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高僧倓虚法师的故事

宏海法师  2019/09/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高僧倓虚法师的故事

我们所说当代的一些高僧大德的弘化因缘,也不知道为什么,基本上都示现在长江以南,即使有出生在北方的,后来也多转移到南方去弘化,像比如说印光大师、弘一大师。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大德,可以说在民国年间,撑起中国北部,特别是东北一带佛教事业的第一人,就是有名的大德倓虚法师。

倓虚法师的出生也是很奇异,他妈妈梦见一个梵僧前来投宿,就长的印度样子的和尚,那么他就出生了。四五岁的时候,他妈妈又梦见很多的僧人在诵经,他自己的儿子也成了一个僧人的形象,穿着僧衣和大家在一起,所以他自己也从小就知道自己好像是一个出家的命,但是一直因缘没有成熟,到四十三岁了才出家为僧。

倓虚法师接触佛法的因缘很奇特,据他自己说,就是因为“怕死”,怎么也找不着一个不死的法子,但是为什么怕死?因为他从小到大就亲眼看过很多人的死,再一个他说他自己也真正地死过一次。因为他还成过家嘛,十七岁的时候结婚没几天,家乡就闹瘟疫,只要有人拉肚子,拉不了两天就死了。

那么有一天他从朋友家里面回来,也感觉到肚子疼,没有多久就疼死过去了。感觉到自己的神识一样的,飘飘忽忽地就被两个鬼给架到阴间来,见到阎罗王了。当时他还跟阎王辩论起来,辩论什么呢?可能在当时东北民间也有一些信仰,甚至各种各样这样所谓的经。他说我听人说诵经增寿,所以说村里边有人送我一部经叫《高王观世音经》。我请了一部回来,我诵了一千遍了。他就问阎王说,难道我这些经是白诵了吗?阎王说,不白诵,说你本来十七岁就该死了,结果诵的给你延五年寿。

那么他就跟阎王又提要求说,“那我回去继续诵经,继续延长我的寿命,不是也行吗?”阎王听了还有点不赞成,说“只诵这种经不行。”可能真的是其中有一些因缘奥妙,他就赶紧接上来说,“那你放我回去的话,我每天诵十部《金刚经》”,入了正道了。

其实他当时只是听过有《金刚经》这个名字,根本不知道《金刚经》在讲什么。结果这个阎王老爷还答应了,就请带他来的那两个鬼就又送他回去了,跋山涉水的到了他家,他反而把他家里的情形看了个一清二楚。他看到自己的尸体在那炕上已经躺着,一清二楚看的见,他的母亲正在旁边守着在哭,两个鬼把他给一推说“还阳吧”,他就又活过来!

经历了这么一次起死回生以后,倓虚法师对自己的生死开始产生疑情了,人为什么生?为什么要死?而且他一直惦记着二十二岁还得死的事情,就是想找不死的方法。那么他那个时候也没有人教,除了诵《金刚经》之外,还研究了好多外道,什么炼丹、点窍、运气啊等等都搞过,后来他觉得这些东西不是骗人的就是不究竟的,就全放弃了。跟几个同道中人更上了正道了,开始研习《楞严经》,慢慢走上了出家修行的道路,这个确实要等到因缘成熟。

他出家的时候人到中年了,四十三岁,家也有妻儿老小有好几口。他出家的时候,他还说他自己要回老家去修坟,编了个善意的谎言,狠下心肠,这么一走了之!当时也很难舍,据他自己说,走的时候看见别人的妻子,丈夫出去没办法,又嫁人了,改嫁了,他就心里觉得,那我的妻子也可能到时候会改嫁,但是他说别人的妻子能改嫁,我的妻子为什么不能改嫁,放下吧,放下吧!看到有别的小孩,孤儿到处去乞讨流浪,他又想起自己的孩子将来难道也要受这个苦,又劝说自己,别人的孩子可以要饭,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能要饭?放下吧,放下吧。所以说出家是大丈夫之事。

一走走了三四年,再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和尚了,他出家前的妻子一看他进门就放声大哭,一直哭到没有力气再哭了,他才开口劝导,他要度化他们嘛,他跟她说,如果我突然病死了,你和孩子们还不是得继续活吗?就像咱们刚结婚的时候,我不是突然也死了吗,那时候死了就死了,你不也得接受吗?然后就给她讲人生之苦,生老病死。

