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顶王经
梁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归命大智海圆满净觉尊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毗舍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僧八百人俱,菩萨摩诃萨十千人俱,及诸天龙八部、鬼神。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毗舍离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游于净称里巷。尔时,净称里巷有一童子名善思惟,乳母抱持在于高楼重阁之上,手执莲华娱乐受乐,以宿善根即向乳母而说偈言:
「如是音乐声, 世所未曾有,
母今速放我, 我欲至阁下,
必是大精进, 世尊大光明,
我欲投右足, 因陀枳罗边。
微妙甚可乐, 众鸟悉围绕,
此声昔未闻, 亦生未曾覩,
必是大精进, 怜愍众生故,
以右足而蹈, 因陀枳罗边。
如母着璎珞, 贯之严其身,
未触出妙声, 令人意所乐,
必是天中尊, 功德光庄严,
放右足而下, 因陀枳罗边。
如人击铜鼓, 出于大音声,
于其一切处, 皆得闻此音,
必是人中日, 大牟尼光明,
入此大城中, 利益诸众生。
如树生花时, 种种花庄严,
随意出妙音, 令众生贪着,
必是大龙王, 善住天中尊,
我欲右足蹈, 因陀枳罗边。
如空净无垢, 周遍无尘翳,
光焰如金色, 令日光不现,
必是乐见者, 具足光明尊,
放右足而下, 因陀枳罗边。
如此诸天众, 住在于空中,
欢喜而赞叹, 旋转在空中,
必是利世者, 最胜天中尊,
放右足而下, 因陀枳罗边。
如此城众生, 悉生于慈心,
各各意相谓, 如母子相亲,
必是功德聚, 功德花庄严,
放右足而下, 因陀枳罗边。
如男子女人, 持种种妙花,
满掬而侍立, 欢喜相瞻视,
必是人中龙, 功德花庄严,
右足下而蹈, 因陀枳罗边。
天花及人花, 满于虚空中,
散以缤纷香, 令人心爱乐,
必是大精进, 欲请毗舍离,
无上尊入城, 利益诸众生。」
尔时,乳母闻子语已惊怖毛竪,即将童子至于楼下而作是念:「向所言者为是谁作?为是天也?若龙、夜叉、罗刹、鬼神、紧那罗、摩睺罗伽?为是人也?」还住本处而不移动。
尔时,世尊至其门已,时彼童子见佛世尊,在其阁下瞻仰如来,以佛神力在虚空中,即向世尊而说偈言:
「世尊住大智, 安住无上人,
怜愍诸众生, 愿受此莲花。」
尔时,世尊以偈答童子言:
「我住于实际, 非世间境界,
其际无有际, 此是实际相。」
尔时,善思惟童子以偈问曰:
「云何住于际? 实际中导师!
其际无有际, 若无云何住?」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若际是实际, 即际是如来,
如住于实际, 导师如是住;
若际是实际, 即际是如来,
如住于实际, 童子!我住然。」
尔时,善思惟童子以偈问言:
「非际际为际, 其际有何相?
以何方便故, 名之为实际?」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无取际非际, 故名为实际,
虚空是际相, 其空无空相。」
尔时,善思惟童子而说偈言:
「妙处是实处, 处处无有上,
愿一切众生, 住此如导师。」
尔时,善思惟童子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怜愍我故受此莲花。」
尔时,世尊即便受彼所施莲华。如来受已,时彼童子而作是言:「世尊!以此善根,愿我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分别解说无凡夫法、无声闻法。」
尔时,慧命舍利弗在大众中语善思惟童子言:「汝学何法为众生说?」
尔时,善思惟童子以偈答言:
「诸佛及声闻, 一切无得者,
我觉如是法, 为诸众生说。
其法世界无, 亦无有言说,
智者应当知, 其法性如是。
过去正遍知、 天人无上尊,
无得此法者, 导师入涅槃。
彼处无法界, 亦无众生界,
此是无上际, 非世间境界。
法界但是名, 名字而分别,
无分别分别, 分别毕竟无。」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以偈问善思惟童子言:
「云何于此法, 童子而修学?
