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二
姚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解诸法品第四之余(丹如来五力说品第六五幅世尊何谓大悲下为如来大悲品第七)
佛告梵天:「汝何能称说是人功德?如如来以无碍智慧之所知乎,是人所有功德复过于此。若人能于如来所说文字、言说、章句,通达随顺、不违不逆、和合为一,随其义理,不随章句言辞,而善知言辞所应之相;知如来以何语说法、以何随宜说法、以何方便说法、以何法门说法、以何大悲说法。梵天!若菩萨能知如来以是五力说法,是菩萨能作佛事。」
梵天言:「何谓如来所用五力?」
佛言:「一者,语说;二者,随宜;三者,方便;四者,法门;五者,大悲。是名如来所用五力,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
「世尊!何谓为说法?」
佛言:「梵天!如来说过去法、说未来现在法,说垢净法,说世间、出世间法,说有罪、无罪法,说有漏、无漏法,说有为、无为法,说我、人、众生、寿命法,说得证法,说生死、涅槃法。梵天!当知是诸言说,如幻人说,无决定故;如梦中说,虚妄见故;如响声说,从空出故;说如影,众缘合故;说如镜中像,因不入镜故;说如野马,颠倒见故;说如虚空,无生灭故。当知是说为无所说,诸法相不可说故。梵天!若菩萨能知此诸说者,虽有一切言说,而于诸法无所贪着;以不贪着故得无碍辩才;以是辩才,若恒河沙劫说法无尽无碍,诸有言说不坏法性,亦复不着不坏法性。梵天!是名如来说也。」
梵天言:「世尊!何谓随宜?」
佛言:「如来或垢法说净,净法说垢。菩萨于此应知如来随宜所说。梵天!何谓垢法说净?不得垢法性故。何谓净法说垢?贪着净法故。又,梵天!我说布施即是涅槃,凡人无智不能善解随宜所说。菩萨应如是思量:『布施后得大富,此中无法可得;从一念至一念,若不从一念至一念即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即是涅槃。』持戒是涅槃,不作不起故;忍辱是涅槃,念念灭故;精进是涅槃,无所取故;禅定是涅槃,不贪味故;智慧是涅槃,不得相故;贪欲是实际,法性无欲故;瞋恚是实际,法性无瞋故;愚痴是实际,法性无痴故;生死是涅槃,无退无生故;涅槃是生死,以贪着故;实语是虚妄,生语见故;虚妄是实语,为增上慢人故。
「又,梵天!如来以随宜故,或自说我,是说常边者;或自说我,是说断边者;或自说我,是说无作者;或自说我,是邪见者;或自说我,是不信者;或自说我,是不知报恩者;或自说我,是食吐者;或自说我,是不受者。如来无有如此诸事,当知是为随宜所说,欲令众生舍增上慢故。若菩萨善通达如来随宜说者,若闻佛出则便信受,示众生善业色身果报故;若闻佛不出亦信受,知是诸佛法性身故;若闻佛说法亦信受,为喜乐文字众生故;若闻佛不说法亦信受,知诸法位性不可说故;若闻有涅槃亦信受,灭颠倒所起烦恼故;若闻无涅槃亦信受,诸法无生灭相故;若闻有众生亦信受,入世谛门故;若闻无众生亦信受,入第一义故。梵天!菩萨如是善知如来随宜所说,于诸音声无疑无畏,亦能利益无量众生。」
「世尊!何谓方便?」
佛言:「如来为众生说布施得大富,持戒得生天,忍辱得端正,精进得具诸功德,禅定得法喜,智慧得舍诸烦恼,多闻得智慧故,行十善道得人天福乐故,慈悲喜舍得生梵世故,禅定得如实智慧故,如实智慧得道果故,学地得无学地故,辟支佛地得消诸供养故,佛地得无量智慧故,涅槃得灭一切苦恼故。梵天!我如是方便为众生赞说是法。如来实不得我、人、众生、寿命者,亦不得施、亦不得悭,亦不得戒、亦不得毁戒,亦不得忍辱、亦不得瞋恚,亦不得精进、亦不得懈怠,亦不得禅定、亦不得乱心,亦不得智慧、亦不得智慧果,亦不得菩提、亦不得涅槃,亦不得苦、亦不得乐。梵天!若众生闻是法者勤行精进,是人为何利故勤行精进不得是法?若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涅槃亦复不得。梵天!是名如来方便说法。菩萨于此方便说法中应勤精进,令诸众生得于法利。」
「世尊!何谓如来法门?」
佛言:「眼是解脱门,耳、鼻、舌、身、意是解脱门。所以者何?眼——空、无我、无我所,性自尔;耳、鼻、舌、身、意——空、无我、无我所,性自尔。梵天!当知诸入,皆入此解脱门,正行则不虚诳故;色、声、香、味、触、法,亦复如是;一切诸法皆入是门,所谓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无生门、无灭门、无所从来门、无所从去门、无退门、无起门、性常清净门、离自体门。又,梵天!如来于一切文字中示是解脱门。所以者何?诸文字无合无用,性钝故。梵天!当知如来于一切文字中,说圣谛、说解脱门,如来所说法无有垢,一切诸法皆入解脱令住涅槃,是名如来说法入于法门。菩萨于此法门应当修学。」◎
◎「世尊!何谓大悲?」
佛言:「如来以三十二种大悲救护众生。何等三十二?一切法无我,而众生不信不解,说有我生;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诸法无众生,而众生说有众生;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寿命者,而众生说有寿命者;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人,而众生说有人;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所有,而众生住于有见;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住,而众生有住;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归处,而众生乐于归处;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非我所,而众生着于我所;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所属,而众生计有所属;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取相,而众生有取相;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生,而众生住于有生;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退生,而众生住于退生;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垢,而众生着垢;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离染,而众生有染;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离瞋,而众生有瞋;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离痴,而众生有痴;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所从来,而众生着有所从来;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所去,而众生着于有去;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起,而众生计有所起;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戏论,而众生着于戏论;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空而众生堕于有见;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相,而众生着于有相;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作,而众生着于有作;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世间常共瞋恨诤竞,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