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昙心论经

法胜论大德优波扇多释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昙心论经卷第二

法胜论大德优波扇多释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六卷成部)

业品第三 别译

已说诸行因缘力生。次观察世间生灭差别。由于烦恼业因故生。当思彼业师欲广说于业。是故说此。

 业庄饰世间  趣趣各各异
 是以当思业  求离世解脱

业庄饰世间趣趣各各异者。如是一切世间五趣。种种身生业能庄饰。当思彼业为世间因生种种身。如世尊说众生差别。由业所作谓高下优劣。是以当思业求离世解脱。彼业自性种地成就善不善差别。为知彼故当勤思惟。问曰。何者彼业。云何思惟。为世间因生种种身。答曰。

 身口意集业  在于有有中
 从彼生诸行  及受种种身

身口意集业在于有有中者。有三种业。谓身口意业。彼身所作或业依身名为身业。若口所作名为口业。意相应名为意业。众生世世造作身口意业。从彼生诸行及受种种身者。彼业生于诸行及外众具宅舍色力。罪福命等及受众生种种身。此行有二种。谓众生数非众生数共不共。不共者。各各众生业增上生。共者。一切众生业增上生。如是地狱等五趣净不净。种种业身受苦乐种种差别。以彼众生种种。是故求解脱者必定应知是业。

 身业应当知  有教及无教
 口业亦如是  意业唯无教

身业应当知有教及无教者。身业二种。谓有教数及无教数。彼有教数者身动。无教者。身动灭已。与余识相应。彼相续转如受戒竟。虽不善无记心善戒随生。如捕鸟等虽善无记心恶戒随生。口业亦如是者。口业亦有二种。谓有教性无教性。意业唯无教者。意业唯无教。性非如色教。此业不可示他故名无教。有言辞故名教。此五业中。

 有教当知三  善不善无记
 意业亦如是  余不说无记

有教当知三善不善无记者。身教口教当知三种善不善无记。善者谓行施受戒等。善心起动身。不善者谓杀生等不善心起动身。无记者有二种。谓隐没不隐没。隐没者谓秽污无记心起动身。不隐没者非秽污无记心起动身。所谓威仪工巧。口教亦如是应当知。意业亦如是者。意业亦有三种。彼善心相应必善。不善心相应名不善。秽污无记心相应必隐没无记。非秽污无记心相应。名不隐没无记。余不说无记者。余有二业。谓身口无教。彼有二种。谓善不善。无记。何以故羸劣故。以无记心羸劣故不能起强业。若与余识俱与彼事相续。如执须摩那华。虽复舍之犹见香随。何以故。香势续生故。非如执木石等。已说彼诸业。

 色无记二种  隐没不隐没
 隐没系在色  余在于二界

色无记二种隐没不隐没者。若色性业教无记名前已说。此有二种。当知隐没不隐没。隐没系在色者。若隐没者。系在色界梵世非上地。何以故。彼无记作心故。非在上地下地烦恼起现在前。何以故。以离欲故。亦不在欲界。修道断烦恼能起身口业。何以故。外门转故。见道断烦恼内门行故。不能起身口业。欲界修道断烦恼但是不善。非不善烦恼能起无记业。余在于二界者。若不隐没无记系在欲色二界。意业如心说。何以故。彼隐没不隐没通三界。故于中。

 若教无教戒  略说有三种
 无漏及禅生  依顺解脱戒

若教无教戒略说有三种者。无教戒略说当知有三种。问曰云何。答曰。无漏及禅生依顺解脱戒。无漏戒者与道俱生。谓正语正业正命。禅生戒者与禅俱生。谓离欲不离欲凡夫及圣人。依顺解脱戒者。谓众聚和合。于彼士夫边。启请受得。此三种戒摄一切戒。问曰。如是分别有教无教戒竟。何者与心俱生。何者不与心俱生。答曰。

 无教在欲界  教依于二有
 当知非心俱  谓余心俱说

欲界无教若顺解脱戒所摄。及不摄。彼一切非心俱。不随心转义。问曰。何故不随心转。答曰。彼受戒已。不善无记心亦随生故。不与善不善无记心随转。何以故。无心亦随转故。教者欲色二界不随心转。何以故。属身故。余心亦有故。谓余心俱说者。余谓禅无漏戒。彼二种随心转。何以故。异心不随转故。以彼心力生二种。彼常随心作随顺义。故彼二种过去过去成就。未来未来成就。现在现在成就。已说业差别。若业成就今当说。

