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的贪嗔痴多久能平复

南怀瑾老师  2017/09/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的贪嗔痴多久能平复

你忽然遇上很大的刺激,心中很烦很气,你看看这个气多少秒、多少分钟可以过,还是几天、几月,甚至几十年都忘不掉。假如你这些贪嗔痴能在几秒钟马上平下去,那已经了不起了。平下去不算,还要作得了主。

我们修道做功夫要随时注意,白天在起心动念处下手,练习作得了主,不要生贪心,嗔心,不要散乱昏沉,不要起慢心,才是修行的第一步。进一步要连在睡梦中也作得了主才算,否则真一点把握都没有。但是你不要去试,你拚命想在睡梦中作主,那一定睡不着,因为你不作主才睡着了。

能在梦中醒中都作得了主,就是一念清明,灵明不昧,修行才能算有把握。这只是讲修行,不是修定,还不算悟道。你们在修行的,不论是什么法门,要知道自己有没有进步,不要来问我。你只要问问你自己,在平常起心动念处,能作得了多少主。比如你忽然遇上很大的刺激,心中很烦很气,你看看这个气多少秒、多少分钟可以过,还是几天、几月,甚至几十年都忘不掉。假如你这些贪嗔痴能在几秒钟马上平下去,那已经了不起了。平下去不算,还要作得了主。大乘小乘修行的路线都从这里开始,然后达到般若智慧的成就,才能完全作得了主。这作得了主的境界,就是观自在,真做到了自在。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这是华严经中的一首偈子,忏悔是净诸业障的第一步。忏悔是由两个观念组成的,忏的意思是对以前所做的错事感到难过、惭愧,悔是警策自己以后不要再犯了,也就是孔子说颜回的话——不二过。孔子说颜回了不起,所有学生中只有颜回做到“不迁怒,不二过。”这就是菩萨道。一个人有了痛苦烦恼,不把自己的痛苦烦恼加到别人身上,就是不迁怒。平常我们心里烦的时候,谁找你谈话,他一定倒楣,你一定没有好的心情对他,你一定没有好的言语对他,这种心理行为叫作迁怒,这是我们最容易犯的过错。不二过,犯了一次过错,下次决不再犯,可是,我们很难做到。孔子所提的“不迁怒,不二过。”就是净诸业障的办法。

唐代六祖的弟子——永嘉大师,这和尚年纪很轻,不过,他先学天台宗的大止观,看了维摩经而大彻大悟。后来见六祖之后,作了一首证道歌,全部的佛法都包括在里面。永嘉大师原来是学天台修止观的。自己修止观,自己悟道了。学任何法门都可以悟道。他悟了道没有老师印证。不过,他自己很有自信,晓得自己悟道了。有一天,碰到了一位道友——左溪朗,两人谈了起来。他的朋友说:“老兄啊!你是见道了,不过,须要找个人印证。”他说:“现在天下哪有大善知识,我找谁去印证?”他的朋友叫他去找六祖看看。他就去了。到了广东曹溪,见到六祖。六祖坐在那里。他绕六祖走了三圈。然后,叉手而立,不讲话。六祖说:“出家人要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你是哪儿来的?怎么这么傲慢?”他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绝不象我们,要问怎么打坐?怎么参话头哦!六祖说:“你既然晓得这样,何不去了生死?”他说:“那个体本无生死,还了个什么?”六祖说:“如是,如是。”好!好!好!已经对了。六祖给他印证了。当时小和尚们一个个都愣了,怎么回事?永嘉这才向六祖礼拜,然后准备要走。六祖就说:“你从浙江那么远走到广州来,我说了一句话,说你对了,你就走了?路那么远,住一晚,再说。”永嘉大师就在那里住了一晚,然后回来,这就是有名的“一宿觉”。

回来以后,作了一首有名的《证道歌》,把整个的佛法三藏十二部,变成文学化的东西。

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好了,先讲这几句。悟了道的人,那真是闲道人,心中无事。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用心去除妄想,这不是妄想吗?想求一个真如境界,这不是妄想吗?妄想本空,用不着你去除。所以说「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我们念头妄想都是无明,那个能起无明的是什麽?就是佛性。这个幻化空身就是法身,不要另外找。「法身觉了无一物」,什么是法身?本来空空洞洞,什么都没有,就是自性法身。你要是有个空空洞洞,那已经是有了。「本源自性天真佛」,这个就是佛,心即是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你懂了这个以后,身心的色受想行识,如空中浮云,就不怕妄念来了,不怕五阴了。贪嗔痴这三毒,不要去跟随它,它本来是没有的东西,所以说「三毒水泡虚出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信息时代的修行违缘

在西方传播学中,一些研究媒介的学者把电视观众称为沙...

【推荐】佛法道理很好,为何生活中却派不上用场

问: 有时听闻佛法,觉得道理非常好,但在日常生活中...

修行错误比没有修行更糟糕

佛陀出世之前,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他们也都发心很圆...

培植福德的十种方法

一、孝亲 百善孝为先,所以孝亲为修福第一要务,人间第...

宁可千生不悟,勿教一时着魔

修行人, 心不可偏, 若偏, 即或受病。身体孱弱, 当息心...

训练心

如果我们有了错误的知见,那么即使是住在一个深暗的洞...

四念处

四念住是佛教的人生观,即时时刻刻要保持的四种正念:...

修行是为了找到自己

修行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脱离生活跑到庙里拜佛念经呢...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于一切相中,无所作意,无所分别,断分别故

由于现前现住安立一切相中,无所作意,无所分别,断分...

【推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国时期,刘备临命终之时,给儿子留下的遗嘱中,有这...

要做正信佛弟子,必须先受三皈依仪式

佛宝是指己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竟的人。法宝是指...

居士恭敬护持三宝,定获无上福田

古德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将军武功高...

【佛教词典】食处过受戒开缘

亦名:施一食过受戒开缘、一食过受戒开缘 含注戒本·九...

【佛教词典】于业异熟无智

【于业异熟无智】 p0749   瑜伽八十四卷十九页云:于...

憨山大师彻悟心性的故事

彻悟心性 一五七五年,憨山大师三十岁。这年新春正月同...

富翁吃猪

传说过去有一个富翁一生行善无数,修桥铺路,救济鳏寡...

邪淫的六种情况

大概地说,邪淫就是与夫妻以外的人发生不净行,但是详...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六祖慧能在接了五祖弘忍衣钵之后,一路南下被恶人追寻...

能做到这五件事,病人便能早日痊愈

往昔,佛陀行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日,世尊...

大安法师:万法唯心

这个鸠摩罗什大师七岁,他看到佛钵就很高兴啊,他就过...

如何让自己持戒更圆融

问: 弟子没有受戒前尽量按照五戒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净土三资粮之如何发愿

云何作愿 世亲菩萨在《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往生...

墓魄太子

久远以前,在印度的波罗奈国,有一位墓魄太子,天生具...

道源法师: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缘起 南投县埔里镇之佛光寺,为满该...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提起佛号,你也提起佛号,他也提起...

持诵往生咒的功德利益

往生神咒,全称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简称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