世间邪见颠倒行于邪道;欲令住于正道,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世间饕餮无有厌足,互相陵夺;欲令众生住于圣财——信、戒、闻、施、慧等,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众生是产业、妻子、恩爱之僕,于此危脆之物生坚固想;欲令众生知悉无常,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众生身为怨贼,贪着养育以为亲友;欲为众生作真知识,令毕众苦究竟涅槃,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众生好行欺诳邪命自活;欲令行于正命,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众生乐着众苦不净居家;欲令出于三界,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诸法从因缘有,而众生于圣解脱生于懈怠;欲说精进令乐解脱,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众生弃舍最上无碍智慧,求于声闻辟支佛道;欲引导之令发大心缘于佛法,如来于此而起大悲。梵天!如来如是于诸众生行此三十二种大悲,是故如来名为行大悲者。若菩萨于众生中常能修集此大悲心,则为入阿惟越致,为大福田威德具足,常能利益一切众生。」
说是大悲法门品时,三万二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八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难问品第五(丹幻化品第八)
尔时网明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是思益梵天云何闻是大悲法门而不喜悦?」
梵天言:「善男子!若识在二法则有喜悦,若识在无二实际法中则无喜悦。譬如幻人见幻戏事无所喜悦;菩萨知诸法相如是,则于如来若说法、若神通亦无喜悦。又,善男子!如佛所化人闻佛说法不喜不悦,菩萨知诸法相与化无异,于如来所不加喜悦,于诸众生无下劣想。」
网明言:「梵天!汝今见诸法如幻相耶?」
梵天言:「若人分别诸法者,汝当问之!」
网明言:「汝今于何处行?」
梵天言:「一切凡夫所行处,吾于彼行。」
网明言:「凡夫人行贪欲、瞋恚、愚痴、身见、疑网、我、我所等邪道,汝于是处行耶?」
梵天言:「善男子!汝欲得凡夫法决定相耶?」
网明言:「我尚不欲决定得凡夫,何况凡夫法?善男子!若是法无决定者,宁有贪欲、瞋恚、愚痴法耶?」
网明言:「无也。善男子!一切法离贪恚痴相,行相亦如是。」
「善男子!凡夫行、贤圣行皆无二、无差别。善男子!一切行非行,一切说非说,一切道非道。」
网明言:「何谓一切行非行?」
梵天言:「善男子!若人千万亿劫行道,于法性不增不减,是故言一切行非行。」
「何谓一切说非说?」
梵天言:「善男子!如来以不说相说一切法,是故言一切说非说。」
「何谓一切道非道?」
梵天言:「以无所至故,一切道非道。」
尔时世尊赞思益梵天言:「善哉,善哉!说诸法相应当如是。」
网明菩萨谓梵天言:「汝说:『一切凡夫行处,吾于彼行』者,则有行相!」
梵天言:「若我有所生处,应有行相。」
网明言:「汝若不生,云何教化众生?」
梵天言:「佛所化生,吾如彼生。」
网明言:「佛所化生,无有生处。」
梵天言:「宁可见不?」
网明言:「以佛力故见。」
梵天言:「我生亦如是,以业力故。」
网明言:「汝于起业中行耶?」
梵天言:「我不于起业中行。」
网明言:「云何言:『以业力故』?」
梵天言:「如业性,力亦如是;是二不出于如。」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有能入是菩萨随宜所说法中者,得大功德。所以者何?世尊!乃至闻是上人名字尚得大利,何况闻其所说!譬如有树不依于地,在虚空中而现根茎、枝叶、华果,甚为希有;此人行相亦复如是,不住一切法,而于十方现有行、有生死,亦有如是智慧辩才。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智慧自在力者,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有一菩萨名曰普华,在会中坐,谓长老舍利弗:「仁者已得法性;佛亦称汝于智慧人中为最第一。何以不能现如是智慧辩才自在力耶?」
舍利弗言:「普华!佛诸弟子随其智力能有所说。」
普华言:「舍利弗!法性有多少耶?」
舍利弗言:「无也。」
普华言:「汝何以言:『佛诸弟子随其智力能有所说。』?」
舍利弗言:「随所得法而有所说。」
普华言:「汝证法性无量相耶?」
舍利弗言:「然!」
普华言:「汝云何言:『随所得法而有所说。』?如法性无量相,得亦如是;如得,说亦如是。何以故?法性无量故。」
舍利弗言:「法性非得相。」
普华言:「若法性非得相者,汝出法性得解脱耶?」
舍利弗言:「不也!」
普华言:「何故尔耶?」
舍利弗言:「若出法性得解脱者,则坏法性。」
普华言:「是故,舍利弗!如仁者得道,法性亦尔。」
舍利弗言:「我为听来,非为说也。」
普华言:「一切法皆入法性,此中宁有说者、听者不?」
舍利弗言:「不也。」
普华言:「若然者,汝何故言:『我为听来,非为说耶。』?」
舍利弗言:「佛说二人得福无量:一者,专精说法;二者,一心听受。是故汝今应说,我当听受。」
普华言:「汝入灭尽定,能听法耶?」
舍利弗言:「入灭尽定,无有二行而听法也。」
普华言:「汝信佛说一切法是灭尽相不?」
舍利弗言:「然!一切法皆灭尽相,我信是说。」
普华言:「若然者,舍利弗常不能听法。所以者何?一切法常灭尽相故。」
舍利弗言:「汝能不起于定而说法耶?」
普华言:「颇有一法非是定耶?」
舍利弗言:「无也。」
普华言:「是故常知一切凡夫常在于定。」
舍利弗言:「以何定故,一切凡夫常在定耶?」
普华言:「以不坏法性三昧故。」
舍利弗言:「若然者,凡夫、圣人无有差别。」
普华言:「如是,如是!我不欲令凡夫、圣人有差别也。所以者何?圣人无所断,凡夫无所生,是二不出法性平等之相。」
舍利弗言:「何等是诸法平等相?」
普华言:「如舍利弗所得知见。舍利弗!汝生贤圣法耶?」
答言:「不也!」
「汝灭凡夫法耶?」
答言:「不也!」
「汝得贤圣法耶?」
答言:「不也。」
「汝见凡夫法耶?」
答言:「不也。」
「舍利弗!汝何知见,说言得道?」
答言:「汝不闻:『凡夫如,即是漏尽解脱如;漏尽解脱如,即是无余涅槃如。』」
「舍利弗!是如名不异,如不坏如;应以是如知一切法。」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譬如大火,一切诸炎皆是烧相;如是,诸善男子所说法皆入法性。」
佛告舍利弗:「如汝所言,是诸善男子所说法皆入法性。」
尔时网明菩萨谓舍利弗:「佛说仁者于智慧人中为最第一。以何智慧得第一耶?」
舍利弗言:「所谓声闻因声得解,以是智慧,说我于中为第一耳,非谓菩萨。」
网明言:「智慧是戏论相耶?」
答言:「不也。」
网明言:「智慧非平等相耶?」
答言:「如是。」
网明言:「今仁者得平等智慧,云何说智慧有量?」
答言:「善男子!以法性相故,智慧无量;随入法性多少故,智慧有量。」
网明言:「无量法终不作有量。仁者何故说智慧有量?」即时,舍利弗默然不答。
(丹尔时上有菩萨光明品第九)◎尔时长老大迦叶承佛圣旨,白佛言:「世尊!是网明菩萨以何因缘号网明乎?」
佛告网明:「善男子!现汝福报光明因缘,令诸天、人一切世间皆得欢喜,其有福德因缘者当发菩提心。」
于是网明即受佛教,偏袒右肩,从右手赤白庄严抓指间放大光明,普照十方无量无边阿僧祇佛国皆悉通达。其中地狱、畜生、饿鬼、盲聋瘖痖、手足拘癖、老病苦痛、贪欲瞋恚、愚痴裸形、丑陋贫穷、饥渴囹圄、系闭困厄、垂死悭贪、破戒瞋恚、懈怠妄念无慧、少于闻见、无惭无愧、堕邪疑网,如是等众生,遇斯光者皆得快乐,无有众生为贪欲、瞋恚、愚痴、憍慢、忧愁、怀恨等之所恼也。其在佛前大会之众:菩萨摩诃萨、天、龙、夜叉、乾闼婆等,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众,是诸众生同一金色与佛无异,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无见顶者,皆坐宝莲华座,宝交络盖罗覆其上,等无差别。诸会众生皆得快乐,譬如菩萨入发喜庄严三昧。时诸大众得未曾有,各各相见如佛无异;不见佛身为大,己身为小。