 无漏戒律仪  见实则成就
 禅生若得禅  持戒生欲界

无漏戒律仪见实则成就者。谓从初苦法忍。及一切圣人成就无漏戒。是戒在于六地。未来中间根本四禅。此色地亦无漏。彼未离欲见谛成就未来地戒。若离欲一切有学极少成就三地。或有六地一切阿罗汉成就六地。禅生若得禅者。成就禅戒非余。是戒在九地。谓禅近地中间四禅。若人若得诸地若凡夫若圣人。是得成就彼地戒。持戒生欲界者。若受戒者彼成就顺解脱戒。是戒欲界人得非余趣受。已略说成就差别。随成就过去未来现在戒。今当说有三种人。谓住戒人。住非戒人。住非戒非非戒人。住戒人者亦有三种。以戒有三种故。彼者。

 若住解脱戒  彼无教现在
 当知恒成就  或尽成过去

若住解脱戒彼无教现在当知恒成就者。若住顺解脱戒。彼人从初刹那受无教戒。现在一切时成就彼现在无教。常次第相续乃至命未尽。何以故。要期分齐故。或尽成过去者。或有住顺解脱戒。成就过去无教戒。谓已灭不舍。舍事有五因缘。后当说。

 若有作于教  成就于中世
 彼尽而不舍  当知成过去

若有作于教成就于中世者。中世名现在。若人作身口教求受戒时。成就现在教戒。彼尽而不舍当知成过去者。尽者过去义。彼教尽时若不舍者成就过去教戒。此舍因缘如前说。略说如是初念教时。成就现在教及无教。彼后乃至教未尽未来。成就过去现在教及无教。此教尽已若不舍者。成就过去现在无教。彼但成就于过去教。非现在教。

 若得禅无教  成就灭未来
 中若入正受  教亦如前说

若得禅无教成就灭未来者。若得禅者成就过去未来禅戒。如成就禅彼人无教。虽决定灭由彼禅力故初如是彼得过去。如禅第二念等三世成就乃至未起禅。若起不舍成就过去未来无漏戒。与禅同故此中不说。既说禅戒亦说彼已。何以故。若有见谛教者彼人决定得于禅戒。故说禅戒即是说彼。

 若作不善业  住戒成就二
 共烦恼缠俱  当知彼尽尽

若作不善业住戒成就二者。若人住顺解脱戒若住禅戒。彼不见谛作于不善。增上缠时不善无教便起。彼人尔时成就不善教及无教。问曰。何者住禅戒作不善耶。答曰。若未离欲依未来禅得作不善。问曰。几时成就无教耶。答曰共烦恼缠俱。是人乃至未舍于不善缠。当知彼尽尽。若舍彼缠彼教无教亦舍。

 若住非戒处  无教成就中
 当知不爱果  或复尽过去

若住非戒处无教成就中当知不爱果者。住非戒者所谓屠羊杀鸡杀猪捕鱼捕鸟等。是人于一切时成就现在不善无教。是人初发作业刹那时。即于一切众生所成就不善戒摄无教。若人初杀生时即得杀生所摄无教。于后随所杀生。更得杀生所摄无教。非律仪摄戒。先已得故更不重得。或复尽过去者。第二念以去杀生。及非律仪摄无教。成就过去现在。乃至不舍刹那谢过去者名尽。

 若刹那住教  是说成就中
 亦复尽过去  善于上相违

若刹那住教是说成就中者。随住教时成就现在教刹那现在名刹那住。亦复尽过去者。随教刹那谢于过去未断以来。是时成就过去现在。若尽而未舍但成就过去。善于上相违者。如住律仪说不善。如是住非律仪说善。极净信心作施等善。彼时善无教起彼舍此亦舍。

