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海涛法师《修行随笔》

海涛法师  2010/1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1.要我们着手去训练和净化心灵,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2.除了我们自己之外,没有任何人可以替我们修行。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去实践,每一刻都保持觉醒,对于当下的状况,要全面觉醒。

3.修行一点都不神秘,它如此单纯而直接了当。但却必须亲自去实践。禅修就是如此而已。

4.第一步对每个人而言都很困难。我们所从事的精神追求,是一件稀有而珍贵的工作。所以要柔软、要坚忍不拔地突破初步的障碍。

5.最高的喜悦是毗婆舍那的喜悦,也就是内观智慧的喜悦,每一个当下都能焕然一新般地珍惜初发之心,那就是一种极喜的状态。

6.因此,喜悦的存在是来自于初发之心、无习气之心和一颗不胡思乱想、直接经验的心。

7.修习和领悟佛法是件稀有而珍贵的事。世上少有人能珍惜这个机会。大多数人都在反复打转,被无明与欲望所驱使,不知道脱离轮回、解脱贪爱、瞋恚的可能性。

8.因为不断贪恋感官的愉悦,使心处于烦乱与困顿当中。学习放下,心便会变得轻安。

9.如果没有困扰和紧张,我们便能渐渐地脱离习性的仓库和感官的欲望。

10.所谓慧观的增长是去除经验自我内心的无常之流。因而能开始放下,而不拼命地去执着身心。

11.没有任何人可以保证修行的机会还会再到来。在每次的修行机会里,我们都拥有了非常殊胜的条件。这是个探讨自我和找寻「自己是谁」的最佳环境。别错失了任何修行的机会!

12.我们目前正在做的自我探究是最神圣的事。它是将心里的贪、瞋、痴连根拔除。它是艰辛的、稀有的,而且需要毫无瑕疵。

13.毫无瑕疵的意思是观察心的本质,进而无时无刻地专一觉醒。

14.假如你认为修行只是坐或行,其余的时间则不重要。那么,在这段休息的时间里,我们已失去了刚刚建立起来的动力。

1.从起床到睡觉,一切所作所为,都要保持觉醒,这是非常重要的。

2.清醒,就要开始觉知腹部的起伏,从那一刻起,也要正念所有起床、盥洗、散步、坐下,然后又再开始散步以及用餐中的一切行动。

3.躺下来睡觉时,都要觉知腹部的起伏,直到入睡前的最后一刻。这种专注,对禅修将是一种非常大的助益。

4.在每日的行动中培养强而有力的觉醒,能协助心保持安静与专注。这种坚定而平衡的心来自于觉悟的产生。

5.我们必须去觉知一切的状况。突然,深奥而直觉的真理可能在觉悟的因素成熟和形成时,于一剎那之间发生。

6.我们通常都漫不经心地吃,味道迅速地来去。当食物还在嘴里时,因为对味觉的欲望和贪爱,所以伸手再攫取更多,通常我们都无知整个发生的过程。

7.在吃完一口后,再吃下一口。如此一来,我们会对自己的身体及食量更加敏锐,当你很正念地吃时,是不容易吃过量的。将食禅并入生活的修行中,那么在相续的觉醒里,就不会有空隙了。

8.无明之云何时会消失,我们并不知道。但是,在躺下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要正念!在每一秒中,都要警觉,觉知当下正在发生的一切。

9.专注!这是心的本质中的其中一种,也就是心灵探索的基础。专注的意思是审视事物的本然,不去选择,不去比较,不去分别,不去推测或预期,在当下发生的情况中去长养无分别、无困扰的觉醒。

10.专注的觉醒,并不只限于早晚的打坐时间。认为打坐才是觉醒的时间,而其它时候则不是,这是将我们的生活分段,并暗中地破坏了正见的成长。不论是:行、住、坐、卧、食或谈话间,正念在一切时中,都适合运用。

11.一颗未经训练的心,通常都很敏感,执着快乐、排斥不快乐;执取所喜爱的,排斥厌恶的,跟着贪欲与瞋恚一起反应,这是一颗疲惫不平衡的心。

1.当正念提起时,我们会逐渐地去学习、经验、念头和感觉外境与他人,而不常执着或心生瞋恚。我们会开始以一种安静,平衡的心来全然地经验当下正在发生的事。

2.禅坐是依靠相续不断的正念。

3.我们应该在一切外尘、一切心境、一切的情况中,培养专注的状态。每一刻都应该——全心全意地生活。

4.在这段训练的时间里一切都须缓慢下来,如此,我们才有机会审视当下的状况。

5.当正念增长有成时,做事便能确实又迅速。但是现在是训练的阶段,一切都不需急躁。安静、觉醒地从容行事。从起床的那一刻起,一天中所要做的一切,都要保持正念,都要把它当作禅坐的对象。