又以光明力故,寻时下方有四菩萨从地踊出,合掌而立,欲共礼佛,作是念言:「何者真佛?我欲礼敬。」
即闻空中声曰:「是网明菩萨光明之力,一切大众同一金色,与佛无异。」
时四菩萨发希有心,作如是言:「今此众会其色无异,一切诸法亦复如是。若我此言诚实无虚,世尊释迦牟尼当现异相,令我今得供养礼事。」
即时佛以莲华宝师子座,上昇虚空高一多罗树。于是四菩萨头面礼佛足,作如是言:「如来智慧不可思议,网明菩萨福德本愿亦不可思议,能放如是无量光明。」
尔时佛告网明菩萨言:「善男子!汝今已作佛事,令无量众生住于佛道,可摄光明。」于是网明即受佛教,还摄光明。摄光明已,此诸大众威仪色相还复如故,见佛坐本师子座上。
尔时长老大迦叶白佛言:「世尊!此四菩萨从何所来?」
四菩萨言:「我等从下方世界来。」
迦叶言:「其国何名?佛号何等?」
四菩萨言:「国名现诸宝庄严,佛号一宝盖,今现说法。」
大迦叶言:「其佛国土去此几何?」
四菩萨言:「佛自知之。」
大迦叶言:「汝等何故来此?」
四菩萨言:「是网明菩萨光明照彼我等,遇之,即闻释迦牟尼佛名及网明菩萨,是故我等今来见佛并网明上人。」
大迦叶白佛言:「世尊!一宝盖佛现诸宝庄严世界,去此几何?」
佛言:「去此七十二恒河沙佛土。」
大迦叶言:「世尊!是四菩萨从彼发来,几时至此?」
佛言:「如一念顷,于彼不现忽然而至。」
大迦叶言:「世尊!此诸菩萨光明远照,神通速疾甚为希有!今是网明菩萨光明远照,是四菩萨发来速疾。」
佛言迦叶:「如汝所说,菩萨摩诃萨所行不可思议,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
尔时长老大迦叶谓网明菩萨言:「善男子!汝现光明照此大会,皆作金色,以何因缘?」
网明言:「长老大迦叶!可问世尊,当为汝说!」即时大迦叶以此白佛。
佛言:「迦叶!是网明菩萨成佛时,其会大众同一金色,咸共信乐一切智慧。其佛国土乃至无声闻、辟支佛名,唯有清净诸菩萨摩诃萨会。」
大迦叶白佛言:「世尊!生彼菩萨当知如佛。」
佛言:「如汝所说,生彼菩萨当知如佛。」
于是会中四万四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愿生彼国,白佛言:「网明菩萨得成佛时,我等愿生其国!」
问谈品第六(丹无此品名)
尔时长老大迦叶白佛言:「世尊!网明菩萨几时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迦叶!汝自问网明。」
于是迦叶问网明菩萨言:「善男子!仁者几时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网明言:「大迦叶!若有问幻所化人:『汝几时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幻人当云何答?」
大迦叶言:「善男子!幻所化人无决定相,当何所答?」
网明言:「大迦叶!一切诸法亦如幻所化人,无决定相,谁可问言:『汝几时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迦叶言:「善男子!幻所化人离于自相,无异、无别、无所志愿。汝亦如是耶?若如是者,汝云何能利益无量众生?」
网明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一切众生性,一切众生性即是幻性,幻性即是一切法性。于是法中,我不见有利、不见无利。」
大迦叶言:「善男子!汝今不令众生住菩提耶?」
网明言:「诸佛菩提有住相耶?」
大迦叶言:「无也!」
网明言:「是故我今不令众生住于菩提,亦不令住声闻、辟支佛道。」
大迦叶言:「善男子!汝今欲趣何所?」
网明言:「我所趣,如如趣。」
大迦叶言:「如无所趣,亦无有转。」
网明言:「如如,无趣、无转,一切法住如相故,我亦无趣无转。」
大迦叶言:「若无趣无转,汝云何教化众生?」
网明言:「若人发愿,则是不能教化众生;若人于法有转,是亦不能教化众生。」
大迦叶言:「善男子!汝不转众生生死耶?」
网明言:「我尚不得生死,何况于生死中而转众生?」
大迦叶言:「汝不令众生得涅槃耶?」
网明言:「我尚不见涅槃,何况教化众生令住涅槃?」
大迦叶言:「善男子!若汝不得生死、不见涅槃,何故今为无量众生行于菩提,此岂不为灭度众生耶?」
网明言:「若菩萨得生死分别涅槃、因众生行于菩提,此则不应说为菩萨。」
大迦叶言:「善男子!汝今于何处行?」
网明言:「我非生死中行,非涅槃中行,亦不以众生相行。大迦叶!如汝所问:『汝何处行』者,如佛所化人行处,吾于彼行。」
大迦叶言:「佛所化人无有行处。」
网明言:「当知一切众生所行亦如是相。」
大迦叶言:「佛所化人无贪、无恚、无痴,若一切众生所行如是相者,众生贪、恚、痴从何所起?」
网明言:「我今问汝,随意答我。大迦叶!汝今宁有贪恚痴不?」
答言:「不也。」
网明言:「是贪、恚、痴尽灭耶?」
答言:「不也。」
网明言:「若大迦叶今无贪、恚、痴,亦不尽灭者,汝置贪、恚、痴于何所耶?」
答言:「善男子!凡夫从颠倒、起妄想分别,生贪、恚、痴耳。贤圣法中善知颠倒实性故,无妄想分别,是以无贪、恚、痴。」
「大迦叶!于汝意云何?若法从颠倒起,是法为实?为虚妄耶?」
答言:「是法虚妄,非是实也。」
网明言:「若法非实,可令实耶?」
答言:「不也!」
网明言:「若法非实,仁者欲于是中得贪、恚、痴耶?」
答言:「不也。」
网明言:「若然,何所是贪恚痴能恼众生者?」
答言:「善男子!若尔,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贪、恚、痴相。」
网明言:「以是故,我说一切法相如佛所化。」说是法时,四万四千菩萨得柔顺法忍。
(丹有菩萨授记品第十二十五幅梵天上有萨婆若品第十一)◎尔时长老大迦叶白佛言:「世尊!若网明菩萨所见,众生不应复畏堕三恶道;若闻网明所说法者,魔不得便;若为网明所教化者,不畏堕声闻、辟支佛道。世尊!愿说网明功德庄严国土。」
佛言:「迦叶!是网明菩萨在在国土游行之处,利益无量众生。迦叶!汝见网明所放光明不?」
答言:「已见。」
佛言:「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芥子尚可算数,今网明光明令诸众生住菩提者不可数也。迦叶!是网明菩萨所放光明饶益尚尔,何况说法!汝今谛听!我当粗略说其功德。
「迦叶!是网明菩萨过七百六十万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普光自在王如来、应供、正遍知,世界名曰集妙功德。其佛趣菩提树时,国中诸魔、魔民悉皆正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佛国土,以真栴檀宝为地,地平如掌,柔濡细滑,如迦陵伽衣,处处皆以众宝庄严,无三恶道亦无八难。其国广长,皆以妙宝莲华、色香妙好以为挍饰。普光自在王如来有无量菩萨僧,善修无量法门,得无量自在神通,皆以光明庄严其身;得诸陀罗尼藏无碍辩才,善能说法;光明神力皆悉通达,能破魔怨;惭愧念慧,诸妙功德以修其心。彼佛国土无有女人,其诸菩萨皆于宝莲华中结加趺坐,自然化生,以禅乐为食。诸所须物,经行之处、房舍、床榻、园林、浴池,应念即至。
「迦叶!是普光自在王如来不以文字说法,但放光明照诸菩萨,光触其身即得无生法忍;其佛光明复照十方通达无碍,令诸众生得离烦恼。又其光明常出三十二种清净法音。何等三十二?所谓诸法空,无众生见故。诸法无相,离分别故。诸法无作,出三界故。诸法离欲,性寂灭故。诸法离瞋,无有碍故。诸法离痴,无闇冥故。诸法无所从来,本无生故。诸法无所去,无所至故。诸法不住,无所依故。诸法过三世,去、来、现在无所有故。诸法无异,其性一故。诸法不生,离于报故。诸法无业,业报作者不可得故。诸法不作,无所起故。诸法无起,无为性故。诸法无为,离生灭故。诸法真,不从和合生故。诸法实,一道门故。诸法无众生,众生不可得故。诸法无我,第一义故。诸法钝,无所知故。诸法舍,离憎爱故。诸法离烦恼,无有热故。诸法无垢,性不污故。诸法一相,离欲际故。诸法离相,常定故。诸法住实际,性不坏故。诸法如相,不分别故。诸法入法性,遍入故。诸法无缘,缘不合故。诸法是菩提,如实见故。诸法是涅槃,无因缘故。迦叶!普光自在王如来光明常出如是清净法音,能令诸菩萨施作佛事。其佛国土无有魔事,佛寿无量阿僧祇劫。」