 若处中所作  是说成就中
 亦复尽过去  或二亦复一

若处中所作是说成就中者。处中谓非律仪非不律仪。彼若作善成就现在善教。若作不善成就现在不善教。亦复尽过去者。是教若灭未断亦成就过去现在。若尽已不舍但成就过去。或二者。或教无教过去现在。若极欲作必定方便不舍。亦复一者。方便尽已但成就现在无教。有人乃至命未尽来。成就现在无教不欲止故。问曰。已说教顺解脱戒。禅无漏戒云何得耶。答曰。

 色界中善心  得禅律仪戒
 是舍彼亦舍  无漏有六心

色界中善心得禅律仪戒者。若有人得色界善心。或时离欲或不离欲。彼一切得禅律仪戒。一切色界善心戒。常随顺唯除六心。所谓眼耳身识及闻慧。心临命终心起作业心。问曰。此云何舍。答曰。是舍彼亦舍。若舍色界善心亦舍于彼。无漏有六心者。彼无漏戒六心共得。所谓未来中间根本四禅。彼舍此亦舍。问曰。如是诸戒彼何者戒。几时舍耶。答曰。

 顺解脱调伏  是舍于五时
 禅生无漏戒  二时智所说

顺解脱调伏是舍于五时者。谓舍自分种类时。舍戒时。断善根时。二根生时。正法隐没时舍。或有人说。犯戒根本梵行时舍。罽宾者说。有四时舍。除后二种。禅生无漏戒二时智所说者。禅戒二时舍退及度界地。无漏戒亦二时舍退及得果。彼根次第得果相似故不别说。有人别之彼三时舍。问曰。非律仪云何舍。答曰。

 非律仪四时  如是善无色
 秽污唯一时  是说在于意

非律仪四时者。谓受戒时。得禅戒时。二根生时。舍自分种类时。彼戒非戒于三时舍。谓本势过。希望止。方便息。是说舍戒非戒应当观察。问曰。已说色自性业。无色自性业竟复云何。答曰。如是善无色善无色业亦四时舍。谓得果时退时。断善根时。度界地时。秽污唯一时是说在于意者。秽污意业于一时舍。谓离欲时。随处处离欲彼彼舍。已说业自性及成就。随彼业世尊无量门分别。今当说。

 若业与苦果  当知是恶行
 复有意恶行  贪瞋及邪见

若业与苦果当知是恶行者。若业感不爱果当知是恶行。谓杀生等所有不善身口意业。及后眷属是谓恶行。隐没无记。无果报故不说恶行。复有意恶行贪瞋及邪见者。彼不善思是意恶行如前所说。复有贪瞋邪见业分。当知如业以果成因故。如女为梵行垢。如是等已说。

 彼相违善行  最胜之所说
 于中若增上  圣说十业道

彼相违善行最胜之所说者。与恶行相违当知悉是善行。谓一切善业意业无贪无瞋正见。于中若增上圣说十业道者。彼善行恶行业中。若增上业胜者说名业道。彼恶行中增上者名不善业道。若善行中增上者是善业道。不善业道者。谓杀生等七种及贪瞋邪见等。善业道者。谓离杀等七种。及不贪不瞋正见。或行方便重非业道。或业道重。故如是说。杀生者。于彼他众生想。作欲杀意欲害命方便。彼业究竟是名杀生不与取者。于他物中作他物解。不与想欲劫夺意。取属于己是名不与取。邪行者。于所行处非道非处非时。于非所行处行是名邪行。妄语者。异想诳他想言说是名妄语。两舌者。秽污心欲破坏他语业是名两舌。麁恶语者。以瞋忿心。他不爱语说是名麁恶语。软见贪等被踬顿。不善语无益语非法语。是名绮语。贪者。爱他资产恶欲是名为贪。瞋者。增上恼他坏他心过恶是名为瞋。邪见者。谤无因果是名邪见。此为十不善业道。与此相违名善业道。余业不名业道。谓此业道后方便。及饮酒打拍等恶行。礼拜等善行离饮酒思。如是等是业非业道。问曰业道有何义。答曰。是业是道故名业。道又业之道故名业。道业道业道故名业道。七业亦业亦道是思之道故。三是业道此非业义。问曰。何故诸烦恼中。此贪等三说是业道非余。答曰。增上恶故自烦恼他故。此极过恶余不如是。彼对治不贪等白道。于此业道摄不摄业。略说二种。谓定不定。定有二种。报定时定。时定有三种。问曰云何。答曰。

