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揭秘你为何改变不了身边的人

2013/08/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揭秘你为何改变不了身边的人

罗伯特.西奥迪尼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心理教授。有一天,他在纽约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乘地铁去时代广场站。当时正值下班乘车的高峰期,人流像往常一样沿着台阶蜂拥而下直奔站台。

突然,罗博特.西奥迪尼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躺在台阶中间,闭着眼睛,一动不动。赶地铁的人们都像没看到这个男子一样,匆匆从他身边走过,个别的甚至是从他身上跨过,急着乘坐地铁回家。

看到这一情景,罗博特.西奥迪尼感到非常震惊。于是,他停了下来,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在他停下来的时候,耐人寻味的转变出现了:一些人也陆续跟着停了下来。

很快,这个男子身边聚集了一小圈关心的人,人们的同情心一下子蔓延开来。有个男人去给他买了食物,有位女士匆匆给他买来了水,还有一个人通知了地铁巡逻员,这个巡逻员又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几分钟后,这个男子苏醒了,一边吃着食物,一边等待着救护车的到来。

渐渐了解到,这个衣衫褴褛的男子只会说西班牙语,且身无分文,已经饿着肚子在曼哈顿的大街上流浪了好几天。他是因为饥饿而昏倒在地铁站的台阶上的。

为什么起初人们会对这个衣衫褴褛的男子熟视无睹,漠不关心呢?

罗伯特.西奥迪尼认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熙熙攘攘、匆匆茫茫的人流中,人们往往会陷入完全自我状态,在忽视无关信息的的同时,也忽视了周围需要帮助的人。这就像一位诗人说的那样,我们“走在嘈杂的大街上,眼睛却看不见,耳朵却听不见”。在社会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都市恍惚症”。

为什么后来人们对这个衣衫褴褛的男子的态度会有了较大的改变呢?

罗伯特.西奥迪尼认为,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因为有一个人的关注,致使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时,自己停下来,仅仅是要看一下哪个处于困境的男子而已。路人却因此从“都市恍惚”中清醒过来,从而也注意到了这个男子需要帮助。在注意到他的困境后,大家开始用实际行动来帮助他。

因为看到别人的善举,而对自身的心理产生了冲击,进而引发出行善的愿望和行动,心理学家将这种变化称之为“升华”。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帮助病人、穷人或者是其他处于困境中的人,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升华”。尽管这些助人为乐的善事,不一定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 。

从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的故事,让人联想到英国一位主教的墓志铭。少年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曾多,发现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可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接着我步入了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遂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样。当我垂垂老矣之时,终于顿悟: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若我能先当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再以后,我甚至可能改造整个世界。

不错,自己先改变了,身边的一些人就可能会跟着改变;身边的一些人改变了,很多人才可能会跟着改变;很多人改变了,更多的人就可能会改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先改变自己,就可能改变世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文殊菩萨善巧度化外道

在说法会上,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向舍利弗说道:我曾经见...

弘法人士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问: 师父慈悲,弟子有一想法请开示,我认为弘法人不要...

大慈悲心是佛道的正因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

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道吾宗智圆寂前,对弟子说:我心中有一物,许久来一直...

地藏菩萨的第一大愿

地藏经的第一品《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品就是第一大...

护持正法的功德

什么是护持正法? 世尊。如佛向者作如是言。我于不可...

对网络弘法的开示

一、网络媒体是双刃剑 日嘎上师说:这几年,随着互联网...

【推荐】被尘埃封在心底的善念

一个杀人犯亡命逃窜了整整一年,来到小镇时,已经衣衫...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九色鹿

从前,有一只珍奇罕见的九色鹿,常在恒河边饮水吃草。...

被饿死的阿罗汉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城中有一位婆罗门以乞讨为生,...

玄奘大师最后魂归何处?

唐朝时,弥勒信仰盛行。玄奘大师晚年临终时,发愿往生...

微不足道的小砝码

那还是好几年前,淼镇新开了一家玩具店,主要经营一些...

【佛教词典】始终心要

全一卷。唐朝荆溪湛然述。收于卍续藏第一○○册。内容...

【佛教词典】大乘教

(术语)大乘之教法。华严法华等诸大乘经所说。满六度...

人生的愿望和最快乐的事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五位国王,虽国界相近,但不相互...

阿弥陀佛圣号最尊第一

佛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净土持名念佛法门更是径中又径...

为什么你活着的时候要作恶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

有五种心态,决定五种果报

同样的修行者,有五种的心态,决定你五种的果报: 第一...

不死种子

从前印度的弥兰王请教 那先比丘 :人死后有来生吗?那...

业因为何会增长广大

问: 业因为何会增长广大? 大安法师答: 业因就是你...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 就是说,顿等就是顿、...

梦里的境界,是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

问: 如果梦中出现乌云、狂风,从前方冲击过来,从上空...

佛教的二十诸天

在佛教中,有二十天神,也叫二十诸天,是佛教著名的护...

佛教徒缺的就是信心

居士: 印祖说过:急切纷扰,久则或致失心。请师父详细...

凡眼不识文殊

有一个名叫迦罗越的人,一心一意想见文殊菩萨,却总无...

莲池大师和蜈蚣

大约400年前,有一位叫莲池的高僧。有一回,他看见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