大迦叶白佛言:「若人欲得清净佛土者,应取如网明菩萨所修功德,具足清净国土。」
「如是,迦叶!是网明菩萨于诸无量阿僧祇佛所,随愿修行,功德具足故。」
尔时思益梵天谓网明菩萨:「仁者已得从佛受记。」
网明言:「一切众生皆从佛受记。」
梵天言:「于何事中而得受记?」
网明言:「随业受报而得受记。」
梵天言:「汝作何业而得受记?」
网明言:「若业非身作、非口作、非意作,是业可得示不?」
梵天言:「不可示也。」
网明言:「菩提是起作相耶?」
梵天言:「不也。何以故?菩提是无为,非起作相故。」
网明言:「可以起作相得无为菩提不?」
梵天言:「不也。」
「梵天!是故当知,若无业、无业报,无诸行、无起诸行,是名菩提;如菩提性,得亦如是;如得性,受记亦如是,不可以起作法而得受记。」
梵天言:「善男子!汝不行六波罗蜜,然后得受记耶?」
网明言:「如汝所说,菩萨行六波罗蜜而得受记。梵天!若菩萨舍一切烦恼,名为檀波罗蜜。于诸法无所起,名为尸罗波罗蜜。于诸法无所伤,名为羼提波罗蜜。于诸法离相,名为毗梨耶波罗蜜。于诸法无所住,名为禅波罗蜜。于诸法无戏论,名为般若波罗蜜。梵天!菩萨如是行六波罗蜜,于何处行?」
梵天言:「无处行也。所以者何?凡所有行皆是不行;若行即是不行,若不行即是行。」
「梵天!以是故,当知无所行是菩提。如汝所问:『汝得受菩提记』者,如如法性得受记,我所受记亦如是。」
梵天言:「善男子!如如法性,无受记。」
网明言:「诸菩萨受记相皆亦如是,如如,如法性。」
尔时思益梵天白佛言:「世尊!菩萨以何行,诸佛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佛言:「若菩萨不行生法、不行灭法,不行善、不行不善,不行世间、不行出世间,不行有罪法、不行无罪法,不行有漏法、不行无漏法,不行有为法、不行无为法,不行修道、不行除断,不行生死、不行涅槃,不行见法、不行闻法、不行觉法、不行知法,不行施、不行舍、不行戒、不行覆、不行忍、不行善、不行发、不行精进、不行禅、不行三昧、不行慧、不行行、不行知、不行得。梵天!若菩萨如是行者,诸佛则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所以者何?诸所有行,皆是取相;无相、无分别则是菩提。皆有所是;无所是是菩提。诸所有行皆是分别;无分别是菩提。诸所有行皆是起作;无起作是菩提。诸所有行皆是戏论;无戏论是菩提。是故当知,若菩萨过诸所行则得受记。」
「唯然世尊!受记者有何义?」
佛言:「离诸法二相是受记义,不分别生灭道是受记义,离身、口、意业相是受记义。梵天!我念过去有劫名憙见,我于此劫供养七十二那由他佛,是诸如来不见授记。又过是劫,劫名善化,我于此劫供养二十二亿佛,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又过是劫,劫名梵叹,我于此劫供养万八千佛,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又过是劫,劫名无咎,我于此劫供养三万二千佛,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又过是劫,劫名庄严,我于此劫供养四百四十万佛,我皆以一切供养之具而供养之,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梵天!我于往昔供养诸佛,恭敬、尊重、赞叹,净修梵行——一切布施、一切持戒及行头陀,离于瞋恚,忍辱慈心,如所说行勤修精进,一切所闻皆能受持,独处远离入诸禅定,随所闻慧赞诵思问——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何以故?依止所行故。以是当知,若诸菩萨出过一切诸行则得受记。我若以一劫、若减一劫,说是诸佛名号不可得尽。
「梵天!我于是后见燃灯佛,即得无生法忍。佛时授我记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我尔时出过一切诸行,具足六波罗蜜。所以者何?若菩萨能舍诸相名为檀波罗蜜,能灭诸所受持名为尸罗波罗蜜,不为六尘所伤名为羼提波罗蜜,离诸所行名为毗梨耶波罗蜜,不忆念一切法,名为禅波罗蜜,能忍诸法无生性,名为般若波罗蜜。我于燃灯佛所,具足如是六波罗蜜。
◎「梵天!我从初发菩提心已来所作布施,于此五华布施,百分不及一,百千分、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我从初发心已来,受戒、持戒、行头陀,于此常灭戒,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我从初发心已来柔和忍辱,于毕竟忍法,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我从初发心已来发勤精进,于此不取不舍精进,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我从初发心已来禅定独处,于此无住禅定,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我从初发心已来思惟筹量智慧,于此无戏论智慧,百分不及一,百千分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梵天!是故当知,我尔时得具足六波罗蜜。」
「世尊!云何名具足六波罗蜜?」
「梵天!若不念施、不依止戒、不分别忍、不取精进、不住禅定、不二于慧,是名具足六波罗蜜。」
又问:「具足六波罗蜜已,能满足何法?」
佛言:「具足六波罗蜜已,能满足萨婆若。」
「世尊!云何具足六波罗蜜已,能满足萨婆若?」
「梵天!布施平等即是萨婆若平等;持戒平等即是萨婆若平等;忍辱平等即是萨婆若平等;精进平等即是萨婆若平等;禅定平等即是萨婆若平等;智慧平等即是萨婆若平等;以是平等等一切法,名为萨婆若。又,梵天!具足布施相、持戒相、忍辱相、精进相、禅定相、智慧相,是名萨婆若。梵天!如是具足六波罗蜜能满足萨婆若。」
「世尊!云何当知满足萨婆若?」
「梵天!若不受眼、不受色、不受耳、不受声、不受鼻、不受香、不受舌、不受味、不受身、不受触、不受意、不受法,若不受是内外十二入,名为满足萨婆若。我得如是满足萨婆若,于眼无所着,于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无所着,是故如来名为无碍知见萨婆若。梵天!萨婆若于法无所受。何以故?以无用故。无用即是无所有义。无所有义即是空,如虚空义、同虚空相是萨婆若,是故于法无所受。梵天!譬如一切所作皆因虚空,而虚空无所依;如是诸智慧皆从萨婆若出,而萨婆若无所依。」
梵天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萨婆若,萨婆若者为何谓也?」
「梵天!一切所行是智为真,非诸声闻、辟支佛所及故,名萨婆若。诸有所行皆能成就故,名萨婆若。能破一切所念戏论故,名萨婆若。诸所教勅、诸所防制,如此众生所行之法皆从中出故,名萨婆若。得诸圣智——若学智、若无学智、若辟支佛智——皆从中出故,名萨婆若。正行故,名萨婆若。能分别一切药故,名萨婆若。能灭一切众生病故,名萨婆若。能除一切烦恼习气故,名萨婆若。常在定故,名萨婆若。一切法中无疑故,名萨婆若。一切世间、出世间智慧皆从中出故,名萨婆若。善知一切智慧方便相故,名萨婆若。」
尔时思益梵天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诸佛、如来智慧甚深,心无所缘而知一切众生心、心所行。世尊!萨婆若有如是无量功德,其谁善男子、善女人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于是网明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萨悕望功德利而发菩提心者,不名发大乘也。所以者何?一切法无功德利,以无对处故。世尊!菩萨摩诃萨不应为功德利故发菩提心,但为大悲心故、灭众生诸苦恼故、不自忧苦故、生诸善法故、解脱诸邪见故、灭除诸病故、舍我所贪着故、不观憎爱故、不没世法故、厌患有为故、安住涅槃故发菩提心。世尊!菩萨不应于众生求其恩报,亦不应观作与不作,又于苦、乐心不倾动。世尊!何谓菩萨家清净?」