 谓现法果业  次受于生果
 后果亦复然  当知时各定

若业于此生作。即此生熟名现法受业。若业次生熟者名生受业。过次生后余生熟者名后受业。此等三种名时决定。报决定者。报决定熟非时决定。若得因缘便熟。余名不定。问曰。如世尊说乐受等三业。云何差别。答曰。

 欲界中善业  及色界三地
 是说为乐受  此亦定不定

欲界中善业及色界三地是说为乐受者。欲界中善业能生与乐俱行报。色界初禅二禅三禅地中。亦生与乐俱行报。彼总说乐受。问曰。此业亦时定耶。答曰。此亦定不定。若定若不定。此四地中善业悉名乐受。此是乐受所摄果报。故名乐受。

 生不苦不乐  彼在于上善
 若受于苦报  是说不善业

生不苦不乐彼在于上善者。若第四禅及无色界善业名不苦不乐受。彼业能生不苦不乐俱行报故。若受于苦报是说不善业者。谓不善业名为苦受。彼业能生苦受俱行报。故此业亦定不定。问曰。如世尊说。黑黑报等四业。云何分别。答曰。

 若色中善业  是白是白报
 黑白欲界中  二黑说不净

若色界中善业是白是白报者。色界中善业是白。一向无恼故。彼报亦白。一向可爱故。黑白欲界中者。欲界善业杂于不善故名黑白。彼无一业黑白二报杂受。问曰。若报非黑云何名黑。答曰。以不爱故名之为黑。爱者名白。二黑说不净者。不善业名黑。不可爱故。彼黑还生黑报。

 若思能破坏  彼诸成就业
 无碍道相应  是说第四业

若道能断彼三种业。谓无碍道摄十七学思。是第四业此不可呵故名不黑。无有染着故名不白。与流转相违故名无报。彼见道中法智分摄。相应四思及离欲界八无碍道相应八思。此十二思断黑黑报业。第九无碍道相应一思断黑白报业。初禅离欲乃至第四禅离欲第九无碍道摄。相应四思断白白报业。余非报业。无色善业此中不数。何以故。无二白事。谓鲜洁白可憙乐白。故不说白。此经中世尊说中有。问曰。如世尊说。身口意业曲过澁等何者是耶。答曰。

 谄生谓为曲  过从瞋恚生
 欲生谓为澁  世尊之所说

谄生谓为曲者。方便谄他覆藏己事心曲名谄。此在欲界梵世非上地。彼在意地修道所断。若业从谄起以果成因。故世尊说。曲彼非曲性。过从瞋恚生者。从瞋生业以果成因。故世尊说过。欲生谓为澁者。若业从欲生。果中说因。故世尊说澁。问曰。如世尊说。三种清净三种寂静。彼相云何。答曰。

 一切妙行净  无学身口净
 所谓意净者  即是无学心

一切妙行净者。所有身口意有漏无漏妙行一切说净。问曰。有漏妙行不净处所云何说净。答曰。与烦恼不净相违故。彼少分净能引道第一义净故。问曰。云何名净。答曰。无学身口净。无学身口妙行。名身口净。所谓意净者即是无学心。彼无学心名为意净。得牟尼相离烦恼语言。断三界辫发。揃依有顶烦恼髻。身有起作意不寂静。是故不说牟尼。牟尼者是寂静义。为断乐水洗净等教是故说净。为断牟尼教故说身口意牟尼。已说业和合差别。业果差别今当说。

 善业不善业  是俱说二果
 善或成三果  余一果当知

善业不善业是俱说二果者。善业有二种果。彼有漏善有依果报果。依果者前生后生界地自分善。报果者无记。无漏断烦恼业有依果解脱果。依果者前生圣道后生圣道。一切相似增长不减。解脱果者。谓无碍道断诸烦恼。彼不善业亦有二果。依果报果。善或成三果者。若有漏善断烦恼者。彼有三果。依果报果解脱果。如世俗断结道。余一果当知者。谓无记业及余无漏不断结者。彼有一果。所谓依果。问曰。彼身口业造色自性四大所起。彼何者业何四大造。答曰。