既然跟倓虚法师有夫妻的因缘,说明过去也是很有善根的人,听着听着气就消了,还接受倓虚法师的劝导开始念佛。后来因为孩子们从小就长在这样的佛化家庭里,他的两个儿子都相继出家修道,跟释迦牟尼佛一样。

他的这个妻子真的是一位善女人,念了七八年佛,最后一次见法师的时候还特意感谢他,说如果不是作为她过去丈夫的劝导,她在漫漫长夜中,还不知道什么是苦,而天天在受苦。现在她觉得真的是苦不堪言,希望早早到极乐世界去。往生的前两三天就稍微生了一点病,小恙,走的时候就从床上坐起来,合掌念阿弥陀佛,安然往生的。

谈虚法师一生也是走南闯北,弘化四方,虽然他出家晚,但是他学教讲经一点都没落下,兴建寺院,培养僧才都在干。他光一辈子设的佛学院就有十三座佛学院。他造就了很多的僧才,和成就人出家。当然了他的人生经历,也影射出当时民国年间的这种艰辛和佛教的一种衰微吧,所以他后来有一本自传,非常的感人,也很接地气,到时诸位听闻了以后不妨去看看这部《影尘回忆录》,这是他的弟子根据老和尚的讲述结成的,非常感人。特别是里面还记载了他在几个地方亲自经历的念佛往生的故事,而且每个人都走得非常洒脱。

老和尚自己也是一个栖心净土的念佛人。八十九岁的那一年,在大众的念佛声中结跏趺坐,安然往生,那就跟他的这一世的妻子情缘也了了,都是安然往生。我们常说的,这一世是火宅伴侣,那么下一世就是法城至亲,全凭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成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玉琳国师前生是个苦恼的和尚

玉琳国师的前生是个最苦恼的和尚,相貌长得相当丑,也...

马鸣菩萨

中印度出了一位有名的大师,人们尊称他为「马鸣菩萨」...

120岁传奇高僧虚云老和尚一生的十大劫难

一难生为肉球 老和尚是在清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七月...

莲宗九祖蕅益大师画传

一、持咒祈子,大士授生 蕅益大师,名智旭,号西有,...

【图】惟贤长老弘法足迹

2009年4月,惟贤长老出席首届世界佛教论坛闭幕式。 20...

明学长老的「佛事道影」

明学长老92岁,而体型瘦削,风范淡定。2012年5月19日到...

慧远大师三十年迹不入俗

净土宗祖师在信愿行方面的理论积累和实践上,给我们提...

一代高僧一诚长老印象记

一办心香冲天上,数声钟鼓落人间。祈祷和平干戈息,祝...

【注音版】佛前上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黄豆替佛珠,念佛供养两不误

【原文】 僧有募化施主黄豆,每念佛一声,过豆一粒,一...

以德报怨的国王

佛陀时代有一段故事――佛陀来到舍卫国的只园精舍,摩...

吵闹着炫耀一番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非...

横财不坚固

【原文】 杨槐亭前辈言,其乡有宦成归里者,闭门颐养,...

【佛教词典】闇室念佛

(术语)为绝外界视听,避乱想,专心修念佛三昧,在闇...

【佛教词典】不见举

(术语)三举之一。比丘犯罪而云不犯,谓之不见。...

【推荐】念佛法门的重点在于感应道交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法师与小食客 慈惠、慈嘉二位法师留日期间,一天相约...

菩萨戒从天竺传入中土的故事

梵网菩萨戒号称千佛大戒,我们再珍视都不为过。而如果...

为什么为人处事要诚实信誉

问: 为什么为人处事要诚实信誉? 方海权答: 经中说...

修行要养成有定课的习惯

我的希望是大家要逐渐养成有定课的习惯。但一开始也不...

忽于中夜,遥见远方街巷亲族眷属,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辛九,逼心飞出夜见远方。 这个逼心,就是说那个止观的...

尊重他人的秘密,务必要守口如瓶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保存自己的秘密,也要尊重他人的秘...

驴的哲学

人生必须渡过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最重要的是永远...

今生遭到果报,老本是还了,但利息又生了不少

我们要相信因果,现在受的都是因果报应,有什么好抱怨...

《宗教不宜混滥论》白话译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如来说经,诸祖造论,宗教...

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

在凡圣同居的世间,还有这么一种感应

我们这个世间也是凡圣同居,这世间有圣人,但我们是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