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智者大师《五方便念佛门》

天台智者大师  2010/06/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凝心禅。二制心禅。三体真禅。四方便随缘禅。五息二边分别禅。凡住心一境。名曰凝心。且如行者念佛之时。谛观如来玉毫金相。凝然寂静。了亮洞彻。名凝心禅。次前虽凝心。所习惯驰散。今制之令还。谛缘金相。名制心禅。复次前虽制心。得住定境。既非理观。皆属事修。今体本空谁制。无佛无念。名体真禅。复次前虽谓体真。犹滞空寂。无量名相。昧然不知。今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从空入假。万相洞明。不为空尘之所惑乱。名方便禅。复次体真及以方便。各据空有。不离二边。今谛观静乱本无相貌。名言路断。思想亦绝。名息二边禅。从浅至深。如是分别。原夫圆观。亦无浅深。而浅深宛然。

叙开念佛五门。第一称名往生念佛三昧门。第二观相灭罪念佛三昧门。第三诸境唯心念佛三昧门。第四心境俱离念佛三昧门。第五性起圆通念佛三昧门。诸佛大慈悲。常教敕说法诸菩萨等。以种种方便。令众生易解。又自以种种方便。开示般若波罗蜜。以何义故。说是般若波罗蜜。佛言。欲令诸菩萨等增长念佛三昧故。以何因缘。令念诸佛。佛言。若念佛者。当知是人。即与文殊师利等无有异。以何故。此三昧者。诸佛世尊之所游戏。首楞严等诸大三昧始出生处。是知将入诸佛法。方便诚多。若以一言而具众门。无过念佛。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从念佛而生。一切智慧。皆从念佛而有。假如十信菩萨及三贤菩萨。皆不离念佛念法念僧。乃至不离念一切种智。初地菩萨乃至八九十地菩萨。亦不离念佛念法念僧。乃至不离念一切种智。但以念知差别。随义立名。众生迷名。妄生异解。漂坠魔界。

遂轻念佛之名。仍谓已修。别为胜业。为愍此故。今略言之。若论修因之人。不离三贤十圣。若论证果之者。即是诸佛如来。修因之人。系心常思念十方一切佛。证果之者。又特启此以为微妙清净第一禅。是知易入而证深。无过念佛。嗟乎。末学之流。轻其易入。失其证深。为见所缚。良可悲矣。又诸佛以众生乐称诸佛名。生彼国者。则示以称名往生门。众生有乐绉诸佛身。惧障不见者。则示以观相灭罪门。众生有迷心执境者。则示以诸境唯心门。众生有计实有者。则示以心境俱离门。众生乐深寂定。趣无生灭者。则示以性起圆通门。大哉世尊。善拔我等。开示一道直至菩提甚深法门。所谓念佛。唯有大智度者。生而知之者。深修定慧者。善经论者。请捡此门。与了义大乘等经。有收义不尽处。请试言之。是知称一佛名。智深则深。一言而具众门。信有征矣。既叙五门来意竟。更叙入方便次第。假如行人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时。心必愿生彼国土。即是称名往生门。行者想像佛身。专注不已。遂得见佛光明。赫奕照触。行者尔时所有罪障。皆悉消灭。即是观相灭罪门。又观此佛。从自心起。无别境界。即是诸境唯心门。又观此心。亦无自相可得。即是心境俱离门。行者尔时趣深寂定。放舍一切心意意识。将入涅槃。蒙十方佛。加被护念。兴起智门。行者尔时。于一念顷。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如何前四门所有功德百千万分。不及其一。何以故。无功用位。能以一身为无量身。任运修习故。佛观护故。诸佛法源。尽穷底故。普贤愿因。悉圆满故。本愿力故。法如是故。即是性起圆通门。已上五门竟。

问。云何为一行三昧。答。大宝积经第一百一十六云。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当云何修行。能速得阿耨菩提。佛言。一行三昧。善男子。善女人。修是三昧者。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文殊师利言。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佛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三世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异无别。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此文良证。