 自地若有大  身口业所依
 无漏随力得  是还依彼力

自地若有大身口业所依者。若欲界身口业。彼但欲界四大造。色界亦如是。无漏随力得是还依彼力者。无漏身口业随力所得。还依彼地。如是四大生。若欲界无漏道起。彼还依欲界。如是四大造无漏身口业应当知。如是色界还依彼地。如是四大造无漏业应当知。问曰。若生无色界。舍于学戒得无学戒。彼舍依何地戒。得依何地戒耶。答曰。随依彼地生随依彼地灭。依彼地过去戒。及依五地未来戒等皆悉舍之。更得依五地未来戒。五地者。谓欲界四禅。问曰。如世尊说三障。是相云何。答曰。

 无间无救业  广生诸烦恼
 恶道受恶报  障碍应当知

有三种障。所谓业障烦恼障报障。障碍圣道及圣道方便故名为障。业障者五无间业。所谓杀母杀父杀阿罗汉破僧恶心出佛身血。作此业已必定次生无间地狱故名无间。杀母杀父弃背恩义故堕无间地狱。其余三种坏福田故。烦恼障者。谓勤烦恼及利烦恼。勤烦恼者数行烦恼。利烦恼者增上烦恼。现行烦恼名之为障非成就者。何以故。一切众生平等成就诸烦恼故。报障者随所住报。非圣道器报过恶故。问曰。彼何者是。答曰。一切恶道北郁单越无想众生。一向是凡夫地故。问曰。此三业中何者最为大恶。答曰。

 妄语破坏僧  当知极过恶
 有顶世中思  善中最大乘

妄语破坏僧当知极过恶者。一切业中破僧妄语最为极恶。彼得阿鼻地狱经一劫住。十三聚火围绕其身。何以故。彼法非法想非法法想。亦破坏见法想破僧起异道故破坏法轮。是故此业一切业中最为极恶。有二种破僧。谓破法轮及破羯磨。破羯磨者同一界内别处布萨作羯磨等。问曰。何者善业得最大果。答曰。有顶世中思。善中最大果有顶正受思。一切善中得最大果。彼八万劫极寂灭故。果报因缘故有顶中思说为大果。余金刚喻相应思一切大果。彼一切结究竟尽果故。

使品第四

业及烦恼因缘流转已广说。业彼业烦恼力故。受种种生非离烦恼。是故师欲分别烦恼。作如是说。

 一切有根本  业侣生百苦
 九十八种使  牟尼说当思

一切有者。谓欲有色有无色有。此等三有九十八使以为根本。何以故。此为业侣。能生种种受生等苦。彼业由于烦恼力故受生有。力非离烦恼。是故欲求解脱者应当知之。知已远离。何以故。如不识怨则为所害。经中佛说有七种使。彼界行种分别为九十八使。所谓贪使界分别为三种。分别为五界种。分别为十五。慢无明使亦复如是。瞋使界分别为一种。分别为五。疑使界分别为三种。分别为四界种。分别为十二。见使界分别为三种。分别为四。行分别为五。行种分别为十二。身边二见同见苦断故为一种。戒取见苦见道断故为二种。邪见见取为四种。如是为十二使。界行种分别为三十六使。是故有九十八使。问曰。云何知耶。答曰。

 一切诸使品  当知立二分
 谓见道断分  及以修道断

见道所断乃至修道所断。唯有此等诸使更无有余。见者视也。彼为见所断故名见道断。此言为忍所害义也。修者是数习义。为修所断故名修道断。此说为得性道所断义也。

 烦恼二十八  当知障见苦
 彼当见苦时  断尽无有余

彼见道修道所断九十八使中。二十八使障于见苦故。见苦断此后当说。

 见集断十九  当知灭亦然
 增三见道断  十说修道灭

见集断十九者。十九使障于见集故见集断。当知灭亦然者。当知见灭亦断十九使也。增三见道断者。二十二使见道所断。十说修道灭者。当知十使修道所断。已说使种差别。彼界差别今当说。

 最初烦恼种  欲界当知十
 二中各有七  八种见道断

最初烦恼种欲界当知十者。如前所说初见苦断烦恼种类。彼中十使系在欲界。所谓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取贪瞋慢疑无明。二中各有七者。如前所说见集灭断烦恼种类。彼中各有七使亦係欲界。当知于此十中除身见边见戒取为七。八种见道断者。此欲界係七中增于戒取。

