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用去的钱财才是自己的

星云大师  2017/07/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用去的钱财才是自己的

金钱,要能接受,也要能喜舍,用去的钱财才是自己的,不用,再多的钱财,最后还不知是谁的。

舍得舍得,以“舍”为“得”!如果我们不能了然这其中的因果之关系,就不容易明白"以舍为得"的妙用。在田地里,没有播种(舍),哪里有收成(得)?对于亲戚朋友,你不先跟他们往来,平时没有送礼致意,又怎么能获得他们的回礼相赠呢?

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得到别人的赞美;给人一个笑容,你才能得到别人也对你“回眸一笑”!

“舍” 和“得”的关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关的,舍与得也是互动的。能够“舍”的人,一定是拥有富者的心胸,如果他的内心没有感恩、结缘的性格,他怎么肯“舍”给人,怎么能让人有所“得”呢?他的内心充满欢喜,他才能把欢喜给你;他的内心蕴藏着无限的慈悲,他才能把慈悲给你。自己有财,才能舍财;自己有道,才能舍道。所以我们劝人不要把烦恼、愁闷传染给别人,因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我们喜欢太阳,因为太阳给我们光热;我们喜欢大树,因为大树给我们荫凉;我们喜欢儿女,因为儿女给我们孝养;我们喜欢朋友,因为朋友给我们帮助。如果太阳、大树、儿女、朋友都不给我们利益,我们怎么会欢喜他们呢?

如果情爱是束缚,你能舍去情爱,自然就会得到自在;如果骄傲是烦恼,你能舍去骄傲,不就能得到清凉了吗?如果妄想是虚妄,你能舍去妄想,不就能得到真实了吗?如果挂碍是痛苦,你能舍去挂碍,不就能得到轻松了吗?所以能舍什么,就能得什么,这是必然的道理。

出家僧侣"出家无家处处家",如果不能割爱"舍"亲,怎么能出家学道?怎么能云游四海、弘法利生呢?古圣先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果不能“舍”己为人,又怎么能名垂千古、留芳青史呢?

“舍”,要能以慈、以利,亦即要能给人善,又要能给人利益。《四十二章经》说:“仰天吐唾,唾不至天,还堕己面;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施舍亦如送礼给人,如果我们所送的礼物不恰当,对方不肯接受,那就只有自己收回,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总之,以舍为得,妙用无穷。吾人要能学习“舍”的性格,金钱物质、知识技能,能将其舍给别人,你必然会得到金钱物质、知识技能。舍给别人好的,会得到好的;舍去性格上坏的,也会得到好的。当我们把烦恼、悲伤、无明、妄想都舍了,自然就会得到人生另外的一番新境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沉着冷静是人生永远的财富

人的一生总要遇到一些惊险的事情,往往出其不意,防不...

一棵摇钱树

一棵摇钱树,这是过去封建时代落伍的社会里,父母想把...

如何才算有正知正见的布施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想...

法布施能得三十二种功德

首先讲讲什么是法布施,所谓法布施就是布施佛法,比如...

布施后为什么要加一个持戒呢

这个布施以后为什么加一个持戒呢?因为布施会让菩萨积...

布施之道

俗话说,鸟为食亡,人为财死。这是说衣食钱财这些身外...

暴富并没带来幸福

世人哪里知道,暴富之后,不仅没有带来预期渴望的那种...

受持八关斋戒,转现世贫穷

释迦牟尼佛在罗阅祇竹林精舍弘化时,当时有无数已证得...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星云大师:佛教对「安乐死」的看法

佛教的所有经典,都是座谈会的纪录!虽然在三藏十二部...

星云大师:小,不能忽视

一般人皆贪多求大,即使在目前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世人...

星云大师《如何了生脱死》

人类虽有生命,身体却不能永生,身体必定会有死,死和...

星云大师《夫妇相处之道》

随着佛教徒人口的增加,近年来有一些年轻的男女,到寺庙...

【佛教词典】显识论

(书名)一卷,梁真谛译。说三界但有显识(即阿梨耶识...

【佛教词典】北俱卢洲有几不善业道

【北俱卢洲有几不善业道】 p0527 俱舍论十七卷七页云:...

杀生庆贺祝祷 反而增加恶业

过去有一个老修行,在山里头修行,他受这家人的三代供...

重罪轻报,肉眼是看不出来的

问: 师父慈悲,弟子有个生活上的困扰,希望师父能慈悲...

让皇帝感动的永明大师

【及至永明大师,以古佛身,乘愿出世。方显垂言教,著...

如果嗔心还在,「美」会受损失

使色不美引非善,辨理非理慧被夺。不忍令速堕恶趣。忍...

不只关怀,更要包容

「关怀」与「包容」很类似,但两者之间仍有很大的不同...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竖穷横遍,故广...

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

问∶ 您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从您的角度该如何进行? 慧律...

大安法师: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讲记

前 言 诸位大德同修: 在结夏安居精进佛七期间,与大家...

这个心一动,身体也就会随着而动

何等是浮相?若坐时,心好飘动,身亦不安,念外异缘,...

修行人要修六波罗密

修行人要修六波罗密。(六波罗密,即是六度。一、布施...

咸淡有味

由艺术家入佛的弘一大师,把佛道修行和艺术生活集合起...

在家居士如何充实精神生活

居家,主要是针对在家居士,怎样建设佛化家庭。 居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