佛言:「善男子!菩萨若生转轮圣王家,不名家清净;若生帝释中、若生梵王中,亦不名家清净;在所生处乃至畜生,自不退失善根,亦令众生生诸善根,是名菩萨家清净。又,网明!慈是菩萨家,心平等故;悲是菩萨家,深心念故;喜是菩萨家,生法喜故;舍是菩萨家,离贪着故;不舍菩提是菩萨家,不贪声闻、辟支佛地故。」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二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三
姚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谈论品第七(丹菩萨无二品第十二)
尔时思益梵天白佛言:「世尊!是文殊师利法王子在此大会而无所说。」
佛即告文殊师利:「汝于此会所说法中可少说之。」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佛所得法宁可识不?」
佛言:「不可识也。」
「世尊!是法可说、可演、可论不?」
佛言:「不可说、不可演、不可论。」
「世尊!若是法不可说、不可演、不可论者,则不可示。」
尔时思益梵天谓文殊师利:「汝不为众生演说法乎?」
文殊师利言:「梵天!法性中有二相耶?」
梵天言:「无也。」
文殊师利言:「一切法不入法性耶?」
梵天言:「然!」
文殊师利言:「若法性是不二相,一切法入法性中,云何当为众生说法?」
梵天言:「颇有说法亦无二耶?」
文殊师利言:「若决定得说者、听者,可有说法亦无有二。」
「文殊师利!如来不说法耶?」
文殊师利言:「佛虽说法,不以二相。何以故?如来性无二故,虽有所说而无二也。」
梵天言:「若一切法无二,其谁为二?」
文殊师利言:「凡起贪着我故,分别二耳;不二者,法性终不为二。虽种种分别为二,然其实际无有二相。」
梵天言:「云何识无二法?」
文殊师利言:「若无二可识,则非无二。所以者何?无二相者,不可识也。梵天!二即是识业,不可识法,佛所说也。是法不尔如所说。何以故?是法无文字故。」
「文殊师利!佛所说法,终何所至?」
文殊师利言:「佛所说法,至无所至。」
梵天言:「佛所说法,不至涅槃耶?」
文殊师利言:「涅槃中可得至耶?」
梵天言:「涅槃无来处、无至处。」
文殊师利言:「如是!佛所说法,至无所至。」
梵天言:「是法,谁听?」
答言:「如所说。」
梵天言:「云何如所说?」
答言:「如不识不闻。」
梵天言:「谁能听如来如是法?」
答言:「不漏六尘者。」
梵天言:「谁能知是法?」
答言:「无识、无分别、无诤讼者。」
梵天言:「云何比丘名多诤讼?」
答言:「是好、是恶,此名诤讼;是理、是非理,此名诤讼;是垢、是净,此名诤讼;是善、是不善,此名诤讼;是持戒、是毁戒,此名诤讼;是应作、是不应作,此名诤讼;以是法得道、以是法得果,此名诤讼。梵天!若于法中有高下心,贪着取受,皆是诤讼;佛所说法无有诤讼。梵天!乐戏论者,无不诤讼,乐诤讼者,无沙门法;乐沙门法者,无有妄想贪着。」
梵天言:「云何比丘随佛语、随佛教?」
答言:「若比丘称赞、毁辱其心不动,是名随佛教;若比丘不随文字语言,是名随佛语。又比丘灭一切诸相,是名随佛教;不违于义,是名随佛语。若比丘守护于法,是名随佛教;不违佛语,是名随佛语。」
梵天言:「云何比丘能守护法?」
答言:「若比丘不逆平等、不坏法性,是名能守护法。」
梵天言:「云何比丘亲近于佛?」
答言:「若比丘于诸法中,不见有法若近、若远,是名亲近于佛。」
梵天言:「云何比丘给侍于佛?」
答言:「若比丘身、口、意无所作,是名给侍于佛。」
梵天言:「谁能供养佛?」
答言:「若不起福业,不起无动业者。」
梵天言:「谁能见佛?」
答言:「若不着肉眼、不着天眼、不着慧眼,是名能见佛。」
梵天言:「谁能见法?」
答言:「不逆诸因缘法者。」
梵天言:「谁能顺见诸因缘法?」
答言:「不起平等,不见平等所生相者。」
梵天言:「谁得真智?」
答言:「不生不灭诸漏者。」
梵天言:「谁能随学如来?」
答言:「不起、不受、不取、不舍诸法者。」
梵天言:「谁名正行?」
答言:「不堕三界者。」
梵天言:「谁为善人?」
答言:「不受后身者。」
梵天言:「谁为乐人?」答言:「无我、无我所者。」
梵天言:「谁为得脱?」
答言:「不坏缚者。」
梵天言:「谁为得度?」
答言:「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者。」
梵天言:「漏尽比丘尽何事耶?」
答言:「若有所尽,不名漏尽。知诸漏空相,随如是知,名为漏尽。」
梵天言:「谁为实语?」
答言:「离诸言论道者。」
梵天言:「谁为入道?」
答言:「凡夫有入圣道行者,知一切有为法无所从来,无所从去,则为入道。」
梵天言:「谁能见圣谛?」
答言:「无有见圣谛者。所以者何?随所有见皆为虚妄,无所见者乃名见谛。」
梵天言:「不见何法名为见谛?」
答言:「不见一切诸见,名为见谛。」
梵天言:「是谛当于何求?」
答言:「当于四颠倒中求。」
梵天言:「何故作如是说?」
答言:「求四颠倒,不得净、不得常、不得乐、不得我;若不得净是即不净;若不得常是即无常;若不得乐是即为苦;若不得我是即无我。梵天!一切法空、无我,是为圣谛。若能如是求谛,是人不见苦、不断集、不证灭、不修道。」
梵天言:「云何名修道?」
答言:「若不分别是法、是非法,离于二相,名为修道;以是道求一切法不得,是名为道。是道不令人离生死至涅槃。所以者何?不离不至乃名圣道。」
尔时有摩诃罗梵天子,名曰等行,问文殊师利:「何谓优婆塞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答言:「优婆塞不起二见——不起我见、不起彼见,不起我见、不起佛见,不起我见、不起法见,不起我见、不起僧见——是名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又优婆塞不以色见佛,不以受、想、行、识见佛,是名归依佛。优婆塞于法无所分别,亦不行非法,是名归依法。若优婆塞不离有为法见无为法,不离无为法见有为法,是名归依僧。又优婆塞不得佛、不得法、不得僧,是名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尔时等行菩萨问文殊师利言:「是诸菩萨发菩提心者,为趣何所?」
答曰:「趣于虚空。所以者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虚空故。」
等行言:「云何菩萨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答言:「若菩萨知一切发非发,一切法非法,一切众生非众生,是名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等行菩萨白佛言:「世尊!所言菩萨,菩萨者为何谓耶?」
佛言:「善男子!若菩萨于邪定众生发大悲心,于正定众生不见殊异,故言菩萨。所以者何?菩萨不为正定众生、不为不定众生故发心,但为度邪定众生故而起大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言菩萨。」
(尔时等行菩萨白佛言下,丹为名字义品第十三)尔时菩提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亦乐说所以为菩萨。」
佛言:「便说!」
菩提菩萨言:「譬如男子、女人受一日戒,无毁无缺;若菩萨如是从初发心乃至成佛,于其中间常修净行,是名菩萨。」
坚意菩萨言:「若菩萨成就深固慈心,是名菩萨。」
度众生菩萨言:「譬如桥船,渡人不倦,无有分别,若心如是,是名菩萨。」
断恶道菩萨言:「若菩萨于诸佛国投足之处,即时一切恶道皆灭,是名菩萨。」
观世音菩萨言:「若菩萨众生见者,即时毕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称其名者,得免众苦,是名菩萨。」
得大势菩萨言:「若菩萨所投足处,震动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宫殿,是名菩萨。」
无疲倦菩萨言:「若恒河沙等劫为一日一夜,以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岁;以是岁数,若过百千万亿劫得值一佛;如是于恒河沙等佛所,行诸梵行修集功德,然后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不休息无有疲倦,是名菩萨。」
导师菩萨言:「若菩萨于堕邪道众生生大悲心,令入正道不求恩报,是名菩萨。」