甚深难知处, 智者于此惑。
汝生来未久, 智慧甚通达,
与声闻谈论, 智慧无障碍。
处处巧明净, 如成鍊真金、
如王在大众、 如月在于空。」
尔时,善思惟童子以偈答慧命富楼那曰:
「汝今知己问, 彼处无有生。
诸法未曾生, 谁受于生者?
无一法生者, 自性不可得,
此是诸法性, 求法不可得。
法及于法性, 二俱不可得,
二俱未曾有, 而佛说妙法。
此是第一轮, 鹿苑中所说,
如捲把于空, 以觉诸声闻。
法音遍一切, 救度诸众生,
以得方便智, 如实而演说。
生者及与死, 是凡夫境界,
富楼那!汝有, 颠倒未除尽。
生者及死者, 此世间言说,
无言说法中, 言说是密语。」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白佛言:「希有,世尊!善思惟童子于此甚深法中智慧通达。」
佛告富楼那:「如是如是,如汝所说。」
佛问善思惟童子:「汝以何义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善思惟童子而说偈言:
「天人无上尊, 知已而故问。
如牟尼所说, 谁当有所求?
我今无所求, 而求无滞法,
甚深无上句, 清净离诸漏。
众生不可得, 非众生亦然,
于此不迷没, 能住于世间。
若能如是知, 甚深无上句,
一者及异者, 如上实际说。
觉悟诸众生, 众生不可得,
以无众生故, 亦无觉知者。
智慧及众生, 自性不可得,
若能如是知, 是名为智者。
世尊!我如是, 自然能觉知,
为一切众生, 而说无上法。」
尔时,阿难白佛言:「希有,世尊!善思惟童子以此甚深辩才于无证无得法中而能解说,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于此法中皆生惊怖。世尊!谁于此法而不修学?于此深法应先修学。」
尔时,慧命阿难而说偈言:
「善思惟童子, 在于大众中,
如须弥宝山, 观者皆爱乐;
譬如须弥山, 安处于大海,
如是善说法, 世间所爱乐。
非有名、无名, 童子之所说,
所说实际法, 非世间境界。
如是言说时, 不生惊怖心。
汝今为我说, 云何如是知?」
尔时,童子而说偈言:
「我不顾身命, 求法无所着,
如是求菩提, 多闻应当知。
因欲堕愦閙, 世间受诸苦,
我已不贪着, 见世导师故。
此诸佛境界, 救护世间者,
今在于佛前, 身无有诸过。
虚空及我身, 二俱不可得,
若无法可得, 于法有何怖?
虚空及与佛, 二俱不可得,
若能如是忍, 于法无所畏。
虚空及与地, 自性不可得,
善思此自性, 于法无所畏。
善思虚空地, 本无当亦无,
无自性无生, 畏者无自性。
虚空无高下, 毕竟不可得,
如是知法者, 于法无所畏。」
尔时,世尊问善思惟童子言:「汝不畏也?」
「不也。世尊!」
「汝不惊也?」
「不也。世尊!」
佛告童子:「善哉善哉!汝能于此甚深法中不惊不怖。」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于体生畏, 其体不可得,
若如是常忍, 其人求菩提。
说于众生想, 众生不可得,
若能如是知, 安住于此乘。
若不得菩提、 不得非菩提,
更无有所得, 彼则无所畏。
若能如是知, 不住有、无中,
如是汝应知, 此道是菩提。
「是故,善思惟!菩萨欲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欲觉知者,常想、乐想、净想、众生想、人想,应当修学此道,能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本行菩萨道时亦常修学如是之行,我得如此无上道已,不得一法名得菩提。」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我说于常想, 常体不可得,
常无常无故, 求之不可得。
乐想众生者, 不知于乐想,
此是颠倒想, 分别生于人。
是故彼有想, 命者及以人,
若有知法者, 彼此不可得。
非道得菩提, 非道亦不得,
此是诸法性, 求法不可得。
性及于实事, 智者不分别,
汝应如是知, 此道是菩提。
不行此妙乘, 佛乘、无上乘,
于此生分别, 是人不知法;
不行此妙乘, 佛乘、无上乘,
若不修此行, 甚深定难证。
诸法无实事, 实事不可得,
若无实事者, 云何得有乐?
