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要回光返照,不向外驰求

宣化上人  2017/10/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修行要回光返照,不向外驰求

你拿一个球往墙上打,它也就弹回来,那就是股回力。菩萨自性常生快乐,菩萨他常生快乐,所以也能令众生悉欢喜;因为菩萨他本身是快乐的,众生见到菩萨都生快乐,被菩萨影响,也都不忧愁了。

这好像什么呢?就好像一面大圆镜似的。大圆镜在你面前现出来,你若是欢喜,镜子里边人也欢喜;你若是忧愁,镜子里边那个人也忧愁。菩萨本来是如幻如化的,好像镜子里边那个人一样;他是欢喜的,众生见着镜子里边那个人,也就生欢喜了。

这是一种反弹的力,你就在心里对人有不满意的地方,有一种反弹的、反射的力量;你不高兴人,人家就会不高兴你。好像你拿东西往墙上打,东西碰到墙上又撞回来,这就是造业的一个路。你对人家发脾气,人家对你也发脾气;你对人家欢喜,人家对你也欢喜,这叫反应,又叫弹力,又叫反射。

这种力量是无形的,你对人家总是存一个好心,你就不告诉对方,不告诉对面这个人;久而久之,他也会知道,所以说心诚则灵。

心诚,就是你这儿真了,你诚到极点,就会有感应;感应也就是反弹那股力量,也就是你造的善业和恶业那条道路。因为菩萨心里清净常欢喜,众生见到他也就欢喜,这也是一股弹力。

你看鬼总是不欢喜,常常是撅著嘴的;人一看见鬼就怕,生一种恐惧心就不欢喜,这也是一种反弹的回力。你拿一个球往墙上打,它也就弹回来,那就是股回力。种因结果也是这样的,你种善因,回来的那股力也就是善;你种恶因,反回来的力量也就是恶。

修行不须要向外驰求,你只要能回光返照,时时刻刻管着自己,不犯十恶业,就是修行。

十种恶业:身有三种恶,就是杀生、偷盗、邪淫。我们修这不杀业,就很不容易了;你身不杀,可是有杀因、杀缘、杀法、杀业还是存在的。你的杀因就是在因地上未能戒杀:或者你不杀,但你的亲戚、你的朋友、你的父母祖先杀过生。在往昔你种下这个杀因、杀缘,就会有这种种杀法、杀业不容易摆脱。盗,也是这样。你自己没有盗,或者你亲戚朋友盗,这与你都有点关系,或者你父母祖先也偷盗过,这也有盗因、盗缘、盗法、盗业在里头藏着淫也是这样。

法,往浅的说,往简单的说,你不犯还可以的;往深来说,远在无量劫,近在你现生,都有连带的关系,造的业不容易清净。

我们修行若明白了,必须戒杀、放生、不偷盗、不邪淫,改变身的三恶。不杀生,就要放生;不偷盗,就要布施;不邪淫,就要守戒律;把身上的三恶反过来变成三种善。

意也有三种恶。意里边的三恶,就是贪、瞋、痴。贪心,是贪得无厌,贪求一切的物质,贪求金钱、贪求名、贪求美色,这都是贪。

因为有贪,不是你贪就会得到;不容易得到,瞋心就起来了。一生瞋恨,就什么也都不顾了,甚至于把生死都置之度外了──天也不怕,地也不怕,因也不怕,果也不怕,什么都不怕了!什么都不怕,就做出一些愚痴的事情、不合理的事情。你若能把它转过来──贪吗?你不贪,你舍了它;瞋,你不瞋,生一种慈悲心;愚痴吗?你不要顺愚痴道上跑,把它反过来变成智慧,把意念里的三恶──贪、瞋、痴,也都改变了它。

口又有四恶,你看!「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我们这个口,不小心很容易就造了罪业。口造罪,就是恶口、两舌、绮语、妄言。

恶口,就是常常咒诅、骂人,尽说恶毒的话。两舌,就是专门两头舌──对于甲就说乙的坏话,对于乙就说甲的坏话,令甲乙两方面不能相合。

绮语,就尽说风凉话、刻薄话、染污的话、不守规矩的话。妄言,就尽打妄语──没说他说有说,说了又说没有说。明明说了,自己还不承认,以为不承认,就没人知道自己是打妄语了,这是错了!

