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让我们的心更开放、更宽广、更包容

洛桑陀美  2012/0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我们学佛后肯定会与以前不同,在我们的生活中,佛法会渐渐地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因为有了上师的关爱,每天的生活不再平淡乏味而是充满期待和热情;因为有了佛法的润泽,人生不再茫然无措,我们有了信仰和信心,人生有了意义。曾经美丽的服饰已无法再吸引眼球,一度爱好的游玩也意兴阑珊,热闹的场合有时会觉得厌烦,更喜欢清静和独处,我们越来越卸下浮华,向自己的心灵不断地探索。

但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对别人漠不关心,对生活索然无趣。也许我们非常羡慕许多高僧大德独自一个人在山洞或是其他清静的地方终身闭关修行,也会有那样的渴望,觉得那样的生活才是时时和佛法在一起。其实是否时刻在修持佛法,还得看我们的内心是不是时刻与法相应,而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刚开始的时候不宜采用这一方式。首先,我们还没有成熟的因缘独自去闭关。其次,我们对于佛法的信仰程度还不够,在数年或是终身独自生活中,会感到孤独和单调,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丧失信心。第三,现阶段,我们不知道如何修,独自修行遇到的各种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

对于我们来说,是无法离开人群的。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学佛让我们的心更开放、更宽广、更包容,不能越学心越狭隘,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可怕。周围人会觉得“这个人以前还很正常,学佛后不正常了。”有许多人就是这样,佛法中概念懂得很多,用这些概念禁锢自己的心灵,也禁锢他人的心灵,自己完全固执在佛法的概念当中了,教条地用概念套用行为。

有的人对不学佛人还算宽容,但对佛友或是金刚道友就会吹毛求疵,运用自己的知见进行批评,其实在佛法中不是看行为的表象,主要看行为动机,也就是发心。在我们不了解别人发心的情况下,随意地批评我们眼见的行为,一定会犯错误、是有因果报应的。

此外,我们在守持戒律时,不仅是强迫自己做出某种行为或是不做某种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强制我们的心,而是要疏导、调整我们的心,用佛法的道理让心主动地接受戒律并心甘情愿去守持。

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心,让它轻松、自在,安住在善法上;让它清澈、纯真,体现清净的境界;让它欢喜、轻快,向往美好。不论自己在忙些什么,都不要忘记照看自己的心。

不妨有时看看蓝天,全神贯注地仰望天空,把自己的心融入天空,让心像天空一样宽广、清凉,也像天空一样包容一切却丝毫不执著,不论有多少云朵飘过,都不会在天空中留下痕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推荐】念念生灭,无以把捉,忧在哪里?

因心情很糟糕,徒步去了正定的临济寺,十多公里的路程...

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门慧开禅师有一首偈,开头两句是:春有百花秋有月,...

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一觉悟:...

木师与画师

从前,北方有一位技艺巧妙的木师,用木头雕塑了一个相...

心存善念就能逢凶化吉

选一则旧时的故事给大家:从前有一位书生,姓焦名雄,...

拥有感恩的心

人生于天地之间,戴天地之大恩,时时保有一颗感恩的心...

没有价值的东西要放在心里做什么

要怎么修忍辱?(为什么会觉得那是种侮辱、压力?) 有...

照看你自己的心

我现在教给你们一个最殊胜的法门就是照看你自己的心。...

制心一处是成功之道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是有提到的。蕅益大师引用艳喜,...

念佛的七大误区

一、坚决不许打饿七 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有一...

夫妻感情和美是怎么修来的

言色相和,无相违戾。这是佛教导我们,夫妇之间精神生...

【推荐】一念攀缘心到底是怎么生起的

佛陀先征问阿难尊者当下这一念攀缘心到底是怎么生起的...

【推荐】示弱又有什么妨碍呢

印光大师童年时,家里是与同姓聚族而居的。每到秋收完...

若从烈焰中觅得清凉地,非冷眼人不能得

原文: 古人云:热乱场中,难当冷眼。以三界无安,犹如...

佛教劝我们不杀生的四个意义

佛教劝我们不要杀生,其意义有四种: 一、杀生害命,...

入佛门先学如何做佛弟子

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佛教徒,以皈依为标志,但皈依不仅仅...

不要轻易地去批评别人

一位医生在接到紧急手术的电话之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

善修奉行十念法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为比丘们开示...

看护比丘,就等于看护佛陀

普提珈塔提舍比丘得到佛陀给他的观想题目后,努力禅修...

如何判断自己是善业强,还是罪业强

怎么知道你的内心的世界善业比较强,还是罪业比较强?...

修行的重点和方式有哪些

问: 您认为修行的重点是什么?有哪些方式? 慧律法师...

八种方法使净土法门成就

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