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欢喜日的由来

心律法师  2011/08/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是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而这一日,在佛教里却称“佛欢喜日”。

关于七月十五称作“佛欢喜日”的由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众生欢喜,佛亦欢喜,是为佛欢喜日

释迦牟尼佛的徒弟中有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他得道前父母皆已去世。其母在世时虽然年轻漂亮,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用天眼通察看母亲在地府的情况,看到她已变成饿鬼,境况堪怜。目连悲哀,用钵盛饭给母亲。母亲拿饭来吃,还没入口,即化为烈焰,还是吃不上。目连悲号痛哭,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训示他说,其母在世时种下的罪孽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

于是目连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吃到了食物。目连又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升入西方极乐世界。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

佛于是告诉十方众僧,在七月十五这天齐诵经念佛以助逝去的父母以及过去的七世父母远离恶趣得生西方净土。仍健在的,则福乐百年。于是,这天,众生欢喜,佛亦欢喜,为佛欢喜日。

二、源于“结雨安居”

相传佛陀在世时,因为每逢夏日雨季(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这段时间,来临,地面上有很多昆虫,出家人要出去就会踩死很多昆虫,所以佛陀定下 “结雨安居”的制度。因此,所有僧侣皆不外出拖钵,只在山林间打坐经行,专心修持。当佛教传到中国的时候,“结雨安居”的季节刚好是中国的夏天,所以在中国就有“结夏安居”。

到了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大众夏安居九十日清净守护、实践戒法的圆满之日。三个月的精进用功,到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所有僧众会将修行体悟向佛陀一一报告,有许多人因而证果成就佛道,诸佛菩萨见弟子道业有成,感到欣慰和欢喜,安居到此结束,所以也叫做“解夏”。因此,农历七月十五是很殊胜的日子,又称“僧自恣日”。

其实,“盂兰盆”作为佛教特有的一种仪式,是为了回报哺乳之恩,解救历生父母的“倒悬”之苦,故在七月十五日启建“供佛斋僧”法会,以此功德回施法界有情众生离苦得乐,由是有七月十五盂兰盆节的流传。

在七月十五举办盂兰盆会,是冥阳两利的盛举。之所以累生父母堕恶道受无量苦,就是因为生前悭贪不舍,诸多恶业。盂兰盆会中,通过诵《盂兰经》,上盂兰盆供,不分僧俗随力随愿供佛斋僧,不但以此功德使累生父母脱离恶道,而且也转自己的悭贪心为布施心,可使自己将来不会再次堕落恶道。

心律开示:百善孝为先。因为孝敬自己的父母,从而念及“人之老”;因为“人之老”而推及天下众生;是“孝”引发出了我们的菩提心,是“孝”引导我们走上了解脱之路,这也许是七月十五被称为“佛欢喜日”的根本缘故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各宗要略——禅宗

源流 佛教分显密和教宗之别。宗指禅学,禅宗是以心传心...

为什么要恭敬尊重并不持戒的出家人

问:为什么我们要恭敬、尊重所有的出家僧人呢?含(受...

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

自序 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

拜佛姿势图解

第一.站立姿势.轻轻合起双掌,手指并拢,手肘自然弯...

李恒钺《向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介绍佛教》

前言 今天来讲此题的目的,是以学科学的头脑来观察分...

不要向鬼神外仙请教

因为我们本师已经入涅槃了,把三藏十二部教典留在世间...

佛教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的探讨

佛教从它诞生起就给人一种超然于世的感觉好像它只以解...

佛是日中一食,过午可以供佛吗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佛是日中一食,所以过午不能供佛。但...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木鱼的由来

木鱼作为一种击打乐器,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如在民族...

寺院和庙宇是一回事吗

人们常把寺院和庙宇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两回事。寺院...

戒定慧

(一)修戒 戒的定义是不当作的不能作,应当作的不能...

神通

讲到神通。大家就会联想到飞天钻地、七十二变的孙悟空...

【佛教词典】分卫

(术语)Pi??apāta,或翻乞食,或翻团堕。乞食者为比...

【佛教词典】梵土

(杂语)如言婆罗门国,印度之别名也。...

一心念佛,是为自己要事

原文 昨接守良书,知汝母求生之心,尚未实发,病中且勿...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

2022年元旦那天,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突然晕倒,而且大小...

八懈怠与八精进法

在《长阿含经》卷九中,佛陀游历鸯伽国,与千二百五十...

偷安一世,累劫难出

用修行和懈怠的苦乐来比较,来警策我们要精进办道。修...

四个层次的生命

生命,是结合宇宙万物所共成的,但是每一个人的生命,...

净土法门为何既不是自力,也不是他力

今天我们依然是讲净土缘起的第七门,就是为什么说净土...

三轮体空是哪三轮呢

三轮体空是从布施波罗蜜来说。三轮是哪三轮呢?就是我...

如何看待所谓的「完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做人做事没有要求...

报答父母恩

各位善知识:《孝经》: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

文珠法师《人应有的责任》

各位法师,居士,今天是全世界最吉祥而又最喜庆的日子...

佛是大医王,医病亦能医业

世间人之病,多多都是自己造者。即如令严之病,乃不知...

净土行人勿定往生时间

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著,执则成病,或致魔事。 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