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位妻子的譬喻

2022/02/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四位妻子的譬喻

昔日,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佛告诉比丘们:“人有四种因缘,爱着的程度有轻有重,但一旦起了贪爱心,即远离解脱道。”

佛接着举了一个譬喻:“譬如有一男子拥有四位妻子,第一位妻子最受男子宠爱与重视,行住坐卧都形影不离,举凡盥洗沐浴、装扮所需,乃至有美味的饮食、种种五欲之乐,都会优先给她享用;天寒、酷暑、饥饿口渴等大小事,总是小心呵护、用心照护着,一切都随顺她的心意,两人从未有过争吵。

第二位妻子,则是起居言谈常陪伴在左右。男子得到这位妻子,便很欢喜;若得不到,便心生忧愁,乃至因忧愁而衰老、生病,有时为了得到她,甚至和人发生争讼。

第三位妻子,和男子偶尔聚在一起,会互相问候、关怀生活中的甘苦,但若遭遇穷困,便彼此感到厌烦,互相讨厌,可是疏离一阵子后,又会开始想念对方。

第四位妻子,则是任由男子使唤,忙碌地操持着各种家务,再困难的事都能应对,但男子对她则不闻不问,疏于关心、照护,全然不放在心中。

一天,拥有四位妻子的男子即将死去。想到自己即将离开人世,男子便唤来第一位妻子,对她说道:‘你应该随我一同离去。’第一位妻子回答:‘我不愿相随。’男子一听,说道:‘我最宠爱你,大大小小的事都顺着你,提供生活所需,爱护你、照护你,让你称心如意,为什么不随我一起离开?’妻子说道:‘你虽然宠爱重视我,但我终究无法随你一起离去。’听闻妻子如此说,男子只好含恨地走开。

男子接着唤来第二位妻子,说道:‘你应当随我一起离开。’第二位妻子回答:‘你最宠爱的第一位妻子都不愿相随,我也不会跟随你离开的。’听到她的拒绝,男子说道:‘想当初我在追求你时,历经的辛苦,实在难以言喻,遭遇严寒、酷暑、饥饿、口渴,又经历了水灾、火灾、官司、盗贼,且和人争夺,费尽心思才得到你,为什么不跟我一起走?’第二位妻子回答:‘是你自己贪图利益,强要追求我,我并没要求你这样做,为何要对我说当初的辛劳困苦?’男子听后,只好含恨走开。

男子又唤来第三位妻子,说道:‘你应该随我一起离开。’第三位妻子回答:‘我受过你的恩惠,所以会送你到城外,但终究无法随你远行到你将去的地方。’男子只好再度含恨离开。

最后,男子找来第四位妻子商量:‘我将离开此地,你就随我一同离去。’第四位妻子说道:‘我离开父母来到你家,就是要让你使唤,生死苦乐都会相随。’男子无法得到自己所喜欢的三个妻子自愿相随,只有貌丑,自己不甚喜欢的第四位妻子愿意随他一起离去。”

佛接着说道:“前面所举的譬喻,男子就如同是人的神识,第一位妻子就如同是人的身体,人对自己身体的爱惜呵护,远远超过男子对第一位妻子的爱护。当人命尽时,神识会随着人生前所做的罪福之业离去,身体则僵直地倒卧在地,无法跟随。比丘们!若不能随顺四种正行,便无法得到解脱。是哪四种?一、知苦,二、断集,三、慕灭,四、修道。要趋向解脱之道,当行八正道,并体证四圣谛。”

佛继续解说:“第二位妻子是譬喻人的财产,得到了很欢喜,得不到就忧愁。当命尽时,财产会留在世间,并不会跟随自己离开。第三位妻子,是譬喻父、母、妻、子、兄弟等亲人,以及朋友、奴婢。人活着的时候,和亲戚朋友相亲相爱,互相思念,一旦命终,亲友也只是啼哭着送至城外坟墓间,然后便舍弃亡者,各自回家。对亡者的思念不超过十天,便又如往昔一样聚会吃喝,把亡者忘得一干二净。第四位妻子,是譬喻人的心念。天下少有人能爱惜、守护自己的心念,一般都是纵心恣意,任凭滋长贪心、瞋心、痴心,不信正道,如此死后当堕三恶道,或堕入地狱,或投生为畜生,或为饿鬼,此皆是由于放纵心念所导致的果报。”

佛告诉比丘们:“修道者应当端正自己的心念,去除痴心,不造作愚痴行,止息恶念、不行恶行;不造作恶行,就不会招来苦果的祸殃;没有苦果的祸殃,就不会来三界受生;不受生,则不会有老、病、死;无生老病死,便得出离生死轮回,得入涅槃。”

闻佛说法,比丘们皆心生欢喜,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

省思:

古德云:“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佛以男子对四位妻子爱着与亲疏的不同程度,巧喻人对色身、财富、亲眷、心念的不同执着及关心程度,为开示生时爱重不已、勤苦求索,一旦命终,万般带不去,神识但随所作罪福之业而受生,以此警示修道之人,当端心正意,去除贪心、痴心,勤行八正道,如理思惟体证四圣谛,才能逆生死流,至解脱彼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改形易道,这个是生命的真相

这个「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认知到...

观心无常,不再迷茫彷徨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复杂的,我们的心在哪里,...

世间的一切皆不可得

我们对这个死,时时刻刻都要放在头上,放在脑海里。有...

世间有四事不能长久

释迦牟尼佛住在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有...

死亡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

临终时所有贪恋通通现前,这样如何生西方

再接下来一段儿是《临终劝诫》,《临终劝诫》就是临命...

人们为什么会惧怕死亡

人都害怕生病,害怕死亡,因此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愿望...

七十岁的人切勿将念佛当作泛泛悠悠的事

日前陈豫堂来函,言汝父女二人均欲皈依,祈为取法名,...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推荐】以诚待人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贵人」

真诚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敷衍和欺骗...

恶性须菩提

世尊成道之后,观察到大海龙王一族有得度的因缘,便现...

猴猴衣的故事

八十年代初,我和妙师父一起去陕西乾县落发,当时我穿...

善恶业因 果报自召

昔日,佛接受频婆娑罗王供养,住于杖林塔,为频婆娑罗...

【佛教词典】绀蒲国

(地名)华严经所言之甘菩遮国。...

【佛教词典】中界

【中界】 p0359 瑜伽九十六卷十四页云:若有中苦及中烦...

内心创造了外境,外境又牵动我们的内心

整个修学佛法的目标,就是把我们的生命提升,从杂染的...

对动物慈悲

古时候的印度,人民拜他们的神时,一般都杀动物当做祭...

天道祸淫--艳星的悲惨结局

中国古人说,写淫荡书籍,传播淫荡色情文化,报应很重...

《大集经》中没有这句经文,这是以讹传讹吗

问: 净土宗学人常见这么一句话,《大集经》云:末法亿...

五件不可得之事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对比丘开示:世...

修行会遇到的八种逆境

第一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是五毒炽盛。 在此种情况下,...

莲宗与通途佛法不共之四种特质

释尊一代时教,五时说法,由悲智心随宜开演的无量法门...

圣严法师《让智慧和慈悲永不止息》

自我成长固然重要,也是无止尽的,但自我成长是否就是...

佛珠断了是凶兆吗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佛珠突然断了,你大可不必如此惊慌...

母亲离世的警醒

我出生在一个佛化家庭,家里三代人都有佛教徒,因此我...

一生定要美丽一次

生长在非洲荒漠地带的依米花,默默无闻,少有人注意过...

《坛经》中的顿与渐

在《坛经》中,顿与渐的问题,是贯穿全书的一个主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