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途

绍云老和尚  2020/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途

说到用功、了生死,何谓生死?又如何了法?古人讲“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途,路途识得了,生死一起休”。所以我们想学佛想了生死,首先要认识到,何为生死?如何了法?把这个道理一定要搞清楚,理不明就是路不清,路不清你瞎搞的话,会跑错路啊。

我们先谈谈何为生死?《楞严经》 上面释迦牟尼佛讲得很清楚啊,他对阿难尊者讲:“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这几句经文的意思,就说明了我们的生死根本就是妄想。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雪山修道,腊月八日那天,悟道以后,三叹:“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两段经文的意义是一样,大地众生就是一切众生,不单都是人呐,畜生界四生十类都是众生啊,生死根本就是妄想执着。

我们的妄想又怎样来断灭呢?妄想没有实体。不是一个固体东西,方的圆的,你在那里搬得来搬得去,能搬动的。你心里打妄想你自己看看瞧,这妄想像什么样子?无形的啊,无相啊,但是无形无相它能把你搞得很烦,不能安生。我们要想把这个妄想去除,就要考虑该如何去除。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上也给我们讲了譬喻,他讲得好啊,‘如澄浊水。贮于净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

这段讲的就是一个譬喻, 譬喻我们的妄想心就像浑浊水样的,你把它装到一个干净的器皿里,干净瓶子或者罐子,何谓瓶子、罐子?你修净土法门,一句佛号就是瓶;修参禅的,禅宗一句话头,就是瓶;密宗的话,你持个咒子也是瓶。你就老是拿一句咒子、 拿一句佛号、拿话头,不要移动,时间长了,像瓶装油水样的,“静深不动” 了,那个瓶子里面浑水中的沙土啊,它自己沉下去。沙土一沉下去,浊水上边就变得清了,清水就比喻我们的清净心。

但是这可算究竟?不是,因为那个泥沙淀在底下,你拿个东西搅,哎!水又浑了。就好像我们念佛或者参禅,有一定功夫了,能够收拢了,妄想收拢了,清净心境界现前了,但是你如果一停下来,或者你如果遇到一点小事,放不下,你一动念头,那就等于又把那泥搅起来了,一搅又浑起来了。

那怎么办?要慢慢拿一个调羹,把底下那个泥沙慢慢淘掉。那个泥沙是什么?就是我们每一个众生的烦恼习气。所以你想要用功办道,想了生脱死,你这个烦恼习气要丢不掉,在哪里能了生死啊?“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去泥纯水”,把泥巴去光了,淘光了,纯粹是清水,这才叫永断根本无明,才能了生脱死啊。这是个比喻,理就是如此。

修慧必须明理,修慧不明理,你就路途搞不清。宗门下叫藉教明宗,就借这个经上说的教理,要发明我们自已本有真心。不是要你坐在那里,参一句话头啥事不问不管,你不明白道理,你话头也不一定看上。

念佛也如此,《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最后几句话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净念相继" 和我们这个“沙土自沉,清水现前”,是一个道理呀。

所以文殊菩萨讲“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就是你江里水也好,河里水也好,塘里水也好,井里水也好,沟里水也好,你流到大海里去的话都是海水啊。你持咒也好,念佛也好,看话头也好,一旦见到本有自性的时候,见了佛法大海,都是同一个佛性呐,证了法身以后,“三世一切佛,同共一法身”。

所以讲到了圆满法身的时候,无量的世界都在一法身之一念之中啊,宗门下那些功夫好的能够入定出定的人,他坐那儿不动,他要到美国、到英国,他就在那儿动一个念头,人就在那儿了,就在那里和人家在吃饭讲话。

如果是证道地位的菩萨,百千世界都能现百千种身呐。《法华经》里面《见宝塔品》, 释迦佛在灵鹫山不动,化我们三千大世界,都把三千大世界人天都移到其他国土去啦。释迦牟尼佛所化的身,一方所分之身,还放不下,以后八方各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国土,移诸天、人,置于他土。八方各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国土,都有菩提树,都有宝师子座,高五由旬,一由旬的话是四十里啊, 你看有好大!

但是释迦佛还在地面上啊,他不动啊,就有他这一身化生这么多佛国土。所以讲我们完全证得清净法身的话,那一种神通妙用不是我们凡夫所能测量到的啊!

《虚云老和尚年谱》上头写着: 虚老在高旻寺打七期间。一夕,夜放晚香时,开目一看,忽见大光明如同白昼,内外洞澈,隔垣见香灯师小解,又见西单师在圊中,远及河中行船,两岸树木形形色色,都能了见,那时才打三板。次日询问香灯师和西单师,果然不错,但老和尚不以为异。

我们就问他:“老和尚,你那时候还没开悟啊,你在高旻寺禅堂里,那个香灯师隔了五六道墙在小解,你怎么听到看到的呐?”