若乐、若苦等, 犹如空中迹,
智者如说知, 其心得解脱。
我说有我者, 其法无实事,
以无有我故, 无有能知者。
无有知者故, 是智慧境界,
是以说命想, 毕竟不可得。
若我、若命等, 自性无实事,
大智能解知, 少智则迷惑。
性及于实事, 此凡夫境界,
不知此乘中, 佛乘不思议。
甚深修多罗, 不闻、不受持,
于此法门中, 无法可演说。
我不得一法, 亦无法可说,
我坐道场时, 不证一智慧。
无智亦如是, 菩提无得故,
菩提及道场, 说时不可得。
凡夫起分别, 称言佛说法,
此是微密言, 甚深佛所说。
若不闻此法, 最胜之所说,
甚深及与佛, 此是魔境界。
其人不知味, 守护一切法,
诸菩萨众等, 无不了此法。
诸佛及菩提, 二俱不可得,
如是妄言说, 称云佛说法。
如此云何有, 依止于可求?
若有智慧者, 分别甚深法,
如是信赞叹, 诸佛不思议。
是故,善思惟! 当修学深法,
其法义甚深, 甚深智能觉。
如是言说此, 言说亦无得,
众生见颠倒, 此非其境界。
非唯三昧故, 能知于此义,
三昧、非三昧, 于空中亦无。
此非智境界, 亦非非智境,
应觉知此际, 非是智慧境。
我昔闻此法, 行于甚深处,
众生所乐异, 信受者希有。
若不信此经, 最胜之所说,
多佛种善根, 是人乃能信。」
尔时,世尊复告善思惟言:「童子!是故菩萨应如是自庄严,于世间惊怖处不生惊怖,应如是庄严。」
童子言:「世尊!我于今者信乐受行,愚痴之人所不能信。」
佛告童子:「菩萨摩诃萨甚深之行当为汝说。诸法无诤,闻已不惊;一切法断,闻已不惊;诸法不断,闻已不惊;一切法有、一切法无,闻已不惊;一切法分别、一切法无分别,闻已不惊;诸法有为、诸法无为,闻已不惊;一切法有境界、一切法无境界,闻已不惊;一切法欢喜、一切法无欢喜,闻已不惊;一切法差别、一切法无差别,闻已不惊;一切法有求、一切法无求,闻已不惊;一切法清凉、一切法无清凉,闻已不惊;一切法明、一切法无明,闻已不惊;一切法有名、一切法无名,闻已不惊;一切法生、一切法无生,闻已不惊;一切法有畏、一切法无畏,闻已不惊;一切法生、一切法灭、一切法无灭,闻已不惊;一切法是道、一切法非道,闻已不惊;一切法般涅槃、一切法不般涅槃,闻已不惊。说此法时,不生惊怖。」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于一切法中, 自性不可得,
以无自性故, 应观其相灭。
一切法无灭, 其中亦无心;
一切法无故, 自性不可得。
一切法中诤, 其心不可得;
若法不可得, 亦无有诤者。
一切法无故, 其性无有实;
若性无实者, 其法亦无灭。
一切诸法断, 智者解不二,
此称为断者, 非显示于断。
一切法不断, 微尘不可得,
微尘及多尘, 法中不可得。
一切法无故, 言说中而现,
如彼不可得, 实有而不现。
一切法无故, 方便而有见,
若言无实者, 此则皆戏论。
一切法和合, 无诤故宣说,
求诤之自性, 毕竟无有实。
一切法无合, 无作亦无灭,
如是不可得, 远离于诸法。
一切法无得, 求始不可得,
以其无始故, 名之为实际。
一切法欢喜, 喜悦不可得,
若法不可得, 亦无有言说。
一切法无喜, 以法无二故,
自性中无实, 此是甚深相。
一性法不动, 自性中无我,
以自性无故, 求动不可得。
无动是涅槃, 求法不可得,
以无有法故, 故名为涅槃。
一切法无常, 而说第一义,
此众生言说, 名之为分别。
诸法无分别, 无常、无住故,
众生不可得, 此是法中法。
一切法如幻, 其幻不可得,
以法不可得, 依行故言说。
一切法无为, 此是其自体,
以法不可得, 是故名无边。
所说之境界, 自体无境界,
凡夫虚妄取, 称言有境界。
自在说境界, 亦说无境界,
以其说境界, 应知无境界。
一切法是实, 其数不可得,
若身不可得, 是故无有异。
以其无得故, 则知有所得;
以有所得故, 则知无所得。
其中无清凉, 亦无不清凉,
无法、无清凉, 此是诸法实。
诸法不可得, 不可得说此,
以诸法无故, 则知诸法有。
一切法唯名, 名亦不可得,
若法不可得, 则知有涅槃。