 欲界应当知  四是修道断
 谓余上二界  当知同可得

欲界应当知四是修道断者。谓贪瞋慢无明等如是彼三十六使。係在欲界应当知。谓余上二界者。余六十二使係在色无色界。当知同可得者。如是三十一使係在色界。三十一使係无色界。三十六中除五瞋使。已说使数种界差别。使自性今当说。

 所谓有身见  边见及邪见
 二取应当知  此五见烦恼

此五烦恼皆是见性。身见者彼于五受荫中。执我我所是名身见。边见者于彼计着断常是名边见。邪见者诽谤四谛。审尔计着是名邪见。戒取者于自在等自性丈夫中间智等。彼非解脱苦因中妄执为因。取戒等此中除等名取戒故名戒取。见取者于有漏法执为最胜。取见等此亦除等名故名见取。此智慧性故说名见。此等五见摄一切见。此一邪见邪执着故。以行差别故说五种。

 贪欲及疑瞋  慢无明非见
 境界差别转  说有种种名

贪欲及疑瞋慢无明非见者。贪者彼于有中爱想乐着是名为贪。疑者于谛实义计以为实。或谤实义彼中犹豫是名为疑。瞋者若他侵陵。不能容忍便生恶欲。于众生所极作逼迫破坏。非处生心恼彼是名为瞋。慢者于自地中称量心举是名为慢。无明者于谛相中不知不净是名无明。此五烦恼非慧性故。使不说见。如是一切烦恼境界差别转说有种种名者。此十烦恼随于境界。差别转故立种种名。此中若缘苦转说见苦断。如是见集断等亦尔。

 不苦于一切  离三见二转
 道除于二见  上界不行瞋

下苦于一切者。欲界中苦是名下苦。彼一切十使与见苦相违。问曰。云何相违。答曰。世间不能观察。彼于苦阴不如实知。闻说阴苦不喜不乐。此不观察是名愚痴。以愚痴故于中生疑。为但是阴为有我耶。起如是心是名为疑。疑故邪说或本习故。谤言无阴是名邪见。计有于我是名身见。见彼相似相续不断故生常见。见彼因果相续坏灭。以迷惑故生于断见。执于断常故名边见。于此见中取以为净是名戒取。于此见等取为最上是名见取。若爱己见是名为贪。若恚他见是名为瞋。以此自高是名为慢。如是次第此十烦恼与苦相违。离三见二转者。除身见边见戒取。其余七使集及灭转。彼于苦因不知是名无明。痴故生疑疑于苦因。为有为无是名为疑。疑故邪说或因本习。谤无苦因是名邪见。于彼取胜是名见取。余如前说。如是于灭谛涅槃不知是名无明。以愚痴故迷惑涅槃为有为无。是名为疑。余如前说。道除于二见者。道除身边二见余八种转。于彼不信受道是名无明。余一切如前说。戒取者于此诸见。牛戒等中信以为净。问曰。彼身见等何故不于集灭道中转耶。答曰。身见于果中行我我所转。无有作如是解。于此苦因及灭道等计于我者。是故身见于苦中转。故见苦实悉断无余。边见从身见生。是故苦缘。若见断身见者。彼缘彼见亦断边见。问曰。若戒取不信于因。计自在因为道。彼云何见苦断耶。答曰。彼愚于果。计自在等阴名而起彼常分别。于自在等以作因想。彼时能以无常等行观察苦谛。计自在等因想即断故见苦断亦不信道彼计非道为道。为道故见道断见真道故灭中无此。何以故。如是因道灭中无故。上界不行瞋者。色无色界除瞋。余如欲界说。何以故。彼无损害相故。有善欲故。性寂静故。心滋润故。是故无瞋。已说诸使自性差别。缘差别今当说。