须弥山菩萨言:「若菩萨于一切法无所分别,如须弥山一于众色,是名菩萨。」
那罗延菩萨言:「若菩萨不为一切烦恼所坏,是名菩萨。」
心力菩萨言:「若菩萨以心思惟一切诸法无有错谬,是名菩萨。」
师子游步自在菩萨言:「若菩萨于诸论中,不怖不畏得深法忍,能使一切外道怖畏,是名菩萨。」
不可思议菩萨言:「若菩萨知心相不可思议,无所思惟分别,是名菩萨。」
善寂天子言:「若菩萨能于一切天宫中生而无所染,亦不得是无染之法,是名菩萨。」
实语菩萨言:「若菩萨有所发言常以真实,乃至梦中亦无妄语,是名菩萨。」
喜见菩萨言:「若菩萨能见一切色皆是佛色,是名菩萨。」
常惨菩萨言:「若菩萨见堕生死众生,其心不乐世间诸乐,欲自度己身亦度众生,是名菩萨。」
心无碍菩萨言:「若菩萨于一切烦恼众魔而不瞋碍,是名菩萨。」
常喜根菩萨言:「若菩萨常以善根自满其愿亦满他愿,所作皆办,是名菩萨。」
散疑女菩萨言:「若菩萨于一切法中不生疑悔,是名菩萨。」
师子童女菩萨言:「若菩萨无男法、无女法而现种种色身,为成就众生故,是名菩萨。」
宝女菩萨言:「若菩萨于诸宝中不生爱乐,但乐三宝,是名菩萨。」
毗舍佉达多优婆夷言:「若菩萨有所得者则无菩提,若不得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一切法,是名菩萨。」
跋陀婆罗居士言:「若菩萨众生闻其名者,毕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
宝月童子言:「若菩萨常修童子梵行,乃至不以心念五欲,何况身受!是名菩萨。」
忉利天子曼陀罗花香菩萨言:「若菩萨持戒熏心,常流诸善法香,不流余香,是名菩萨。」
作喜菩萨言:「若菩萨喜乐三法,谓供养佛、演说法、教化众生,是名菩萨。」
思益梵天言:「若菩萨所见之法皆是佛法,是名菩萨。」
弥勒菩萨言:「若菩萨众生见者,即得慈心三昧,是名菩萨。」
文殊师利法王子言:「若菩萨虽说诸法而不起法相、不起非法相,是名菩萨。」
网明菩萨言:「若菩萨光明能灭一切众生烦恼,是名菩萨。」
普花菩萨言:「若菩萨见诸如来满十方世界,如林花敷,是名菩萨。」如是诸菩萨各各随所乐说已。
尔时佛告等行菩萨:「若菩萨能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亦复能舍一切福事与诸众生,是名菩萨。」
论寂品第八
尔时思益梵天问等行菩萨言:「善男子!汝今以何行为行?」
答言:「我以随一切有为法众生行为行。」
又问:「随一切有为法众生以何为行?」
答言:「诸佛所行,是随一切有为法众生行也。」
又问:「诸佛以何为行?」
答言:「诸佛以第一义空为行。」
又问:「凡夫所行,诸佛亦以是行,有何差别?」
等行言:「汝欲令空中有差别耶?」
答言:「不也!」
等行言:「如来不说一切法空耶?」
答言:「然!」
「是故,梵天!一切法无有差别,是诸行相亦复如是。所以者何?如来不说诸法有差别也。」
尔时思益梵天问文殊师利言:「所言行行,为何谓耶?」
答言:「于诸行中有四梵行,是名行处行。若人离四梵行,不名行处行;能行四梵行,是名行处行。梵天!若人成就四梵行,虽于空闲旷野中行,是名行处行;若不成就四梵行,虽于楼殿堂阁、金银床榻、妙好被褥于此中行,不名行处行,亦复不能善知行处相。」
又问:「菩萨以何行知见清净?」
答言:「于诸行中能净我见。」
又问:「若得我实性,即得实知见耶?」
答言:「然!若见我实性,即是实知见。譬如国王典金藏人,因已出用,知余在者。如是,因知我实性,故得实知见。」
又问:「云何得我实性?」
答言:「若得无我法。所以者何?我毕竟无根本、无决定故。若能如是知者,是名得我实性。」
又问:「如我解文殊师利所说义,以见我故即是见佛。所以者何?我性即是佛性。文殊师利!谁能见佛?」
答言:「不坏我见者。所以者何?我见即是法见,以法见能见佛。」
又问:「颇有无所行名为正行耶?」
答言:「有!若不行一切有为法,是名正行。」
又问:「云何行名为正行?」
答言:「若不为见故行,不为断、不为证、不为修故行,是名正行。」
又问:「慧眼为见何法?」
答言:「若有所见,不名慧眼。慧眼不见有为法、不见无为法。所以者何?有为法皆虚妄分别,无虚妄分别是名慧眼;无为法空无所有,过诸眼道,是故慧眼亦不见无为法。」
又问:「颇有因缘,正行比丘不得道果耶?」
答言:「有!正行中,无道、无果、无行、无得、无有得果差别。梵天!无所得故乃名为得。若有所得,当知是为增上慢人;正行者无增上慢,无增上慢则无行、无得。」
又问:「得何法故名为得道?」
文殊师利言:「若法不自生、不他生、亦不众缘生,从本已来常无有生,得是法故说名得道。」
又问:「若法不生,为何所得?」
答言:「若知法不生即名为得,是故佛说:『若见诸有为法不生相,即入正位。』」
又问:「何等名为正位?」
答言:「我及涅槃等不作二,是名正位。又行平等故,名为正位。以平等出诸苦恼故,名为正位。入了义中故,名为正位。除一切忆念故,名为正位。」
尔时世尊赞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快说此言,诚如所说。」
说是法时,七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心得解脱。三万二千诸天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十千人离欲得定,二百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五百菩萨得无生法忍。
尔时思益梵天白佛言:「世尊!是文殊师利法王子能作佛事大饶益众生。」
文殊师利言:「佛出于世,不为益法故出,不为损法故出。」
梵天言:「佛岂不灭度无量众生?仁者亦不利益无量众生耶?」
文殊师利言:「汝欲于无众生中得众生耶?」
答言:「不也!」
「梵天!汝欲得众生决定相耶?」
答言:「不也!」
「梵天!汝欲得诸佛有出生相于世间耶?」
答言:「不也!」
「梵天!何等是众生为佛所灭度者?」
梵天言:「如仁所说义,无生死、无涅槃。」
文殊师利言:「如是!诸佛、世尊不得生死、不得涅槃;佛诸弟子得解脱者,亦不得生死、不得涅槃。所以者何?是涅槃是生死,但假名字有言说耳!实无生死往来、灭尽得涅槃。」
又问:「谁能信是法耶?」
答言:「于诸法中无贪着者。」
又问:「若贪着者,于何贪着?」
答言:「贪着虚妄。梵天!若贪着是实者,终无增上慢人;以贪着虚妄故,行者知之而不贪着;若不贪着则无有流;若无有流则无往来生死;若无往来生死是则灭度。」
又问:「何故说言灭度?」
答言:「灭度者,名为众缘不和合。若无明不和合诸行因缘,则不起诸行;若不起诸行是名为灭,不起相是毕竟灭。得是道故,则无生处,如是名为四圣谛。」
(尔时下,丹为如来二事品第五)◎尔时等行菩萨谓文殊师利言:「如汝所说皆为真实?」
答言:「一切言说皆为真实。」
又问:「虚妄言说亦真实耶?」
答言:「如是!所以者何?是诸言说皆为虚妄,无处无方。若法皆虚妄无处无方,是故一切言说皆是真实。善男子!提婆达语、如来语无异无别。所以者何?一切言说。皆是如来言说,不出如故。一切言说有所说事,皆以无所说故得有所说,是故一切言说皆等,文字同故、文字无念故、文字空故。」
等行言:「如来不说凡夫语言、贤圣语言耶?」
文殊师利言:「然!以文字说凡夫语言,亦以文字说贤圣语言。如是,善男子!诸文字有分别,是凡夫言说、是贤圣言说耶?」
等行答言:「不也!」
文殊师利言:「如诸文字无分别,一切贤圣亦无分别,是故贤圣无有言说。所以者何?贤圣不以文字相、不以众生相、不以法相有所说也。譬如锺鼓众缘和合而有音声,是诸锺鼓亦无分别;如是诸贤圣善知众因缘故,于诸言说无贪无碍。」
等行言:「如佛所说:『汝等集会当行二事,若说法、若圣默然。』何谓说法?何谓圣默然?」
答言:「若说法,不违佛、不违法、不违僧,是名说法。若知法即是佛,离相即是法,无为即是僧,是名圣默然。又,善男子!因四念处有所说,名为说法;于一切法无所忆念,名圣默然。因四正勤有所说,名为说法;以诸法等,不作等、不作不等,名圣默然。因四如意足有所说,名为说法;若不起身、心,名圣默然。因五根、五力有所说,名为说法;若不随他语有所信,为不取不舍故分别诸法,一心安住,无念念中解一切法,常定性断一切戏论慧,名圣默然。因七菩提分有所说,名为说法;若常行舍心,无所分别,无增无减,名圣默然。因八圣道分有所说,名为说法;若知说法相如栰喻,不依法、不依非法,名圣默然。善男子!于是三十七助道法若能开解、演说,名为说法;若身证是法,亦不离身见法,亦不离法见身,于是观中不见二相、不见不二相,如是现前知见而亦不见,名圣默然。又,善男子!若不妄想着我,不妄想着彼,不妄想着法有所说,名为说法;若至不可说相,能离一切言说音声,得不动处,入离相心,名圣默然。又,善男子!若知一切众生诸根利钝而教诲之,名为说法;常入于定心不散乱,名圣默然。」
