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海涛法师《忍辱菩萨行》

海涛法师  2010/01/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佛法八万四千种法门中,忍辱为何会列于菩萨六度修行之一?因为忍辱不仅是日常生活中与他人接触时最容易遇上的考验,更是每个人修行中必经之磨练过程。

菩萨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到种种不顺或逆境,但很多时候,所谓的顺境或逆境其实取决在自己的价值观和心念,一个正向思考、包容圆通的心境,往往可以化危机为转机,甚至在人所不能之处有所突破。所以菩萨教化众生:当忍受一切内外顺、逆、苦、乐等境,对所遭遇的种种障碍与成就,皆能安忍,不生烦恼,自能身心安隐,成就自利。进一步来说,能化诸有情,皆令和顺,是名利他。能做到所谓逆境不瞋,顺境不喜,心里还是维持原来的宁静祥和,这就叫做忍。

忍辱,确实是一种美德,不但能抑制人的瞋火,还能融化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如果一个修学佛法的人勤习各种法门,能将经论倒背如流,但却缺乏忍辱的修养,不能给众生欢喜心,常与众生起冲突,这样要如何度化众生呢?所以世尊在经典中处处劝人修行忍辱,而中国经典故事中,文殊、普贤菩萨所化身的寒山与拾得二大士,以及弥勒菩萨化身的布袋和尚,也都教人应忍天下难忍之事。虽然凡夫菩萨还无法做到如寒山、拾得二大士菩萨般的忍辱境界,但也应该知道,忍辱是修行的第一步,如《佛遗教经》便说:「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大宝积经》中有一段解释菩萨福德庄严的经文:世尊告诉大迦叶尊者,菩萨有四种无量福德庄严──以清净心而行法施、于破戒人生大悲心、于诸众生中称扬赞叹菩提之心,以及于诸下劣修习忍辱。这经中所说的四法都与布施、持戒以及忍辱有关,其中「于诸下劣修习忍辱」,可算是最难做到的忍辱精神。因为凡夫都还有我执、我相的存在,因此当我们受到比自己身份地位更下劣的人的辱骂或伤害时,通常都会难以忍受。其实若对这种人能修忍辱,便更能于一切处修忍。    

「于诸下劣,修习忍辱」让世尊视为菩萨的无量福德庄严之一,可见忍辱不但可成就道果,更可庄严菩萨的无量福德。另外,在《瑜伽师地论》中对于忍辱的解释,更是相当直接明确:不忿怒、不报怨、不怀恶,这三者就是忍辱最基本的心态。而修行安忍之人,光是忍辱还不够,世尊紧接着说:还必须怀柔众生,这就是菩萨的慈悲。在身、语、意三方面都要做到爱护众生,让众生没有烦恼,可见这忍辱的修行功德有多大!   

明白忍辱的基本道理后,我们就来谈谈菩萨道的忍。经论中解释忍辱定义的经文非常的多,此中《菩萨地.忍品》的解释大意是:因为透过智慧的思惟、抉择或本性柔和堪忍怨害,而以无染心、悲愍心地忍受一切逆境,或是为求名闻利养、向权贵低头而忍等等,有时只是权衡得失或明哲保身,或是因执着某些利益而无可奈何地忍受一切逆境,这些都不能算是忍辱。   

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要忍辱,但不明白忍辱真义之人,都将忍辱变成含恨了,或者是忍而不发,这是隐忍而不是忍辱!云何称为忍辱波罗蜜呢?这需要智慧来辅助。   

忍,有生忍、法忍、无生法忍。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乃至蚊虫的伤害都能忍受,名为「生忍」。对于身体的老、病、痛,或者寒、热这一切的事情都能安住不动,是为「法忍」。如果有般若的智慧,观察生忍、法忍都是毕竟空不可得,那称为「无生法忍」,这是菩萨圆满六度波罗蜜的境界了。   

所以,忍辱法门是修行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门功课,如果于日常修行中就无法行忍,无法克服苦受,则遑论有戒、定、慧修学了。经由忍辱的磨练,可销磨凡夫瞋恚之气或种种恶习,而养成慈悲、良善的心性,如此的心性乃有助于修行。但是忍辱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达到「忍辱波罗蜜」的境界,因为也只有透过通达缘起空性之慧力而放下我、法二执后,才能达到究极之忍辱波罗蜜。

佛法是悲智双运的,当你学习佛法,依按照佛陀的教导度化众生、弘扬佛法时,不免有种种的困难或毁谤。如果这时你还能运用般若波罗蜜,从内心里面去化解所有的烦恼,让度化众生的最初发心得以不受影响,这就是将佛法运用在生活中了。修行必须以大悲心和利他心为基础而生起菩提心,也就是为了让一切众生从痛苦中解脱而立志成佛之心。在修行忍辱的过程中,这个伟大的慈悲菩提愿始终不变,这才称为忍辱菩萨行、忍辱波罗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行菩萨道要谨防五种心魔

人与人之间慧性平等。身外境界的好坏是由分别智来判断...

什么是菩萨行

菩萨行总的来说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以救度众生为...

为什么要忍

生活难免遭遇各种各样逆境,面对这些人事,人多半会无...

忍一时之愤,能免百日之灾

你要想平安、想愉快,要先忍辱;一忍,百事都消失了。...

今生忍耐,报尽即生西方

那些在修行路上曾有过的障碍,其实没什么大不了,我发...

忍一时之气,也许可避免一场灾祸

有首古诗是这么写的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

圣严法师《为什么而忍》

我曾经做过一个比喻:当山挡在前面,一味退让,永远也...

对我们功德最破坏的两件事

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佛教词典】愿波罗蜜

梵语 pranidhāna-pāramitā。又作钵罗尼陀那波罗蜜。...

【佛教词典】二尊一教

(术语)观无量寿经流通分之说相。于正宗分释迦开要门...

如是发心名之为邪,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

如何运用「一心真如」这个观法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须菩提尊者在观空的时候,是以...

1000美元也可以成功

1980年的一天,刚满19岁,大学还没有毕业的美国青年戴...

赞美别人是一种善举

世界上没有比欢喜更宝贵的东西,有时我们用再多的金钱...

丑脸人与丑脸比丘

自古以来,天下父母都是爱护子女;但是却也有少数人违...

不小心伤害了小动物是否破戒

问: 在清理花园的时候,不小心伤害了小动物,是否破戒...

闲旷俗心,寂定炼金

真正要把这个暇满的人生,闲旷的心胸,去修行一个生命...

十二光佛度众生,一句洪名摄十二光

阿弥陀佛又称为十二光如来,其光明威神,欲广叹述,虽...

不做别人嘴巴的奴隶

有一天,佛陀行经一个村庄,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对他说话...

念佛经常头疼,是过于用力的原因吗

问: 弟子几年来一直用十念计数法念佛。最近把计数放下...

商人与龙女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善良的商人,他驱赶着八头牛,到一个很远...

大安法师:如何降伏淫欲心

问: 现在的人淫欲心都比较重,应该如何降伏这颗淫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