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庐山莲社西方发愿文

刘程之居士  2016/08/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庐山莲社西方发愿文

【原文】

惟岁在摄提格(1),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法师释慧远,贞感幽奥,霜怀特发,乃延命同志息心贞信之士,百有二十三人,集于庐山之阴,般若云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率以香华敬荐而誓焉。

惟斯一会之众,夫缘化之理既明,则三世之传显矣;迁感之数既符,则善恶之报必矣。推交臂(2)之潜沦,悟无常之期切。审三报(3)之相催,知险趣(4)之难拔。此其同志诸贤,所以夕惕宵勤,仰思攸济者也。盖神者可以感涉,而不可以迹求。必感之有物,则幽路咫尺;苟求之无主,则眇茫何津?今幸以不谋而佥心(5)西境,叩篇开信,亮情天发。乃机象通于寝梦,欣欢百于子来(6)。于是云图表晖,影侔神造。功由理谐,事非人运。兹实天启其诚,冥运来萃者矣。可不克心,重精叠思,以凝其虑哉!

然其景绩参差(7),功福不一。虽晨祈云同,夕归攸隔。即我师友之眷,良可悲矣。是以慨焉,胥命整襟法堂(8),等施一心,亭怀幽极,誓兹同人,俱游绝域(9)。其有惊出绝伦,首登神界(10),则无独善于云峤(11),忘兼全于幽谷(12)。先进之与后升,勉思策征之道。然复妙觐大仪(13),启心贞照。识以悟新(14),形由化革(15)。藉芙蓉于中流,荫琼柯(16)以咏言。飘云衣于八极(17),泛香风以穷年。体忘安而弥穆,心超乐以自怡。临三途(18)而缅谢,傲天宫而长辞。绍众灵以继轨,指大觉(19)以为期。究兹道也,岂不弘哉!

【注释】

(1)摄提格:战国秦汉时代的一种星岁纪年法。认为有一速度和木星平均速度相等而运动方向相反的天体叫“太岁”,当木星在丑位时,太岁在寅位,这一年叫摄提格,后来进化为干支纪年法。本文的摄提格指庚寅年,即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五年,公元390年。

(2)交臂:两臂相交,喻指亲朋好友。 (3)三报:即现报、生报与后报。现报者,今生此身造善恶因,即今生此身受善恶果。生报者,今生此身造善恶因,来生便受善恶果。后报者,今生此身造善恶因,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乃至百千万亿劫然后乃受善恶果。

(4)险趣:意为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5)佥(qiān)心:一致归心。(6)百于子来:众人趋奉,不召自来。 (7)景绩参差:道业功绩参差不齐。 (8)法堂:演布大法之堂。 (9)绝域:极远的地方,喻指西方净土。 (10)神界:喻指极乐世界。(11)云峤(jiào):古代神话传说中海上的仙山。此处喻指净土。

(12)幽谷:幽深的山谷。喻指娑婆秽土。 (13)大仪:佛的相好。 (14)识以悟新:转八识为四智。 (15)形由化革:业报形躯于莲华中转化为净土清虚之身。(16)琼柯:宝树秀枝。(17)八极:八方极远之地。喻指他方刹土。(18)三途:畜生、饿鬼、地狱。(19)大觉:指佛果。

【译文】

惟岁在太元十五年七月二十八日,释慧远法师,至诚感格幽玄奥藏,特发净洁超迈之心,殷切眷顾同心正信的一百二十三位同仁,齐集于庐山西北山麓般若云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一齐敬荐香华,而立誓愿。

惟此同会大众明了因缘幻化之理,则三世轮转之真相得以彰显。因果变迁感应的规律既相符,则善恶报应之事便无疑滞。推察至亲好友默然辞世,随业流转,切悟生命之危脆无常。审究现报、生报与后报相续催迫,深知靠自力难以济拔三恶道的剧苦。所以与会诸贤朝夕惶惧,勤勉思惟解脱之道,自力怯弱,唯仰佛力救拔。但神妙的存在可以至诚感格,却难以在事相上去攀求。必定至诚感通,方知幽玄神境原来不离当处;如果感求没有回应,则渺茫无主,何处得以度脱?

