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北宋宰相张商英的学佛奇缘

大安法师  2015/06/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北宋宰相张商英的学佛奇缘

张商英是一位宰相,他信佛的经历有点奇特。他原来对佛教很反感的,看到佛教的寺院建得这么好,都愤愤不平:我们中国有这么好的儒教,怎么外来的宗教还搞得这么宏伟。所以他要写“辟佛论”。等他拿起笔来要写的时候,却是写不出来,痛苦呻吟。他的一个妻子叫向氏,倒是虔诚的佛教徒。妻子就说:你写什么?他说我要写“无佛论”。他的妻子说:既然无佛,何论之有?这有点禅机。他也无言以对。妻子就说:你要作论,就先了解一下佛经吧。

于是有一次他在同僚家里看到《维摩诘经》,就想到:要批判这些佛经,批判佛教,我先看看他说什么。于是把《维摩诘经》带回家。一看就让他折服了,觉得佛教太伟大了,开始变成了虔诚的佛教徒。当然这些宋代的士大夫,他们学佛都是很认真的。张商英他参禅,据说都有悟。但是他对净土法门还有很深的了解,曾经作过《求生净土文》。这就不简单了。而且他这个《求生净土文》给大家念几句看,这个人还真的对净土法门,包括通途法门的这种不同,有深刻的了解。

他的发愿文是这样写的:“思此世界,五浊乱心,无正观力,无了因力,自性唯心不能悟达,谨遵释迦世尊金口之教,专念阿弥陀佛,求彼世尊愿力摄受。待报满时,往生极乐,如顺水乘舟,不劳自力而至矣。”

他就思惟在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的种种情形,令心散乱,没有正观的这种智慧之力,也没有三因佛性,了因之力。所以谈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虽然可以说出来,但是不能真正地觉悟、通达这个境界。不能通达到这个境界,也就是自力难以修道成功,所以才谨遵释迦牟尼佛千经万论的教敕,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求阿弥陀佛愿力摄受,等到业报身临命终的时候,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那么这样的修行方法,就像顺水扬帆,乘着船,不需要自己的力量了,自然而然就到解脱的彼岸。你看,一个宰相,张商英这种认知是非常到位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双德双福遇佛成道缘

在舍卫国的某个村庄中,住着一户贫穷人家,女主人怀胎...

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事业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

惟贤长老《学佛的基本精神》

作为一个人,能够学佛,走佛法正道,是很有价值的。你...

契理契机,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

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想给...

印顺法师:唯人为能学佛

一、人类的特胜: 一般来说,人虽自尊心极强,却都看...

学佛的三个阶段

简单来说,佛法分为人天乘、解脱乘、菩萨乘。人天乘就...

佛陀造像的最初因缘

释迦牟尼佛出家成道后第八年,渴思报答母亲摩耶夫人生...

不要让师父哄着学佛

很多出家人苦于众生难度,也有的人不愿意和信众打交道...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敌人仇人」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某电视公司请我去主持个特别节目,...

被信任是一种幸福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使。一个在船尾搞勤杂...

在爱欲的执着中,不断辛苦追逐无有厌足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尊...

没耐心怎么能得到财富

一位立志在40岁非成为亿万富翁不可的先生,在35岁的时...

【佛教词典】烦恼障相

【烦恼障相】 p1192 辩中边论上卷十页云:颂曰:九种烦...

【佛教词典】化理

(术语)事物变化之理。楞严经十曰:化理不住,运运密...

释迦古佛示现的启示

释迦牟尼佛是古佛再来,在娑婆世界这一期的示现中,他...

圣严法师《珍惜因缘》

从禅的立场来解释,生命是时间加上空间的活动,在时间...

不可怨以怨,行忍得息怒

讲到佛法,那是很深广的,现在只能提出一点来说。我所...

厚德载福--清朝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家的故事

北东园笔录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林则徐的好友,江苏巡抚...

善导大师--临睡观念佛法

净土人,凡欲入观及临睡时,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

七佛以来,犹为蚁子

七佛以来,犹为蚁子,蚁子就是蚂蚁。这是一个典故,在...

三种持戒之人

智者大师将持戒清净的相貌分为三种: 第一种上品持戒...

将不坚之财转为坚固功德法财

昔日,在天竺国有两个穷人,生活贫困,以卖酪来维持生...

身体力行的明惠法师

古时,深山的一座寺院里,有位明惠法师,品德与道业都...

痛苦是把双刃剑

众生的疾病都是来自于长久的、外在的和内在的不和谐。...

修六念法门,把念头安住于正见

我们讲念佛、念法、念僧,我们是念自、念私、念怨。念...

持戒的功德

佛陀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国中的须达长者有七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