6.将所有的行动都缓慢下来有其珍贵的意义。不急躁,不乱跑,不做他事,只是单纯地回归当下。

7.从容地行事在行事中,要精进、不间断、不懈怠地修行,但是要稳定,要平和,要充满和保持精进之心。但是,也要保持放松和平衡的心情。

8.走出黑暗的洞穴;朝向解脱、平静的光明境地。

9.人们都是在不同的方式下成长,只要我们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行去,我们就只需继续走下去。即使需要一年,或六十年,或五辈子。只要我们朝向光明,那才是最重要的。

10.整个觉醒的增长来自于以平静的心境去经验事物,而不是固持根深蒂固的思想和概念。

11.仔细地观察念头是如何从无生有,又如何从有归无,深入地往疼痛里观察。无畏地训练你的心,平静地觉醒要心无杂念。

12.在修行的过程中除了诸多的疼痛、掉举、烦恼和疑惑之外似乎没有其它的了。但是实际上每一刻的觉醒,每一刻的正念都将协助我们削减执着的锁链。

13.我们只需朝向解脱的方向不往后退也不趋向黑暗。

1.柔软地对待自己但要坚定不移。虽然它对你而言不是很清楚,但是,这之中也许有极大的转变正在发生中。

2.犹如果实在树上成熟。当阳光照耀在水果上时,虽然它一天天逐渐成长,也许过程很缓慢,但它终究成熟。同样的道理我们内心的转变和成长也继续地在进行。

3.切记:佛陀只指点出道路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亲自去履行。没有任何人可以让别人开悟。贪、瞋、痴三毒就存在我们的内心,不是别人将它放进去的,也没有人可以将它拿出来。我们必须自己净化才行。

4.修行道上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疑惑的心,除非我们彻见它,否则疑惑将剥夺我们的心,并阻挡我们对清明的追求。

5.觉知是对治障碍的最佳能量和最具影响力的方法。

6.要对治修行道上所面临的障碍的方法之一就是认识它们。在每一剎那中彻见它们。欲望、懈怠、懒惰、掉举、忧虑、瞋恚、疑惑等等。如果欲望生起,要马上觉知心中的欲望。不论是瞋怒、懒惰、掉举或疑惑,都要立即觉知它们的生起。

7.要耐心待人,最重要的还是对自己要有耐心,不要因自己有缺陷而意志消沉。反之,要时时激励自己。

8.要达到精神生活,除了持续不断地重新开始,并从不自认为满足外,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9.所谓的耐心,是不论发生什么事,都能安住于平衡的状态中安定、放松且保持警觉。

10.耐心!不要被欲望所左右。如果无法耐心下来,每一个进入我们内心的欲望,将迫使我们去行动,使我们永远被束缚于贪爱的轮回之中。

11.没有人会替我们修行,没有人能使他人开悟。佛陀的觉悟解决了他自己的问题,他除了指点出方法外,并没有替我们解决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去实践。

12.觉知会导致正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心中有大爱,才会有真爱

1、心中有大爱的人,才会有真爱,大爱无边。 2、爱是给...

印光大师嘉言集

1、念佛时必须字字句句从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

香海禅心短信集(人生励志格言)

一、 1、事情的成功与否,虽然不去计较,然而一份努力...

广钦老和尚100句行持语录

1、我们修行主要是专心于佛号,心心念念不离佛号,四...

圣严法师《智慧的花串》

1.心大量大,容人成人者必能成己。 2.也许那些微...

历代戒杀放生诗

唐 佛印禅师 贪他一脔脔还他,古今留言终不伪。 戒杀念...

虚云老和尚禅语三十句

1、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2、善用心者,心...

一切就在自然中---圆慧法师法语

1.真、善、美是有次第的。真是原原本本、是实相。在...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佛教词典】西源特芳和尚语录

凡三卷。日僧特芳禅杰(1419~1506)撰,宗怡重编。又...

【佛教词典】求那跋陀罗

(人名)Gu?abhadra,比丘名。译曰功德贤,中天竺人。...

身上毛病多是不是「福力尽了」的表现

问: 弟子这段时间虽然也在听闻佛法修行,但总感觉身心...

【推荐】十劫的善根才换来今生往生的资粮

唐代有一位怀玉禅师,他就是念《阿弥陀经》念了30万遍...

施食能为我们带来五种功德

因为因果,生活中不论我们让其他的生命得到一个什么样...

佛陀如何教导我们布施

大家看看佛陀教导我们怎么样布施?首先他让我们这样来...

又穷又病,家里也出很多祸事,怎么办

贫穷众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睡梦之中悉不安。求...

三车祖师--窥基法师

● 一坐坐了几千年 前边提到坐禅要有忍力,不怕苦二十...

净土法门能不能成就取决于至诚心

净土法门能不能成就,实际上就取决于至诚心。第十八愿...

理解观世音菩萨的四个要点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与他的慈悲威德深入亚洲人心目中,他...

高僧倓虚法师的故事

我们所说当代的一些高僧大德的弘化因缘,也不知道为什...

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没有感应呢

问: 师父,我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佛菩萨没有感应呢?...

佛法与外道的区别在哪

第十五条:【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亲。一切善...

一诚长老《无杂相》:大德行持 总在寻常

01、菩萨呀 虚公喜与和尚说话,见有人来时便不说了。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