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印度佛学略史

界诠法师  2021/05/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印度佛学略史

结集三藏

佛应世时,亲闻佛说,佛示寂后,依佛遗教。佛之遗教,由诸圣弟子所闻持结集之法藏。然此法藏之结集,传说非一。

第一次结集、原因是:佛世时,无文字记录,依口头传诵,恐日久无凭而失传,或恐外道邪说渗入。另种原因,佛刚灭度,有难调比丘跋难陀,欢喜而作偈言:“如来示寂,我曹安乐,若有所犯,谁敢诃斥”。迦叶听后甚悲,于是发动将佛一代教化结集起来。

此次结集,由迦叶为上首,选已证阿罗汉者五百人于王舍城外七叶窟内,由阿难诵经,富楼那诵论;优波离诵律。为经律论三藏,此为上座部,或称五百结集。

未加入窟内者,凡有数千人,为窟外或外界大众结集,以婆师婆为上首,除三藏外,还有杂藏、禁咒藏为五藏。称为大众部。

此外还有文殊、弥勒、阿难在铁围山结集大乘藏。第一次结集,有摩揭陀国阿阇世王的支助。

第二次结集、是在佛灭后一百年间,出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当时徒众分东西两处居住,东部毗舍离有跋耆族比丘,与西部摩偷罗耶舍比丘在戒律上产生了异议。因毗舍离比丘向人乞钱被耶舍发现而引起争执,于是西部以离婆多为上首,有七百人;东部以萨婆迦摩为上首,有万人,在毗舍离婆利迦园中,举行大结集。此后公开分裂为二部,七百人为上座部,万人为大众部。

第三次结集、在公元前三世纪时,阿育王在位,他极尊奉佛教。因佛教徒与婆罗门教徒往往纷诤,欲重行结集佛典,以救弊端。召集名德一千人,推目犍连子帝须为上座,在华氏城,举行结集三藏。之后并派诸德各地宏扬佛法。

第四次结集、在佛灭后四百年间,有迦腻色迦王尽力尊佛。当时佛教部派崛起,各据已见,莫衷一是,于是招集五百罗汉,五百菩萨,五百在家学者,推胁尊者及世友为上首,在迦湿弥罗城,结集三藏,造三十万颂,九百六十万言。这为印度佛教经论有文字记载之始。

巴利语及梵语佛典

前面几次结集都是以口授,到迦腻色迦王时,才有文字的记录。记录所用之语有巴利语和梵语两种。巴利语之佛典,在阿育王时,王子摩晒陀至锡兰布教,用印度普通方言,后世名为巴利语。在一世纪,锡兰无畏波陀伽摩尼王即位,建无畏山寺以供僧。后寺内分派,互执异语。王即招集大德比丘五百人,就口传之巴利语三藏,详为勘正,载之简册,是为巴利语之佛典,用锡兰土语记录。书写依印俗,用贝多罗树叶,两面以针刺文字,染以墨,可年久不脱。至五世纪,中印佛音至锡兰,复将三藏之注疏,辑成巴利语,于是巴利语佛典才告完成,流利于南方。

梵语佛典,中印度之语言,印度贵族本有一种流行的雅语,所谓合乎吠陀韵律之学问语,后来佛弟子结集经典,亦采用之,流行于北方。

南方与北方佛教

佛教所传历史之久,地方之广,于时代、国土、民俗、有种种变化,教义组织及内容亦益丰富。佛教自阿育王以后,分南北二派,所谓南方佛教与北方佛教,简称南传与北传。南方佛教以锡兰为中心,弘传于南洋诸岛,现今流布于锡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地之佛教。其经典用巴利语,多小乘教义。

北方佛教,以大月支为中心,弘传于安息、康居、及葱岭以东诸国。现今流布于尼泊尔以北、中国、朝鲜、日本等地之佛教。其经典之原文为梵语,多诠大乘教义,兼含小乘。

三藏

三藏者,经、律、论,佛典之总称。经者,梵语修多罗,译云经。有四义,贯、摄、常、法。贯者,如线贯花,令不失散。诸法星罗,周散法界,圣人言说,能贯穿法义,令不散乱。摄者,贯穿深妙法义,摄持所化众生。常者,三世诸佛,随感去留,教范古今,不可改易。法者,轨道持义,十界同遵,永为楷模,不变规律。又译契经,契者,契当至合之义。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所以名为经。藏者、库藏、包含、蕴和之义。此藏包藏佛所说经典。

律藏,梵语毗奈耶,毗尼之义译。此译调伏,调和控御身语等业,制伏灭除诸恶行义。或云灭,灭三业之过非,此从功能为号。律即法规、规章之义,能防止身口恶法,如世法律,断决轻重罪,佛所制定戒律,可以使人止恶防非。经典中,包藏有戒律的为律藏。

论藏,梵语阿毗达磨,新翻对法,是说以胜智对观真理。对法是智慧之别名。对即对向涅槃,法指诸法实相理或云无比法,此智慧是无比之胜法。论者,是问答抉择诸法事理,生无比胜智,故名阿毗达磨。经典中的论议经,是佛自辨法相之义。佛灭后,诸大菩萨准佛所说之义而解释、论辨法相义理的论典为论藏。