所幸今日大众宿世善根发露,不约而同地一致归心西方极乐世界。恭诵净土典籍,开发信心,愿慧油然启发;寝梦中现出种种瑞象,对高贤莲友的趋奉自来感到十分欢欣。于是图写佛容,莹煌光晖,出神入化,俨若神人所造。这是冥符净心法尔显现,确非人力造作所能为。这实在是佛天开启同仁的至诚,冥冥加持,令大众不约而集会。这样殊胜的机缘,大众应该倍加珍惜,慎思专一,正心诚意,成办往生净业。

但大众各自的道业功绩参差不齐,功夫福德也不相等。虽然大众清晨祈祷的心愿大致相同,但到了晚上,因烦恼习气的袭扰常常生起疑悔放逸。这就是我师友眷属,深感悲痛的事情,因此而扼腕浩叹。于是相从肃穆齐集于法堂,发起平等至诚心,以幽邃玄远的襟怀,誓愿与此众莲友,共同求生西方净土。莲社中如有出类拔萃,首先径登安养的莲友,愿不违安养入娑婆,拯拔尚未往生的同仁,用以圆成自利利他的初衷。先往生者与后往生者,共勉思惟同登极乐的妙道。蒙佛愿力,带业往生,就可莲华开放,亲觐阿弥陀佛圣容。

因为见到阿弥陀佛,便开启心光,转识成智。在莲华中诞育紫磨金身,如佛相好,这是何等尊荣的胜事呀!藉莲华徜徉于宝池德水的中流,在宝树琼枝下畅咏赞佛的心曲。云衣飘飘分身于八方极远的佛土,恒常披拂温雅的香风。身体不求安逸而更显庄敬盛美,心神超越苦乐对待以禅悦自怡。念佛往生离开畜生、饿鬼、地狱的轮转,莲华托质长辞天堂的幻乐。绍继菩萨圣众的芳轨,成就佛果乃莲友共期的目标。究寻此念佛往生的妙道,其义理境界何其弘大难思!

【评述】

刘程之居士的《莲社发愿文》,是依据慧远大师念佛旨意而撰写的。这是古印净土教在与本土文化的碰撞融合后所结晶的第一篇净宗文献。全文432字,行文流畅,言简义丰,以和美的赋体诠释净土信仰的心路历程,依据《无量寿经》等净土经典的义理境界,展示出震旦国人神往的至极善美境界。其由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观照,觉悟到无常险途的可惧,由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的净信,获得稀有的安心安乐,深知懈怠放逸,信根难固,非良师益友,无以增进净业,所以建立莲社,依众靠众,相互策勉,定于今生,仰凭佛力,往生乐邦,出离轮回,以成就佛果为最终目的。全文运思,契理契机,字字玑珠,豁人心目,祈冀净业行人潜心玩索,依教奉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执持佛号,秘诀神丹》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德法师,诸位居士同修: 今晚我...

观身罪重故,不敢不生净土

经典云:犯一个突吉罗小罪,如四天王的寿命五百岁的时...

生死业力凡夫如何才能发大愿

问: 阿弥陀佛在因地里广发四十八大愿时,已是大菩萨...

华开花落水流无声|纪念妙湛老法师往生一周年

恩师上妙下湛老和尚,生于一九四四年四月九日,俗姓叶...

一生的罪业和临终时几句佛号,谁轻谁重

问: 《安士全书》中有一个故事,说唐代的张善和一生...

去去莫愁途路远,不劳弹指见空王

省庵大师悲心切切,劝勉我们去去莫愁途路远。去去,就...

临终最怕不是风动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接着来谈一谈净土法门跟圣道法门之间的结合。净土宗的...

【推荐】如何判断出自己临终是否能往生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在目前自己活着的时候,就准确地...

煮菜时放一点料酒吃了犯酒戒吗

问: 请问第五条戒,酤酒戒当中提到药酒不犯,但生活中...

世间的第一大事

我们在这个堂中是办世间第一大事,何为第一大事?生不...

【推荐】「心有千千结」是启动不了佛号的

你的心只要住在外境,这个就是生灭心! 第一个,你今生...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净...

【佛教词典】圆音

圆妙之声音,指佛语。楞严经卷二(大一九·一一一上)...

【佛教词典】四维口食

又作维口食。四邪命食之一,四不净食之一。四维,指东...

真正的善知识

佛陀时代,有两人为莫逆之交,视对方为良师益友,以知...

是否适合做夫妻的10个标准

现如今,婚姻的可靠度似乎越来越低,离婚率高居不下。...

哪有闲心去看戏

过去,梁武帝很尊重佛教,拜志公禅师为国师,皇帝对师...

用慈悲忍辱的精神来对待谩骂

通常被人骂者,少有不起烦恼,乃至瞋恚心,佛在世时,...

贪取天眼

贪心是人类的天性,可是贪也有善贪恶贪,有正贪与邪贪...

你要做好人,哪里会饿死

这个世界上是需要好人,还是需要坏人?这世界上好人多...

猎人与小鸟

有一群小鸟每天很快乐的飞翔,有个猎人很想捕捉它们,...

竭诚受持《法华经》得感应

《竭诚方获实益论》中的再一则,讲到受持《法华经》。...

普劝为人必修净土

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

【推荐】观照般若,你能观照得到吗

你尝试地思维一下,早上醒来的那一刹那,当我们一念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