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用智慧来支配身语意

学诚法师  2016/08/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用智慧来支配身语意

人的生命,不仅有长度,还有厚度、深度,过好每一天。

我们遇人处事常常粗暴而片面,脸谱化的一分为二“好人或坏人”,“朋友或敌人”,正是这种对立的思维方式让我们产生了无数痛苦,若能以缘起的角度去观待事物,就能减轻许多烦恼。人的心平静了,也才能有智慧去处理事情。

我们对一个人的看法、意见,往往是根据他过去的某些言行而在心里打下一个标签,从此便带着标签看人。要多思维人都是会改变的,尽量揭去心中的标签。

佛法告诉我们,人是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而生,身体只是五分之一,人真正的生命在于心识,快乐与痛苦的根源也是在我们内心,心若平静、纯净、安定,才会有发自内心的深层的快乐;对人生看得越远、越宽广,内心也才会越清明、坚定。对于修行人来说,“成功”就是“成就慈悲与智慧的功德” 。

智慧是分别事理、决断疑念的能力。智慧也有许多层次,懂得业果之理,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是什么,是智慧;能够多角度、有高度的看待事物,是智慧;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是智慧。闻思修,都是开智慧的方法。

用智慧来降伏烦恼就是“爱自己”,用慈悲来对待他人就是“爱众生”,若反过来,用慈悲来对待自己,用智慧来降伏他人,那就错了。

要懂得如何去“爱”,有智慧的“爱”,犹如慈母爱子,若无有智慧,可能成为溺爱与祸患。修行归根究底是战胜自己,外在只是引发内心烦恼的缘。外在的一切都会随着无常消逝,而自己的身语意业却会留下推动命运的力量。

严以持身,行事平正,不动怒、不轻忽,智慧现前,不令恶欺。体会众生无明、世间苦恼,心生出离与悲悯,不要自己也陷入烦恼混战。

今生的身语意造作,对于宿世种子而言是感果的缘,同时也是未来果报之因,因此是极为重要的。

每个人都很苦,要体谅、理解他人,这样就把对立心转化为了同情心。好好走自己的路,做该做的事,先管好自己的身口意,解决自己的烦恼,再去帮助更多人。

佛菩萨则不同,他们看透了世间无常痛苦的真相,却选择了留在世间去帮助众生;虽身在红尘,心却常安住于宁静的喜乐中,这就是悲智双运的境界,“智不住三有,悲不住涅槃”。佛弟子应该以佛菩萨为榜样,精进修行。

修行人为人处事,有些表现形式可能与世间相似乃至相同,但其发心却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必须要了解、明白自己行为的意义,这就是修行与不修行的差别:是用智慧来支配身语意,还是烦恼、无明在支配?看自己的动机。

诸苦所因贪欲生,若断追求尽诸苦。是身能为诸苦本,勤修厌离趣菩提。三界身心如舍宅,烦恼宅主居其中。汝等应发菩提心,舍离凡夫出三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的十九种修持法门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

穿越情绪的风暴

以呼吸照顾愤怒 当愤怒、嫉妒与绝望的能量生起时,我们...

修行要先建立这三种心态

从《楞严经》的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在无量的生死当中...

印光大师谈女性的做人与修行

一、笃尽己分 1.女人本分在于孝亲相夫教子 所言尽职分...

佛陀说做到这四个标准,你就是「大丈夫」

世尊!怎样才能堪称大丈夫呢? 有一位比丘向佛陀请教:...

气质的培养

一:沉稳: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2)不要逢...

只转心而不精进做功课有用吗

【原文】 宋 智印 智印。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川...

慧远大师示现的三个修行特点

慧远大师身上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就是持戒精严,尊...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观世音菩萨圣号功德

若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即能入火不烧、入水不淹、恶鬼...

建了空墓,这样对后代有影响吗

问: 弟子普兰,师父吉祥,我爷爷在困锦州时候牺牲了...

这个苦谛很重要,你一定要从痛苦中觉悟

佛陀在诠释逼迫的时候,他是分成三个次第来诠释。就是...

五根放逸的过患

现在我们关键是要认识五根放逸的过患,一定要在这上面...

【佛教词典】九会

(术语)九番之法会。华严经之法会说。金刚界之九会曼...

【佛教词典】阙本经

又作缺本经。为原已译成之经典,历经长年之辗转流传,...

朝山的六种意义

修行之法门颇多,朝山也是学佛修行法门之一,其朝山真...

【推荐】福德的力量比聪明的大脑厉害

学佛后,不要去讲碰运气,或者去算命。想算一算什么时...

三皈五戒是学佛的基础

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合称为三宝...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修行若不...

忙人最简单的净宗早晚课

一、最简单的早晚两个课程 (一)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

憨山大师彻悟心性的故事

彻悟心性 一五七五年,憨山大师三十岁。这年新春正月同...

在方中做人,在圆中归真

○ 事业无需惊天动地,有成就行;情意无需甜言蜜语,...

佛弟子应如何看待出轨的配偶

问: 比如说,在家庭生活中有一些人,其配偶曾经受现...

家庭也是道场

【提要】: 家庭是道场,生活作佛串。慈悲感恩和为贵...

【推荐】四十四招教你修忍辱

1.如果瞋心是凡夫的天性,则没有什么好瞋的,因为他的...

【推荐】如果常做某一类的事,就会变成某一类的人

冈波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说: 如果一个人前生喜欢...

六根的结到底在哪里

这以下两段:第一个,委示颠倒处所合所结喻;第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