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现前见闻知觉,全是妄想用事,总非真心

憨山大师  2019/11/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现前见闻知觉,全是妄想用事,总非真心

出家人,先须要知,出家割爱辞亲,本为求出生死。若为生死大事,要知世间一切诸法,皆是苦本,身是苦聚,必要发心修行。

求出苦之道,先须看破现在身心境界。当观此身,乃地水火风,四大假合成形。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如此看破,则不为此身谋求种种受用之乐。

次要看破现前见闻知觉,全是妄想用事,总非真心。以此妄心,造种种业,起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即此一念,便是生死苦本,切不可随他妄想流转。

日用密密观察,妄想起处,就要看破,当下消灭。切不可随他相续,攀缘往而不返。

若观察不定,无巴鼻时,但将一声阿弥陀佛作话头,紧紧抱定,念念不忘。有此话头作主,但见妄想起处,即提起佛来,是为正念现前,则妄念不待遣而自消矣。

如此二六时中,密密用心,唯此一念为主,其余一切妄想皆为客。客主若分,久久纯熟,则妄想自消,真心自显矣。

禅人若果有志为生死大事,但以此一念为真。其余世间种种伎俩,作诗写字,乃至攀缘、交游、放浪,皆是颠倒痴迷之事也。

若不慕实行,专事虚浮,纵放六情,游谈无根,空丧光阴,不唯虚生浪死,抑恐恶业难逃,千生百劫,无出头时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憨山大师文章列表

佛前十不求

火线军中一小卒,菩萨了脱不还俗。 菩提种子勤撒播,...

最殊胜的法

证悟无我之义的人即是最殊胜的智者。 最殊胜的持戒即...

一直打妄想还说什么五蕴皆空

不要打妄想,看好自己的话头,不知道又跑到哪里去了。...

凡学佛法,必须先要为了生死

凡学佛法,必须先要为了生死。今之在家居士,稍聪明者...

善择住处

昔日,佛陀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告诉比丘们:在大...

解脱道的行者应依四念处而住

作为解脱道的行者,要想出离三界,了脱生死,应如何令...

出家与在家的比较

下边就是在家出家的问题了。这个我们也要讲一下,因为...

开悟不是想出来的

功夫用踏实了,开荒种地,磕着碰着都能开悟。 香严禅师...

佛教与环境保护

古人说:世上好话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中土佛教一...

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不管学不学佛,一个人想做到随时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难的...

这些杀生的场所都不会有吉祥的事情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

保护自命之第一良方

天地之间,凡有血气者,莫不自爱身命,是故世间有种种...

【佛教词典】触瓶

触,不净之意。为清扫厕所而携至厕中之瓶,称为触瓶。...

【佛教词典】金刹

(杂名)塔之别名。又以金所造之刹竿,即塔上之九轮。...

持戒的功德

佛陀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国中的须达长者有七个儿...

吃素的几种方式

根据个人的条件、学佛程度和决心的不同,信佛人吃素多...

心病的对治法

心病的六种对治法 (一) 众生的烦恼无量无边,所以对...

施食法问答集

1、已经有一般常用的施食法了,为何又制订准提施食法...

虚心谨慎,怀有谦恭之心

一般古老的庙门槛都很高。庙门大开欢迎十方,为什么门...

对逆境的反应和处理方式

快乐的人与忧郁的人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对逆境的反应和...

佛教里面哪部经最殊胜

问: 常听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又常听人说某某...

罗睺罗忍辱的故事

阿难说:佛陀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罗喉罗和...

星云大师《佛教的生命学》

各位嘉宾、各位佛教的护法信徙们,大家晚安!阿弥陀佛...

一钵水使其福运增长

佛陀和弟子们们每日托钵乞食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温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