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大安法师  2016/06/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净土法门特别谈到出世间法的特点,就是讲“真为生死”。我们来修行佛法——念佛,不是为了求人天福报、不是为了得二乘的化城、不是为了开悟得神通,真的是为了了生脱死而至诚求往生的。

真为生死,其中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念死”,思惟死亡这个问题。印光大师写过一个很大的“死”字,下面有一行小字:“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则道业自成!”因此他才一再告诫我们“将死字挂在额颅上”。

在菩萨“八念”和“十念”的修法当中,都有“念死”这一项。对这一点,可能我们要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来体认:为什么要念死?首先要知道我们必定会死,要正视这么一个问题。但是众生都具有与生俱来的身见我执,很留恋这个生命,贪生怕死。怕死的一个表现就是他不讨论这个问题,回避这个问题,认为死跟他无关,都是别人的事情。所以现在一定要想到,我必定会死,这是谁也避免不了的,要把这个“死”放在眉梢上。当你想到自己必定会死的时候,就自然会淡化对这个世间五欲六尘的贪恋执著,就会把虚荣心、我慢心降伏下来。

如果你觉得在这世间还活得很滋润,寿命还很长,身体很健康,荣华富贵也都有,那一定会增上炽盛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回避“死亡”的问题,甚至都不敢谈论。

你看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比如自己家里的一位亲属得了癌症,无论是医生还是家人,本能的反应就是隐瞒。其实这对病人并不好,毕竟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隐瞒让他没有心理准备。

那你为什么会隐瞒?或者病人为什么也不想知道真相?实际上都是怕死的表现,都是身见太强的表现。

实际上我们要知道死亡是必定的,这个由地、水、火、风四大组合而成的肉身,从一出生开始,就念念地生灭,就在走向死亡,就好像一块石头从山顶上往下滚,迟早要滚到山底一样。

而真正学道人就要像彻悟大师说的那样:“沙门者,学死者也。”沙门就是学死的,如果真为生死的心发不起来,一切开示都成戏论。

要思惟在尘点劫以来,我们在轮回过程当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从这个皮袋钻到另外一个皮袋,从地狱转生到畜生、到天堂、到人间……我们曾经死亡过的身体超过大千世界微尘的数量。

我们在轮回过程当中因爱别离苦所流下的眼泪,多于四大海;我们沦落在狗道中仅多次成为一只白狗的骨头,堆起来都高于须弥山。轮回之苦不忍卒说。

思惟死亡的痛苦,就能生起修道之心。那怎样在修道中系念“死”?怎么叫精进不放逸“修死想”?有一次佛就向比丘们问过这个问题:怎么才能够为不放逸比丘修死想呢?

有一位比丘说:我就思惟我只有七年的寿命。佛就告诉他:这叫放逸修死想。另一位比丘说:我就思惟我的寿命只有七个月。佛说这也是放逸。

之后佛依次回答比丘们,思惟寿命只有七天是放逸,六天也是放逸,五天、四天、三天、两天、一天也是放逸,乃至于思惟寿命只有一顿饭的时间也是放逸修死想。

最后有一位比丘说:我思惟我的生命就在呼吸间,我这一口气呼出去,就保不准它能够吸进来了。佛这才认可:你这样思惟修死想,才叫不放逸,生命就在呼吸之间!

如果用这个标准来看,我们都是放逸懈怠者。我们总是认为自己的寿命还很长,念佛可以慢一点,还有的是时间。

所以我们要依佛所教,思惟死亡是必定的,生命就在呼吸之间,如救头燃地精进念佛!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四土圆融速成佛果

依天台从断惑的程度来分,十方刹土有四种:凡圣同居土...

如何将念佛法门渗透到睡眠里

卧时念佛莫开声,鼻息之中好系名。 一枕清风秋万里,半...

汤夫人的七笔勾

(一)纺绩绸缪,作罢晨昏用意周,夫若成名后,富贵同...

六字洪名的实相之道,一刻也不要离开

阿弥陀佛彻证法界实相理体,同时又把他无央数劫的积功...

往生的最核心利益--阿鞞跋致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

即名显体方称妙,托境观心易入真

阿弥陀佛的名号跟世间的名字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名字...

极乐世界有没有小酒和花生米

从前有一位读书人,去拜访老和尚,老和尚随缘转述西方...

弄清楚往生的条件

最近有人很紧张、很沉重地告诉末学,说台湾某大助念团...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矿工方便比喻引渡工程师

李圆净居士编写《印光大师嘉言录》。他就在一篇文稿里...

先把这两根摄住,其他四根就不摄自摄

六根中,最难摄的有二根,即意根与耳根。意根容易胡思...

诸事不顺,是有冤亲债主障碍吗

问: 有时候我们修行不得力,有障碍,诸事不顺,是因...

大安法师: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

问: 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

【佛教词典】具正知

彼观行者。能起于法简择。乃至毗钵舍那。复能于此所起...

【佛教词典】纯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

(经名)三卷,后汉支娄迦谶译。与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 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

多生欢喜,莫生烦恼

一般社会上讲精神战胜物质,佛教讲心生种种法生,心灭...

宝贵的「一时」

时间长河源远流长,无始无终,随着日月轮转。为了计时...

上香拜佛皆是道

今天我们道场白华庵,要给大家讲一下拜佛这个事儿。之...

正如法师《佛教对饮食的看法》

经文: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

观世音菩萨在哪里,他什么时候在,是什么形象

观世音菩萨就在我们心中,没有距离。 观世音大士证得耳...

什么是「定业」与「不定业」

这个定业跟不定业是说什么呢?前面我们讲这个业有两种...

星云大师《除夕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今天是岁残年尽,我们的人生又过去了...

念佛人一定要把佛号的味道念出来

一句弥陀法中王,无边妙义广含藏;十念往生成正觉,不...

用佛号来熏习我们这颗心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就把前面...

满了吗

徒弟去见师傅:师傅!我已经学足了,可以出师了吧?...

小人也可以转换成贵人

生活中,有人被他人捉弄或陷害,于是把称对方是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