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所有依报正报,皆是本觉妙明

大安法师  2018/05/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净土所有依报正报,皆是本觉妙明

群典者,引诸经论以证明,言非臆见也。详如义理部类二门,及后经文中辩。消归自己者,明不专事相,究其归著,悉皆消化融会,归于我之本性。良由世出世间,无一法出于心外。净土所有依报正报,一一皆是本觉妙明。譬之瓶环钗钏,器器唯金。溪涧江河,流流入海。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这里莲池大师谈到作《疏钞》是“博综群典”,就是非常广博地综合了很多的经典、经论,来证明净土法门不可思议的功德。

引经据典,说明莲池大师作《疏钞》的立意、观点,不是师心自用,不是他自己想像出来的,而完全是从经典当中流现出来的。因为净土法门全体都是佛果地上的境界,绝对不能在凡夫层面去理解,一定要以圣言量作为证明的依据。

在“十门开启”的第三门“义理深广”、第七门“部类差别”这两门里,莲池大师已经详细地引用大乘经论,来表达《佛说阿弥陀经》深广的义理,言之有据,并且在后面具体对经文文句的展开中都会有辨释,这是“博综群典”。最后要“消归自己”,就是表明净土法门不仅仅是谈事相,其实当下就是我们的自性本源。

有很多人乍一看《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觉得净土法门比较浅,以为黄金为地、七重行树、七宝池、八功德水、楼阁等只是谈事相的,殊不知这事相当下就有深邃理性和心性本体在里面,所以我们一定要探究事相的本源。

探究本源性的东西,就是回归自性。自性是玄妙的,不是事相,又不离于事相,这就是本性玄妙之谈——谈玄。就好像我们前面讨论“通序大意”,首先就是阐明自性(自性是很难谈的,但难谈也必须去谈),是由于世间和出世间一切法,都是我们自性本具,没有一法出于我们介尔一念心性之外。

建立这样的基本认知,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宝树、楼阁等所有种种依报庄严,佛、菩萨、声闻等正报庄严,都不在我们心外,都是我们真如本觉妙明之心所显现。就好像金瓶、金环、金钗、金钏等不同器具,虽然在事相上表现为不同的东西,但其实材质都一样,都是黄金打造出来的。如果将它们放在熔炉里,这些瓶、环、钗、钏就熔化了,就是平等一相的黄金了;但经过打造,又有瓶、环、钗、钏这样的差别之相了。事相和理体是这么一个关系。这是第一个比喻。

再一个比喻就是一切山溪、江河、湖泊,它们都要奔流入海,到了大海就等同一味,都是海水。但这些海水的来源却是不同的水流,有种种的差别之相。

这就是“溪涧江河,流流入海。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这句话也常常用来表达净土法门跟其他法门的关系。“法界”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我们的本觉妙明,就是《大乘起信论》讲的“一心二门”中的“心真如门”。

“心真如门”指的是理性,“心生灭门”指的是缘起事相,一心二门。这个“流”,有流出的意思,就是如果一念不觉,无明妄动生三细,就从平等一相的一真法界,真如本觉之心变成了无明。

无明有三种相:无明业相、无明转相、无明现相。这就是“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就是从一真法界流现出了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等身心器界种种差别的境界。

差别的境界是森罗万象了,我们就在森罗的万象中迷失了自己。殊不知这森罗的万象都是从平等的一真法界所流出来的。知道这个,我们修行就要还归此法界,就还转。我们就要从六粗境界的消泯、三细境界的转变来做起。这一切都是由于有念头,所以我们最终要对治念头。

无论是参禅还是念佛,开始时有能念所念、能参所参,最后就是能所一如,和念脱落,漆桶打破,到了无念的状态。

要知道一切境界之相皆依念头而建立,离开念头就没有一切境界之相。“虚空粉碎,大地平沉”,梦中的六道没有了。没有了这些境界之相,我们就回归到了一真法界。

同时我们要知道,这种种的境界之相都是从一真法界妙明本觉中流现出来的,那么也要能当体从现象看到它的本体,一切境界之相全都是妙明本觉自性。我们常常会谈到“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要了解这句话的意思。

我们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还归此法界,如果还在这里滞留,从这个一真法界又流到了很远的地方,这就是“舍父逃逸”,远走他乡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父亲往生净土的故事

我们全家学佛修净土法门,缘起于父亲往生西方净土的真...

摩尼宝珠其实就在你内心当中

这个直下承当在禅宗里面是很强调的。因为我们习惯跟妄...

为什么理观对净土行者甚为重要

问: 请问师父,何谓理观,为什么理观对净土的行者甚...

律航法师《持名念佛要义十则》

一、念佛须明真理 生死何来?因有妄念;欲了生死,须断...

【推荐】只要能至心念佛,病没有不痊愈的

原文: 身乃招苦之本,厌乃得乐之基。宿因厚而现善浓,...

今暂做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

整个大乘佛法的止观修学,有二个重点:第一个云何应住...

单持佛号力量小,需要兼持咒语吗

问: 有一种说法认为,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语力量大...

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

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自己要建立一个正知正见的防御机制

问: 弟子曾向你求教山西某法师歪讲《法华经》并为弟子...

如何看待《无量寿经》会集本

《佛说无量寿经》传入中国,曾被翻译过多次。现存五个...

喜欢读经而不喜欢念佛怎么办

问: 我学习佛法一年有余,一直以来虽然知道念佛的重...

怎么理解这三种回向

回向有三种。 回己向他, 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其他...

【佛教词典】大塔

(一)建于释尊成道圣地佛陀伽耶(梵 Buddha-gayā)之...

【佛教词典】世间清净离欲增上

【世间清净离欲增上】 p0516 杂集论五卷七页云:世间清...

端正思想消除极端

有些人在修轮回痛苦的时候,会出一些问题。我遇到过这...

凡夫为何要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同样是空观、假观,这二个法门是完全一样,内涵是一样...

我们的仇敌是贪嗔痴三毒

烦恼为因,身语意这些诸行为缘,恶业就为果,障道受苦...

处事的四种智慧

事无难易,关键是人能干与否。一个能干的人,再难的事...

转五浊而成清泰

【疏文】 上言灵明湛寂之体,本无清浊向背,毕竟平等,...

佛经中的「吉祥」含义

吉祥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实不鲜见:如书信里、贺年片...

「败将」言勇

上天偶尔也会眷顾需要机会的人。 吊桥上立了一个牌子...

天天求药师佛,为何身体还是没有起效

问: 师父,我的身体不好,有人劝我去拜药师佛,说这...

开发超级记忆力的窍决

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 虽立是愿不思议,旋...

吝啬鬼伊利沙

有一个人名叫伊利沙,富有万贯家财。但他生性吝啬,从...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

原文: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

圣严法师:爱情为什么会变的这样恐怖?

问: 有的人和情人分手,会带着刀子去谈判,想要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