“啊,我那功夫落堂了,色阴破啦,我不单看到五六堵墙啊,山那边的人我也看到,两百里路,那个船在江里,来来回回,我也看得清清楚楚。”

虚老这还没开悟啊!才破色阴呐。五阴一尽的话,那个境界,又更高一层了。所以讲,我们现在讲了生死,讲修行,你要不真正见到那些人,不真正看到那些行动,你对今天我所讲的还怀疑啊,会问这是不是真的啊?

昨天,讲念佛求生西方,那人问:“可真有极乐世界啊? ”怀疑那你学什么佛啊?所以我们这个南阎浮提的众生啊,就是多疑多惑。证了初果,断了见惑,到四果以后,才断思惑,思惑就一点妄想也没有 ,见思二惑断的话,才能了生死啊!

我们刚才讲的那个“去泥纯水”的譬喻,把那个泥沙完全搞光了,也就是我们这个烦恼习气,全部磨光磨净了,我们那菩提佛性就能现出来了。菩提佛性现出来,生死才能了啊!

祖师们讲:“行到山穷水尽处, 自然得个转身时。”何谓山穷水尽处?山穷水尽处,你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到了一心处,把妄想剿灭,大死三番又两番,几次三番用功,直至彻底地打死妄想。所谓大死,就是妄想没有了。妄想不死,你的法身不得活,这是必然道理。你也看不见那妄想有多大、有多粗、有多广,可是它有那个大动力。但是我们用功办道用到一定功夫,也有能力把妄想断了。

那时候我们在云居山有个性明师,他一天到晚呆痴痴的,上百斤的大石头扛在肩上他不知道,两头跑着玩,就像跑路。你问他:“扛着石头跑什么?”“哦,我还扛个石头吗?”往地下一放,地下砸个大洞。

他晚上坐那里,有人问:“性明师你在这里蚊子这样叮你,你不难过、没感觉啊?”

“什么难过啊?”

“那你没有妄想哦?‘

“什么是妄想?我想打也打不起来。”

我们一般人想除妄想,就是除不掉,他讲他想打妄想也打不起来。那就是古人讲的“大死大活”。大死,死什么?死妄想!大活,活什么?活法身!所以我们把这些理论明白了以后,你自己就观察自己当下的这一念, 你这一天能打几个妄想,你自己知道不知道?又有哪些怪脾气、爱好?那些都是习气。

你从学佛起,到现在你改了多少了?旁人不知道,你自己知道自己啊!如果习气烦恼改不掉,妄想也收敛不了,你讲用功、讲了生死都是空话啊!所以祖师们一再讲,“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途,路途识得了,生死才一起休”。何谓路途?断妄想消习气就是路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绍云老和尚文章列表

如果你想拼往生,就要把你的后路切断

人道难生,佛乘难遇。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 暇...

大安法师:一颗出离牢狱的道心

我们的生命也像一种投资。生命的能量和精力是有限的,...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

百丈禅师的从林二十法则中说:从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

菩萨云何应住,你安住了没有

我们今天身为一个净土宗的人,把自己的内心准备好,这...

什么是心地法门,该如何去修

问: 请尊敬的上宏下海法师开示,什么是心地法门,怎...

四念处

四念住是佛教的人生观,即时时刻刻要保持的四种正念:...

弥勒忍辱真修行

那个弥勒菩萨怎么说,你知道吗?我们庙里面进门,弥勒...

圣严法师《生活就是修行》

禅的修行,目的是要让我们在生活中能够身心平安、少烦...

为什么帮助越贫穷的人功德就越大

问: 为什么帮助越贫穷的人功德就越大,请讲解一下。...

《法华经》中的七种比喻

《法华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被佛教界称为经中之王,...

做了好事被人骂,还要很高兴

阴德就是说你自己默默地修行,默默地帮人家,不用宣传...

能持戒不犯,就没有苦果

出家人头上烧了几个香疤,为什么?还有知道的吗?三坛...

【佛教词典】平等食

【平等食】 p0532 瑜伽二十三卷十七页云:平等食者:谓...

【佛教词典】邪思惟

【邪思惟】 p0672   瑜伽九十五卷十六页云:当知若于...

从心里恭敬理解出家人

理解出家人吧!当今许多人对佛教不甚了解,对僧人存在...

三声佛号的感应

时常会想起一件事,感觉很不可思议,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只眼睛看到的风景,也可以很美丽

有时候,一只眼睛看到的风景,也可以很美丽。在法国南...

轮回中没有固定不变的角色

《亲友书》云:父转为子母为妻,怨仇众生转为亲,及其...

虚云老和尚《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

无忍境界常保欢喜

忍无可忍的问题症结在于自己不会忍耐,倘若对任何人事...

素食的十大益处

素食的好处极多。至少具有下列十大益处: 1.益寿延年...

生活中不能随便用阿弥陀佛的名号吗

问: 日常生活中不能随便用阿弥陀佛名号吗? 大安法师...

大妄语的过失

大妄语跟小妄语的差别:同样是妄语,但是小妄语只是一...

大安法师:修行的高低是看德行

修行的高低看德行,不在于外在的东西,无论是哪毕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