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悭与舍

2011/05/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从前,有两个兄弟,父母早亡,家产富饶,以不能孝养双亲为憾!

随着时间的迁流,兄弟二人的意志兴趣大为差异。哥哥好道义,弟弟爱家财,好道义的时常施舍,所以家财日渐损减;而爱财的,施展手腕,作种种经营,所以家财与日俱增。因此,弟弟对哥哥的作风常感不满,一日竟忍不住教训哥哥说道:

“我们不幸父母早亡,父母遗留下的财产给我们,我们做儿子的应该体念父母的慈心,而要加紧努力经营,保持和增加原有的财产,以慰父母在天之灵,这才是为子之道。而你现在不然,一天到晚跟随好些沙门,听受佛经,难道他们会给你衣食钱财吗?你的家一天比一天贫困,财物一天比一天减少,不但对不起已亡的父母,而且还要被邻人耻笑!”

“弟弟!你说的话我都理解,这只是世俗的浅见。你认为保持发扬父母的产业,就是对父母的尽孝,我却不以为然。这只不过你自己得到更多的享受而已,死亡的父母能得到什么利益呢?我却严持五成,勤行十善,供养三宝,并以大道济亲,使其魂神得离苦道而生善趣。渐渐进而得证永恒的解脱,这才是真实的孝道。

“因此,道与俗是相反的,在道的方面认为快乐珍贵的,在俗的方面却认为讨厌鄙贱。你现在的快乐是苦恼的根本,我不愿追求虚幻的快乐,智慧的人所要求的快乐是永恒的,真实的。”

弟弟听了哥哥的话,觉得自己理穷辞尽,无话回答,然而心中却不服气,含怒的低着头。哥哥知道他一时难悟,便把自己求道的心志说出来。

弟弟知道哥哥向道之心坚决后,默默含恨地离开了。

不久,哥哥为专心求道,便舍弃家庭,披衣持钵做了沙门,日夜精进修禅,一言一思都很谨慎,后来,成就了阿罗汉果。

弟弟听了这个消息,不但不欢喜,而且更加恼怒。他一天到晚为家业忙得头昏脑胀,对人生解脱之道毫不注意,结果万贯家财也延长不了有限的生命。真是万般带不去,惟有业随身。他因为在生时过分的贪欲,而堕落转生为牛。

长得身肥力大的牛,遂被商人买去拉盐。长途的跋涉,不休息的劳苦,身瘦力消了,上坡时气喘嘘嘘,仍被鞭打着,真是惨不忍睹。这时,他的哥哥恰巧路过此地,以道眼观牛,知道是他的弟弟转生的,于是开导他道:

“弟弟!你一生劳苦所得的许多家财产业,如今到了哪里去了?你素来以大道不能增益衣食为无用,以钱财可以满足欲望为至宝。如今大道竟使我解脱轮回,成就圣果,而你以为至宝的钱财,何以不能救你脱离中身而生善趣呢?

说罢,运用神通力使牛认识他本来的生命,牛知后虽不能言,而哀痛悲泣,心知过去为人多行不善,悭贪嫉妒,不信佛法,轻慢圣众,不听哥哥善言,以致今日堕落为牛,懊悔不及。

哥哥知道弟弟心中已发了忏悔自责之念,即向牛主要求买了这头牛,并把和牛的关系告诉他,牛主听了毛骨悚然,无代价地把牛送给他。他就牵着牛到寺中去放生,并替它皈依三宝,教它念佛。不久,牛死了生到忉利天做天人。

后来,牛主想到因果的生死轮回,也舍弃一切,专心去学道,果然满他所愿,成就了脱离烦恼的圣果。

把钱财努力集于一身,那钱财并不是属于自己的;把钱财运用于福利社会有益于众生身上,那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有其因,必有其果,这有一定的道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这样才叫真正的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

每个人都有自性之财

在你们每一个人里面都已经有着财宝,但你们必须身体力...

争来争去是个空

从前有两个啖人精气血肉的「毗舍阇鬼」,他们共同拥有...

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我们知道须菩提...

贫女人以随喜心,助行施者,得报如此

【原文】 目连复见一神,身体极大,有金色手,五指常流...

真正的布施是不求回报

无所求的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 真正的布施是不要求...

塞住井水的婆罗门

佛陀在世时同游恒河两岸,传扬佛法。有一次,佛陀游化...

将不坚之财转为坚固功德法财

昔日,在天竺国有两个穷人,生活贫困,以卖酪来维持生...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注音版】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

悲心利他报佛恩

一日,琉璃王出兵讨伐舍卫国,将释迦族人埋在与腋齐高...

即使珍宝如雨下,欲望仍无法满足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祇...

最胜仙人舍身求法

一天,净威菩萨恭敬请问释迦牟尼佛过去修行的因缘,佛...

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

释迦牟尼在尚未成佛之前,经历许多的修练,因而获得极...

【佛教词典】抽单

(杂语)谓禅僧之去寺也。抽取己之单位,故云。与起单...

【佛教词典】法将

即佛法之大将。比喻高僧大德之于弟子犹如大将之于军。...

佛法灭尽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释迦佛是在第九减劫中人寿百岁时降世的,到现在差不多...

禅坐时身体应该如何放松

在所有的禅修姿势里面,坐是一个最理想的姿势,因为在...

念佛怎样摄住意根

这个意根,我们从小到大可能都没有把它认真地对待过,...

抛弃阻碍人生道路的包袱

包袱是一种累赘,总是会在不适当的时刻让你感到无奈和...

圆瑛法师:念佛能消业障

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从迷积迷。以...

谁偷了佛祖的念珠

有个寺庙,因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念珠的供...

人生的七味心药

人生在世,既短暂又坎坷、既荣幸又无奈、既富裕又贫穷...

六种会损耗财物的不良行为

佛陀告诉善生,有六种损耗财物的不良行为。第一是沉迷...

怨怨不休息,无怨能胜怨

世尊有天对比丘们开示: 过去久远前,在此舍卫城有位国...

一碗白饭的故事

二十年前,某日黄昏,有名看似大学生的男孩,徘徊在台...

《善生经》中的夫妇之道

居士子!如西方者,如是夫观妻子,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

学佛就是要出离苦恼

现在常有很多人来找师父开示,我问开示什么?他说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