的这些教导。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道因果报应,而肆无忌惮的放纵习气,这个在我们当前社会看得非常明显。人有钱或者有权势,那干的事情真是让人发指,让人真的是连说都不忍心说,就那行为可能比畜生还不如。所以因果教育重要!小人不学就不知这些道理,尤其他不相信有来生,他觉得反正做完也没人可以治他。所以老子说「天网恢恢」,上天是有天律的,「疏而不漏」。包含孔子讲「游魂为变」。

你造了那么多恶,灵性、灵魂一定是堕落的分,还要受到很惨的报应。「狎大人」,轻慢的对待居高位的人。现在很多社会风气,对高位者还是不够尊重。当然高位者,还是要期许自己用德行来以身作则、来感化百姓。但下位者,哪怕在位者无德,我们也不应该去轻慢他们。因为我们一轻慢他们,我们自己的行为也错了。所以这个时代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自己要做对。父母不对,领导不对,老师不对,你不轻慢他们,反而做好来影响他们,每个人都有羞耻心,还是会被感动的。所以面对这个时代,不要指责任何人,也不要轻慢任何人,从自身做好最重要。

小人不懂得尊重,居然还戏侮,拿圣人的教诲开玩笑,「侮圣人之言」。在宋朝有一个读书人拿孔子开玩笑,当地的父母官李纯仁在南昌盖孔庙,把旧的孔子像要移开,很多人搬不动。他在旁边轻慢圣人说,圣人字仲尼,他就开玩笑说这个很重,所以搬不起来。这个李纯仁对他非常严肃,斥责他。结果他当天回去,梦中就被杖打二十,最后就变得愚痴,很多字都看不懂。所以不能侮辱圣人,也不能侮辱他的教诲。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抄经印经需谨慎

「或有钞写圣文」钞写应该是提手边那个『抄』;「体多...

结了善缘,才能得蒙救度

《智论》里面说,一种可能,或可蚂蚁在自己的前面成佛...

佛说不敬论说师长长短的果报

阿难问佛陀:世尊,若是有比丘,对他们的老师或和尚,...

前世恭敬的殊胜果报

过去佛住世时,一天夜里,有八位天人依序来到佛所。第...

至心到这种程度,就能获得善相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所说至...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

礼,德之范也。即礼是指规范,尊卑有序。《曲礼》曰:...

凡诸经籍,应如法供养

凡诸经籍,应如法供养 这个经书或这个论藏啊等等,都是...

现三宝形象的,都不应该随便使唤,否则损自己的福报

若看到沙弥,即使是孩童年龄的小沙弥,也一样要礼敬,...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喻解无生四句

宇宙间一切万法是因缘所生,今试依《瑜伽师地论有寻有...

念佛不出声心里默念可以吗

问: 请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先去想厌离娑婆...

五蕴--色受想行识

现在讲佛法名相,色受想行识五蕴,这是佛教基本名相。...

遇到事要往快乐慈悲的方向想

自己快乐,就放光,照亮世界 遇事往最快乐慈悲的方向想...

【佛教词典】人生因果

人生因果之大要,观于辩意长者之十问、释尊之五十答解...

【佛教词典】三受

【三受】 三受之受,即五蕴中色、受、想、行、识的受蕴...

来去自在的庞居士一家

庞蕴居士,字道玄,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禅者,他曾在马祖...

劝人念佛有功德,可免除灾难

吴允升,字常导,安徽歙县人。年轻时,于苏杭一带做买...

佛门素宴悟心境

我独自在外打拼,经历不少坎坷,心高气傲的我,看到周...

居士披僧衣,不但没功德反而有罪过

【原文】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①,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

十二因缘法

十二因缘法大家要了解一下,这是佛法的常识。它阐释三...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

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

人心莫测,于我有何关系

我常常这样想,假定你如果不是证了他心通的人,你无论...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说「道」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无处不在观世音菩萨 诸位...

禅师不读经

后唐庄宗皇帝在皇宫内设斋供养众僧。看见僧人们全在看...

有人只是小聪明,有人则拥有大智慧

能够在内心深处明是非、辨真伪,而不张扬、不虚妄,便...

一念诚心的出发

大陆有座龙山寺,是从唐代就有的古剎,听说清朝时代有...

遇到这样的事情,不把它当回事,那就是积阴德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就讲到因果了,今天我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