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理一心不乱 西方即在目前

大安法师  2017/08/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理一心不乱 西方即在目前

既得一心不乱,始知莲华行树,种种庄严,并非心外。何必耳听金言,方是弥陀说法。娑婆印坏,始名净土文成者哉。然则珍禽庶鸟,琼院茆堂,何劣何优,何净何秽。故曰西方在目前也。——《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首先, “印坏文成”这一比喻,是净土法门常常用到的,出自《大涅槃经》第二十九卷。佛谈到众生随业力轮转,五阴灭的当下,中阴身就会续生。就好像灯点着了,暗就没有了,灯一灭,暗就生起来一样,我们当下的这个五阴身、随后的中阴身和以后投生的后阴身,就是这样一个相似相续的状态。这样的相似相续,不能说它是一,因为它是相似;也不能说它不是一,因为它又相续,这就比喻为“印坏文成”。

具体说来,“印坏文成”就是用一枚蜡印,印在还很有热量的金泥上,金泥的热度就将蜡印熔化了。蜡印虽然消失了,但是印上的文却显现在金泥上了,这就是“印坏文成”。这枚蜡做的印,不能说没有,它没有灭掉,在金泥里。那金泥中所显现的文,既不来自于金泥,也不来自其他地方,而是由于有这枚蜡印的因缘,才得以产生。如果用蜡印来比喻我们现在的五阴身,印文比喻身体死亡后的中阴身,当五阴身灭时(就是身体死亡时),中阴身马上就生起来了,就好像蜡印消熔,印文就立即产生一样。我们现在这个五阴身,既不能说它跟中阴身是一,也不能说跟中阴身不是一。这种生命轮转的现象,肉眼看不到却真实存在。

有些有濒死体验的人,醒来后讲述的情景,便是很好的说明。有人就曾说过,当他的生命体征消失时(死亡了),他的神识飘到身体之外(这就是中阴身阶段出现了),就会看到自己的身体躺在床上,医生在抢救、家属在痛哭的情景。

这时候虽进入中阴身,但他还执著一个“我”(认为自己还活着),就会下来想告诉亲属,你们哭什么呀?我还在呀!但是转来转去,甚至推他的亲属,亲属都没有感觉,还是照样啼哭。由于这时候的中阴身是一种精神现象,跟肉体已经不产生关联,所以,尽管他在说、在推,但活着的人既听不到,看不到,也感知不到。

如果这个中阴身生前做了很多善业,他的面前就会显现善的境界;做恶业多,就显现恶的境界。在这种飘荡状态中,中阴身一定要找到一个载体,因为他要执著、要攀缘,这就是为什么会有投生、会有轮回。如果跟哪个父母有缘,在父母交会时,他就随着业缘过去了。如果他是投生男孩,就会对母亲生起爱恋,对父亲生起瞋恨、排挤之心。这样,当他父亲的精液出来的时候,他以为是自己的行为,就很高兴很快乐。但精血一会合他就投生进去了,就一下子坐胎了。所以一个人的出生,就是自己的中阴身和父亲、母亲这三种因缘合和而来的。没有修行解脱之道的人,就是这样随业流转的。

那么信愿念佛的净业行人的生命流转又是怎样的呢?

念佛行人命欲终时,马上见到极乐世界的莲华来接(这就是阿弥陀佛临终接引愿的兑现)。莲华来了,念佛行人看到自己坐在金色莲台上的身,就已经是极乐世界的清虚之身、无极之体了。

所以我们常常就用“印坏文成”来比喻信愿念佛的净业行人这一期业报身结束的当下,就同时在极乐世界出生的现象。

由此可以知道,一个真正的念佛行人是不经过中阴身的,这一期业报身一灭,神识一出来,马上就到莲台上,被接引往生。

我们再回到疏文,请看“既得一心不乱,始知莲华行树,种种庄严,并非心外”。“始知”就是好像从梦里醒过来一样,得到一心不乱才知道四色莲华、七重行树、种种楼阁、种种奇鸟等极乐世界的无尽庄严,都在我们的自性之内,本自具足,不在心外。“何必耳听金言,方是弥陀说法。娑婆印坏,始名净土文成者哉。”这样一来,何必一定要亲自听到阿弥陀佛说法才叫弥陀说法呢?在此土就能够听到阿弥陀佛说法;也不需要说娑婆世界的“印坏”了,才开始说是净土“文成”。

这个意思就是说,只要证到念佛三昧,实际上当处就在极乐世界,就在听弥陀说法,当下也就是往生了,而不说要业报身死亡了才叫往生。

“然则珍禽庶鸟,琼院茆堂,何劣何优,何净何秽。故曰西方在目前也。”证到了念佛三昧,就会发现,无论是极乐世界的珍禽,还是我们这个世间的凡鸟,或是极乐世界的琼楼玉宇,还是我们这个世间草房茅棚,这时都没有优劣、净秽的差异,所以说西方净土就在眼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十大因缘兴起净土法门

原文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 先明总者:谓如来唯为一...

情动入胎和临终接引

情动入胎。没有断见、思惑都应该是叫凡夫。凡夫都是有...

念佛时常见佛像放光,这个该怎么处理

问: 念佛时常见佛像有放光现象怎么处理? 大安法师答...

李炳南居士《随师闻法记》

戒杀是息刀兵之本 诸位老师,各位佳宾大德,各位同修...

一心念佛就具足六度

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里面说,无量的诸菩萨众,在修...

时时刻刻勿令暂忘

我们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在念阿弥陀佛,但是在我们遇到...

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

《华严经兜率偈赞品》: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此人...

劝父母往生西方是为大孝

念佛之人,当劝父母念佛求生西方。然欲父母临终决定往...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布施是助成佛之胜缘

布施有甚深的功德,是助成成佛之胜缘;布施的功德随着...

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佛教说: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孔子也要求人们...

一生成佛的捷径

净土法门,三根普披,利钝全收。即便等觉菩萨也不出净...

善人与善根人的区别

善人和善根人,什么叫善根人他曾经修过行,曾经见佛闻...

【佛教词典】无间业

(术语)有五种之大恶业,此恶业决定受极苦之果,更无...

【佛教词典】幞物顷

(杂语)上音仆,帊也。帛三幅曰帊。顷乃俄顷,谓似以...

印光大师《放生十大功德》

(一)无刀兵劫。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杀所致。人...

如何让业力的相续暂时沉淀下来

在我们修行中,是透过拜忏,忏悔等方式对业力进行直接...

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大概禅在当下,大体上是要回答这样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

育才之道

有一位信徒在佛殿礼好佛后,便信步到花园散步,碰巧看...

拯救动物,救赎人类

月前,乡友微恙,前往探望。路经乡野,偶过屠门。有乡...

念经、拜忏、做水陆,何以不及念佛

念经、拜忏、做水陆,何以不及念佛? 以念佛,人皆能念...

年纪大了就不要研究教理吗

有一种错误的说法:你年纪轻体力强,应该研究教理;如...

《佛陀的四个法宝》谨记圆因老法师的教诲

一、忏悔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

九华山百岁宫后面有个老虎洞,洞里住着一位宏开老和尚

一九五六年,我从江西回来办户口,办好了以后,回归九...

猴猴衣的故事

八十年代初,我和妙师父一起去陕西乾县落发,当时我穿...

佛教对安乐死有何看法

问: 佛教对安乐死有何看法? 大安法师答: 安乐死说...

一碗清汤素面

题记: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这一天,寒梅落尽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