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殊不知此下疑情,方才是得力处

憨山大师  2020/06/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殊不知此下疑情,方才是得力处

蕲阳慧玉慧觉二禅人,参老人于黄梅紫云山。自云心中生灭,念念不停,犹如野马,特求开示,云何降伏其心。老人示之曰:学人修行,为生死大事也。以心中念念不停,故生死不断。欲实为了生死,必要把一切万缘尽情放下,放得干干净净。

然有无始习气种子不得干净,必须参一话头,纸上都有。但不知下手工夫难易诀法,必须参善知识,开示方便,是他行过的晓得易入处。如六祖昔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开悟。世人不知,当了玄妙道理会,元不是玄妙。

因昔有住,今闻无住,故当时放下而得开悟,有何玄妙。如永明大师,昔以念佛用心,不能造入。后于韦驮前拈阄,得念佛。参禅世人以禅当作道理讲,殊不知禅乃是自心。经云:不生不灭是也。欲明生死大事,知戒律尊崇,决不敢犯。先要信力肯心坚志,把玄言妙理世事人情,都要放下。

此参禅一着,元无有玄妙奇特。此事极拙,汝肯信否?若果肯信,但把从前妄想一齐放下,不容潜生。缓缓专提一声阿弥陀佛,着实靠定,要观此念从何处起,如垂纶钓于深潭相似。若妄念又生,此因无始习气太重,又要放下,切不要将心断妄想,只把脊梁竖起,不可东想西想。

直于妄念起处觑定,放下又放下,缓缓又提起一声佛,定观这一声佛毕竟从何处起。至五七声则妄念不起,又下疑情,审这念佛的毕竟是谁。世人把此当作一句说话,殊不知此下疑情,方才是得力处。如妄念又起,即咄一声,只问是谁,妄念当下扫踪灭迹矣。

佛云:除睡常摄心。睡时不能摄心,一醒就提起话头。如此不但坐如是,行住茶饭动静亦如是。在稠人广众中不见有人,在诸动中不见有动,如此渐有入处,七识到此不行。如此日夜靠定,不计工夫,一旦八识忽然迸裂,露出本来面目,便是了生死的时节,方不负出家之志。

但参禅之时,不要求悟,任他佛来祖来魔来,只是不动。念念单提行将去,中间再无疑难。如是绵绵密密,心心无间,日用着力做去,自有下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憨山大师文章列表

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

临济宗是继沩仰宗之后而成立的一个宗派,由于此宗的开...

数息和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问: 在家打坐时用数息法,在生活中用念佛,不一致,...

不要妄想住茅蓬,茅蓬不好住啊

又有人问:开了悟究竟是什么境界呢?这个问题我们在云...

所有的烦恼都是由这三毒所发出来的

修行很重要的就是一个切字。《高峰禅要》里也常强调要...

降伏无明妄想是念佛快还是念咒快

问: 在修行上降伏无明妄想,是念佛来的快,还是念咒...

来去自在的庞居士一家

庞蕴居士,字道玄,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禅者,他曾在马祖...

远离尘劳定心禅修

佛法说人生有八苦,其中五阴炽盛苦,五阴即色、受、想...

丛林中出坡的意义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中国禅宗僧团制度的恢弘气...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注音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外境永远没有所谓的对错

既无中间,不成内外,彼诸闻性,毕竟虚妄。 我们前面讲...

格言联璧

学问类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

断除对异性的贪爱与相思

如果说死亡是这个世间人们最恐惧的事,那么最悦意不过...

每个人都应要有惜福的心

一个人活在世上,不管家境的贫富,也不管地位的高低,...

【佛教词典】退法阿罗汉

【退法阿罗汉】 p0913   显扬三卷十二页云:一、退法...

【佛教词典】业田

(譬喻)业能生苦乐之果,故譬之于田。华严经三十八曰...

四法供养为最上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曾经驻锡于过去四佛弘法之处拘深瞿...

佛说人生的四大富足,你拥有了吗

人活著,总希望能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但有些人观念、...

僧人受具足戒前所问遮难的内容及其意义

僧团为简别出家者是否有资格求受具足戒,事先提出一系...

修持名念佛法门的四个要求

佛说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为什么不结婚

为什么不结婚?这问题,我遇到了许多朋友,都曾这样问...

姻缘

一个书生爱上了一个姑娘,起码到了生死相许的份上了,...

【推荐】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所缘境,这才是重点

我刚出家的时候,经常听老和尚开示说:佛法的修学是心...

严持戒律对临终往生很关键吗

问: 学佛人平时严持戒律,对临终往生很关键吗? 大安...

还有明天

话说有一天阎罗王召开地狱的干部会议,商讨如何才能让...

临终助念的时机该怎么把握

问: 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断气之后,智慧高出断气前的...

舍掉现在才能得到未来

一个菩萨的转变,他的转变是全面性的转变,色受想行识...

合掌与养生

合十(合掌)是佛教常用的礼节,也是一种修养与和平的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