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印光大师论念佛人如何对待疾病

2017/11/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印光大师论念佛人如何对待疾病

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疾病是人生八苦之一,念佛人同样会遇到生病的问题。下面学习印光大师的相关开示,学会如何正确地对待疾病。

一、把握净土法门宗旨

作为念佛人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目标是信愿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信愿行为净土法门宗要,念佛人心之所思,行之所为符合这个宗旨才是真念佛人。大师说:“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念佛人在一切境缘面前,都要保持求生净土的信愿,我们在这个前提下讨论如何面对疾病问题。

二、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治法

大师在《学医发隐》中开示:“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生死等病。然生死大病,由心而起,故先以治心病为前导。果能依法修持,则身病即可随之而愈。

身病有三,一宿业,二内伤,三外感。此三种病,唯宿业难治。倘能竭诚尽敬,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对头,彼若离苦得乐,病者即可业消病愈。不但不复为祟,反感超度之恩,而阴为护佑。凡婴此病,及医此病者,均不可不知此义。二内伤,或用心过度,或于酒,色,财,气,各有嗜好。

若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兼用药治,必易痊愈。倘不注意于根本,唯仗医药,亦难见效。纵效,亦不能永不复发。三外感,但能依前内伤所说之法而行,纵有外受风寒暑湿之患,亦极易治。若不注意于惩忿窒欲,闲邪存诚,即外感亦不易治。以根本受伤,徒治枝末,殊难得益。”第一种病是说宿世恶业所引起的身体疾病,这种病是一般医药治不了,要靠念佛忏悔,解怨释结,才能治疗好。第二、第三说内伤和外感引起的疾病,这两种病是中西医所了解并有办法不同程度治疗的,大师强调这些病也与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有密切关系,同样需要念佛修行才能从根本上痊愈。

三、不同的病情要区别对待

世间医药有局限性,一个方面是宿业病非医药所能治,第二个方面是医药只能医病(外感,内伤)而不能医命(寿命到了必死)。因此大师开示:“凡人有病,可以药治者,亦不必决不用药。不可以药治者,虽仙丹亦无用处,况世间药乎?无论能治不能治之病,皆宜服阿伽陀药。此药绝不误人,服则或身或心,必即见效。”

又说:“病有能医者,有医不能医者。能医者,外感内伤之病也。若怨业病,神仙亦不能医。念佛,便能令宿世怨家,仗佛慈力,超生善道,故怨解释而病即痊愈矣。外感内伤,念佛亦最有益,非独怨业病有益也。”也就是说可以药治的病不要一定拒绝用药。不可以药治的不治之症,用药也无济于事。“医药为治病之本,而大医王之法药,又为治业之本。病由业生者多。由外感内伤而得者,药能治之。由业而生者,药不能治,唯法药能治之。能兼世药法药以治诸疾,则若自若他,俱获实益矣。”(三编卷三复志梵居士书二)

四、病人心态影响康复效果和能否往生

“病人一心念佛待死,寿若未尽,则当速愈。寿若已尽,则决定往生。倘于病时,急于求好,绝无求往生之念。即或寿未尽,以急于求好,不肯一心念佛。纵念佛,以求好之妄念过重,反致与佛不相应矣。决难速愈。若寿已尽,以求病愈之心切,决无往生之事。则成求堕三途六道,永不出离耳。”(三编卷三复温光熹居士书四)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你要晓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回,唯有阿弥陀佛,能令你出生死轮回。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寿未尽,就会速好。若世寿已尽,即往生西方。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往生西方,好处说不尽,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过无数无量万万万万倍。

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我们在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坚牢里,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粪坑坚牢,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何可怕死。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你若能出声念,则小声念,不能出声念,则心里默念。耳朵听别人念,心中亦如此念。又眼睛望着弥陀佛,(即室中所供的佛)心中想着阿弥陀佛。有别种念起,当自责曰,我要仗佛力生西方,何可起此种念头,坏我大事。你若肯依我所说的念,决定会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劫常受快乐,了无一丝一毫之苦事见闻,又何有此种之疾病苦恼乎。傥心中起烦恼时,要晓得这是宿世恶业所使,要坏我往生西方之道,要使我永远受生死轮回之苦。我而今晓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偏不随他转。除过念佛外,一事也不念他。那就能与佛心心相应,蒙佛接引,直下往生矣。好记我语,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摘录于《印光大师文钞续编》