等行言:「如我解文殊师利所说义,一切声闻、辟支佛无有说法,亦无圣默然。所以者何?不能了知一切众生诸根利钝,亦复不能常在于定。文殊师利!若有真实问:『何等是世间说法者?何等是世间圣默然者?』则当为说诸佛是也。所以者何?诸佛善能分别一切众生诸根利钝,亦常在定。」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如是!如等行所说,唯诸佛、如来有此二法。」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亲从佛闻:『汝等集会当行二事,若说法、若圣默然。』世尊!若声闻不能行者,云何如来勅诸比丘行此二事?」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若声闻不从他闻,能说法、能圣默然不?」
须菩提言:「不也。」
「须菩提!是故当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无有说法、无圣默然。」
尔时文殊师利谓须菩提言:「长老须菩提!如来了知众生八万四千行。汝于此中有智慧,能随其所应为说法不?」
答言:「不也!」
「今须菩提能入观一切众生心三昧、住是三昧,通达一切众生心、心所行,自心、他心无所妨碍不?」
答言:「不也!」
「须菩提!如来于众生八万四千行,随其所应为说法药。又常住定平等相中心不动摇,而通达一切众生心心所行。须菩提!是故当知,一切声闻、辟支佛不及此事。须菩提!或有众生多淫欲者,以观净得解脱,不以不净——唯佛能知。或有众生多瞋恚者,以观过得解脱,不以慈心——唯佛能知。或有众生多愚痴者,以不共语得解脱,不以说法——唯佛能知。或有众生等分行者,不以观净、不以不净、不以观过、不以慈心、不以不共语、不以说法得解脱者,随其根性以诸法平等而为说法使得解脱——唯佛能知。是故如来于诸说法人中为最第一,禅定人中亦最第一。」
尔时须菩提问文殊师利:「若声闻、辟支佛不能如是说法,不能如是圣默然者,诸菩萨有成就如是功德,能说法、能圣默然不?」
答言:「唯佛当知!」
于是佛告须菩提:「有三昧名入一切语言心不散乱,若菩萨成就此三昧皆得是功德。」
尔时文殊师利谓等行菩萨:「善男子!为众生八万四千行故,说八万四千法藏,名为说法;常在一切灭受、想、行定中,名圣默然。善男子!我若一劫、若减一劫能说是义,是名说法相、是圣默然相,犹不能尽。」
于是佛告等行菩萨:「善男子!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普光,劫曰名闻,国名憙见。彼国严净丰乐安隐、天人炽盛,其地皆以众宝庄严,柔软细滑,生宝莲花,一切香树充满其中,常出妙香。善男子!憙见国土有四百亿四天下,一一天下纵广八万四千由旬。其中诸城纵广一由旬,皆以众宝校饰。一一城者,有一万五千聚落村邑而围绕之。一一聚落、村邑无量百千人众充满其中。彼时人民所见色像心皆喜悦,无可憎恶,亦悉皆得念佛三昧,是以国土名曰憙见。若他方世界诸来菩萨皆得快乐,余国不尔。善男子!其普光佛以三乘法为弟子说,亦多乐说如是法音:『汝等比丘当行二事:若说法、若圣默然。』
「善男子!尔时上方医王佛土有二菩萨:一名无尽意,二名益意,来诣普光佛所。头面礼足,右绕三匝,恭敬合掌,却住一面。时普光佛为二菩萨广说净明三昧:『所以名曰净明三昧者,若菩萨入是三昧,即得解脱一切诸相及烦恼着,亦于一切佛法得净光明,是故名为净明三昧。又前际一切法净、后际一切法净、现在一切法净,是三世毕竟净,无能令不净,性常净故,是以说一切诸法性常清净。何谓诸法性净?谓一切法空相,离有所得故;一切法无相相,离忆想分别故;一切法无作相,不取不舍、无求无愿,毕竟离自性故,是名性常清净。以是常净相,知生死性即是涅槃,涅槃性即是一切法性,是故说心性常清净。善男子!譬如虚空,若受垢污无有是处;心性亦如是,若有垢污无有是处。又如虚空,虽为烟尘、云雾覆翳,不明不净,而不能染污虚空之性;设染污者,不可复净,以虚空实不染污故,还见清净。凡夫心亦如是,虽邪忆念起诸烦恼,然其心相不可垢污;设垢污者,不可复净,以心相实不垢污,性常明净。是故心得解脱。善男子!是名入净明三昧门。』彼二菩萨闻是三昧,于诸法中得不可思议法光明。
「尔时无尽意菩萨白普光佛言:『世尊!我等已闻入净明三昧门。当以何行,行此法门?』佛告无尽意:『善男子!汝等当行二行:若说法、若圣默然。』时二菩萨从佛受教,头面礼佛足,绕三匝而出,趣一园林,自以神力化作宝楼于中修行。
「时有梵天,名曰妙光,与七万二千梵俱,来至其所,头面礼足,问二菩萨:『善男子!普光如来说言:「汝等比丘集会当行二事:若说法、若圣默然。」善男子!何谓说法?何谓圣默然?』二菩萨言:『汝今善听,我当少说,唯有如来乃通达耳!』于是二菩萨以二句义为诸梵众广分别说。时七万二千梵皆得无生法忍,妙光梵天得普光明三昧。
「是二菩萨于七万六千岁以无碍辩力答其所问,不懈不息分别二句,互相问答而不穷尽。于是普光佛在虚空中作如是言:『善男子!勿于文字言说而起诤讼!凡诸言说,皆空、如响,如所问,答亦如是。汝等二人皆得无碍辩才及无尽陀罗尼,若于一劫、若百劫,说此二句辩不可尽。善男子!佛法是寂灭相第一之义,此中无有文字,不可得说;诸所言说皆无义利。是故汝等当随此义,勿随文字。』是二菩萨闻佛教已,默然而止。」
佛告等行:「以是当知,菩萨若以辩才说法,于百千万劫若过百千万劫不可穷尽。」又告等行:「于意云何,彼二菩萨岂异人乎?勿造斯观!无尽意者今文殊师利是,益意菩萨者今汝身是,妙光梵天者今思益梵天是。」
仂行品第九(丹无此品,幅末尔时文殊师利下,为得圣道品第十六(夹注幅末当今本纸左十九行))
尔时等行菩萨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诸佛菩提为大饶益。如所说行精进众生。世尊!其懈怠不能如说行者,虽值百千万佛无能为也,当知从勤精进得出菩提。」
◎尔时文殊师利谓等行菩萨:「善男子!汝知菩萨云何行,名勤精进?」
答言:「若菩萨能得圣道,名勤精进。」
又问:「云何行能得圣道?」
答曰:「若于诸法无所分别,如是行者能得圣道。」
又问:「云何名得圣道已?」
答曰:「若行者于平等中见诸法平等,是名得圣道已。」
又问:「平等可得见耶?」
答言:「不也。所以者何?若平等可见则非平等。」
思益梵天谓文殊师利:「若行者于平等中不见诸法,是名得圣道已。」
文殊师利言:「何故不见?」
思益言:「离二相故不见,不见即是正见。」
又问:「谁能正见世间?」
答言:「不坏世间相者。」
又问:「云何为不坏世间相?」
答言:「色、如无别无异,受想行识、如无别无异。若行者见五阴平等如相,是名正见世间。」
又问:「何等是世间相?」
答言:「灭尽是世间相。」
又问:「灭尽相复可尽耶?」
答言:「灭尽相者不可尽也。」
又问:「何故说言:『世间是灭尽相』?」
答言:「世间毕竟尽相,是相不可尽。所以者何?已尽者,不复尽也。」
又问:「佛不说一切有为法是尽相耶?」
答言:「世间是尽相,终不可尽。是故,佛说一切有为法是尽相。」
又问:「何故数名有为法?」
答言:「以尽相故,名有为法。」
又问:「有为法者为住何所?」
答言:「无为性中住。」
又问:「有为法、无为法有何差别?」
答言:「有为法、无为法,文字言说有差别耳!所以者何?以文字言说,言是有为、是无为。若求有为、无为实相,则无差别,以实相无差别故。」
又问:「何等是诸法实相义?」
答言:「一切法平等无有差别,是诸法实相义。」
又问:「何等为义?」
答言:「以文字说,令人得解,故名为义。所以者何?实相义者,不如文字所说。诸佛虽以文字有所言说,而于实相无所增减。文殊师利!一切言说皆非言说,是故佛语名不可说,诸佛不可以言相说故。」
又问:「云何得说佛相?」
答言:「诸佛、如来不可以色身说相,不可以三十二相说相,不可以诸功德法说相。」
又问:「诸佛可离色身、三十二相、诸功德法而说相耶?」
答言:「不也!所以者何?色身如、三十二相如、诸功德法如;诸佛不即是如,亦不离如,如是可说佛相,不失如故。」
又问:「诸佛、世尊得何等故,号名为佛?」
答言:「诸佛、世尊通达诸法性相如故,说名如来、正遍知者。」
志大乘品第十(丹大乘行品第十七)
于是等行菩萨白佛言:「世尊!何谓菩萨发行大乘?」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菩萨不坏色, 发行菩提心,
