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真正的大福德资粮是靠继承得来的

宏海法师  2025/03/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真正的大福德资粮是靠继承得来的

净土法门是大乘终极之门,确实大乘小乘不可同日而语。这个自力和他力的这种无法逾越的大差别功德,我们有时候,修着修着就忘记了。大乘,确实是大乘。

修行,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你看,有时候开示开示说,从因缘中,要不断地一点一点的过,一点一点的看破,一次一次的放下,经过这个沧桑,回首时才,尽这样的类似于鸡汤这种的所谓开示吧。确实有时候也是如此,包括我自己,你看最近我就有一个心得,也在反思。回来,我以为回普陀山能换个活法,结果还是这个活法,法务越来越多。法务越来越多,还有事务,那没有办法。没有办法,这个境界逼过来的时候,你不自在了,你只能用佛法。

用佛法的时候,想想我也是在北京,也学了几天中观,说般若波罗蜜,也尝试着使用使用。诶,还真灵,现前就是能够得清凉。你各种因缘过来的时候,你得一样一样的处理,那么你的这个心比较小,你撑不住,就会受逼迫之苦。你受这个苦受不了,你只能有这个佛法来对治,那就确实起作用,能把你的心撑大。能慢慢,一件一件的,反正就这样,在这个因缘中,所谓的任运、随缘、一点一点的自在。这是真实不虚的,真的有这个功夫,也能上得了这个道。

但是他有一个什么后遗症,好像说一点一点撑大,今天又过了一关,增了功夫,好像。实际上是什么呀,就跟一块钱一块钱去攒钱一样。貌似积功累德,可是我们要知道,不能跟信愿之财,这个财,这个攒的钱相提并论。也就是说,我们靠往生所赚来的这个功德法财,他是靠继承的,大家知道吗?不是靠我们自己赚得那点死工资的。靠继承大富长者的万贯遗产,继承得来的这个大福德资粮。这才叫大乘。

所以为什么说,我们有时候修着修着,修着修着,你每天,你只能在六根门头去用功嘛,就在现前的这六根门头去摆弄这点烦恼和菩提嘛,所谓的烦恼和智慧。你这样往往会上瘾,我告诉大家,修行也会上瘾。一旦上瘾上上上,你就忘却了我们最后的归处是在西方净土。这两种待遇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为什么看他一个人有没有福报,就看他能不能承担净土,也是真的。

我们信佛,我们回首想想,是怎么走到这一步,说当了和尚修了行?从开始信佛,怎么起的因缘,修行修不上去,佛想法设法给我们作增上,让不要退,这都是佛力。我们造业,退的时候,佛怜悯我们。我们犯业障的时候,佛随顺我们,承担我们。知见上生了执着了,佛要想法设法地让我们,一点一点地往下放。这都是佛力呀。

实际上,我们这辈子,在这个大轮回盘中,我们能够信佛,遇上佛,发愿成佛,一切的增上全凭佛,没有自己的力量,大家知道吧。但是我们现在还全在信自己,不信佛。越修,觉得自己越信自己能行。可是,能行,确实能行,但是临终的时候恐怕就不行了。能行是能行,没到不退,该退的时候,恐怕就不行。所以,一定要把这个相关利害要掌握。

宏海法师《弥陀要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

楞严咒是每个佛弟子必诵之咒

楞严咒被称为佛经咒中之王,虔诚称念,功效感应殊胜。...

把这些认识清楚,才会生厌离之心

《佛说阿弥陀经》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净...

往生西方全凭信愿持名不失正念

深达胜义,万勿生疑 众生对净土法门,所以不能生信者,...

念佛修行会使人消极吗

现在很多人对净土法门并不是太了解,看到净业行人,念...

净土法门的没有修学次第吗

问: 法师,修学佛法不是应该有次第吗,净土法门怎么扔...

净土法门切忌唯功夫论

《要解》: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心律法师:你说的话会决定你的人生

人们每天要说很多话,而其中关于对自己人生的话,某种...

家庭不光是亲人的聚合,亦是利益的结合

父母、兄弟、姊妹、丈夫、妻子、儿女等虽是亲人,亦是...

徐恒志居士:学佛者的苦闷

从来学佛的人,常常会发生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 已认...

「把全体果觉授与薄地凡夫」是什么含义

问: 法师,阿弥陀佛把全体的果觉授与薄地凡夫,这句话...

【佛教词典】出世说部

梵语 lokottara-vāda。乃小乘二十部之一,属于大众部...

【佛教词典】诸受

(术语)苦乐舍等之三受五受也。...

心宽不伤人,念纯不伤己

心宽不伤人,念纯不伤己。 宽容的人,不会轻易伤害别...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时要注意的两个重点

当我们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基本上要注意两个重...

常诵五菩萨心咒得美貌财富

修此五位菩萨心咒,可得美貌,可得财富,可得人心,可...

一切诸相都从心所造,都是虚幻的

「一念」之道,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心生种种法生,心...

如何修地藏占察忏法

我们《占察经》讲完了,附带着跟大家解释一下这个用占...

慧律法师《保持24小时念佛的秘诀》

经常有信徒告诉我,他们在念佛的时候,会产生两种现象...

凡夫心的几个特点

我们凡夫众生的心是生灭心,它有几个特点: 第一是攀缘...

太虚大师:佛学的人生道德

佛学的人生道德,即是从佛教的立场和观点出发,略说人...

临终的往生,取决于心中的爱取

在《高僧传》讲到唐朝有一个叫僧藏法师的。这个僧藏法...

为人处事效仿弥勒菩萨

现代人常因人际关系紧张,感到心理负担很重,或人生的...

尽量少喝八种茶

不管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还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为...

往生没捷径,只有靠熏习

提到往生的问题,有很多居士问:临命终时,是不是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