人人都不会像你自己那么愚痴!古人说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视其所以──观察观察这个人前前后后的品行是怎么样的?观其所由──观看这个人尽走一些什么道路?察其所安──究竟这个人存心在什么地方?这样一观察,就会知道自己是打妄语,你不承认自己打妄语,那也不行!所以口过有这四种,若是详细分析,有四万种恶都不止。

修行人要天天念兹在兹,最低限度这十恶要不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绮语、不妄言、不恶口、不两舌、没有贪心、没有瞋心、没有痴心。

本来是坏的,把它变成好的;本来是属阴的,把它变成属阳的。一切只要你转,能转过来,就是功德;你转不过来,就是罪过。所以古人说:「善恶两条道,修的修,造的造。」修道的人在那里修道,造罪的人就在那里造罪。

所以,我们修行,要在日用、动作、行为这个地方用工夫,不是去谈玄说妙,讲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而不去做。

要实实在在去做,实在修行,连一根头发那么多的假也不可以掺杂。修行能这样子,才能立见功效,得到大的感应,开大的智慧。你不要存著一些自私自利的心,什么事情都忘不了「我」,把「我」都先摆在前边;要舍己为人,真正发大菩提心。

这是修行一个基本条件,叫十恶不要存在,要把它改变过来;十恶尚不能改,要修旁的法门,是无有是处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推荐】佛说有七种布施,不用一分钱就可得大福报

一者,眼施: 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不以恶眼...

四大毒蛇

从前,有一位乐修佛道的修行人,决定独往山中用功。但...

圣严法师《越看越是个美人》

爱美是人的天性,现代女性为了追求美丽,花费了许多金...

真理战胜邪恶

有一回,佛陀在拘睒弥弘法,受到外道的嫉妒,故意收买...

修福要怎么去修

首先来看修福。一个修行人要修福,怎么去修?从哪里下...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佛陀告诉诸位比丘:如...

没有远离这「五盖」,休想得定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

修行是否进步的五个参考标准

一、智慧有没有增长、烦恼有没有减少? 果然有进步,...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静坐的功德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人若能静坐,就算很...

宣化上人:患怪病的原因

我所到的地方,每天有很多患病的人,来求医治。凡是患...

自性里都有自己的「音乐」

中国字都有它的意思,造字循着一定的法则,造每一个字...

宣化上人:皈依三宝

皈依,这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初步。可是这一初步,...

【佛教词典】随心金刚

(菩萨)金刚忿怒身。梵云鸡利系罗,与金刚萨埵眷属触...

【佛教词典】种子

唯识学说,前七识所作的善恶业,其气氛感入第八识中,...

处理生活中烦恼的方法

生活中必然会有很多的烦恼。学习佛法就是学习如何处理...

「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是什么意思

整部《楞严经》的修学重点,就在破妄显真。那么在整个...

不屈不挠的意志使我们心想事成

柏克斯顿曾经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顽童,他的与众...

【推荐】人的福报,来自仁厚包容付出

人的福报,来自仁厚包容付出。慈航法师是民国时人,他...

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

原文: 汝言随时随地,得死便死之话。亦是求生之本,亦...

指责别人时,要先承担三倍责任

一位后生到寺庙里向方丈求教,谈起世态炎凉,颇有感慨...

在爱欲的执着中,不断辛苦追逐无有厌足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尊...

「香光庄严」是有何含义

问: 请法师开示下面一段话的含义:如染香人,身有香气...

立即长大

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花了二三年的时间才到达,现在坐...

来生的三个愿望

美国有一位非常博学多闻的学者,在八十多岁时,慨叹宇...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忍辱》

忍辱,从世间法来说,这是一个做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修...

果能摄心一处,则无事不办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楞严经》 当知摄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