受及与非受, 于受中而说,
此中无有说, 名之以为说。
非有名为有, 于有中而说,
以起分别故, 恒堕有、无中。
凡夫见幻人, 取之谓为实,
有、无法平等, 智者闻不惑。
法生及无生, 二俱不可得,
以下劣凡夫, 故说有生法。
法若有生者, 是则应有灭,
生法及灭法, 此二不可得。
一切法悉空, 无法而可得,
汝应如是知, 我所说深法。
菩提无言说, 亦无有作者,
若得菩提时, 于三有明了。
若分别菩提, 不名求菩提,
行及于菩提, 无有分别相。
一切物无生, 求自性亦无,
以自性无故, 此是涅槃相。
毕竟无有生, 求之不可得,
以自性无故, 非灭、非非灭。
若知此义者, 一切法自性,
彼无有生故, 则无有违诤。
闻说甚深法, 不生惊怖者,
应知彼众生, 佛说为菩萨。」
尔时,善思惟童子以偈白佛:
「世尊无上师, 为我故出世,
于此法中说, 异相求唯名。
牟尼出于世, 佛生不思议,
永断诸魔网, 而现正法网。
我断生死尽, 不久至道场,
若无异想者, 以相故演说。
世尊说可求, 见已入涅槃,
度脱诸世间, 断绝诸疑惑。」
尔时,世尊告善思惟童子言:「无疑惑行是菩萨行;护念之行是菩萨行;无分别行,离一切过,以甚深行怜愍一切诸众生等,是菩萨行。善思惟!相行、虚妄行是欲相,舍于欲行离诸瞋恨,于一切众生其心平等,以心不可得故;行大慈行,以求法故;行大施行,以不舍故;行无疑行,以不见他故;行无恼热行,以清凉故;行精进行,无疲倦故;行三昧行,心无边故;行于智行,知一切法相故;行无畏行,无怯弱故;行无障行,成就如来影像胜行故;观察十方一切世界,以无滞行故。」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说诸菩萨行, 远离诸疑惑,
行及于愚痴, 二俱不可得。
非行以为行, 是诸菩萨行,
若知此行者, 斯人行无碍。
说诸菩萨等, 护念于诸法,
以求无所得, 此是无上行。
若说我修行, 则住于颠倒,
以住颠倒故, 不能得无畏。
此是言说行, 言说不可得,
若能如是知, 行于无上乘。
大乘无上乘, 此乘无惊怖,
惊怖及不惊, 一切皆戏论。
我说一切行, 一切行皆无,
若一切行无, 是为无上行。
此行是甚深, 护念一切法,
护念及甚深, 此一切分别。
甚深及以行, 此中二俱无,
若知于此际, 不分别诸法。
无法可取着、 无法不可着,
此是诸法性, 无性而演说。
无坚、无欲等, 以求故显说,
文字不可得, 此是无上句。
我以方便说, 闻者勿生怖,
以求不可得, 亦无破坏相。
此诸众生行, 理实不可得,
若能如是知, 是名善修学。
一切众生无, 故我说众生,
而众生法尔, 此道是无上。
若心、若众生, 毕竟不可得,
此是第一义, 而大慈故说。
菩萨摩诃萨, 世间大施主,
以修常施故, 故名为施主。
若法不可得, 一切法皆无,
是时修施者, 菩萨无智故。
若法不可得, 于高下法中,
以不惊怖故, 名为真施主。
若佛不可得, 法则不思议,
此名真持戒, 诸法无所依。
佛境不思议, 为诸菩萨说,
愚者不觉知, 禁戒不清净。
于众生起忍, 众生不可得,
此是无上忍, 于此法中说;
若心不可得, 亦无有分别,
此是无上忍, 以法不可得。
若起疲倦时, 菩萨应远离,
如是上精进, 以名字故说;
身、心直精进, 不倚于诸法,
此是上精进, 为诸菩萨说。
菩萨于法中, 若不起疲倦,
无功而精进, 勤精进无上。
于内外法中, 心性不可得,
其心善调柔, 以心无得故。
攀缘及以心, 自性无所有,
无心三摩提, 是故名三昧。
善逝为我说, 此三摩跋提,
若不离此法, 我说善调伏。
不以智慧知, 法有少自性,
自性及以法, 此二毕竟无。
不得一切法, 心识之境界,
不以智知法, 自性毕竟无。
若能如是知, 是菩萨念力,
行于第一义, 非世间境界。
一切众无实, 而为说正说,
于彼大众中, 不起众生想。
彼众生如幻, 其幻毕竟无,
闻如是说时, 不生于碍想。
若自他等法, 此二毕竟无,
闻说如是法, 不生于碍想。
内、外等二法, 智者之所行,
心无高下故, 一切世间等。
一切法无碍, 犹如空中迹,
