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海涛法师《净土经典嘉言录》

海涛法师  2010/06/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1.阿弥陀佛,即法界藏身;极乐世界,即莲华藏海。见一佛,即是见无量佛;生一刹,即是生无量刹。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即为一切佛所护念。以法身不二故、生佛不二故、能念所念不二故也。

2.具真实愿,发忻厌心,视三界如牢狱,视家园如桎梏,视声色如鸩毒,视名利如缰锁,视数十年穷通际遇如同昨梦,视娑婆一期报命如在逆旅。信宿舍离,惟以一心念佛,愿共同生净土。

3.如囚赴市,步步近死,直需孜孜昼夜,暑寒,一句洪名,无时间歇,净土决定可生,慎勿锐始怠终。

4.专求出离,不求世间福报,亦不求功德智慧辩才悟解。与夫世世为僧,兴显佛法愿。惟愿命终得生彼国,脱生死苦。

5.持名贵在一心不乱,无间无杂,非间无杂,非必以快念、多念为胜也。但不缓不急,密密持名,使心中佛号历历分明。着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句洪名,绵密不断。如是持名,可谓事上能一心精进矣!

6.念佛一门,借彼佛胜愿力故,不论有智无智、上中下根,但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七日乃至一日,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即蒙弥陀圣众接引,即为十方一切诸佛护念,是为不思议异方便,惟其异故胜也。

7.如此最胜异法门,释迦殷勤示劝,恒沙如来广舌赞扬,岂欺我哉!

8.佛法有无量门,有难有易。欲易行疾至,应当念佛,称阿弥陀佛名号,疾得无上菩提。

9.五浊恶世,求阿跋致(不退转)甚难。若信念佛三昧,乘彼佛愿力,摄持接引,决定往生。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生生不退,佛阶可期。

10.净土广摄诸根,咸登不退。

1.当流光如驶,衰老日侵,勿虚度好时节。定课外有余暇,但只加持佛号。若楞严咒、大悲咒等,客路俱不必也。

2.但情爱一分疏淡,则净业一分成熟。

3.经云:「诸佛偏知海从心想生。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只此数语,便是念佛三昧秘要,一切观门,无不从兹流出。

4.大集经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

5.智觉禅师云:「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6.智者大师云:「临终在定之心,即净土受生之心。」

7.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手心性。

8.余光有几?至稳至易之途,仅以大字真劝勉。此是海上奇方,能疗急病。标本齐治,缓急咸宜,贵在深信、力行、专持耳。

9.诸经广赞净土,曰:不可思议功德。日:世间难信之法。日:一切佛护念。日:无上深妙禅。日:胜异方便。日:三昧中王等。奈末世众生,偏于念佛法门好起疑惑,乃至破他净信、障他善行,薄福少智人往往习气如是。

10.萧然若寄,长斋事佛,淡泊无欲,操修问道。

11.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

12.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13.即今痛念生死,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也。

14.大心既发,应修大行。而于一切行门之中,求其最易下手,最易成就,至极稳当,至极圆顿者,则无如以深信愿,持佛名号矣。

15.求其直捷痛快,至顿至圆者,无如持名念佛之一行矣。

1.所谓执持名号者,即拳拳服膺之谓。为牢持于心,而不暂忘也。稍或一念间断,则非执持也。稍或一念夹杂,则非执持也。念念相续,无杂无间,是真精进,精进不己,则渐入一心不乱,圆成净业。

2.一心不乱,乃净业之归宿,净土之大门,未入此门,终非稳妥,学者可不免哉。

3.一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 二、以为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

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 四、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五、以专持四重律仪,为入道根本。 六 、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

七、以一心不乱,为净土归宿。 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验证。

以上八事,各宜痛奖,修净业者,不可不知。

4.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

5.一句佛号,不杂异缘,十念功成,顿超多劫。于此不信,真同木石,舍此别修,非狂即痴,复何言哉!复何言哉!

