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老比丘证四果

2011/01/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法宽广,济度无涯;至心求道,无不获果,乃至戏笑,福不唐捐。’

‘如果我们想要证得须陀洹果,必须将三界中的见惑断除。’

‘这真是不容易的事啊!那三果斯陀含又是如何呢?’

‘斯陀含又名一往来,也就是说在天上、人间一往一来,才能证得阿罗汉。’

‘据说若证得阿罗汉,可以旷劫寿命……。’

和煦的阳光穿过树荫,徐徐地洒在大殿外的广场。清晨的出坡作务结束后,年少比丘们正兴致勃勃地互相讲说种种关于四种果位的殊胜。这番讨论,恰巧被经过的老比丘给听见了。

‘四果是什么啊?听起来很不错的。’老比丘听到年少比丘们的对话,觉得很新鲜,但随即又想:‘唉!为什么我等到这么老朽了才来亲近佛法呢?经典看不懂,静坐也使不上力,没有办法像他们一样能知道佛法的道理,更别提是得什么果了。未来的时日也所剩无几…唉!’

老比丘以钦羡的眼光看着年轻比丘们,不自主的在心中喟叹着。

‘…我曾经在佛经中读到,证得四果阿罗汉时会说四句话。’

‘对对对,就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这时,老比丘再也忍不住了,吃力地迈着步伐,走到年少比丘们的身边,对他们说:‘我听见你们在讨论四种果位,听了觉得非常殊胜,我也想得到这四种果,你们可以给我吗?’

正在热烈讨论的比丘们,听了老比丘所提出的特别请求都楞了一下,马上停止了讨论,詑异地看着眼前这位老比丘。

‘……欸,他居然以为我们可以给他四果呢!’

‘可见他连四果是什么都不清楚,那里有这么随便说给就给的。’

‘……既然他都提出请求了,我们来跟他开个小玩笑……。’

年少比丘们听了这般奇怪的请求,觉得很新鲜,决定跟这位老比丘开开玩笑。于是,为首的少年比丘说:‘我们可以给你四果,但是你必须先以种种上妙饮食供养我们,我们才可以将这殊胜的四果给你。’

老比丘听了欢喜异常,不到半天光景,就将自己珍贵的衣裳拿去换钱,摆设各种佳肴来斋供年少比丘。等到比丘们用完种种美味珍馐后,老比丘请求:‘我已经至诚供养你们上妙饮食了,那么现在是不是可以让我得到四果呢?’

‘没问题,但因为这不是件普通的事,所以我们得先讨论一下要用什么方法。’为首的比丘一本正经地回答。于是,年轻比丘们开始计议。

‘……你们确定要这么作吗?这样会不会不太好啊?万一传出去……’

‘开个玩笑,无伤大雅嘛!’

就这样,少年比丘讨论完以后,就开始了他们‘传授四果’的仪式──

他们让老比丘坐在屋内的一个角落,告诉他:‘请您将眼睛闭上,摄心专注,现在我们就要给您初果了。’老比丘不疑有他,正身端坐,想到自己这一生的修行,不久就能成就,实在是很欢喜。于是集中心念,等待神圣的一刻。

‘让我来好了。’少年比丘中有一人拿起一个球,对着老比丘的头──,咻───砰!球不偏不倚地正中老比丘的脑门。

‘哇!好准啊!’众比丘捂着嘴,强憋住笑,对着老比丘喊:‘这是须陀洹果,你得到了吗?’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老比丘因为信心坚定、摄心专注,真的证到了初果。

‘再来一球!再来一球!’有比丘已经忍不住了,对旁边的人说:‘真是笑死我了,他还真的信以为真哪!’

‘咳!咳!’为了怕露出破绽,为首的比丘清清喉咙,示意其他人安静,接着告诉老比丘:‘现在你虽然已经得初果了,但是还有七生七死,惑业尚未完全断除,现在你再挪个位子,我们要给你更殊胜的斯陀含果。’

老比丘因为真的获得了初果,信心更加坚固,立刻挪动身子,到另一个角落静坐等待。

‘这是二果!’另一个比丘掂了掂球,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

‘咚!’又一球落在老比丘的头上。

‘哈哈哈,你还真是快狠准啊!’比丘们看着这位得‘二果’的老比丘居然仍是一脸虔诚的模样,再也憋不住而哄堂大笑起来。

他们笑着对他说:‘老比丘啊!您有没有体会到一种殊胜的感觉呢?这就是二果,但是二果还不够圆满,仍然有往来生死的苦,所以我们现在要给你三果。’

同样地,老比丘也真的证到了二果,于是不等比丘们交代,迅速换了另一个位子。

‘欸!这次换我,这次换我啦!’年少比丘们的兴致愈发高昂,争相执行这个神圣的任务。

‘小心,三果来啰──’

‘砰!’老比丘又挨了一球。但是,因为他已得了二果,信心倍增,真的又得到了三果的果位,而这些比丘们仍然不知道,他们已经笑到揉着肚子了呢!