法自性亦尔, 如彼空中迹。
菩萨如是知, 名为善通达,
明了一切法, 知众生所行。
众生不可得, 求法亦复然,
智明了诸界, 其界毕竟无。
我说入此门, 行于无上道,
得如是道已, 知诸众生行。
界及于众生, 此二俱无实,
如是第一智, 知于一切法。
于内、外法中, 智慧无所着,
远离无着法, 是名为实际。
此法不思议, 名为诸佛法,
彼法无所有, 无亦毕竟无。
如是修行时, 不着于此世,
此智名无滞, 名为诸佛智。
诸法不思议, 于法理无实,
以其法无故, 佛法名觉者。
诸佛及佛法, 一切皆不着,
不着于菩提, 是名诸佛智。
此乘是大乘, 摄一切法门,
度脱诸世间, 世间不可得。
一切诸世界, 所有诸众生,
菩萨为求法, 皆亲近恭敬。
深观此诸法, 佛法不思议,
以不得诸法, 是人得菩提。
菩提及以法, 一切皆无相,
如是观察者, 能尽于佛法。
如是观察时, 于世间不着,
以心不着故, 能尽于菩提。
「复次,善思惟!诸菩萨摩诃萨未具庄严者,我今当说。若有得闻如是法门不生惊怖,当知是人已近道场、近佛境界,住无障碍解脱之道,观察十方心无所着,则为诸佛以大慈大悲不共佛法、不观顶相之所覆护。闻说如是甚深法门生信乐者,则为如来悉见、悉知;于此经中不信乐者,如来悉知。若于此经生信乐者是佛弟子,我是其师。」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我已坐道场, 道场毕竟空,
以不得菩提, 安住于智中。
其法无障碍, 法体毕竟无,
若法毕竟无, 解脱时乃知。
于一切法中, 智慧能到佛,
一切法及智, 此是佛所说。
凡夫妄分别, 说言有、无着,
诸佛不分别, 菩萨及智者。
观察诸世间, 世间毕竟无,
世间空寂故, 观智亦如是。
众生及以佛, 无有分别相,
以无分别故, 名为无上慈。
尽诸众生界, 虽为悲所触,
其悲无实事, 悲及于实事。
此凡夫境界, 如虚空尺寸,
本无当亦无, 世间亦如是;
是名无上悲, 此是无上法,
名为诸佛法, 求之不可得。
善逝之所说, 导师无上尊,
求色不可得, 如是法无色。
随世间故说, 虚空无有边,
处处不可取, 诸佛法如是;
随世间故说, 此无上智慧,
智慧不可得, 以智不可得。
彼智亦无实, 此岸若彼岸,
以相形故说; 以彼取相故,
不行甚深法。 当知此法中,
一切皆平等, 若以相说者,
则非善知识。 自众、若他众,
若说有求者, 以取相说故,
彼非善知识。 若谓法为有,
除遣得无法, 童子!我此法,
不作如是说。 我以知苦故,
性中无苦恼, 若如是说者,
不入于此法。 诸法本无集,
名之以为集, 若说断于集,
则远离此法。 若于此定法,
本无而分别, 于本无法中,
本来无有灭。 若以分别说,
本无今何灭? 童子!汝当知,
此见非正见。 修习于道者,
以求故演说; 付嘱于求者,
于道中修学。 我说诸菩萨,
大智、大名称, 于当来世中,
能解此深义。 若有持此经,
最胜之所说, 多种诸善根,
为诸众生故。 善说修多罗,
智者能受持, 是人当来世,
能护我正法。 说于此法者,
住如无分别, 如此是菩提,
菩提不可得。」
说此法时,善思惟童子得无生法忍,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诸佛法常为诸菩萨授记莂时现希有事。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诸光明,青、黄、赤、白、紫、颇梨色。此光出已,遍照无量一切世界上至梵世,照世界已还至佛所,绕佛三匝从佛顶入。是时大地六种震动。尔时,空中有诸天众,雨众天华、沉水、末香,于虚空中作天伎乐,出妙音声。尔时,三千大千世界清净庄严如郁单越。
尔时,阿难从坐而起,整理衣服,恭敬合掌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如来现此希有之事?若无因缘,如来则不现此瑞相。」
尔时,阿难而说偈言:
「无上导师人中尊, 无缘则不现奇变,
唯愿世尊为众说, 今此瑞相何因缘?
