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我们为什么会没有安全感

明一法师  2012/05/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去年写过一篇关于安全感的问提,在和很多的居士交流中发现很多人没有安全感,现代的社会安全感实在是一个大问题,结合自己最近看的经典再和大家聊聊安全感。

我们为什么会没有安全感?!因为我们不能够把握自己!我们只能去向外去追求,或者追求金钱或追求者地位,希望这些能够为自己建立一点安全感。但往往事与愿违,我们在争名夺利的时候,必然会有所付出。从而得到这些东西以后,反而我们有更多的不安全感。从这里看到我们还是要在信仰、因果、良心、道德上下功夫。在信仰、因果、良心、道德的基础上去取得地位和金钱,同时还要认识到地位和金钱是无常法,随时可以失去。最好的办法还是把握自己,向自己的内心去追求,这样才能真正地有安全感。

我们知道我们无始以来做了很多好的坏的,不好不坏的事情,这些事情组成了我们将来命运的因。那么我们将来会有什么样的果报呢(命运)?那就要看我们对过去所种的那个因施加条件(缘)。按照因果的规律,现在做好事就是对以前好的因施加条件,从而得到好的命运。现在做坏事就是对过去坏的因施加条件,得到坏的命运。那么我们只要从现在开始不断地做好事,杜绝做坏事那么我们就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看到某某做好事可是没有好报之类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是我们的觉悟不够,我们的智慧不够,我们只看到事物的表面,没有看到事物的更深层的内容。我们不是当事人我们对当事人的认识更是少的可怜,而我们却妄想对他的结果得出结论,那不是大错特错了吗!?那么有人会说我一直在做好事了,可是我为什么还是坏运连连呢?那么我会告诉你,你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就已经是在做不好的事情了——怨天尤人本来就是一件坏事。因为我们无始以来流浪生死,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坏事情已经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我们真的是随时随地身体在胡作非为,嘴巴在胡说八道,思想在胡思乱想。我们做十恶简直就是随手就来,成了我们的下意识的本能了。所以我们要想有好的结果,要想有安全感就要从行十善开始。十善就身三(不杀、不盗、不淫)口四(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意三(不贪、不嗔、不痴)。我们如何把自己做坏事的本能改成做好事,那就要靠修行。大家知道的修行就是要去掉自己的毛病,所以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因为这是一场最终以自己失败为结果的战争,你只有打败了自己才能改变自己。这是事项上的解脱,用善法来解脱自己。

其实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观空,也就是智慧的解脱。我们出生了,就会伴随着死亡,所谓有生就有死。事物总是有成、住、坏、灭的过程,当我们了解了这些的自然规律并去适应它的时候,我们就占领了主动权。我们可以对将要面临的老死做好准备,也就是修行到主动权的资粮。其实无常无时不在伴随着我们,各种各样的魔鬼随时准备对我们下手。我们只有拿起佛法的宝镜,把这些无常与恶魔照穿。那么我们就占领了主动权,我们就会随心自在地面对无常与恶魔;就不会对生老病死提心掉胆。我们就不会有不安全感。你要是能认识到毕竟空,知道事物的根本规律,超出世俗的一切,那你就可以什么也不要做,整天在禅定的状态里面。连好啊坏啊全部没有,生活在现实的涅槃境界里面。但能做到这样的人毕竟少之又少。这也就是阿罗汉的慧解脱境界。具体来讲佛陀还告诉我们出世间的方法:三十七道品中,其中有八正道(正见、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方便、正念、正定)是我们护航宝舰。而小到“无病最利,知足最富,有信最友,无为最安”等等处世态度则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还有禅者的心态——禅心三无:“过去无悔,现在无怨,将来无忧”。在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无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了,不为了,而是认真去面对一切,加倍努力地去做,然而对结果却不关注,也就是我们常常能听到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样你做起事情来就会精力旺盛,而且不会感觉劳累。因为你已经超脱,这样你还有什么可以担心害怕呢?无为实际上也是我们出家人做事情的标准,我们天天行的就是无为道,做的是无为事。

我们在做不到慧解脱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做到事项上的解脱。那就是要修行,按照佛经里面告诉我们的方法去修行,在佛经里,佛陀讲来讲去都是要我们行十善,因为行善你对结果不负责任的话,别人可能会同意。而你做了恶后你要是不负责任就不可以,因为别人要你对自己所做的恶的结果负责。就象给你奖励你可以不要,反过来要是抓你进监狱你不能说我不去就完事了。所以这是最最有把握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们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时时刻刻守五戒行十善的好,这样才最有把握自己不会堕落,也就不会产生不安全感了。

希望大家在我们这个痛苦的娑婆世界里时时刻刻把握自己,珍惜难得的人生机会行善、行无为法。不但自己能够解脱,同时还能帮助别人得到解脱。让大家都得到安全感!

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学会忘记,就那么简单

对于已经错过的一些东西,或许不用再试着去挽留,错了...

过去造了很多恶业,怎样消除这些恐惧

我们过去造了很多很多的恶业,想想因果不虚的,如果一...

曾国藩的平生「三畏」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找到真正的自己

一条小鱼问一条大鱼道:我经常听人说起海的故事,海究...

不要自心生自鬼

月前,本寺一位修行者往生了。 有位小法师,来寺挂单...

在你最高兴的时候,苦跟着就来了

人人都知道这个身体一定要死的,但没有一个人想到我明...

积极而不紧张

通常我们认为一个积极的人,应该就是乐观、开朗、进取...

不是路到尽头,而是该转弯了

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得与失,这恐怕是千百年来许多人苦苦...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天下第一菜:大白菜

慈禧晚年时,得了一场重病:高烧不退,且口干舌燥、咳...

四种念佛的方法

一念佛起,万虑顿消。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不重要。心中唯...

能知道前世并不重要

知道前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今生该怎么做。如...

欲往生极乐所应修习的三种福业

为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亦为了确保在往生时,不发生...

【佛教词典】胎相

又作胎藏。指四谛、十二因缘等理法。以母胎保育胎儿,...

【佛教词典】退失所得瑜伽坏

【退失所得瑜伽坏】 p0913   瑜伽二十八卷七页云:退...

大安法师:菩提心的八种相状

大乘行人发菩提心,由于当人的根性与时节因缘的差异。...

要能心安神宁地念佛

记得第一天大家来的时候,我告诉大家,要心安神宁念佛...

学佛的次第--信解行证

我们今天来谈谈学佛的次第,觉悟的次第,叫做信、解、...

念佛要有韵调

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执持就是把东西给抓住,这个地方...

何谓邪想坐禅

我们打坐的时候,会出现这种魔事,这个《释禅波罗蜜》...

广化老和尚《人为什么应该素食》

前言 从前一提到素食,就会联想到佛教,由於多数人的...

往生的真信愿和福德资粮

具足信愿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讲得非常清楚:「得...

誓愿宏深的药师如来

归命满月界 净妙琉璃尊 法药救人天 因中十二愿 慈悲弘...

堵车时最不该做的事

堵车时最不该做的事 所谓放下执著,并非指不生活了,...

如何劝导病人临终正念不失,得生善趣

第三课 瞻视病人甲三、说法敛念 说法敛念 是关于如何...

佛教的皈依仪轨

皈依是梵文saranad的意译,也译为归依,是说佛法广大...

禅师是如何用功的

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是怎么用功的,他答道:饥来吃饭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