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五百释子不见佛缘

2010/12/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尊贵殊胜的毗婆尸佛示现涅槃,像法流布之时,宿具善根福德之人,虽不见佛,仍得皈敬三宝、勉力修行。日月德长者就是如此一名福慧兼备的在家居士,身体力行之余,护法护教,逢遇有缘者,更竭诚以佛法义理布施、分享,愿大众同沾法益。

只可惜,日月德长者始终打不动五百个爱子难调难伏的心。纵任父亲经年劝发,自恃聪明、年轻、博识多见的五百位长者子,仍旧固执力守邪知邪见,对佛、法、僧三宝全然不屑一顾。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型传染病,霎时降临于生、老、病、死诸苦煎逼的尘寰;病魔残酷无情、所向披靡;五百位长者子无一幸免,已经命在旦夕。

日月德长者守在病榻前,泪珠淌落在苍老、皱纹满布的双手上。泣不成声的他,早已心知肚明与爱子们诀别是迟早的事。‘孩儿啊!你们平日固执己见、邪见不舍,不听为父苦口婆心的规劝──今日这场灾难,无常锋锐似刀,斩夺身命,四大分散、阴境现前,能依靠谁?至少听为父最后一次的谏言,一心虔诚,专心地称念毗婆尸佛的圣号好吗?’

心悠悠荡荡,恍惚于生死界缘的五百位长者子,个个勉强从唇边挤出了有气无力的念佛声,断断续续,似风中烛、蜡尽灯;彷彿尽生命最后一丝气力忏悔前愆似地,随着慈父的教导,一一至心念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在日月德长者蒙眬的泪眼中,安详、微弱的三宝诵念声中,所有爱子都吐出最后一口气息、往生了。

此生缘尽,五百长者子任业力推往六道殊途:念佛功德力故,首先托生四天王天上享受天福;报尽以邪知邪见故,又堕于地狱折磨受苦;于苦痛逼迫下忆念往昔日月德长者之教导,持念毗婆尸佛圣号故,方投生为人,虽得为人,却生生世世下贱贫穷。如此这般劫初劫尽,尸弃佛、毗舍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一一示现住世说法、个个示现度尽入灭,这五百位长者子仍然余业未了,人间流浪生死,只闻佛名,无缘值遇。

这一世,古印度人间娑婆,宿世业报不复记忆。五百子现世受生为人,托生释迦族。诸小国分合争伐、累年战祸频仍,释迦族独独以一大事因缘超于诸国之上──净饭王之子,也就是传奇中智勇过人的悉达多太子,现已悟道成佛,正入宫为父王及大众宣说《观佛三昧经》。五百释迦子围坐于众人之中,一起参与这起法筵盛事。

奇怪的事,却发生了。释迦牟尼佛一出现于众人面前,群众不约而同地欢声雷动:或赞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或叹佛金色贵胜、光明无量,皆顶礼颂扬不已,唯有这五百位释迦子对眼前的画面不可置信──只见一名皮肤灰黑、羸瘦枯碍的老婆罗门,憔悴难看,丑怪无比──五百释迦子突然明白自己罪障深重,于是大声哭喊、狂乱地拔发扑地,激动地泪水、血水齐淌。

释迦牟尼佛慈悲的双眸,一眼观透累劫因缘业果。他柔声安慰恸哭的五百位释迦子:‘别哭了,让我告诉你们过去生的业缘……’佛陀说毕,接着缓缓告诫诸子:‘由于听闻过去六佛圣号之功德,你们今生有此福报,与佛同为释迦族人;又因过去世坚执邪见之恶业,众人见佛相好,你们却见恶相婆罗门。现在你们可以称念过去六佛名号、日月德长者名号、释迦牟尼佛名号、弥勒佛名号;接下来向诸佛、大德诸僧,恭敬行五体投地礼,发露忏悔过去世邪见之罪业!’

五百释迦族止住泪水,哽咽着依教奉行。方净心忏悔毕,五百双泪眼掩映中,哪儿还有色灰貌丑的老婆罗门,金光晃耀的佛陀威德相好,三十二相具足八十种好不缺!‘我们眼中的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量光明!’五百人欢欣鼓舞,语音方落,已现证初果罗汉;复齐求佛哀愍摄受,出家具戒,立刻身证四果罗汉,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念佛功德获福无量,不可思议!

典故摘自:《法苑珠林·卷十三》

省思

为何我们看不见佛?佛慈悲无量,发愿度脱一切众生,为什么我们都看不见?这不是佛不慈悲,而且因为众生心有垢染,所见所闻就是不清净的。想要见佛,就要常常忆佛、念佛,也并非只有念佛的名号,而是要常念佛的清净功德,以此反观自己的身、口、意,是否和佛一样清净庄严?若能切实,何须忧不能见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阿那律尊者得天眼第一的因缘

摩尼娄陀(阿那律),在佛陀为大众开示的时候,打了瞌...

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为何还要愿往生

问曰:大乘经论中,处处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云何天...

明海法师自述出家的心路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缘,看了一本介绍弘一...

「邪因缘论」与「无因缘论」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出世时,当时的印度是一个文化非常发...

六道众生皆是父母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

沙曷比丘饮酒醉卧树下,为何世尊还赞叹他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千二百五...

一声南无佛

在佛住世的时候,有一个老人来这个庙上出家;佛不在庙...

饿鬼问前世因缘

佛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的时候,有一天傍晚时分,目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息诤论

过去,佛陀于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一天,目连尊者...

静蔼法师示身不净往生西方

静蔼。俗姓郑,河南荥阳人,少年时到寺院游玩,看到描...

【佛学漫画】大悲心陀罗尼

大悲心陀罗尼的故事...

都是归于你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时候,忽有一个婆罗门愤怒恶...

【佛教词典】火王

(譬喻)譬火之猛曰王。无量寿经下曰:犹如火王,烧灭...

【佛教词典】僧籍

(术语)僧尼之名籍,置之于官,以防滥非。僧史略中置...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

佛法修学的目的,主要是使令我们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

【推荐】一句佛号能解怨,凶煞之地化清凉

自古以来佛家有一句成语说:一子持斋千佛喜,九玄七祖...

不可忘失自己清净之心,这就是道

从前的人没有禅堂,坐什么香呢?没有。六祖说:生来坐...

石头变成佛

有一个沙弥耐不得禅院的寂寞,老觉着修行得太慢,感觉...

衍慈法师:明辨善知识

善知识这三个字,闻名为知,见面为识。善是好的意思,...

人生最欠缺的是慈悲和智慧

我们现在生活所拥有的各种物质,可以说是前所未有。无...

说诚实言--佛教戒规

在《佛说阿弥陀经》中,佛陀反复提到了诸佛说诚实言一...

【佛学漫画】食存五观

爱物惜福,本是生活的美德,但是现代社会,经济繁荣,...

净土法门的易行和利益体现在哪里

原文: 须知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

星云大师《小草精神》

小草,不能轻视! 你看!墙头上、峭壁间,一根小草从...

转修地藏法门,临终是等地藏菩萨还是等阿弥陀佛

问: 如果佛弟子转修地藏法门或其他法门,也回向功德...

成佛之道有两个选择

在《法华经》,佛陀说,生死凡夫就像一个乞丐,在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