五、求佛加持可增加药效,念佛消业可帮助迅速痊愈

大师开示:“药方亦可开,随人可做。方中有麝有全蝎,此二亦可不用。若念佛人以大悲咒观音圣号加持,当更有效。”(三编卷三复林赞华居士书九)

大师又开示:“学佛之人作医师,凡遇重病,均当以消除宿业为主。令彼吃素念佛及念观音。该好则决定速好,寿尽则决定善终。不至求生不得,求死不得也。余详一函遍复。”(三编卷一复傅慧江居士书)

六、结论

念佛人对待疾病要把握以下三点,第一,不要走极端,不要世间医药可治疗的外感、内伤等病也拒绝治疗。因此,大师在世期间,流通多种治病良方,如戒烟方,治疟疾方,治气痛方等等。第二,得不治之症等大病和临终时不要做无益的治疗,以免增加对病人的干扰和痛苦,而要帮助病人坚定信愿,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反对此时仍妄想病好而忘掉求生净土的信愿。第三,提倡普通疾病也应念佛消业,这样可以增加疗效、迅速痊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

第一天 万缘放下单提佛号 今天是佛七第一天,要和大...

「阿弥陀佛」这四个字的真实义

接着再看第二点,是约着众生。这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

生病时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觉得不相应

问: 请法师开示,生病时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觉得不相应...

内心深处要厌离到彻骨彻髓

为什么净土法门讲信愿?这个愿就是厌离娑婆。这厌离娑...

善导大师:水火二河白道喻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为行者说一譬喻,守护信心,以...

元明高僧妙叶法师

好,各位有缘,阿弥陀佛。 在佛教史上,我们总是听闻到...

【推荐】从空性的真如中启动佛号

一个念佛人必须要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

暴毙身亡无善知识帮助,如何能顺利往生

问: 如果自己暴毙身亡或恶报现前,且无任何善知识帮...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泛泛然念佛,则功过不相敌

【原文】 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

人在少年,最难克制的是情欲

原文: 人之少年,最难制者为情欲。今之世道,专以导欲...

由杀生宴客转为戒杀吃素

人之入道,各有时节因缘。《劝戒类遍》载,福建浦城令...

临终俱宜念佛以助

原文: 人之临终,只可念佛,不宜持咒。以念佛令彼听,...

【佛教词典】十一法

指比丘所应成就之十一法。即:(一)戒,(二)定,(三)慧...

【佛教词典】五没

五种退没之相。指天人退没于下界时所现之五衰相。据北...

贤母才能培养贤善的子女

印祖在一生教化众生的过程中,尤其注重教化女人。治国...

天台智者大师略传

第一章:大师家系 止观明静,前所未闻。故智者大师把它...

光孝寺: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光孝寺位於广东省广州光孝路北端。据《光孝寺志》载,...

两家人的兴衰

前几天听一位同事讲了他姑姑的故事。 姑姑在昆明做生意...

让你一生吉祥的10个秘方

吉祥第一方:远离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

佛像开光的表法意义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

佛陀度化毒龙的故事

昔日,佛在罗阅祇城比留畔迦兰陀尼波僧伽蓝弘化。在优...

醉翁受五戒得解脱

佛陀时代,距只洹精舍七里之远,有一老者嗜酒如命,佛...

食素与食肉之辩

中国汉地佛教徒茹素的传统 当佛教从汉代开始传入中国...

胎生是什么因缘而投胎

看四生成就。先看详示胎生。 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

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讲记

这篇重要的开示我们分成三个段落来学习:一、家庭母教...

高洁尊严人天师,如来亲子不自弃

做出家人!我常常说高洁尊严人天师,如来亲子不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