6.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举悟则信在其中,举修则证在其中。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尽,然则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手。

7.经云: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岂非以想念于佛,即为作佛耶!夫成佛是佛,理无二致,而见性作佛,难易相悬若是,岂非念佛较之参禅,尤为直截痛快也哉。

8.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

1.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成真,终日不变,终日随缘。

2.夫不随佛界之缘而念佛,便念九界。不念三乘,便念六凡。不念人天,便念三途。不念鬼畜,便念地狱。

3.以凡在有心,不能无念。以无念心体,唯佛独证,自等觉以还,皆悉有念。

4.凡起一念,必落十界,更无有念出十界外,以十法界,更无外故。每起一念,为一受生之缘。果知此理,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

5.《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较之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尤唯直截痛快。何也?以见姓难而作佛易故。何为见性?离心意识,灵光迸露,始为见性,故难。何为作佛?持佛名号,观佛依正,即为作佛,故易。

6.一是祖语,一是佛语,何重何轻,何取何舍。学者但当尽舍旧习,虚其心、平其气,是一玩味而检点之。当必首肯是说为不谬矣。

7.正当念时,西方依正在我心中。而我此心已在西方依正之内。如两镜交光,相合互照,此横遍十方之相也;若约竖穷三际,则念佛时,三际同时,更无前后。

8.此理,悟之最难,信之最易。但能直下承担,终必全身受用。

9.发广大心,修真实行,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则心能转业。

10.余门修道,须断烦恼,若见思烦恼,分毫未尽,则分段生死不尽,不能出离同居国土。

11.惟修净业,乃横出三界,不断烦恼,从此同居土,生彼同居土,一生彼土,则生死根株便永断矣。

12.若以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则强,心重业强,为西方是趋,则他日报终命尽,定往西方,不生余处矣。

13.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净土一门,信尤为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土宗是他力还是自力呢

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弥陀...

净土行人早课功课之法

修行之方,亦有节次(程序、次序),如僧家功课之法,...

念佛要怎样念才最理想

问: 请问念佛要怎样念最理想?是否要观想念佛?要如...

慧远大师三十年迹不入俗

净土宗祖师在信愿行方面的理论积累和实践上,给我们提...

平时就要训练,信愿才能坚如金刚

何为重心。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

念佛为何要记数,记数不是分心了吗

问: 既然都是念佛,何必要记数呢,记数不是分心了吗...

阿弥陀佛的身口意功德

念佛就是专念阿弥陀佛的功德,这个念功德包含身、口、...

念佛普摄华严法界

原文 : 又问:华严法界,密义重重,以无量修多罗而为...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佛教词典】正直舍方便

(术语)法华经方便品偈曰:于诸菩萨中正直舍方便但说...

【佛教词典】于阗

梵名 Ku-stana。西域古王国。又作于填、于殿、于遁、溪...

药王菩萨——施予众生良药,救治身心病

农历四月廿八是药王菩萨的圣诞。药王菩萨是极乐世界阿...

【推荐】天赐养老钱

一天早晨,一个农人挑了一担菜进城去卖,在街上,农人...

世间的人情冷暖瞬息万变,如何去因应它

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处道情亲;梦中何必争人我,放...

知道生命从哪里来,才有办法改变它

在禅师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公案: 六祖大师有一天去参加...

贤母才能培养贤善的子女

印祖在一生教化众生的过程中,尤其注重教化女人。治国...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就是禁止,不可以。口是心非就是:...

「唯心净土」的正确含义

这个唯心净土,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首先在这里往往会...

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

至于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

寻找禅心

南天寺无德禅师举行小参时(禅师依学僧的需要,而不定时...

橘子皮的17种神奇用途

导语: 橘子好吃且营养丰富这你肯定知道,但是橘子皮...

谁拉你走向了平庸

有这样一个试验: 一个长跑运动员参加一个5人小组的比...

一切皆不是「我」的

在提到四大皆空这个名词的时候,许多人往往会说: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