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戒法的功能

净界法师  2024/01/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戒法的功能

《业疏》云: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与妄会,无思返本;是以大圣树戒警心,不得随妄,还沦生死。

这个戒法我们作一个简单的定义。这个戒在我们的修行当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呢?道宣律祖作一个简单的定义说:“戒是警意之缘也。”就是戒法在我们的修行当中,它有警觉我们心念的功能,“警”就是警觉。

这个警觉包括两个内涵:第一个是自我反省。我们过去没有受戒,我们会造作罪业,造这些杀盗淫妄的罪业;现在我们受戒了,我们偶尔起颠倒,可能会造杀盗淫妄的罪业,但是这当中有一个差别:你受了戒以后,你有反省的力量、你有惭愧心。你虽然造了罪业,但是你内心当中会产生惭愧心,你内心当中有一种清净的力量,会诃责你自己,那这种惭愧的力量就会折损你罪业的力量。所以你受了戒以后,你内心会有一种自我反省的功能,在内心当中不断地出现。

第二个是调伏。前面是一种自我的检查,检查到过失以后,戒体就发挥防非止恶的功能,调伏我们邪恶的功能。所以当我们内心当中成就戒体,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出现过失的时候,它能产生反省、产生调伏对治的力量,这个就是戒的一个基本定义。

这个基本定义我们再把它开展出来,“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与妄会,无思返本”,这是说到我们众生内心的相貌。我们凡夫无始劫以来的相貌,内心随妄兴业。在大乘经典上说:我们众生的心有两种的相貌,一种是清净心、一种是妄想,一种是随顺于真实功德的清净心、一种是随顺于无明所变现出来的虚妄妄想。我们凡夫在心与境接触的时候,我们往往是愿意随顺妄想,“随妄兴业”,随顺妄想,造了许多生死的罪业;“动与妄会”,这个“动”就是经常的与妄想配合在一起;“无思返本”,我们很难产生自我反省与调伏的力量。

就是说,如果我们今天不受戒,我们在造作罪业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停止我们的罪业,这个烦恼的力量一出现的时候,贪烦恼、瞋烦恼出现的时候,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我的个性就是这个样子”,我们面对烦恼现前的时候,一点办法都没有,“无思返本”。我们凡夫就是有这个困扰,明明知道烦恼不好,但是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那怎么办呢?

“是以大圣树戒警心,不得随妄,还沦生死。”大智慧的佛陀,以大智慧的光明,看到我们凡夫的内心有这样的问题,我们面对烦恼时我们无能为力。佛陀怎么做呢?“树戒警心”,佛陀制定身口意的章法,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调伏自己,使令我们不再随顺妄想,也使令我们不再遭受生死的果报。这意思就是说,佛陀的制戒,表面上是要我们身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业不两舌、不绮语、不妄言、不恶口;但是佛陀真实的意义,是要在我们内心当中产生防非止恶的功能,帮助我们调伏烦恼,佛陀就是有这个方便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戒律衰落之原因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

慧远大师示现的三个修行特点

慧远大师身上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就是持戒精严,尊...

戒律是万善的根本,能够决定我们的成就

戒律,是万善的根本。持戒品位的高下,能够决定我们的...

印光大师答缘净居士问

问: 念佛行人,首宜以严持五戒为急务,庶念佛易得心净...

净因法师:不杀生戒

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我们必须遵守一定的交通规则,才...

菩萨戒为何要禁止蓄养动物

畜生道,人类为了要得到它的肉,为了吃它的肉,往往就...

有受菩萨戒跟没受菩萨戒有什么差别

第一个、在《瑜伽师地论》上说:一个人受菩萨戒跟没有...

若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

持戒对修行很重要 学佛不论修何法门等,总以持戒为本。...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偶尔也要检查一下你的梦境

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当然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但是有...

妙莲老和尚《拜佛念佛的方法》

(一)拜佛的方法与功德 我们佛弟子做事情,能用最少...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相不相同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是一样,还是不一样? 你不能说一样...

严以律己不诿过

大家要管好自己。事情只要你有参与,你就要把你份内的...

【佛教词典】可漏子

又作壳漏子、可漏。(一)即古代禅林之信封或书信袋。可...

【佛教词典】赞励

【赞励】 p1472 瑜伽八十一卷九页云:赞励者:谓彼有情...

火里莲花,女中丈夫

【女人但当笃修净业,专持佛号。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

对网络弘法的开示

一、网络媒体是双刃剑 日嘎上师说:这几年,随着互联网...

心地一明万法明

禅是总持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我们...

必须知道的中国13尊大佛

1.东方:灵山大佛 江苏的灵山大佛,释迦牟尼立像,青...

何必在意小过

做人一定要学会承担,也一定要学会处之淡然。世间许多...

净土文摘

念佛加行 修净土法门的,除念沸外,应该做到二种加行:...

净慧法师《心经与玄奘法师的殊胜经历》

各位大德: 今天讲一个持诵《心经》的功德感应。 现在...

如何理解「一切法皆是佛法」

问: 《金刚经》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什么意思? 成...

我们为什么会没有安全感

去年写过一篇关于安全感的问提,在和很多的居士交流中...

为何要用别人的福报优点,来虐待自己

我们为什么会不肯随喜功德呢?最主要就是心里有嫉妒的...

极乐世界不能用业力去召感

净土宗的人有一个盲点,以为修福报就会到净土去,很多...

包容二字重千斤

似乎,这是个计较的时代,分秒必计较、丝缕必计较、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