问曰。人多画像而以观礼。有何圣教。答。大宝积经第八十九云。尔时大精进菩萨持画佛陨像。入于深山。寂静无人。禽兽之间。开现画像。取草为座。在画像前。结跏趺坐。正身正念。观于如来。谛观察已。作如是念。如来是希有微妙。画像尚尔端坐微妙。况复如来正遍知身。复作是念。云何观佛。尔时林神知彼菩萨心之所念。白菩萨言。善男子。汝念云何观佛。答言。若欲观佛。当观画像。观此画像。不异如来。是名观佛。如是观佛。如是观者。是为善观。时大精进作如是念。我今云何观此画像与如来等。复作是念。如是画像者。非觉非知。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但有名字。如是名字。自性空寂。本无所有。如来之身。其相如是。画像非证非果。非证者。非得者。非住者。非去来。非生非灭。非净非色。非贪嗔痴。画像非阴界入。非初中后。一切诸法。亦复如是。如来身相。亦复如是。如此画像非觉非知非作。一切诸佛。亦复如是。观如来身相。亦复如是。乃至六根。亦复如是。菩萨如是观如来身。结跏趺坐。于三七日中。成就五通。供养诸佛。诸天散华。以为供养。为佛所赞。会中二万人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量阿僧祇人住二乘功德。大精进者。释迦牟尼佛是也。此文明矣。约四教者。夫心不独生。必诧缘起。行者念佛之时。意想为因。如来毫光为缘。亦名法尘。以对意根故。所起之念。即是所生法。观此根尘能所。三相迁动。新新生灭、念念不住。分析方空。无佛无念。藏教小乘也。即观念佛心起。能生所生、无不即空。妄谓心起。心实不起。起无自性。体之即空。所观佛相。如镜中像。虚空华。无佛无念。通教大乘也。即观念佛心起。即假名之法。浅深洞鉴。无量名相。如观掌中。了知此心。有如来藏。历劫断惑。方证真常。离边显中。无佛无念。别教大乘也。即观念佛心起。即空假即中。若根若尘。并是法界。起一念亦尔。尘刹诸佛。一念照明。六道众生。刹那普应。初即是后。今始觉知。如大福人。执石成宝。必无舍念。别求离念。即边而中。无佛无念。圆教大乘也。璎珞经明。顿悟如来。此之谓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星云大师《净土思想与现代生活》

各位法师、各位信徒: 我很荣幸能在台湾宣扬佛教多年...

【推荐】阿弥陀佛接引临终人事迹三则

阿弥陀佛怜念悲悯我等罪业众生,如慈母对待独生子女一...

【推荐】今日方闲,成办大事

莲池大师在他的《竹窗随笔》里面写了一个他同时代的故...

一句弥陀就能成佛,为何还要讲法四十九年

问: 法师,既然一句阿弥陀佛能往生成佛,世尊为何讲法...

可以跟着念佛音频旋律唱念佛号而不计数吗

问: 如果跟着念佛音频一起念佛,此时是否可以专心忆念...

若修念佛,则实为稳当之极

原文: 汝之性情,每好作无谓之话说。汝家不充裕,兼有...

念经总走神,如何克制不断升起的念头

问: 请问师父,念经时,比如念《金刚经》总会走神,...

口念弥陀心散乱,这样能不能往生

问: 请问法师,龙华三会的第三会得度的都是释迦牟尼佛...

为什么要你放下今生

问: 师父在课堂中提到,面对业力今生能够改变有限,...

依他净土与诸方净土

我要告诉大家,《莫到老来方修道》系列,你一定要连续...

在净土中还有身体的显示吗

问: 在净土中还有身体的显示吗? 宏海法师答: 这是个...

法界最可靠的保险

我曾把在香港办理的缴费11年的保险退了,为的是得到四...

【佛教词典】挂大佛

(杂语)西藏新志中曰:三月初一日,挂大佛亮宝布达拉...

【佛教词典】月光童子经

(经名)佛说月光童子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佛说...

孝顺慈悲的光目

一天,佛陀开示定自在王:无量阿僧只劫以前,清净莲花...

自己所念的佛到底是不是佛

为什么我们要特别强调,念佛所念的到底是不是佛,因为...

一偈治病并能身相具足

如来证涅槃,永断于生死;若有至心听,常得无量乐。...

善良,让人生的机遇不曾错过他

圣保罗国际影业公司计划筹拍一部情感电影《中央车站》...

参禅的方法究竟是怎样的

禅宗一门是佛法的骨髓,但以心印心,原不是言语文字可...

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脱

圆破色阴超劫浊 在整个五阴的对治当中,第一个所要对治...

斤斤计较,很难获得快乐

有人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的确,生活中有...

一边挣扎,一边念佛

我每天功课不缺,礼佛,诵经,念佛,出了佛堂念珠也抓...

圣严法师《禅宗的顿渐法门》

我今天来讲什么是禅宗的法门?禅宗有所谓顿和渐两种法...

培福修福的十个法门

第一、孝亲 百善孝为先,所以孝亲为修福第一要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