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海涛法师《佛法修行精要》

海涛法师  2010/01/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1.当我们在修持或听闻佛法时,必须培养想要利益一切众生的心态,这不仅是短暂的做法而已,最终还要帮助六道众生解脱痛苦。这就是正确的心态。

2.无论我们对自己感到多沮丧,或觉得自己难以达到证悟境界,但我们全都具有智慧的本能。

3.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解脱世间的痛苦,而达究竟的喜乐。修行是否能达开悟,要视行者的心态而定。

4.同样一个由上师教导的修行法门,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出现,这完全是依弟子所持的心态而定。

5.心智清明与不清明的分别在于是否了悟一切皆幻,也就是万法之空性的本质。

6.菩萨所生出的菩提心是平等地去对待一切众生,只有以此无分的发心,才能真正有能力去利益他人。

7.痛苦的解脱乃建立在习气的净除之上。因此,只要我们停止造业,同时培养良好而正面的习性,便绝对可以清除我们不好的习气。

8.业力的形成是透过我们的心、我们的身体和言语所造作出来的。

9.持戒可让我们时时对因果业力的法则,保持高度的警惕之心,并且正确地做一切事。

10.持守小乘戒或在家戒后,如果再进一步受菩萨戒,那么积聚福德的力量就会更大,因为受了菩萨戒就是走向菩萨道。

11.当我们以真挚的慈悲心及利他心来积聚福德,并且使心置于三摩地(定)的状态,那不论做什么善法,如供养、布施或修法等,都会成为积聚福德资粮最殊胜的法门。

12.供养时态度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到其所产生福德的大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禅修

一、身心合一 身体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身体在做什么...

把心带回到心性时,应该怎么修

当我们把心带回到心性的时候,应该怎么修呢?全修在性...

圣严法师《以布施对治贪念》

贪念会带给我们许多的烦恼,该如何帮自己除贪、解毒呢...

星云大师《如何在大众中相处》

常听人说: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在社会上和大众相...

发心和正见是所有修证的基础

我们把整个佛法分成四个主题: 发心,正见,修行,证果...

念佛一法对在家人最为亲切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

学佛人既要修福也要修慧

佛陀住世时,经常开示弟子修行要福慧双修,才可有成就...

星云大师《拒绝的艺术》

拒绝是一种艺术,当别人对你有所希求而你办不到时,你...

【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佛教词典】观空

(术语)观照诸法之空相也。仁王经一有观空品。天台仁...

【佛教词典】因缘

因与缘。世间的一切事物,皆由因与缘的和合而生而有。...

【推荐】临终前还的东西越多,走的时候就越轻松

切莫把十界的依他作本然。我们不要把十法界的因缘果报...

世间赏罚与因果报应之不同

原文: 阅来书,知汝聪明尚不彻底,故以儒佛之因果,与...

宏海法师:蕅益大师法语

(第一讲) 阿弥陀佛!各位实修群里面的诸位法师慈悲,...

唯佛与佛能究竟明了

你们有过这种经历吗?出去旅游、爬山或者什么,走着走...

放下我执偏爱 永离苦恼束缚

佛住世弘法时,有一位住在弥絺罗国中的婆罗门妇女名叫...

云门寺明醒首座:没有修行好苦哦

2004年11月18日,云门祖庭明醒首座做完他一天的修行功...

智慧与禅定者易生净土

因智慧能断疑故。 这智慧不是说我们高考能考一个很好的...

净界法师:妙法莲华经

整部经典的修行内涵,只有两个字,就是妙法。我们怎么...

勿作「二宝」弟子

在家信众修行中首先要恭敬僧宝。尤其在佛灭度之后,佛...

保护动物的权益

著名川菜掌中宝:活生生将鸡的脚掌心割下做成菜。一盘...

喝酒伤身更伤脑

喝酒伤身的道理众所周知,但酒精对大脑的损害却很少引...

《法华经》中最精彩的七个比喻

《妙法莲华经》在大乘经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法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