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梵天劝请佛陀说法的因缘

2010/12/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三千多年前的印度摩竭陀国,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善胜道场,圆满无上佛果。初成道时,佛陀思惟五浊恶世众生迷惑颠倒,难可教化,久住世间,实无益处,而欲入无余涅槃。

当时,大梵天王知道佛陀的想法,即前往面见佛陀,恭敬礼拜、长跪合掌,劝请佛陀慈悲住世,大转法 轮。佛陀告诉大梵天王:‘一切众生皆为尘垢染污,贪着世间欲乐,蒙蔽了清明智慧。若住世说法,皆是徒劳无功,不如速入涅槃。’大梵天王闻佛所说,再次礼拜恳请:

‘佛陀!现今法海已满、法幢已立,化导众生的时节因缘已经成熟,能够蒙佛救度的众生亦非常多,世尊怎能选择入灭,令众生错失得度因缘呢?而且,您过去无数劫以来,发无上菩提心,为众生广集法药,乃至为求一偈,舍却自身、妻儿性命,如今为何不顾念众生而欲自入涅槃?’

于是,大梵天王一一提起过去佛陀为众生求法之事:佛曾为妙色王,为寻求正法令诸众生得以解脱,自舍己妻,为毗沙门王所化现之夜叉鬼所食。又曾为虔阇尼婆梨王,欲求得微妙法宝,普利人民,以自身燃灯供养。亦为毗楞竭梨王,乐好正法,于身上斲千铁钉,忍苦求法。又或者,为昙摩钳太子,自身投入炽火燃烧之大火坑,以做供养,誓求大法。为爵多罗仙人,四方求法,愿剥皮作纸、析骨为笔、血用和墨,书写法偈,令一切众生皆能读诵修行。又为尸毗王,割舍自己的血肉,喂食饥饿的老鹰。

大梵天王赞叹佛陀过去舍身求法、利益众生的菩萨愿行,劝请佛陀因法海已满、法幢已立、法鼓已建、法炬已照,度化众生的时机已然成熟,请佛住世、大转法 轮。由于大梵天王的劝请,佛陀便前往波罗奈国鹿野苑中说四谛法,化导众生。至此,佛陀、四谛法、五比丘一时俱有,佛法僧三宝终于出现于世。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一》

省思

三宝住世大明灯,礼敬供养出苦轮。得遇三宝,是众多善缘的成就,若没有佛陀累劫勤修、大梵天王请佛住世、僧宝承传法脉、大善知识慈悲化众,芸芸众生于漫漫长夜里,沉沦苦痛,将无可依怙、无由出离。因此,当以至诚恳切之心,礼敬三宝、供养劝请,如说修行、不疲不厌。愿三宝长明之灯,照破众生无始昏昧黑暗,永燃自心清净觉醒之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一切众生,生死相续,以淫为首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祗树给孤独园

祇树给孤独园是佛陀行脚弘化当中的一个重要的道场,它...

度众生苦,一切要从利他的角度出发

我们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过去业报所感,要追求幸福,不...

命苦如何才能消业

有人问 :我这辈子苦得要命,要如何才能消业呢? 证严...

三世因果与六道轮回

我经常讲,佛学的基础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什...

哪些属于错误的追求呢

问: 人生的痛苦在于错误追求。请问,哪些是错误追求...

怎样印证因果轮回是真实存在的

问: 佛教说人世间都有因果轮回,但是对于今世的我们...

谁的人生没有痛苦呢

有一次,几只野兔偶然相遇,它们七嘴八舌地抱怨起自己...

只重衣衫不重人

唐代高僧三圣继昌禅师是一位有修有证,品行正直的高僧...

猕猴之喻醒悟退道沙门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郊区的灵鹫山精舍里,为天、人、龙...

送画观音

某年,杭州城疫症流行,碰巧荒年,市民贫病交迫,十分...

人生的财富不代表你有多少金钱

有这样一个故事,虽然很平常,却意义深刻。 瑞士是世界...

【佛教词典】无漏界

清净无烦恼的境界,即涅槃。...

【佛教词典】边际第四静虑

【边际第四静虑】 p1443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八卷十三页...

专治想不开的21句话

1.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不要害怕...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觉

一位国王,为了抵御邻国侵扰,而训练一批精锐的良马,...

贫生童子的供佛斋僧果报

在佛陀时代的印度王舍城地方,有一位商人的儿子,因为...

尊重对方,检讨自己

见到在一起共事的人,埋怨对方不能和自己沟通。是别人...

「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的含义

问: 请开示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的含义。 大安法师...

【推荐】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社会上还有一种说法: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种说...

宣化上人:学佛的态度

佛教是出世法,我们不批评哪个政党之好坏。因为法尔如...

慧律法师《清心语录》

◆生命的序曲是几声的哭泣,而终结郤只是一声的叹息!...

梦参老和尚:相信众生都可度

每一部经、每一部论,都告诉你修行的方法,像我们念《...

动静一如才是真定

所以我们要成道,就须去除这世智辨聪,时时心空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