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无需在意别人的讥讽毁谤

学诚法师  2016/07/12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无需在意别人的讥讽毁谤

我们总是会在意别人的讥讽、毁谤,把它当做很重的伤害,一听到难听的话,内心就激荡起层层波浪,这是我们自己的烦恼所致。

他人的话不过是一个个音节罢了,拆开来也没有什么意义,声音一出口就消失了,自己却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佛法讲“八风吹不动”,无论赞美也好,讥毁也罢,都不要放在心上。你越是生气,对方越是高兴;你不起烦恼,也就不存在伤害了 。我们的生命,要为了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去努力,而不要纠结于伤害过自己的人和摆脱不了的仇恨。

一个人如果总是看到外境的不如意,而不是安住在自己的心愿、职责上,那就会一直生活在烦躁之中。当我们抱怨、愤怒或失望时,观察一下自己的心,全部都是在看别人的不是。佛法说“向外求”就是我们痛苦的原因,要多想想自己的行为:我做了什么?我做得够不够?我对别人付出了多少?

面对更多的工作,我们可以选择承担,将之当成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机会,让自己成为一个价值更大的人;也可以选择抱怨和拒绝,令人不敢接近,眼前来看是占了便宜,长远来看只是让自己更无用。一个人的价值与地位是由自己的行为决定的,而不是由其他人决定的。

做好自己,尽力去帮助他人、成全他人,见人多微笑,遇事多承担,不抱怨、不放弃,人生一定能成功。

遇到不如意的境界,不要抱怨、沮丧,而应勇敢面对、如理思维,这就是在偿还宿债。进一步发大愿心,收拾恶念、勤修善念,命运便能渐渐改善,犹如“病树前头万木春”。

面对他人的议论,要“难得糊涂”,不入心、不琢磨、不回忆;对于自己该走的路,要“清楚坚定”,多提策、多忆念、多思维。

衣服脏了,要一点一点洗净;我们的心有了烦恼的尘垢,要用佛法清洗令净。知道错误,就应截流。常常抱怨讥嫌,如口出恶臭,令人厌恶;常常真诚赞美,如口吐芬芳,令人爱敬。

佛法的善恶是依据业果来判定的:能够使自己和他人的未来得到痛苦果报的行为称为“恶”,反之则为“善”。最主要的十恶业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嗔、痴,与此相反的就是十善业。知道业果,就按照十善业的标准去行事。多说好话,赞美、感激、鼓励他人的话,少抱怨、少吐槽、少讥讽、少议论别人。抱怨一千次,不如行动一次。

愿意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吃亏多了,总有厚报;喜爱占便宜的人,定是占不了便宜,赢了微利,最后失了大贵。别以为成败无因,今天的苦果,是昨天的伏笔;当下的付出,是明日的花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推荐】调整心态比你佛号数目更重要

净土宗一般人的盲点在哪里?在第一个。我相信净土宗的...

圣严法师:造口业

佛教所说的口业有两种,一种是搬弄是非,一种是制造是...

四十八大愿——(第37愿)归依感动天人

我成佛时,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的诸天人民,闻信...

对于一切圣人贤人、我们不要随便批评

佛所说的法,你信这法,却去谤那法,这都是灭法。如果...

修行人要放得下丢的开

不管他人说长说短,说是说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

学会转念,平复疫情中躁动的心态

好,各位腾讯佛学的网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有因缘...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心中的影像

成就相违识相智。如饿鬼、傍生及诸天、人同于一事。见...

圣严法师《跳出自己设的陷阱》

曾经有过这么一则新闻:有一位太太要她先生回家时,顺...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如何大发「七圣财」

新春期间,亲朋好友见面总互道恭禧发财。而佛门中人,...

改命永远从孝顺供养父母开始

改命,永远是从孝顺供养父母开始的。佛说:什么是戒,...

一句弥陀最方便

一句弥陀最方便 不费工夫不费钱 但求一念无间断 何愁...

【推荐】第八识,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第八识,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好,我们看下...

【佛教词典】劫比他果

(植物)Kapittha,西域记二曰:花草果木杂种异名,所...

【佛教词典】庞居士不昧本来人

禅宗公案名。乃唐代庞居士与马祖道一禅师针对“不昧本...

【视频】终南山下的万人禅修营

终南山下的万人禅修营

【视频】净慧法师《一声喝下歇狂心》

净慧法师《一声喝下歇狂心》

【视频】大安法师《越国夫人上品上生》

大安法师《越国夫人上品上生》

竭诚方获实益论讲记

分二:一、世法上竭诚方获实益 二、佛法上竭诚方获实...

莲池大师《三难净土》略解

第一难:娑婆未变净土难 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

【推荐】善忍者绝非懦夫,乃是豪杰丈夫

世人以为,忍耐等同怯懦,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将违逆...

安住一念心性会让念佛的档次提高吗

问: 师父慈悲,关于这个安住大乘一念心性的安住,那结...

寺院烧香的注意事项

大家去寺院第一件事肯定是上香。然而,其实大多数人都...

人身难得如爪土之稀

佛陀过去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化之时,一日,世尊以...

祸与福来自我们的自造自受

当知祸福无虚,冥冥之中自有公平主宰。而祸之与福本来...

金色容颜转凡心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佛说无...

微细的「五蕴」作用

学佛要用心了解「色、受、想、行、识」五蕴,因为,我...

三圣都指归净土

净土宗第四代祖师法照大师,他有一个奇特的经历,就是...

【推荐】本焕老和尚谈修行

今天晚上,我想讲一个字。讲一个什么字呢?释迦牟尼佛...

略述禅者悟后是何光景

悟前与悟后,从事相看并无甚区别。人人鼻直眼横,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