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海涛法师《忍辱的智慧》

海涛法师  2010/06/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1.一个人要累积福德的最好方式,就是实践爱与慈悲。

2.对治瞋心的解药就是安忍。

3.所有外在的挑战都是对一个人性格的考验,用来测试我们修链的耐力与包容力精进到何种程度。

4.修练安忍,并不是孤绝于众人之外独自修行可得的,安忍所含藏的特质必须在与人群中互动淬炼而来。

5.只有当一个人能控制自己的愤怒时,才算真正修得忍辱。

6.忍辱不是被动的顺服,而是正面迎向挑战的积极态度。

7.如果我们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苦难,那么即使遭逢巨变之痛,我们仍能在其中找到正面的意义。

8.我们要更进一步去关心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和我们的敌人,因为他们给我们机会去修链安忍。

9.若我不主动结怨伤害别人,那么会来伤害我的人也就很少。

10.忌妒心的强度会随著成功的到来而水涨船高。

11.产生快乐的因缘偶尔才发生,但造成痛苦的因素却极其多,如果我们不具备容忍力,那生命将会变得悲惨不堪。

12.每个人内心那种不满足感和不对劲的感觉,正是我们产生愤怒和瞋恨的根源,我们应该避免这种不快与不满足感的生起。

13.无论愤怒何时生起,我们要做的只是去认知它。

14.在与别人和解之前,应该先以慈悲的甘露滋养自己,慈悲来自于了解,了解对方也正在受苦。

15.所谓好的修行人,不是指心中没有愤怒、痛苦的人,而是懂得如何在愤怒、痛苦生起时,立刻照顾它们的人。

16.聪明才智与满腹经纶都无法帮助你改变习气;只有透过觉知、智慧观照与转化的修持,才能真正地帮助你。

17.觉知自己的习气,念念分明地观照它,并成功地转化它。

18.我们要学习如何处理自己的痛苦,才不会让它四处扩散。

19.真正的智慧与慈悲来自接触真实的苦痛,这样的佛法是适切而有效的,能对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

1.安忍心可以使人产生爱和慈悲的能力。

2.当我们修行安忍时,就是在进行一场对抗瞋恨和愤怒的战争。

3.对治贪欲,真正的解毒剂乃是满足之心。若人拥有强烈的满足感,无论实质上他是否得到这样东西,都还是觉得心满意足。

4.谦卑心是指一个人虽有能力报复,但却决定不这么做。

5.让自己随顺改变态度,才能真正拥有喜悦的泉源。

6.服务所意味的不只是自己享受幸福,还要去帮助其他有情众生得到更多幸福。

7.面对那些心怀恶意而想要不利于我的人们,我无法对他们生起悲心,但我也不因此而生瞋恨心。

8.一个人应该把痛苦当作耳边风,因为一个人痛苦的程度,有很大一部分在于他如何回应痛苦的情况。

9.我们往往把日常生活里的一些芝麻小事看得太认真,而在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严重问题时,反倒是轻忽了事。

10.人的本性总是先归咎他人、只想找一个借口搪塞责任,这种倾向往往让我们只归因于某项因素,试图为自己卸责。

11.对讥毁起而反击之人才是真正的输家。

12.情感不见得就是负面的东西,情感可分为破坏性和建设性两种,我们应当努力的是消灭破坏性的情感。

13.若一个人面对伤害时,心中不起瞋恨,反而修习安忍心,那么虽会暂时感受不适或伤害,但这份短暂苦痛却能使自己免于往后更大的灾难。

14.心中不受忌妒垢染的人,就会是个活得更快乐,并且乐于与人群相处的人。

15.只有当你除去心中的伤害之后,才能真正有益于他人。

16.回归自我是为了看清楚发生的事情,而禅修正是要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保持清醒意识。

17.正念并非用来打击愤怒与绝望,而是要觉知愤怒与绝望的存在。一旦我们能觉知自己的愤怒,就可以用正念与慈悲拥抱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朝灵岩,思法语,沐祖恩

已是第二次来灵岩山寺,对这里的一切还记忆犹新。上次...

罗汉托空钵

在过去久远前,有两兄弟。他们都是穷人。哥哥心想:生...

憨山大师:净土法门法要

示优婆塞结念佛社 惟吾佛出世,说法利生,四众人等,各...

水牛忍辱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片旷野,广阔无垠,浮云流水,嫩草...

广钦老和尚的忍辱法语

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

学佛的人一定要学忍辱

嗔心,就是嗔恚无忍的心,为三毒之一。人若生了嗔心,...

无分别智要如何修

我们来看窥基大师是怎么说的。他说无分别智怎么修呢?...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

第一讲 八大人觉经的概述 我很欢喜把这一本佛教入世应...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佛教词典】六种供具

(名数)一华,二涂香。三水,四烧香,五饭食,六灯明...

【佛教词典】应量而语

【应量而语】 p1400 世亲释五卷二十一页云:应量语者:...

文珠法师《人间佛教与现代青年》

佛教是属于人间的,因为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是降...

印度佛学略史

结集三藏 佛应世时,亲闻佛说,佛示寂后,依佛遗教。佛...

用几十年的苦难,换取永远的解脱

人生的晚景是凄凉的,不管你是鳏寡孤独,还是子孙满堂...

听自己的念佛声,还要同时返闻自性吗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一念妄想创造出轮回

显妄果本空 首先佛陀先显示:这六道的果报其实是不真实...

排除「如果」的观念

不少人面临困境的时候,会对未来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到...

这三种人可以让你人生少走弯路

按照佛法来讲,高人即是有智慧的人,他有广阔的视野,...

须菩提-解空第一

空生的吉兆 大圣佛陀对宇宙人生所发表的言说,其数之...

三世因果的道理

中国自古即有善恶因果报应的思想。如《易经》中有积善...

印祖开示如何对治瞋恚

本文节选自《印光法师文钞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

当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无明生死的根源就是当前的一念,就如同有人周游十方,...

改变你的思想,使令业果不成

我讲一个净土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在念佛法要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