 普遍在苦因  疑见及无明
 是使一切品  谓在于一地

见苦见集所断品中。疑见及相应无明不共无明。此十一使当知界。界自界地中一切遍。此于自地一切五品中缘使上不使下。何以故。离欲性故。下不使上。何以故。非境界故。故说使于自地。问曰。一切遍义云何。答曰。缘一切有漏事义故名一切遍义。彼一切一切众生。一切有漏事中。本来起故。是名一切遍义。无有一有漏法。若凡夫人本来不取执我我所等者。问曰。何故见苦见集所断品中。说一切遍非灭道耶。答曰。一切有漏缘故。同一意故。是以坚固一切有漏事苦集谛摄。见灭见道所断诸使。少分有漏缘少分无漏缘。非同一意故。非坚固亦非一切缘。问曰。何故贪瞋慢等非一切遍。答曰。此是自相使故。于一众生少分亦生。一切遍使则不如是。一切遍者缘一切界一切地故。贪等作意起求贪欲。具一切遍者但于他现生恶行犹如河流。已说自界地一切遍。他界地一切遍今当说。

 初烦恼五种  四说为第一
 于上境界转  普遍智所说

前说十一一切遍中。除身边二见余九烦恼。他界地中说一切遍。彼欲界见苦所断邪见。谤色无色界苦果。见取取胜戒取于非苦因取为苦因。疑彼中犹豫无明迷惑。如是欲界见集所断邪见。谤色无色界阴。因见取于因事取胜。疑于因事犹豫无明迷惑。如是色界邪见谤无色界苦果。如是应广说。地亦如是。初禅地谤第二禅苦。如是应广说。乃至不用处谤非想非非想处。复次无色界异彼无他界一切遍。何以故。上无界故。非想非非想处无他地。一切遍上无地故。问曰。何故身边二见。非他界地一切遍耶。答曰。非异界地生。于异界地阴生我我所无此理也。无二身事行此非现见故。彼无我故。无生我所理也。边见者于己阴中计存断常。

 邪见及与疑  俱生独无明
 见灭道二断  当知无漏缘

见灭断邪见谤于灭谛。疑者疑于灭谛。彼二相应无明及独一无明。无明不见相于灭处转。此三烦恼缘灭谛故。是无漏缘道中亦尔。如是三界有十八使定无漏缘。问曰。何故见灭所断。贪等烦恼非无漏缘。答曰。如其无漏缘者。则不见贪过。是故贪使非无漏缘。若贪灭道者。是善法欲非贪使也。非瞋者毁呰相不生故。自性柔软作故。无漏非可慢也。清净最胜是涅槃道故非二取。

阿毗昙心论经卷第二


上篇:阿毗昙心论

下篇:杂阿毗昙心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序 正教本宗。文唯三藏。梵音所阐。...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一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说一切有部) 世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二...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

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佛言:「...

佛说漏分布经

佛说漏分布经(出《中阿含》令劫意) 后汉三藏安世高译...

大方广如来藏经

大方广如来藏经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

【注音版】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安忍波罗蜜多品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安忍波罗蜜多品...

注华严法界观门

注华严法界观门序 唐绵州刺史裴休述 法界者。一切众生...

清珠集

清珠集 古灵山普光寺净愿社主释幻空堂 治兆 辑 自己...

佛说鸯崛髻经

佛说鸯崛髻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婆伽婆...

佛说六道伽陀经

佛说六道伽陀经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

放生的八大利益

(一)放生是功德最大的有为善法 现在是五浊恶世,一般...

托彼名号,显我自性

从事相上来说,无量寿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

一代时教,总一大念佛法门

【原文】 此一念佛法门,如天普盖,似地普擎,无有一人...

一边想发财,一边却挥霍浪费

问: 如何发财? 梦参老和尚答: 很简单,做布施。我...

助念团以亡者身体柔软诓诱家属学佛,这样做对吗

问: 有些助念团在助念结束后,见亡者的身体没有软柔,...

网络学佛的正确态度

网络是时代的产物,是众缘和合的现相。网络也被诸多有...

明一法师:吃亏勋章莫忽视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烦恼很多,因为吃亏而烦恼不断的情况...

心力和佛力的结合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过程当中,有两种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居家处世如何对待不如法的人

居家处世,见人有不如法,既无威德,足资制服,又不善...

修修慈悲心

四大名山的菩萨各有所表:文殊菩萨表大智,普贤菩萨表...

如何参「念佛是谁」

有道友问:如何参念佛是谁? 这是话头!你问念佛是谁?...

慧律法师《什么是佛法》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这本《什么是佛法》是张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