‘你已经得到了不还的果位,但在色界、无色界当中,这个有漏的色身,仍会遭到无常坏灭,念念均是苦。为了能使你彻底的出离三界,现在就要给你最高的阿罗汉果。’年少比丘们笑完之后,又再次对着老比丘开示一番。

于是,老比丘再换位子,一心专注,没有丝毫的杂念──

‘咚!’皮球从老比丘的身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弹了几下便停住了。‘哇哈哈!成阿罗汉啦!’众比丘们戏笑着。但在他们乐不可支的时候,老比丘却已圆满了小乘行者的最高果位。

‘恭喜老比丘您今天得到了四果!但是,您可别到处声张自己证了四果,真正的圣人是不会说自己是圣者的。’年少比丘怕他将这个‘证四果’的‘过程’说出去,连忙吩咐着。

老比丘在证到四果之后,具足神通、智慧,知道这原是一场玩笑,但他还是很感恩这些年少比丘让自己能够得到果位,于是再一次摆上种种上妙肴膳、香花来报答诸比丘们的恩德。

‘这还真是不错呢!’年少比丘们用完斋食后,互相分享着心得。

‘对啊!对啊!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想要证五十二位阶?我们绝对可以再助他一臂之力。’

‘你别闹了!……’

在他们兴高采烈的时候,老比丘走了过来,和他们谈论着种种微妙的义理,只听见老比丘沈稳的嗓音不绝于耳:‘……四谛是指苦、集、灭、道,“谛”,即是真理,所以四谛也就是四种真实不虚的义理,对于这四种真理能够了达,便能从烦恼当中解脱……’

年少比丘们听了,个个瞠目结舌。‘咦?他怎么像换了一个人似的。’‘都是你们啦,我就一直觉得这样不太好,这下可好了……。’

看着老比丘仍然滔滔不绝地阐述精辟的妙义,从四谛谈到种种道品,乃至无漏功德,众比丘们开始担心起来。

这时,老比丘突然止住了他的阐述,慈祥地对少年比丘们说:‘诸位比丘啊!莫要惊怖,在你们的帮助之下,我因为摄念专注,信心坚定,真正地断尽了三界见思惑,证到了四果。’

年少比丘们听到老比丘的这些话,非常讶异!他们的散心戏弄,竟然‘无心插柳柳成荫’。眼前站着真实的阿罗汉,再想到先前的戏论,想到因果,简直不知所措……。

‘尊敬的圣者啊!请原谅我们先前对您的戏弄,请接受我们至心的忏悔……。’为首的少年比丘惶恐的带着大众向老比丘不断忏悔、顶礼。少年比丘们在顶礼忏悔的当下,也体悟到心念的力量不可思议。眼前这位长者从平凡而入圣位,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省思

久远以前,一次无心的戏弄,成就了一场千古佳话的圣事。而今,我们掩卷莞薾之时,是否能玩味出‘老比丘得四果缘’的义理?这个公案所要启发众生的,就是要深信人人本具佛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每个众生都有成佛的希望,所以,要善用这念心。

流转生死的是这念心,昏昧迷乱也是这念心,清楚明白也是这念心,转凡成圣还是这念心。善用这念心──最后终必成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先把自性功德力现出来,再来处理问题

我们日常生活的空观跟假观,都是培养第二念。第一念落...

托彼名号,显我自性

从事相上来说,无量寿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

既然理即是佛,我们与佛又有何区别

《楞严经》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 事非顿除,因次第...

五分法身香

在《六祖坛经》忏悔品中,六祖首先开示:善知识,此事...

只念佛不学其他经典可以吗

问: 有很多人动员我们,不要学《金刚经》、《楞严经》...

反闻闻自性与反闻闻妄想

我师兄弟,他问海公一个问题问得很好,他说:反闻闻自...

佛性为何没有因果,它是如何产生染污的法

问: 弟子有一个问题纠结很久,万法都有因果,佛性为什...

「吾」和「身」完全不一样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阴骘文) 这个吾和身是...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记得是在八九岁的时候,读过一个日本民间故事《戴斗笠...

两个泥牛斗入海

洞山良价禅师问潭州龙山和尚:「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

真实的唐三藏--玄奘大师

曾经统治古代印度的戒日王向全印度发出敕命,命印度知...

达摩祖师度鹦鹉

参禅,乃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所传之徽妙心...

【佛教词典】迦摩浪迦国

迦摩浪迦,梵名 Kāmalavka。又作郎迦国、郎迦戍国。印...

【佛教词典】三归受已三十六善神拥护

亦名:妊娠女人先受三归儿无加害、怀胎女人先受三归儿...

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修养,是指一个人的品质,道德、气质,对生命的领悟等...

70%以上的疾病与情绪有关

恐惧、焦虑、内疚、压抑、愤怒、沮丧每个人的身体里,...

要如何化解情绪呢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日常生活中,...

这才是究竟的快乐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前面是修行...

从此我步入了佛门

我到清修院的时候,正是一个早晨。到了门口一叩门,里...

念佛人为何多是老头老太太

问: 念佛人多是老头老太太,年轻学佛人往往对禅、密...

乐观是可以传染的

有这样一位女士,她已经六十多岁了。在农村应该是满脸...

生死的大病一定要医

良医之门病者多。世间人有了病,都要到医生那里去,你...

遇到冤家对头千万不要生气

我们每个人都有冤家对头,但碰到冤家对头我们千万不要...

开始很猛的人,退下来也很快

修行人的通病就是他的发心很猛,恨不得一脚就踏到。但...

处处谦卑,驾驭傲慢

卑以自牧是出自《周易》谦卦里的一句话,印祖也常常引...

月光儿生天的因缘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时,在此城中有一位婆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