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十八大愿——(第35愿)信乐永离女身

大安法师  2024/06/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十八大愿——(第35愿)信乐永离女身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

我成佛时,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国中,所有女人,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号,得清净信心,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厌恶忧患女人的身体,此女人或当生往生净土,或来世转女成男,不再作女人身相。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因地,睹见他方刹土诸多女人被烦恼所缠,业障所缚,所受痛苦比男子尤深,由多生多劫的习气,诸如嫉妒、虚荣、狭隘、吝啬、搬弄是非,女人欲转为男身尤难。如彼释迦菩萨示现,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勤苦修行,渐离女身,可见自力转女成男之难。是故阿弥陀佛悲心加持十方世界苦恼女人,令其闻信佛名,生发菩提善根,厌离女身。临命终时,或径登安养,莲华化生,如佛之相好;或来世于此土或他方世界,转女成男,得人天福报。

可见,闻信阿弥陀佛名号,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是转女成男的必要条件。闻名生信,需要宿世善根;发菩提心,需要深广向道之心。尤其厌恶女身,更须甚深智慧。一般女人身见重,爱恋自己的身体,每天梳妆打扮,希望引起男人的注目,满足其虚荣心。要深刻如实地观照女人种种身过,臭秽不净,八十四态,迷惑于人,妨碍修道等,油生厌离。

女人由种种烦恼故,不得作五种领导。一者不能作大梵天王。因梵王须清净离欲,而女人垢染欲心重故。二者不得作忉利天王。帝释恒少欲,而女人多欲故。三者不得作魔王。波旬意志力刚强,而女人性格柔弱、怯懦故。四者不得作转轮圣王。转轮圣王仁爱一切,而女人嫉妒心强故。五者不得作佛。成佛须万德庄严,而女人烦恼庄严故。故应观照女人是众苦本,是障碍本,是忧苦本,十方世界有女人处,即有地狱。

《玉耶经》开显女人有十种可厌恶事。第一,出生的时候父母不喜欢。第二,养育女儿无滋味,没什么盼头。第三,女子常常畏惧人。第四,父母一直要为女儿的婚嫁之事担忧。第五,终究要离开父母,生相离别。第六,出嫁之后害怕丈夫,视丈夫的喜怒和眼色行事,不能自主。第七,怀孕很辛苦,生产也很痛苦。第八,年幼时为父母所管制。第九,中间阶段为丈夫所管制。第十,年老后为儿孙所呵斥。这些都是自业所感,要生厌离心。但厌离心一般不容易生起来。曾经有参加百万佛号闭关的女居士分享说,通过十天念佛,才发现作为女人很不好,厌恶之心出来了;如果不念佛,还沾沾自喜,觉得作女人很不错。

现生转女成男的公案,也偶有出现。佛陀在世时,舍卫国中,善信长者有个十五岁的女儿,为人慈孝,智慧博达,少小不好乐世俗生活。思惟一切法无常,不愿意结婚成家,认为这些都是轮回的根本,一心发愿要清白,要解脱。由于心很真切,就感得天神教化。天神告诉她,如果发这个愿,就应当归依西方安隐世界(即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位善信女听闻后,如教奉行,一心归敬阿弥陀佛。

这一归敬就有感应了,大地为之震动。不仅她自己,包括家人、周边有缘众生的困苦都得以解脱。虽然如此,帝释天仍要考验她是否真有出离之心,于是就变化成一个十八、九岁的美男子来诱惑她。善信女不为所动,一心正念,诃斥色欲,帝释天赞叹她。后来,感得佛与大众飞行到善信女家。善信女至诚礼佛,佛便放光微笑,为她授二十四条戒。善信女闻已,马上就证得七住,在佛前化身为男。这是发大菩提心,现身转男的公案。

清朝的袁枚撰《子不语》,记载一女转男的事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长沙西城有一位姓安的军官,有一个五岁的女儿,送给张守备家作童养媳。姑婆很严厉,常常打这个小女孩。小女孩不堪虐待,十三岁时逃回了家。于是双方最后达成协议,等出嫁的年龄到了,安家再将女孩送回去。到了十七岁要婚嫁时,女孩终夜哀泣,向天神磕头祷告求速死,坚决不愿出嫁。母亲见她如此,非常怜悯,就对她说:“你这样徒然地哭泣求死也没有什么利益,如果能求天神将你的身体变为男身,那就可以不必出嫁了。”

听了母亲的提醒,她就去求。至诚感天,当天晚上她就做了个梦,梦见一位老人拿着两红一白共三个药丸子,送入她口中后就离开了。醒来之后,她觉得小腹非常热,喉部也很疼痛,不一会儿,就变成男人的身体了。张守备家听说后,怀疑此事是安家为赖婚而捏造的,就告到了官府。官府验身后确认,是真的变成了男人。官员就命安家用原先准备的嫁妆另聘一个女子给张家的儿子为妻,并且当堂令安家的女儿放脚剃发,改换男装而去。

从心性本体而言,男身女身悉为幻相。《维摩诘经》记载,于时维摩丈室有天女来散华供养,华散到诸菩萨身上自然落地,不沾身,然华散到舍利弗等诸声闻身上,粘着于身不能脱落,舍利弗等声闻想要把身上的华拨落掉。天女就问舍利弗:“为什么要把华去掉呢?”舍利弗回答:“这些华粘身不如法。”因比丘戒律规定不能着华鬟,故云不如法。

天女说:“不是华不如法,乃仁者心有分别。诸菩萨华不着身,因为他们已经断了一切分别想。”意谓有分别心害怕某物,即为法缚,菩萨照见诸法空性,故华不着身。舍利弗转而诘问天女:“汝何以不转女身?”天女回答:“我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叫我怎么转?”尔后天女使神通把舍利弗变成天女的样子,而自己则化身为舍利弗,反诘问舍利弗:“何以不转女身?”舍利弗说:“我今不知何转而变为女身。”天女回答,男身女身了不可得。体性无二无别,所谓的男身、女身都是业力幻相。