诸天在于虚空中, 供养最胜无上尊,
欢喜踊跃而赞叹, 善说微妙胜法门。
譬如北方郁单越, 种种妙华而庄严,
此诸光明亦如是, 照此世界皆严净。
一切诸佛法如是, 为诸菩萨授记莂,
放此妙色大光明, 遍照十方从顶入。
无上精进牟尼尊, 现此光明希有事,
如来何缘放斯光? 唯愿大悲为我说。」
尔时,世尊即为阿难而说偈言:
「善思惟童子, 于诸如来所,
广种诸善根, 当作人中尊。」
佛告阿难:「此善思惟童子于当来世当得供养无数亿佛,于诸佛所信乐恭敬,以诸供具、饮食、衣服、卧具、汤药供养彼佛。彼诸如来般涅槃已,取佛舍利起大宝塔高百千由旬,一切众宝以为严饰,以一切华香、宝幢、幡盖、栴檀、沉水、种种末香、伎乐歌颂、供养、赞叹彼诸如来。当得作佛,号净月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十方诸世界, 珍宝满其中,
以此珍宝聚, 奉施诸如来。
世间无上师, 世尊之所说,
若闻能受持, 功德多于彼。」
尔时,慧命舍利弗以偈白佛:
「甚深胜法门, 最胜之所说,
云何名此经? 我等顶受持。
于此法门中, 不说一法无,
有亦不可得, 胜法门所说。
一切有漏法, 及以无漏法,
于此不可得, 微妙经所说。
一切有为法, 及以无为界,
二俱不可得, 于此经中说。
世尊无上师, 说于一切行,
一切不可得, 于此经中说。
佛之所说法, 于此亦不说,
所说甚微妙, 求我不可得。
十方诸世界, 世尊之所说,
世界无自体, 于此经中说。
导师无上尊, 唯愿为我说,
云何名此经? 我等当受持。」
闻如是语已, 佛告舍利弗:
「此经名『顶王』, 其顶毕竟无,
大智汝当知, 应如是受持。
若能受持此, 最胜之所说,
彼人能觉知, 诸天及世人。」
佛说此法时, 众中百万人,
诸善根增长, 悉发菩提心。
「以得闻此经, 甚深无上法,
此众必当得, 世间无上尊。
于甚深法中, 皆悉明了知,
此众毕当作, 受持此章句。
若能受持此, 所说顶王经,
于一切法中, 不生悕望心。
此中无一忍, 亦无第二忍,
若法不可得, 亦无法可说。
若有能受持, 顶王修多罗,
以观此法故, 能生于辩才;
若有智女人, 能受持此经,
能速转女身, 成就丈夫法。
以一知一切, 以此一切知,
诸法陀罗尼, 于此经中说。
言说一切法, 容受于一切,
如是说此分, 法光靡不遍。
彼彼诸世间, 种种名应知,
于处处说者, 其法不可得。
法不可攀缘, 求之不可得,
一切法如是, 总持者安乐。
若法不可得, 法中无有、无,
此是诸法性, 名之为总持。
若有能持此, 所说顶王经,
持法之光明, 遍照一切处。
一切法甚深, 其法不可得,
若法不可得, 亦无所有、无。
若人具智慧, 辩才无所碍,
乃能知此义, 毕竟无有实。
如阿耨达龙, 处空注大雨,
水非从外来, 不思议力尔。
若欲知诸法, 分别无所碍,
学此修多罗, 不依一切法。
于此法门中, 法无所从来,
一切法无生, 于此经中说。
譬如日光明, 光无所不至;
此经亦如是, 遍照一切法。
若辩才比丘, 应受持此经,
学此修多罗, 微妙顶王经,
速疾能得成, 不思议辩才,
修学此经已, 能利益世间。
若有于此经, 能信生随喜,
总持者难得, 以不知味故。
比丘、比丘尼, 若不修行此,
行余虚妄行, 去我法甚远。
于我弟子中, 若能修行此,
能为世间眼, 一切无与等。
如忉利天王, 能覆护世间;
此经亦如是, 能为世间舍。
如住须弥顶, 见一切世间;
如是住此经, 观察一切法。