十二部经

三藏为佛说法总的内容,十二部经,是将佛所说的教法,分成十二类。或云十二分经,十二分教,即是十二种形式。

一契经、有总有别,总摄十二部尽。十二分皆是契经,别即诸经中长行,直宣说法义,不限定字句。

二应颂、梵语祗夜,义译重颂,应前长行,重宣其义,或长行宣说,义犹未尽,更以颂显之。

三记别、梵语和迦罗那。记者决义。分别记事。有三义:记弟子生死因果;明记分别深密之义(酬答辨析真实义);对弟子授未来成佛之记。

四讽颂、梵语伽陀,即孤起颂,不说长行,直说偈句。

五自说、梵语优陀那,不请而说,为令当来正法久住,无有人问,而自宣说。

六缘起、梵语尼陀那,又云因缘。待缘而起之义。因请而说;因犯制戒;因事说法(对治法门)。

七譬喻、梵语阿波陀那,为令本义得明。

八本事、梵语伊帝目多伽,佛说弟子过去世的行业事历。

九本生、梵语阇陀伽,佛自述过去世行菩萨行之因缘。

十方广、梵语毗佛略,宣说广大甚深之法。又云广破、无比,能破诸障,无法比类。

十一未曾有、梵语阿浮达磨,宣说诸佛及弟子最胜殊特惊异甚深之法。

十二论议、梵语优婆提舍,究问推寻辨明法相义。

此十二部中,契经、重颂、讽颂是指经文上能诠之文体,余九是从其经文所载别事立名。

过去学者,为便于记忆,编成四句:

长行重颂与记别,

孤起无问而自说。

比喻本生及本事,

方广论议未曾有。

部派佛教

初百年间,由迦叶、阿难等传持法藏,无有异议。至阿育王时,逐渐分裂,初仅是上座和大众两部。大众部至佛灭后,二百年时,展转分出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多闻部、说假部、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等八部。上座部反之,经二百年,一味和合,当佛灭后三百年初,展转分出一切有、犊子、法上、贤胄、正量、密林、化地、法藏、饮光、经量等十部、以上十八部,加根本上座大众二部,合成二十部。

佛教在印度之兴衰

佛灭度后,有阿育王及迦腻色迦王相续提倡。佛灭初五百年间,全印所宏传者,唯小乘为盛,大乘法久湮闻于世,在一世纪时,北印马鸣出世,外除异道,内抑小乘,独扬大乘法。随后有龙树、提婆于南印盛弘大乘,宣扬般若性空妙理。四世纪,中印有无著、世亲承弥勒论师瑜伽法门,阐扬大乘唯识学。还有德慧、安慧、护法、清辨、戒贤、智光诸大论师盛极一时。佛教势力,遂普及全印度。八世纪,印度有位商羯罗出世,鼓吹复古思想,重振婆罗门教,排毁佛教。继则回教徒侵入印度,更受打击,佛教在印度中原,几至绝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界诠法师文章列表

缘起性空

弥兰陀王非常尊敬有过禅悟的那先比丘,那先比丘从禅修...

去寺院拜佛必知的十大礼仪

很多信众喜欢去寺庙进香拜佛,但对相关礼仪并不是很清...

星云大师《烧头香》

民间的信仰,都流行著「烧头香」的习惯。 每逢新春,...

怎样印证因果轮回是真实存在的

问: 佛教说人世间都有因果轮回,但是对于今世的我们...

【推荐】佛陀的金玉良言

诸行无常: 世间万象,没有任何事物是长久永恒不变的...

初入佛门要学哪些佛经

问: 初触佛门,想先学《地藏经》,再学《楞严经》,...

佛像供久了有灰尘该怎么办

第一、准备干净盆,专为浴佛用。 第二、净手将佛像移至...

佛教的四依法

四依法很重要。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义不依语。三、...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打禅七】与【打佛七】的异同

打七是佛教主要修行方式之一。七指时间,以七天为一周...

「鬼子母」的由来

佛教中有一位母亲神,造像、画作中的她身体丰腴,面容...

佛像是否要开光才会灵验?

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亦曰开眼,...

赵朴初老居士《佛教常识答问》

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 1. 问: 什么是佛教? 答:...

【佛教词典】心清净行五相

【心清净行五相】 p0356 瑜伽十三卷九页云:复次如经言...

【佛教词典】上方

原是称呼建筑在山上的佛寺,但现代人习惯称呼寺庙的住...

熏习,决定你轮回的力量

佛陀在解释人生,他主要的一个观念,就是从因缘来建立...

佛学常见辞汇(三画)

【三力】 1.一、我功德力,即自身的修行;二、如来...

念佛求往生如何发菩提心

问: 顶礼法师,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印祖在开示中反复...

临终时冤亲债主为何不会化作阿弥陀佛形象

问: 临终时,怨家债主为什么不会化作阿弥陀佛的形象...

拥有多少能力就去做多少的事情

除了外在有相的布施以外,奉献自己的能力或劳力帮助他...

如何克服节后综合症

长假早已悄然结束,短暂的闲暇,似乎打乱了往常的生活...

资深律师总结小三的十类悲惨下场

这些天,我将自己十年来所经办案例中小三做了一个系统...

道场在哪里?就在一念清净自性中

以下总结这一段,如果你听懂了,对于禅净双修的修学方...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接引会不会是魔所现的

请看下面。第三个疑问:宁保非魔疑。就是有人问,临命...

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这三种力量

如果你看《弥陀要解》,你就会知道,我们临终的人要达...

真正的主人翁被遗忘了

形,就是我们的业报的身体。如果我们执著这个身体为真...

宝天比丘

恭喜!恭喜!恭喜长者您喜获麟儿!哇!真是太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