知色即菩提, 是名行菩提。
如色菩提然, 等入于如相,
不坏诸法性, 是名行菩提。
不坏诸法性, 则为菩提义,
是菩提义中, 亦无有菩提,
正行第一义, 是名行菩提。
愚于阴界入, 而欲求菩提,
阴界入即是, 离是无菩提,
若有诸菩萨, 于上中下法,
不取亦不舍, 是名行菩提。
若法及非法, 不分别为二,
亦不得不二, 是名行菩提。
若二则有为, 非二则无为,
离是二边者, 是名行菩提。
是人过凡夫, 亦不入法位,
未得果而圣, 是世间福田,
行于世间法, 处中如莲华,
遵修最上道, 是名行菩提。
世间所行处, 悉于是中行,
世间所贪着, 于中得解脱。
菩萨无所畏, 不没生死渊,
无忧无疲惓, 而行菩提道。
斯人能善知, 法性真实相,
是故不分别, 是法是非法。
行于佛道时, 无法可舍离,
亦无法可受, 是名菩提相。
一切法无相, 犹若如虚空,
终不作是念, 是相是可相。
善知世所行, 遍知方便力,
能充满一切, 众生之所愿。
常住于平等, 护持佛正法,
一切无所念, 是则如来法。
若有佛无佛, 是法常住世,
能通达此相, 是名护持法。
诸法之实相, 了达知其义,
安住于此中, 而为人演说。
行于甚深法, 魔所不能测,
是人于诸法, 无所贪着故。
愿求诸佛慧, 亦不着愿求,
是慧于十方, 求之不可得。
诸佛慧无碍, 不着法非法,
若能不着此, 究竟得佛道。
其诸乐善人, 布施转高尊,
舍一切所有, 而心不倾动。
诸法不可舍, 亦复不可取,
一切世间法, 根本不可得。
能知一切法, 非施非舍相,
是名大施主, 于法无所见。
是等诸菩萨, 不计我我所,
是故行施时, 不生贪惜心。
诸所有布施, 皆回向佛道,
布施及菩提, 不住是二相。
无作无起戒, 常住于此中,
亦不作是念, 我住是持戒。
智者知戒相, 不生亦不作,
是故戒清净, 犹若如虚空。
观身如镜像, 言说如响声,
心则如幻化, 不以戒自高。
其心常柔软, 安处寂灭性,
悉除一切恶, 通达于善法。
持戒及毁戒, 不得此二相,
如是见法性, 则持无漏戒。
已度忍辱岸, 能忍一切恶,
于诸众生类, 其心常平等。
诸法念念灭, 其性常不住,
于中无骂辱, 亦无有恭敬。
若节节解身, 其心终不动,
知心不在内, 亦复不在外。
身怨及刀杖, 皆从四大起,
于地水火风, 未曾有伤损。
通达于此事, 常行忍辱法,
菩萨行如是, 众生不能动。
勇勐勤精进, 坚住于大乘,
是人于身心, 而无所依止。
虽知生死本, 其际不可得,
为诸众生故, 庄严大誓愿。
法无决定生, 何许有灭相,
本际不可得, 为颠倒故说。
法性不可议, 常住于世间,
若能知如是, 不生亦不灭。
菩萨念众生, 不解是法相,
为之勤精进, 令得离颠倒。
诸佛常不得, 众生决定相,
而彼弘本愿, 当观精进力。
思惟一切法, 知皆如幻化,
不得坚牢相, 观之如虚空。
从虚妄分别, 贪着生苦恼,
为斯开法门, 令得入涅槃。
为彼行精进, 而不坏于法,
离法非法故, 常行真精进。
是等行远离, 了达无诤定,
独处无愦閙, 常畏于生死。
乐住于闲居, 犹如犀一角,
游戏诸禅定, 明达诸神通。
心常住平等, 处空闲聚落,
威仪无变异, 恒乐于禅定。
信解常定法, 及寂灭无漏,
其心得解脱, 故说常定者。
自住平等法, 以此导众生,
不违平等行, 故说常定者。
志念常坚固, 不忘菩提心,
亦能化众生, 故说常定者。
常念于诸佛, 真实法性身,
远离色身相, 故说常定者。
常修念于法, 如诸法实相,
亦无有忆念, 故说常定者。
常修念于僧, 僧即是无为,
离数及非数, 常入如是者,
悉见十方佛, 一切众生类,
而于眼色中, 终不生二相。
诸佛所说法, 一切能听受,
而于耳声中, 亦不生二相。
能于一心中, 知诸众生心,
自心及彼心, 此二不分别。
忆念过去世, 如恒河沙劫,
是先及是后, 亦复不分别。
能至无量土, 现诸神通力,
而于身心中, 无有疲倦想。
分别知诸法, 乐说辩无尽,
于无央数劫, 开示法性相。
智慧度彼岸, 善解阴界入,
常为众生说, 无取无戏论。
善知因缘法, 远离二边相,
知是烦恼因, 亦知是净因。
信解因缘法, 则无诸邪见,
法皆属因缘, 无有定根本。
我见与佛见, 空见生死见,
涅槃之见等, 皆无是诸见。
无量智慧光, 知诸法实相,
无闇无障碍, 是行菩提道。
是乘名大乘, 不可思议乘,
悉容受众生, 犹不尽其量。
一切诸乘中, 是乘为第一,
如是大乘者, 能出生余乘。
余乘有限量, 不能受一切,
唯此无上乘, 能悉受众生。
若行此无量, 虚空之大乘,
于一切众生, 无有悭悋心。
虚空无有量, 亦无有形色,
大乘亦如是, 无量无障碍。
若一切众生, 乘于此大乘,
当观是乘相, 宽博多所容。
无量无数劫, 说大乘功德,
及乘此乘者, 不可得穷尽。
若人闻是经, 乃至持一偈,
永脱于诸难, 得到安隐处。
敬念此经者, 舍是身已后,
终不堕恶道, 常生天人中。
于后恶世时, 若得闻是经,
我皆与授记, 究竟成佛道。
若住此经者, 佛法在是人,
是人在佛法, 亦能转法轮。
若人持是经, 能转无量劫,
生死诸往来, 得近于佛道。
若能持是经, 精进大智慧,
是名极勇勐, 能破魔军众。
我于燃灯佛, 住忍得受记,
若有乐是经, 我授记亦然。
若人于佛后, 能解说是经,
佛虽不在世, 为能作佛事。」
佛说是偈时,五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十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心得解脱;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
◎行道品第十一(丹发菩提心品第十八)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若有人发菩提愿,是为邪愿。所以者何?诸有所得悉皆是邪。若计得菩提而发愿者,是人诸所作行皆为是邪。所以者何?菩提不在欲界,不在色界,不在无色界,菩提无有住处,不应发愿。世尊!譬如有人愿得虚空,宁得虚空不?」
佛言:「不也!」
「世尊!菩萨亦复如是,发同虚空相菩提之愿,即是发虚空愿,菩提出过三世非是受相,不可愿也。若菩萨起二相发菩提心,作是念:『生死与菩提异,邪见与菩提异,涅槃与菩提异。』是则不行菩提道也。」
尔时思益梵天谓文殊师利:「菩萨云何行名菩提行?」答言:「若菩萨行一切法,而于法无所行,是名行菩提行。所以者何?出过一切所行是行菩提。」
又问:「云何出过一切所行是行菩提?」
答言:「离眼、耳、鼻、舌、身、意诸缘相,是名出过一切所行。」
又问:「出过有何义?」
答言:「不出过平等。所以者何?一切法平等即是菩提。」
又问:「云何是发菩提愿?」
答言:「当如菩提。」
又问:「云何为菩提?」
答言:「菩提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菩萨应以三世清净心发菩提愿。梵天!如过去、未来、现在法,从本以来常不生,不生故不可说,如是发愿,无所发愿,是发一切愿。所以者何?以是行道能得萨婆若。」
又问:「何故说言萨婆若?」
答言:「悉知一切真智慧故,名萨婆若。」
又问:「何等是真智慧?」
答言:「无变异相。如众生无变异相,真智慧亦无变异相。」
又问:「云何是众生相?」
答言:「假名字、毕竟离,是众生相,如是相则无变异若。众生与菩提异是为变异,如菩提相,众生亦尔,是故无变异。菩提不可以余道得,但以我平等故菩提平等,众生性平等无我故,如是可得菩提。是故菩提无有变异。所以者何?如虚空无变异相,一切诸法亦无变异相。」
尔时思益梵天谓文殊师利:「如来是实语者,能说如是法。」
文殊师利言:「如来于法无所说。何以故?如来尚不得诸法,何况说法!」
思益言:「如来岂不说诸法——是世间、是出世间,是有为、是无为耶?」
文殊师利言:「于汝意云何?是虚空可说、可分别不?」
思益言:「不也!」
文殊师利言:「今说虚空名字,以所说故有生有灭耶?」
思益言:「不也!」
文殊师利言:「如来说法亦复如是,不以说故诸法有生有灭,如此说法是不可说相,亦以此法有所教诲,是无所教诲。所以者何?如说法性、不说法性亦如是。是故说一切法住于如中,是如亦无所住。」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三
上篇:持心梵天经
下篇:胜思惟梵天所问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