如夜火星流, 一切皆悉见;
持经者光明, 一切法中胜。
譬如日光明, 遍照一切处;
此经亦如是, 能灭一切闇。
如月在空中, 照已而不住;
此经亦如是, 能照十方界。
此印是法印, 一切印所印,
此印住世间, 为诸菩萨故。
如虚空中印, 本无当亦无,
虚空及与印, 二俱是分别。
如是诸佛法, 于此经中说,
诸佛不可说, 法亦复如是。
如王命将终, 国嗣付长子,
勅告群臣众: 『悉以付我子。』
如是圣法财, 贤圣所守护,
付阿难比丘, 为诸菩萨说。
守护持此经, 为诸菩萨故,
成就善根者, 此经入其手。
若有能受持, 演说此经者,
是人必得佛, 决定无有疑。
若人求辩才, 于法无依止,
应受持演说, 顶王胜法门。
说于世间法, 即名为菩提,
如是无差别, 通达于此经。
于一切世间, 此人无疑惑,
能受持此经, 亦为他人说。
闻如是经已, 觉知诸佛法,
以此甚深法, 利益诸众生。」
佛说此经时, 诸佛皆称赞:
「善哉,无上尊! 所说甚微妙。
建此大法幢, 法幢不思议,
能以四句偈, 为众生解说。
此不思议经, 若为他解说,
能观无量法, 法观不思议。
诸佛无上尊, 永断一切法,
皆同说此经, 不思议法门。」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阿难言:「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闻是法已,受持、读诵、为他解说,所得功德甚多无量,不可穷尽。譬如虚空不可穷尽。如是,阿难!若人于此甚深法门受持、读诵一四句偈、为他解说,其人功德亦复如是,说不可尽。」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无边甚深法, 此经说大义,
受持、解说者, 应善护此经。
若以分别说, 虚空尚可穷,
于此经功德, 说之不可尽。
若受持此经, 则为已供养,
十方世界中, 一切诸世尊。
十方世界中, 所在大牟尼,
受持此经者, 则礼拜供养。
十方世界中, 十号具足尊,
若有闻此经, 则为已供养。
过去诸世尊, 及以当来佛,
十方世界中, 现在人中尊,
若有受持此, 如来所说经,
皆悉已供养, 师子牟尼尊。
以资生供养, 此是世间智,
受持此经者, 无上智慧供。
若人以珍宝, 充满十方界,
持以施诸佛, 其福德甚多。
若复于此经, 善学为人说,
此人所供养, 佛说为第一。
我所说法中, 求佛不可得,
于此不惊怖, 即是供养佛。
此第一供养, 世间所不及,
若不毁呰者, 亦名为供养。
诸佛及以法, 求之不可得,
此第一供养, 最胜之所说。
然灯正遍知, 以此法供养,
此第一供养, 为诸菩萨说。
我于彼世尊, 以此供养已,
然后得授记, 当来世作佛。
若欲求佛道, 为众生上首,
净修行此道, 而供养导师。
如是供养已, 得菩提不久,
应修此供养, 通达一切法。
此第一供养, 一切诸佛法,
诸导师世尊, 一切悉皆得。
得入佛境界, 佛智不思议,
能作师子吼, 我应受世供。
作师子吼已, 一切法无畏,
度无量众生, 入无漏涅槃。」
佛说此经已,善思惟童子及诸比丘僧,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大乘顶王经
上篇:佛说大方等顶王经
下篇:善思童子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