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婆罗门向佛索债的因缘

2019/03/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婆罗门向佛索债的因缘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一日,带领比丘们进城化缘乞食,到一巷弄中,碰见一个婆罗门,他以指划地为界,不让大家过去,并且说:“给我五百金钱,就让你们过去;如果不给钱的话,我就不让你们走过去。”世尊与比丘们就静静地停在那里,而无法前进。

这件事情很快就被传开了,瓶沙国王、波斯匿王、毗舍呿、福楼那等人都听到这消息,各自携带着种种珍宝财物去见婆罗门,请他放行,但是婆罗门不接受财物也不让路。这时候须达长者也听说佛陀等一行人遭到婆罗门留难,以致无法离开的消息,马上就带着五百金钱去给婆罗门,婆罗门就让佛陀通过了。

比丘们看到了整个事情的经过,觉得很奇特,就请问佛陀:“世尊,是什么样的因缘,会发生这种佛陀无法路过的事情呢?”佛陀告诉比丘们:“我为你们解说,你们要仔细听!在过去无量世时,波罗国的国王名叫梵摩达多,太子是善生。善生带着亲友上街游玩观看。路上遇见一个人,正与辅相的儿子玩赌博游戏,当时辅相的儿子赌输了,欠那个人五百金钱,那人紧跟着他索债,他却不肯还。当时善生就向那个人说:“如果他不还,我会代替他偿还的。”可是辅相的儿子却仗着自己的势力,一直不肯还钱。从那时候起,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我就常常被那个人追着讨债了。”

佛陀告诉大众比丘:“那时的王太子就是我,辅相儿子就是现在的须达长者,至于那个与辅相儿子赌博游戏的人,就是今天拦路的婆罗门。所以,凡是你们欠别人钱财,绝不可以抵赖而不偿,不然纵使成就了佛道,还是无法脱离未偿宿债的难缘。”

典故出自:《撰集百缘经·卷四·出生菩萨品四》

省思:

经云:“若有此则有彼,若无此则无彼,若生此则生彼,若灭此则灭彼”,因缘果报是真实不虚的道理,所谓种善因的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佛现身说法,宿债未还,纵使成佛,亦难脱难缘,所以我们在因地上应戒慎恐惧,如对别人有承诺,一定要如实达成;若是欠人钱财,则一定要如期、如数偿还。深信因果,则做人做事,处处自在无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三种因果业障的报应规律

《涅槃经》讲: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

凭一只死鼠致富的乞儿

佛陀广开法门,希望弟子能通达佛知见、力行佛本怀之法...

佛说持八支净戒的功德果报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灵鹫山上为大众说法,一千两百五...

驴子还债

有个秀才从乡村要赶到城里,就骑了一只驴子赶路,到目...

善恶有报的科学实证

现代的实证科学很讲究依据,当有了大量的科学依据时,...

掌握自己的命运要先深信因果

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是佛教...

业感缘起——业​果

业果 业力万殊,招感果报亦各别。此果报不外有漏果和无...

法空和善恶果报是不相障碍的

自远离不与取,亦教人远离不与取,赞远离不与取法,亦...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以爱化怨 武士之子出家

大约八百多年前,日本有一个很大的山村,山村的正中央...

杀掉嗔恨

有一个婆罗门生养了一个瞋心很重的女儿,经常触怒婆罗...

目犍连-神通第一

佛陀最初的侍从 目前大部分寺院的大雄宝殿的中央,莲...

至诚念观音圣号免遭屠城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非常动乱的时期。那时候,有一个叫刘...

【佛教词典】三种菩提心

(名数)菩提心论所说。...

【佛教词典】疑根

(譬喻)疑念深入于心,譬如根。万善同归集六曰:智刃...

星云大师《化缘化心,不一定化钱》

许多人说:我必定很会化缘,所以才能创建这么多的佛教...

一切物质现象,都与心性有密切相关

1988年,霍金教授推出惊世之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

处世之道八法

经常听到长辈教导晚辈,要学习做人处世;每个人也都知...

圣严法师:居安思危,临危不乱

一般人之所以会恐惧,多半是觉得所处的环境中有种种的...

戒定慧在一念间

居士到寺院是为了学习佛法而来,为了修行而来。修行就...

十念法费时短,而所得功德却无尽大

【原文】 净土之说,有理有迹。论其理,则见于日用之间...

人在三界,出离要紧

《法华经。警喻品》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

你这样去想,心惊胆战啊

用功的人,你晚上做梦是不是还知道用功,梦中有七八分...

供养烧饼的女孩

佛陀僧团里,出家人必须每天出外托钵乞食,表示上乞佛...

念咒可以结手印吗

问: 念咒可以结手印吗?比如准提咒。 宏海法师答:...

控制心识的两种力量

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

找到你生命的根本

我们强调修行的法门很重要,你是拜佛,你是持什么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