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已经明心见性,何必还要再求生净土

天如惟则禅师  2021/06/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已经明心见性,何必还要再求生净土

天如惟则(1286-1354),是元朝临济宗禅师。禅师幼年于禾山剃度,在未遇明师前曾有一段盲修瞎练的过程, 后来游历天目山,礼拜中峰明本为师之后,才知晓何谓参禅学道,蹉跎岁月的辛酸使得他后来自觉地拣别禅净,乃至倡言“禅净一致”,并且成为临济宗虎丘派之传人。

【原文】

客问天如老人曰:广大简易,既闻命矣。但禅宗悟达之士,既曰见性成佛,何必复求净土耶?

答:惟其悟达,故愿求生。汝但未悟耳,使汝既悟,则净土之趋,万牛难挽矣。且汝谓一悟之后,结习已除,诸漏已尽,无量劫来之怨对已消,更不复受后有耶?抑或尚有结业未完,不免重报轻受耶?且谓一悟之后,遂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降伏天魔,救度十方世界乎。

抑或神通威力,一时尚未具足,犹待他生后世也。倘谓只消一悟,大事已毕。则诸大菩萨之广修六度,动经尘劫者,反有愧于汝矣。

《观佛三昧经》载文殊菩萨自叙宿因,谓得念佛三昧,世尊记之曰:“汝当往生极乐世界。”《华严经》载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教善财童子,亦终之以导归极乐。《楞伽经》中,世尊授记龙树,亦有往生极乐之语。至于《大宝积经》,世尊印许净饭王,及七万释种,同生安养。《十六观经》指示韦提希,及五百侍女,同觐弥陀。若夫东土之庐山远公,天台、贤首诸宗尊者,无不宣扬净业,共修西方。岂其所悟所证,反出今人下耶?

【译文】

有客来问天如老人,说:“净土法门广大简易,已听明白了。但修行禅宗悟达之人,已经见性成佛了,何必还要再求生净土呢?”

答:“正因为他们悟达了,所以才发愿求往生。你是还没开悟罢了。假使你已开悟,那你求生净土的势头,将是万牛莫挽。你以为一悟之后,所有的习气已除,诸多有漏业已尽,无量劫以来的怨债已消,再不会转入六道轮回了吗?或者有必受报之往业未完,不免重报轻受而已吗?

你以为你一悟之后,马上就具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能降伏天魔,救度十方世界了吗?或者因神通威力,一时尚未具足,犹待他生后世而已吗?如果说只要一开悟,生死大事就已了。那些经无量无边大劫广修六度万行的诸大菩萨,岂不是不如你了?

《观佛三昧经》上记载:‘文殊菩萨自叙往世因缘,说自己已得念佛三昧,世尊授记他说:“你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华严经》上记载:‘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劝教善财童子及华藏海众,导归极乐。’《楞伽经》上,世尊授记龙树菩萨,也有往生极乐之语。

至于《大宝积经》中,世尊授记他的父亲净饭王及七万释迦种族,同生极乐。《十六观经》中授记韦提希,和五百侍女,同生西方,面见阿弥陀佛。至于我们中国,如庐山慧远大师及天台宗、华严宗等诸宗祖师大德,无不宣扬净土法门,同求往生西方。难道他们的所悟所证,反在今人之下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前世一念之迷与净土失之交臂

生苦我们都忘记了。虽然我们在娘胎里那个苦啊,我们每...

昼夜经行念佛需要注意什么

乾陀诃提菩萨是《佛说阿弥陀经》中的四尊菩萨之一,乾...

为人助念,即是成就他人作佛,功德难思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前已开导病人,令生...

净业行人应阅读哪些书籍

问: 请为年轻净业行人推荐应该阅读的书目。其中哪些需...

世俗的爱情都是虚情假意

世俗所谓爱情爱自己吧?(虚情假意) 常常会看到很多年...

以这种心来修净土法门,都称为杂毒之善

至诚心就是真实心,不虚假的心。这就要告诉我们修习净...

从医学角度谈临终三要

在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中,接触最多的莫过于生死别离...

念佛后不想看书、做事的心态对吗

问: 弟子越来越欢喜念佛,感觉念佛时心容易得定。但时...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净界法师:菩提心修学述要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诸位...

邪淫给家庭社会带来的惨痛教训

根据百科全书对婚姻的定义,是一男一女彼此相爱,并愿...

阿修罗界的因果相

本经的修学重点我们把它归纳起来,简单的讲就是要破妄...

为父母者,不能过度溺爱子女

为父母者,不能过度溺爱子女,应以教育子女实践古圣先...

【佛教词典】异熟已熟业及异熟未熟业

【异熟已熟业及异熟未熟业】 p1118 瑜伽九十卷二页云:...

【佛教词典】别途

(杂语)主义之别异也。法华文句记三之一曰:文虽广略...

为家人买肉和烟酒会影响往生吗

问: 我想吃长素和受持五戒,但是身边家人朋友要我帮...

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必着悲魔

原文: 学佛之人,一举一动,皆须留心。至于念佛,必须...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文钞续编复崔德振居士书...

【推荐】漫谈佛教的斋饭

一般人每日尘劳奔忙,最低限度的目标便是求得衣食温饱...

如何看破美女的诱惑

可以先用不净观作心理锻炼,观察美女或引起你淫欲的人...

向观音菩萨求子是如何应的

问: 恳请师父解惑,我理解:此心作观音菩萨,此心是观...

坦白的面对自己

过去在农忙之余,村子里的人经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交...

【推荐】如何正确处理临终

临终处理之重要 临终之际,色身四大分散,功能全失,彷...

谁偷了佛祖的念珠

有个寺庙,因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念珠的供...

星云法师《家中的佛像与香炉应怎样整理呢》

家中佛堂的设立,是遵照佛陀的遗教,可在家中礼佛及早...

地藏菩萨悲愿特重,功德不可思议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特重,所以他的功德是不可思议。《十...

善识其心,善用其心

一个人去邻居家借斧头,边走边想:会借给我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