阿弥陀佛即是从心性平等无差别处,加持十方世界一切女人,破除业力幻相,复万德庄严之如来身。若诸女人信愿念佛,临命终时,感得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前迎接,佛光注照,摄受其神识到莲台上。此莲台即是转女成男之玄宫。莲华化生,此女人便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就不是一般的转女成男之利益,乃是顿然获得万德庄严之如来身。其不可思议功德利益,诚如省庵大师所云:“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动修净土诗》)

是故女人切莫错过这一世闻信净土法门之极好机缘。正因为女人烦恼重、痛苦深,更易激发她一心归命的信心。佛陀曾悬记,末法时,女人精进,往生的概率大。《净土圣贤录》记载往生公案,女众往生者超过男众。

倓虚法师《念佛论》中记载一位女居士往生的例子。这位女居士姓张,青岛人,家境很贫寒,丈夫在码头拉车为生。张氏很有善根,平素在家念佛,每次倓虚法师到湛山精舍讲经,她都带着两个孩子去听经,然后和大家一起念佛。到了1937年冬,有一天清早她对丈夫说:“你好好领着孩子过吧!我今天要往生佛国了。”她的丈夫因为生活奔走,对佛法少熏习,听了这话就发脾气呵斥她:“得咧!我们家穷,还不够受吗?你还来扯这一套。”

说完就去码头拉车了。这女居士就嘱咐两个孩子要听父亲的话,说自己要去西方极乐世界了。孩子小,听了也不知是什么意思,仍旧跑到外边玩耍。张氏把家里收拾整洁,自己也洗脸梳头,换上一套浆洗过的旧衣服,到床上面西趺坐,念佛往生。两个孩子在外边玩得饿了,回家只见母亲坐在床上,并未煮饭,叫不应,推不动,两个孩子哭着跑去邻居家报信。大家赶来,见张氏面目如生。她丈夫回来看到妻子还真的走了,痛哭一场。

一个贫苦的愚妇,在她人生苦难之时,闻信阿弥陀佛名号,一往情深,如子忆母,求生净土,阿弥陀佛自然如母忆子,慈悲摄取,接引往生。对贫贱之张氏慈悲摄受,与对高贵之韦提希夫人慈悲摄取往生,平等无二。

虽然佛教经教对女人烦恼业障多有描述,但绝对不是佛故意贬低女人,乃是欲令女人正视自己的烦恼业障,激发其厌离、解脱之道心。佛视一切众生作一子想,尤其关注烦恼重业障深之女众。阿弥陀佛特意针对女人发愿,即可证明佛对女人深广的慈悲心。一切女人,亟须把握住这一世闻信净土法门的机会,死尽偷心,老实念佛,一意西驰,临命终时,蒙佛接引,一念倾心入宝莲,往生彼土,舍秽质女身成相好光明之如来身。何幸如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诗人白居易的一生佛缘,暮年潜修净业

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之后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极虔诚...

【推荐】难道您还没有玩够吗

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平安无事清清净净,就是究竟的福报

在政治哲学上,如果想立功创业,就要注意 其安易持 这...

恶人所造的恶业是否可带业往生

问: 带业往生,善人得往生,恶人以前所造的恶业是否...

如何才能称得上对净土法门的真信

既知如上所说义理,必须依此谛信。自己见得及者如是信...

念佛人常念死时节,方肯切心

一、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不易念;西方极乐,谁不...

怎样做才能够不打妄想而安住佛号

一般来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中间有一道...

慧律法师:老实念佛制心一处

如果有人问我:法师,我今年七十几岁了,随时可能会死...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念往生咒可以往生吗

问: 念佛没感应,念往生咒有感应,也念惯了,杂念少,...

想好好修行,但是家庭放不下怎么办

问: 两个孩子特别顽皮,常常我为此生气,打他们、骂他...

【推荐】每天醒后用十一问来反省自己

如果在黎明,早上你睡眠之后,你坐起来,在那种夜气清...

挖空心思勉强得到,实际上不是好事

如果命中没有,而挖空心思勉强得到的东西,实际上不是...

【佛教词典】随烦恼六识分别

【随烦恼六识分别】 p1371 俱舍论二十一卷六页云:已辩...

【佛教词典】迦叶波

(杂名)又作迦摄波。佛弟子名。古佛名。童子名。仙人...

彻悟大师念佛偈

(一) 一声佛号一声心, 须信心深佛更深, 梦眼未开情...

学佛,是学会生活

学佛,是学会生活。因为佛法,并不在生活以外,而是在...

传印长老的临终开示是慈悲之极的话

去年我们上传下印长老往生,你说他出家七十多年,临终...

三法印之诸法无我

我们凡夫的心有两种攀缘,第一个,攀缘外境。第二个,...

您能认得出那是谁的肉?

您认得出那是谁的肉? 当我在外科实习的时候,每一天都...

很少吃的几种好食物

人的探险精神如果用在饮食上,一定能获得更多的健康。...

下劣凡夫罪业深重,如何容易得生安养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

佛教中的美容和去体味的方法

美貌也是一种福报。任何福报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象财...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

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

《地藏经》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

很多道友出家受戒或住几年佛学院之后,经常生起这么个...

在梦境里判断你修行的功力

又见龙神 , 阿修罗等 , 数如恒沙 , 恭敬合掌 , 自...

贪着利养自取灭亡

佛陀的弟子中有一位名叫调达(提婆达多)的比丘,非常...